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六 (4)
卷第十六 (4)
1. 氣
上都研勻,米飲為丸,麻子大,每服一二丸,臨臥米飲下。
鑽胃丸
和暖脾胃,治一切膈氣,消進飲食,兼治一切氣疾。
大黑附子(一枚,去心,以刀子剜開成甕子,入硇砂半分,焰硝半分,以蒸餅劑生裹附子,熳火煨,面焦熟,剝去面不用,只留附子用之),橘皮(一兩,須是好紅色者,湯浸去皮白穰,每以一片子裹巴豆一粒,同米半升入銚內,熳火炒令熟,巴豆不用,只留橘皮用之),半夏曲、青皮(各一兩),丁香(一百二十粒),天南星(一兩),胡椒(一百二十粒),藿香、蓽茇、蠻姜、柿蒂、白朮(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棗肉和丸,彈子大,每服一丸,生薑一大塊,納藥一丸在生薑內,濕紙裹煨熟,和生薑嚼吃,空心米飲下。
丹參膏
治身中忽有痛,如打撲之狀,名曰氣痛,不可忍者,遊走不住,發作有時,痛則小熱,痛定則寒,皆由冬時受溫氣,至春暴寒風來折之,不成溫病,乃作氣痛,宜先服五香連翹湯,丹參膏,又以白酒煎楊柳皮及暖熨之,有赤氣點點者,即刺出血也。其五香連翹湯及小竹瀝湯可服數劑,勿以一劑便住,以謂無效,即禍至矣。
丹參、蒴藋、莽草、蜀椒、躑躅、秦艽、獨活、白芨、牛膝、菊花、烏梅、防己(各一兩)。
上十二味㕮咀,以醋一升浸一宿,夏半日,如急要便煎之,豬脂四升,煎令醋氣歇,熳火煎之,去滓用敷患上,日五六度,並在瘡腫門中,小竹瀝湯在腳氣門中。
丁香氣針丸
下遠年陳積,胸中𨦭氣,心腹膨氣,脅肋滿氣,一切氣病,宜服之。
甘草、丁香、木香、陳橘皮、青橘皮、縮砂仁、蓬莪朮、京三稜、益智仁(各五分),杏仁(五十個),巴豆(四十個)。
上件除巴豆霜外,併為細末,入巴豆霜、杏仁拌和勻,醋煮麵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以生薑湯下二十丸或三十丸,用意加減。
蓽澄茄丸
助養脾胃,快氣消食,脾胃不和,飲食遲化,胸膈噎痞,噫氣難通,嘔逆噁心,臍腹脹痛,大便不調,或泄或秘。
蓽澄茄、白豆蔻、縮砂仁、青橘皮、陳皮(各三兩),萊菔子、肉豆蔻、茴香、桂(各一兩),丁香、木香(各半兩)。
上為細末,水煮麵糊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以時,橘皮湯下。
橐鑰丸
治氣滯疼痛。
大黃(二兩),當歸、檳榔、藿香、人參、木香、丁香、硫黃、水銀、白朮、桂(各一兩)。
上為細末,別取沉香一兩,銼碎,以水二升煎至半升,去滓,入蜜熬成膏,和丸彈子大,硃砂為衣,生薑米飲化下一丸。
堅腸湯
溫中快氣,進飲食。
陳秔米(一升),神麯、麥櫱(各三兩),生薑(一斤干秤),陳皮(五兩),荊三稜(二兩),青皮(一兩半),茴香、桂、術、白芷(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一二錢,濃煎生薑湯調服,若脾受泄,久瀉壯人可用溫酒調下,虛人米飲服。
三和散
和順三焦,通調五臟,治人心腹痞悶,脅肋膨脹,風氣壅滯,肢節煩疼,頭面虛浮,手足微腫,腸胃燥澀,大便多秘。雖年高氣弱,並可服之。又治背痛有妨飲食,及腳氣上攻,胸腹滿悶,大便不通。
白話文:
[氣]
鑽胃丸
溫暖脾胃,治療各種膈氣(胃氣上逆),促進飲食消化,兼治各種氣病。
藥方組成:炮製過的大黑附子(去心,切開成杯狀,加入硇砂和焰硝少許,用蒸餅裹好,火煨至表面焦熟,去其外皮,只留附子)、紅色橘皮(湯浸去白瓤,每片橘皮包裹一粒巴豆,與米同炒至熟,巴豆不用,只留橘皮)、半夏曲、青皮、丁香、天南星、胡椒、藿香、蓽茇、蠻姜、柿蒂、白朮(以上各等量)。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細粉,用棗肉和成彈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服一丸,用大塊生薑包裹藥丸,用濕紙包好煨熟,連薑一起嚼食,空腹溫米湯送服。
丹參膏
治療身體突然疼痛,如同被打傷一樣,稱為氣痛,疼痛難忍,遊走不定,時發時止,疼痛時略微發熱,疼痛停止則發冷。這些都是因冬天受溫邪,春天受寒風侵襲所致,並非溫病,而是氣痛。宜先服用五香連翹湯,再用丹參膏,並用白酒煎煮楊柳皮外敷熱熨。若有紅色小點出現,應針刺放血。五香連翹湯和小竹瀝湯應服用幾劑,不要因為一劑無效就停止,否則後患無窮。
藥方組成:丹參、蒴藋、莽草、蜀椒、躑躅、秦艽、獨活、白芨、牛膝、菊花、烏梅、防己(以上各等量)。
製法:將藥物粗略研碎,用醋浸泡一夜(夏天半天),如需急用則直接煎煮,加入豬脂煎煮至醋味消失,去渣,敷於患處,每日數次,也可用於瘡腫處,小竹瀝湯則用於腳氣。
丁香氣針丸
治療多年積累的胸中氣滯,心腹膨脹,脅肋脹滿,以及各種氣病。
藥方組成:甘草、丁香、木香、陳橘皮、青橘皮、縮砂仁、蓬莪朮、京三稜、益智仁(以上各等量)、杏仁、巴豆霜。
製法:除巴豆霜外,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加入巴豆霜和杏仁拌勻,用醋煮麵糊制成米粒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服用生薑湯送服二十到三十丸,可根據病情增減劑量。
蓽澄茄丸
益脾胃,消食快氣,治療脾胃不和,飲食消化不良,胸膈阻塞,呃逆氣不通,嘔吐噁心,腹部脹痛,大便不調(或瀉或秘)。
藥方組成:蓽澄茄、白豆蔻、縮砂仁、青橘皮、陳皮、萊菔子、肉豆蔻、茴香、桂枝、丁香、木香(各等量)。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煮熟的麵糊和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服三十丸,不拘時辰,橘皮湯送服。
橐鑰丸
治療氣滯疼痛。
藥方組成:大黃、當歸、檳榔、藿香、人參、木香、丁香、硫黃、水銀、白朮、桂枝(以上各等量)、沉香。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細粉,另取沉香煎煮成膏,與藥粉和成彈子大小的丸劑,用硃砂做外衣。
用法:用生薑米湯送服一丸。
堅腸湯
溫中快氣,促進飲食消化。
藥方組成:陳米、神麴、麥芽、生薑、陳皮、荊三稜、青皮、茴香、桂枝、白朮、白芷(各等量)。
用法:將藥物研磨成細粉,每服一二錢,用濃煎生薑湯調服;若脾胃虛寒泄瀉,久瀉體壯者可用溫酒調服,體虛者用米湯服。
三和散
調和三焦,疏通五臟,治療心腹痞悶,脅肋脹滿,風氣阻滯,肢體疼痛,頭面浮腫,手足輕腫,腸胃燥澀,大便秘結。即使年老體弱者也可服用。也治療背痛影響飲食,以及腳氣上攻,胸腹脹滿,大便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