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第九 (3)

1. 安爐法

每用灰不以多少,用醋拌過,乾溼得所以,篩子篩過。將藥爐子先用厚瓦襯爐子,以醋灰為老君塚,爐子四邊並上拍厚一指許,用手按實,以十斤火煅,先從頂煅之,經宿取出,揀出硃砂細研為末,棗肉丸櫻桃大,一日空心一丸,熟水下。

白話文:

每次使用爐灰,不論用量多少,都要用醋拌過,讓乾濕程度恰到好處,再用篩子篩過。先把藥爐用厚瓦片墊在爐底,然後用醋灰在爐子四周做成「老君塚」的形狀,拍上一指厚左右,用手壓實。接著用十斤木炭火來煅燒,先從爐頂開始煅燒,經過一晚後取出。挑出煅燒後的朱砂,仔細研磨成粉末,再用棗肉捏成櫻桃大小的藥丸。每天早上空腹服用一丸,用溫開水送服。

2. 治冷令熱方

上內盛茱萸於牛膽中,令滿陰乾百日,每服二七枚,綿裹之,齒嚼令碎,納陰中,良久熱如火。

白話文:

將吳茱萸塞入牛膽中,裝滿後陰乾一百天。每次服用十四枚(二七枚),用棉布包起來,用牙齒咬碎,放入陰道中,過一會兒就會感覺熱得像火一樣。

3. 合光丹

治真陽虧少臟腑疼痛

辰砂五兩,打如綠豆大,勻用乳香半兩,天南星末一兩。先將硃砂用蜜浴過,上用金箔五片度過,用天南星為底,乳香為粗末,在上面安一張好紙上裹定,用麵糊黏合。又上面用苦苣半乾,又用一張紙角定糊黏實。使土作一方合,上下用解鹽壅實。土合用鹽泥固濟,下火五秤燒,如火盡於地下出火毒。

一日研細,用生薑自然汁煮糊為丸,用銀石出光。每服一丸至三丸,空心米飲下。

白話文:

合光丹

治療因腎陽虛損導致的內臟疼痛。

將五兩辰砂(硃砂)搗碎成綠豆大小的顆粒,均勻拌入半兩乳香,以及一兩天南星粉末。先將硃砂用蜂蜜浸泡過,再在上面貼上五片金箔。接著,以天南星粉末為底,將乳香磨成粗粉,鋪在上面。用一張好紙包住這些藥材,再用麵糊黏緊。接著,在外面敷上半乾的苦苣,再用一張紙角固定黏牢。製作一個土製盒子,上下用芒硝填滿。用鹽泥將土盒子封固,用五斤柴火燒,直到火燒盡,以去除火的毒性。

一天後,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生薑自然汁煮成的糊狀物做成藥丸,再用銀石打磨使其發光。每次服用一到三顆藥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4. 治心腹脹滿短氣

草豆蔻(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煎木瓜、生薑湯調下。

白話文:

將草豆蔻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半錢(約今0.5克至1克),用木瓜和生薑煮的湯調和後服用。

5. 治陰冷

漸漸冷氣入腹,囊腫滿痛不得眠。

生椒(不以多少,揀淨),

上以綿裹著囊,令厚半寸。須臾熱氣大通,日二次。

白話文:

感覺到寒氣漸漸進入腹部,導致陰囊腫脹疼痛,難以入眠。

用新鮮的辣椒(不論多少,挑選乾淨的),

用棉布包裹住,包的厚度約半寸。過一會兒就會感到熱氣流通,一天使用兩次。

6. 治腹脹滿等二方

膨曰:腹脹之狀,上下膨亨,或鼓之有聲,喘息不便。由上者不降,下者不升,氣痞於中,無所歸息,三焦渾亂。若卒然脹滿,余無所苦。此由脾胃不調,冷氣暴折,客乘於中。寒則氣收聚,聚則壅遏不通,是以脹滿。其脈弦遲。先宜調中湯,後宜寬中丸。

白話文:

腹脹的樣子,是整個肚子上下都脹滿,或者肚子脹得像鼓一樣會發出聲音,呼吸也不順暢。這是因為上面的氣降不下來,下面的氣升不上去,氣都堵在中間,沒有地方可以舒散,導致上、中、下三焦的氣亂成一團。如果突然肚子脹滿,其他地方沒有不舒服,這多半是因為脾胃不協調,受到寒氣突然侵襲,停留在肚子中間。寒氣會使氣收縮聚集,聚集起來就會堵塞不通,所以才會腹脹。這種情況的脈象是弦脈且偏慢。應該先用調中湯來調理,之後再用寬中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