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一 (13)
卷第一 (13)
1. 卷第十三
2. 婦人
芍藥丸
治腸脅脹滿臍下塊硬如石疼痛不止
白芍藥 當歸 白朮 鱉甲(各八分) 訶子 乾薑 人參(各分) 雄雀屎(二七個) 肉豆蔻(四分) 郁李仁(十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食前米飲下
白朮丸
治產後虛損傷於風冷乘虛入於臟腑虛則泄故令痢瀉腹痛
乾薑 白朮 厚朴 赤芍藥 艾葉 當歸 黃連 肉豆蔻
上八味等分為細末棗肉和丸梧桐子大不以時粥飲下三十丸日三服
羊肉當歸湯
治產後腹中心下切痛不能食
當歸 黃耆 芎 防風 人參(各半錢) 白芍藥(三字) 生薑(一錢)
上銼豆大以羊肉清汁兩盞半煮取一盞半去滓分為兩服
白朮散
治妊娠胎頻動微微腹痛
人參 白朮 吳茱萸 阿膠 熟艾 桑寄生 茯苓 當歸(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棗三枚煎至八分去滓稍熱服空心食前日進二服
熟乾地黃丹
治婦人血臟虛冷妊娠時復漏下宜服溫暖血臟安養胎氣
熟乾地黃 白芍藥 川芎 當歸 艾葉 阿膠 乾薑 白朮(各一兩) 甘草(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爆干每服三十丸米飲空心服
桑寄生散
治妊娠胎氣衝上攻肩項拘急頭目不清快間或呵欠服此安胎清上氣
真桑寄生 白茯苓 大芎 乾地黃(各半兩) 吳白朮(十八銖) 黃耆 甘草(各六銖)
上為細末非時棗湯調下一錢匕服
艾葉散
治胎動不安腹內㽲痛
艾葉(四錢) 阿膠 當歸(各半兩) 芎 乾薑 桑寄生(各四錢) 甘草(一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滓微溫服
百合散
治婦人肺胃不順氣逆嘔血不止咽嗌不利兼治嗽疾
百合 人參 貝母 白茯苓 杏仁 甘草 干山芋(各一兩) 鹿角膠(二兩)
上為細末入杏仁研勻每服二錢水一中盞黃蠟一皂大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內補芎藭湯
治婦人血氣羸弱或崩傷過多少氣傷絕腹中拘急四肢煩熱面目無色及唾血吐
血芎藭 熟乾地黃(各四兩) 白芍藥(五兩) 桂心(二兩) 甘草 乾薑(各三兩) 大棗(四十個)
上銼勻每服五錢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以時有寒加附子三兩
赤芍藥散
治枕痛
赤芍藥(二兩) 術 當歸 芎 黃橘皮(各一兩) 乾薑(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或不飲酒以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溫服不以時
白芍藥丸
治婦人衝任久虛內挾風冷或懷孕不牢或妊娠久不能產飲食進退肢體倦怠頭眩項強皆由氣血虛弱風冷客滯於內
白芍藥 川芎 白朮 阿膠 當歸(各一兩) 乾薑 人參(各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米飲下
紫石英柏子仁丸
治女子遇冬天時行溫風至春夏病熱熱毒風虛百脈沉重下痢赤白不思飲食而頭眩心悸酸𢠹恍惚不能起居
白話文:
婦人
芍藥丸:治療腸胃脹滿,臍下有硬塊如石頭般疼痛不止。藥方:白芍藥、當歸、白朮、鱉甲(各八分)、訶子、乾薑、人參(各一分)、雄雀屎(二七個)、肉豆蔻(四分)、郁李仁(十分)。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二三十丸,飯前用米湯送服。
白朮丸:治療產後身體虛弱,感受風寒,風寒乘虛而入臟腑,導致虛弱泄瀉、腹痛下痢。藥方:乾薑、白朮、厚朴、赤芍藥、艾葉、當歸、黃連、肉豆蔻(八味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棗肉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不拘時辰,用粥飲送服,每次三十丸,一日三次。
羊肉當歸湯:治療產後腹部中心下方疼痛難忍,無法進食。藥方:當歸、黃耆、川芎、防風、人參(各半錢)、白芍藥(三錢)、生薑(一錢)。將藥材切成豆粒大小,用兩盞半羊肉清湯煎煮,取一盞半湯汁,去渣,分兩次服用。
白朮散:治療妊娠期間胎兒頻繁活動,伴隨輕微腹痛。藥方:人參、白朮、吳茱萸、阿膠、熟艾、桑寄生、茯苓、當歸(各等分)。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一盞、棗子三枚煎煮至八分,去渣,稍溫服,空腹飯前服用,每日二次。
熟乾地黃丹:治療婦女血虛,畏寒,懷孕期間陰道反覆出血,宜服用溫暖補血,安養胎氣的藥物。藥方:熟乾地黃、白芍藥、川芎、當歸、艾葉、阿膠、乾薑、白朮(各一兩)、甘草(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烘乾後服用,每次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桑寄生散:治療妊娠期間胎氣上衝,導致肩頸僵硬疼痛,頭昏眼花,時常打呵欠。服用此方可安胎,清降上逆之氣。藥方:真桑寄生、白茯苓、川芎、乾地黃(各半兩)、吳茱萸(十八銖)、黃耆、甘草(各六銖)。將藥材研磨成細末,不拘時辰,用棗湯調服,每次一錢匕。
艾葉散:治療胎動不安,腹部隱隱作痛。藥方:艾葉(四錢)、阿膠、當歸(各半兩)、川芎、乾薑、桑寄生(各四錢)、甘草(一分)。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生薑三片同煎至七分,去渣,微溫服用。
百合散:治療婦女肺胃不和,氣逆,嘔血不止,咽喉不利,兼治咳嗽。藥方:百合、人參、貝母、白茯苓、杏仁、甘草、干山藥(各一兩)、鹿角膠(二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加入杏仁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中盞、黃蠟一小塊同煎至六分,去渣,飯前溫服。
內補芎藭湯:治療婦女血氣虛弱,或月經過多,或崩漏,氣血受損,腹部拘緊,四肢煩熱,面色蒼白,甚至吐血。藥方:川芎、熟乾地黃(各四兩)、白芍藥(五兩)、桂枝(二兩)、甘草、乾薑(各三兩)、大棗(四十個)。將藥材切碎拌勻,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盞煎至八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如有寒症,可加附子三兩。
赤芍藥散:治療枕部疼痛。藥方:赤芍藥(二兩)、白朮、當歸、川芎、陳皮(各一兩)、乾薑(半兩)。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溫酒調服,或不用酒,加水一盞同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辰。
白芍藥丸:治療婦女衝任經脈久虛,兼夾風寒,或懷孕不穩,或妊娠期久產不下,飲食減少,肢體倦怠,頭暈目眩,項頸強直,皆因氣血虛弱,風寒阻滯於內而致。藥方:白芍藥、川芎、白朮、阿膠、當歸(各一兩)、乾薑、人參(各三分)。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調和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紫石英柏子仁丸:治療女子冬天感受溫熱之邪,至春夏病熱,熱毒風邪導致虛弱,經絡阻塞,下痢赤白,不思飲食,頭暈心悸,胸悶心慌,神志恍惚,不能正常生活起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