《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 (19)
卷第十 (19)
1. 瀉痢(嘔吐附)瘧
上先熔蠟作汁,煮巴豆焦色,去巴豆不用,然後入前藥二味,在蠟內溲和成劑。有患旋丸,大人豌豆許一丸,小兒綠豆許一丸。驟泄,新汲水下。赤白痢,黃連艾湯下。白痢,艾湯下。赤痢,黃連湯下。如合劑後,只用金箔裹之,老人肌瘦亦可服,甚者不過再服,立愈神妙,並空心服,服訖忌熱物少時。
香和丸
治積無等。
豆豉(搗為末) 大蒜(去皮研如泥)
上二件無分兩合和成劑為度,丸梧桐子大,每服二十至三十丸,溫熱水下。先進纏金丹,次方服此丸子。
草果飲子
治脾寒瘧疾。
草果 川芎 白芷 紫蘇葉 高良薑 甘草 青橘皮
上等分為末,每服二大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熱服,留滓二服,並一服當發日,連進三服立見效。
潑雪丸,治五勞七傷,陰汗盜汗,夜多小便,沉寒故冷,脾胃虛損,久不思飲食,消渴腹脹,翻胃吐逆,腹中絞結疼痛,肺寒咳嗽,寒痰不利,口吐酸水,五瘧脾寒泄瀉,一切冷疾並宜服之。
蓽茇 人參 茯苓(去皮) 乾薑(炮各半兩) 桂心(七分半) 訶子(一兩半炮去核) 胡椒(七分半) 良薑(一分)
上為末,蜜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瘧丹
小實黑豆(四十九個) 砒霜(半分) 雄黃(一分)
上用端午日搗羅研為細末,滴水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一粒,於瘧未發前一夜食後臨臥服,忌生冷油膩熱物。一伏時欲服藥時,先吃溫冷淡飯一頓,於稍空時臨臥服藥尤妙。合時忌雞犬婦人見,懷胎婦人不得服,如急用不必端午日合。
滲濕湯(一名辛術湯)
蒼朮(五兩去皮) 陳橘皮 細辛(去葉) 厚朴(去皮薑製) 縮砂仁 附子(炮去皮臍) 桂(去皮) 肉豆蔻 乾薑(炮各二兩) 丁香 甘草(炙各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棗一枚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草豆蔻散
一名常山飲子,治瘧疾因外邪客於風府,生冷之物內傷肺胃,或先寒後熱,或先熱後寒,或寒熱獨作,或連日發,或間日一發,寒則肢體顫掉,熱則舉身如燒,頭疼噁心,煩渴引飲,氣息喘急,口苦咽乾,脊膂痠疼,腸鳴腹痛,諸藥不效,漸成勞瘧者,此藥治之。
知母(二斤) 常山(二斤用川者) 烏藥(一斤捶碎) 草果(二斤) 甘草(二斤炙) 高良薑(二十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棗五個,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白話文:
瀉痢(嘔吐附)瘧:
先將蜂蠟熔化成汁,再煮巴豆至焦黑,然後去除巴豆,加入其他兩種藥材,在蜂蠟汁中充分混合成藥丸。患病者服用,成人一丸如豌豆大小,小兒一丸如綠豆大小。若是突然腹瀉,用新汲取的水送服。若是赤白痢疾,用黃連艾湯送服;若是白痢,用艾湯送服;若是赤痢,用黃連湯送服。服藥後,可用金箔包裹藥丸,體弱的老人也可以服用,病情嚴重者最多服用兩丸,即可痊癒,效果神奇。需空腹服用,服藥後暫時避免食用熱食。
香和丸:
治療各種積滯。
將豆豉搗碎成末,大蒜去皮研磨成泥,兩種藥材不計比例混合成丸,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丸,溫熱水送服。應先服用纏金丹,然後再服用此丸。
草果飲子:
治療脾寒瘧疾。
將草果、川芎、白芷、紫蘇葉、高良薑、甘草、青橘皮等分量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大錢,用一杯水煎至七分滿,去渣後趁熱服用,藥渣可留存再煎服二次。每次服用應在瘧疾發作當天,連服三劑即可見效。
潑雪丸:
治療五勞七傷、陰汗盜汗、夜尿頻多、畏寒肢冷、脾胃虛損、久食不下、消渴腹脹、噁心嘔吐、腹絞痛、肺寒咳嗽、寒痰不暢、口吐酸水、脾寒泄瀉等一切寒症。
將蓽茇、人參、茯苓(去皮)、乾薑(炮製)、桂心、訶子(炮製去核)、胡椒、良薑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瘧丹:
取小實黑豆四十九粒,砒霜半分,雄黃一分。端午節當天將藥材搗碎研磨成細粉,加水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粒,在瘧疾發作前一晚飯後睡前服用,忌食生冷油膩及熱食。服用藥物時,最好先吃一頓溫熱稀飯,稍待片刻,睡前服用效果最佳。服用期間忌諱雞犬及婦女靠近,孕婦禁用,急需時不必拘泥於端午節配製。
滲濕湯(一名辛術湯):
將蒼朮(去皮)、陳橘皮、細辛(去葉)、厚朴(去皮薑製)、縮砂仁、附子(炮製去皮臍)、桂枝(去皮)、肉豆蔻、乾薑(炮製)、丁香、甘草(炙)等藥材粗略研磨,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一枚同煎至六分滿,去渣後溫熱服用。
草豆蔻散(一名常山飲子):
治療因外邪侵犯風府穴、生冷食物損傷肺胃,或先寒後熱、先熱後寒、寒熱獨發、連日發作、間日發作等瘧疾。症狀包括:寒則肢體顫抖,熱則全身發熱,頭痛噁心,口渴引飲,氣喘,口苦咽乾,腰背痠痛,腸鳴腹痛,服用其他藥物無效,逐漸發展成慢性瘧疾等。
將知母、常山(用川產的)、烏藥(捶碎)、草果、甘草(炙)、高良薑等藥材粗略研磨,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加生薑五片,大棗五個同煎至七分滿,去渣後溫熱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