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一 (12)

1. 婦人崩漏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麥煎湯

治少男室女骨蒸,婦人血風攻疰,四肢心胸煩壅。

鱉甲、大黃、常山、柴胡、赤茯苓、當歸、乾漆(生)、白朮、生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以水二盞,小麥五十粒同煎,食後臨臥服。有虛汗加麻黃根一兩。

海桐皮散

治婦人血風走疰,疼痛不定。

海桐皮、牛膝(各一兩)、天南星、當歸、白附子、乾蠍、白殭蠶、川芎、沒藥、地龍(各半兩)、膩粉(一錢)。

上為細末,糯米飯和丸,綠豆大,溫酒下丸,不以時。

金花散

治婦人產後血暈,一切腹脅痛疼,不以老少,並皆治之。

薑黃、熟地黃(各二兩)、桂、牛膝、劉寄奴、虎杖、川芎、赤芍藥、蒲黃、乾葛(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如小可患,酒水各半盞,生薑煎至七分,和滓溫服。病急,暈豆淋酒調下。

養陰膏

治室女氣血相傳,經脈不行,體黃面腫,多脹減食。

生地黃(一兩半)、當歸、赤芍藥、牛膝(各一兩)、烏藥(半兩)、牡丹皮(一錢)、茯苓、紅花(炒令黃)、水蛭(一錢)。

(重校定此方內茯苓、紅花無分兩,其太平聖惠方內牡丹散,與此方治療藥味相類,紅花、茯苓各用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日空心,好酒化下一丸。忌醋及酸物等。

阿膠散

治妊娠胎動,時有所下,腹脅疼痛。(一方加白朮、白茯苓、桑寄生各一兩半)

當歸、阿膠、芎藭(各二兩)、艾葉、赤石脂、龍骨(各半兩)、熟乾地黃、黃耆(各一兩)、甘草、乾薑(各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棗三個,煎至六分,去滓,非時稍熱服。

地榆當歸散

治妊娠因損動下血,腹痛不止。

當歸、阿膠、地榆(各一分)、白芍藥、白龍骨、熟艾、乾薑、蒲黃(各半兩)、熟乾地黃、牛角䚡(一兩半)。

(重校定此方內熟地黃無分兩,太平聖惠方當歸散,與此方治療一同藥味相類,納熟乾地黃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非時以粥飲調下。

人參丸

治產後大虛,心悸志意不安,不自覺恍惚,恐畏夜不得眠,虛煩少氣。

人參、甘草、茯苓(各三兩)、麥門冬、菖蒲、澤瀉、薯蕷、乾薑(各二兩)、桂(一兩)、大棗(五十枚)。

上為細末,以蜜棗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未食酒服二十丸,日三夜一,不效稍增。更加遠志二兩為善,若風氣,當歸獨活三兩亦治男子虛損心悸。

茯苓煎

治妊娠阻病,心中煩悶,頭眩重,憎聞食氣,嘔逆吐悶,顛倒四肢垂弱,不自勝持。

茯苓、人參、桂、乾薑、半夏、橘皮(各一兩)、葛根、白朮、枳殼、甘草(各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米飲下,不以時候。

阿膠白朮散

滋養胎氣,調順榮衛。

白朮(一兩半)、白茯苓、白芍藥、當歸、熟地黃、人參、白芷、阿膠、芎(各一兩)、甘草(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白話文:

婦人崩漏:

上方藥材研磨成粗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半水,加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滿,濾渣,飯前溫服。

麥煎湯:

治療少男少女骨蒸,婦女血風侵犯身體,四肢心胸煩悶阻塞。

鱉甲、大黃、常山、柴胡、赤茯苓、當歸、生乾漆、白朮、生地黃、石膏(各一兩)、甘草(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兩杯水,與五十粒小麥一起煎煮,飯後睡前服用。若有虛汗,可再加入一兩麻黃根。

海桐皮散:

治療婦女血風引起的遊走性疼痛,疼痛部位不定。

海桐皮、牛膝(各一兩)、天南星、當歸、白附子、乾蠍、白殭蠶、川芎、沒藥、地龍(各半兩)、膩粉(一錢)。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糯米飯和成綠豆大小的丸藥,溫酒送服,不拘時間。

金花散:

治療產後血暈,一切腹部脅肋疼痛,不論老少皆可服用。

薑黃、熟地黃(各二兩)、桂枝、牛膝、劉寄奴、虎杖、川芎、赤芍藥、蒲黃、乾葛(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病情輕微者,用半杯酒半杯水,加生薑煎煮至七分滿,連渣溫服。病情緊急,暈倒者,可用豆漿加酒調服。

養陰膏:

治療少女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身體發黃面部腫脹,經常腹脹,食慾減退。

生地黃(一兩半)、當歸、赤芍藥、牛膝(各一兩)、烏藥(半兩)、牡丹皮(一錢)、茯苓、紅花(炒至黃色)、水蛭(一錢)。

(重新校對此方,茯苓、紅花用量未註明,參考《太平聖惠方》中的牡丹散,此方與其治療藥物相似,紅花、茯苓各用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和成彈子大小的丸藥,每日空腹,用好酒化服一丸。忌食醋及酸味食物。

阿膠散:

治療妊娠胎動不安,時有陰道出血,腹脅疼痛。(另一方加白朮、白茯苓、桑寄生各一兩半)

當歸、阿膠、川芎(各二兩)、艾葉、赤石脂、龍骨(各半兩)、熟地黃、黃耆(各一兩)、甘草、乾薑(各一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四錢,用半杯水,加半片生薑、三個棗子,煎煮至六分滿,濾渣,隨時溫服。

地榆當歸散:

治療妊娠期間因外傷導致出血,腹痛不止。

當歸、阿膠、地榆(各一分)、白芍藥、白龍骨、熟艾、乾薑、蒲黃(各半兩)、熟地黃、牛角粉(一兩半)。

(重新校對此方,熟地黃用量未註明,參考《太平聖惠方》中的當歸散,此方與其治療藥物相似,加入熟地黃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隨時用粥服用。

人參丸:

治療產後大虛,心悸、煩躁不安,神志恍惚,容易害怕,晚上睡不好,虛煩氣短。

人參、甘草、茯苓(各三兩)、麥門冬、菖蒲、澤瀉、薯蕷、乾薑(各二兩)、桂枝(一兩)、大棗(五十枚)。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蜜棗膏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飯前用酒送服二十丸,每日三次,夜間一次,無效可酌量增加。加遠志二兩效果更好,若為風氣所致,加當歸、獨活各三兩,也可治療男子虛損心悸。

茯苓煎:

治療妊娠嘔吐,心中煩悶,頭暈沉重,聞到食物氣味就噁心,嘔吐、想吐,四肢無力,站立不穩。

茯苓、人參、桂枝、乾薑、半夏、橘皮(各一兩)、葛根、白朮、枳殼、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不拘時間。

阿膠白朮散:

滋養胎氣,調節氣血運行。

白朮(一兩半)、白茯苓、白芍藥、當歸、熟地黃、人參、白芷、阿膠、川芎(各一兩)、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滿,濾渣,溫服,不拘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