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四 (5)

回本書目錄

卷第十四 (5)

1.

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水一盞,入青鹽一捏,食後服。

石葦湯

治產後卒淋、血淋、石淋。

石葦、黃芩、通草、甘草(各二兩)、榆皮(五兩)、大棗(三十個)、葵子(二升)、白朮、生薑(各三兩)。上九味㕮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集驗無甘草、生薑,又有不用薑棗者。

痰、飲

芫花散

治一切風冷痰飲癥癖,無所不治。

芫花、桔梗、紫菀、大戟、烏頭、附子、天雄、白朮、蕘花、狼毒、五加皮、𦬣草、栝蔞根、荊三稜、躑躅、麻黃、白芷、荊芥、茵芋(各七分)、石斛、車前子、人參、石長生、石南(各七分)、萆薢、牛膝、蛇床子、菟絲子、狗脊、蓯蓉、秦艽(各四分)、藜蘆、山藥、細辛、當歸、薏苡仁、芎藭、杜仲、厚朴、熟乾地黃、黃耆、乾薑、芍藥、山茱萸、桂、吳茱萸、黃芩、防己、五味子、柏子仁、遠志、川椒、獨活、牡丹、陳橘皮、木通、柴胡、藁本、菖蒲、茯苓、續斷、巴戟、石茱萸(各二分)、王不留行(十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溫酒或米飲白湯調下,亦可丸服,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丸,白湯、米飲、溫酒下。

五飲丸

治五飲留滯,停痰癖飲,結在兩脅心腹,脹滿羸瘦,不能飲食,食不消化,喜唾乾嘔,大小便或秘或利,腹中動搖作水聲,腹內熱,口乾好飲水漿,卒起頭眩欲倒,胸脅下痛。

遠志、苦參、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紫菀、烏賊骨、前胡、芒硝、芫花、當歸、人參、栝蔞根、大戟、貝母、茯苓、芍藥、黃芩、葶藶、桂(各一兩)、恆山、薯蕷、厚朴、細辛、附子(各一兩半)、巴豆(三十個)、蓯蓉(一兩)、甘草(三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二丸,臨臥時以熟水下。

赤茯苓散

治風虛痰飲,頭痛惡心。

赤茯苓、細辛、半夏、藁本(各三分)、蔓荊子、旋覆花、防風、芎、枳殼、甘草(各一兩)、人參、前胡、羌活(各一兩半)、天麻(二兩)、菊花(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三片,煎至六分,去滓溫服,不以時。

寬中沉參散

消飲止渴,養肺。

半夏(五分)、五味子、鹿角膠、茯苓(各三分)、白朮、沉香、款冬花、芎、紫菀、石斛、山藥(各二分)、人參(四分)。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食前生薑湯調下,內有一方減人參一味。

延年白朮丸

主除風痰,消積聚,胃中冷氣,逢秋發動,令嘔吐,食後吐清水,食飲減少,不作肌膚。

白朮(五分)、白芷(三分)、乾薑、石斛(各六分)、五味子、細辛、橘皮、厚朴、桂、防風、茯苓、甘草(各四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米飲下,日二服,加至二十丸。忌桃李、雀肉、生蔥、海藻、菘菜、生菜、酢物等。

小五飲丸

治五種痰飲。

半夏、甘遂、大戟、牽牛(白者)、芫花、紫菀、附子、澤瀉(各一兩)、木香、沉香(各一分)。

白話文:

[淋]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蜂蜜混合製成彈珠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丸,用一杯水送服,並加入一小撮青鹽,飯後服用。

石葦湯

治療產後尿頻、血尿、尿路結石。

石葦、黃芩、通草、甘草(各二兩)、榆皮(五兩)、大棗(三十個)、葵花子(二升)、白朮、生薑(各三兩)。將以上九味藥材切碎,加水八升煮至二升半,分三次服用。有些驗方中不加甘草和生薑,也有不用生薑和棗子的。

芫花散

治療各種風寒引起的痰飲症候,療效廣泛。

芫花、桔梗、紫菀、大戟、烏頭、附子、天雄、白朮、蕘花、狼毒、五加皮、射干、栝蔞根、荊三稜、躑躅、麻黃、白芷、荊芥、茵芋(各七分)、石斛、車前子、人參、石長生、石南(各七分)、萆薢、牛膝、蛇床子、菟絲子、狗脊、蓯蓉、秦艽(各四分)、藜蘆、山藥、細辛、當歸、薏苡仁、芎藭、杜仲、厚朴、熟乾地黃、黃耆、乾薑、芍藥、山茱萸、桂枝、吳茱萸、黃芩、防己、五味子、柏子仁、遠志、川椒、獨活、牡丹皮、陳皮、木通、柴胡、藁本、菖蒲、茯苓、續斷、巴戟天、石茱萸(各二分)、王不留行(十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一錢,用溫酒或米湯調服,也可製成藥丸服用,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白湯、米湯或溫酒送服。

五飲丸

治療五種痰飲停滯,痰飲凝聚在兩脅和腹部,導致腹脹消瘦,飲食困難,消化不良,喜歡吐口水乾嘔,大小便時而便秘時而腹瀉,腹部有水聲,腹部發熱,口乾喜飲水,突然頭暈想嘔吐,胸脅下疼痛。

遠志、苦參、藜蘆、白朮、甘遂、五味子、大黃、石膏、桔梗、半夏、紫菀、烏賊骨、前胡、芒硝、芫花、當歸、人參、栝蔞根、大戟、貝母、茯苓、芍藥、黃芩、葶藶、桂枝(各一兩)、恆山、薯蕷、厚朴、細辛、附子(各一兩半)、巴豆(三十個)、蓯蓉(一兩)、甘草(三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一到二丸,睡前用開水送服。

赤茯苓散

治療風虛痰飲引起的頭痛噁心。

赤茯苓、細辛、半夏、藁本(各三分)、蔓荊子、旋覆花、防風、芎藭、枳殼、甘草(各一兩)、人參、前胡、羌活(各一兩半)、天麻(二兩)、菊花(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用一杯水,加三片生薑,煎至六分,去渣溫服,不拘時辰。

寬中沉參散

消痰止渴,滋養肺部。

半夏(五分)、五味子、鹿角膠、茯苓(各三分)、白朮、沉香、款冬花、芎藭、紫菀、石斛、山藥(各二分)、人參(四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二錢,飯前用生薑湯送服,有些方子會減少人參用量。

延年白朮丸

主要功效是祛除風痰,消散積聚,溫暖胃寒,尤其在秋季症狀加重,導致嘔吐,飯後吐清水,食慾減退,身體消瘦。

白朮(五分)、白芷(三分)、乾薑、石斛(各六分)、五味子、細辛、陳皮、厚朴、桂枝、防風、茯苓、甘草(各四分)。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用蜂蜜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丸,用米湯送服,每天服用兩次,最多可增加至二十丸。忌食桃李、麻雀肉、生蔥、海藻、白菜、生菜、醋漬食物等。

小五飲丸

治療五種痰飲。

半夏、甘遂、大戟、牽牛子(白色)、芫花、紫菀、附子、澤瀉(各一兩)、木香、沉香(各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