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峰普濟方》~ 卷第十七 (3)
卷第十七 (3)
1. 眼目
上以水一盞同煎至三分,時時點之。又二味,更添竹葉等分,煎汁淋截赤眼尤佳。
麻風赤眼藥方
荊芥、防風(等分)。
上二味水煎數十沸,入青鹽少許令水鹹,溫熱淋洗。
治內外障眼
蒼朮(四兩,米泔浸七日,日換米泔水,去黑皮細切,入青鹽四兩,炒令黃去鹽)、木賊(童子小便浸一宿,水淘焙)。
上為細末,不以時,每日隨飲調下一錢,甚佳。
倒睫眼
草烏頭、白芷(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用少許,先含水一大口,鼻內搐。
截赤眼痛
黃柏(二寸,蜜炙黃紫擘碎)。
上以水一盞煎至六分,用冷水浸盞至冷,以銅或銀柱點之,口中苦即止。
黃連膏 治眼
好黃連(一分)。
上細末,以垍盞調兒孩乳汁成膏,盞內攤。以古老錢一文置一垍㾯內,後用灸錢上一壯,便以黃連盞亞之。煙盡揭起,將艾灰古老錢放盞內,以百沸湯調及半錢,露一宿。以古老錢點之,口中苦即止,不計次數。
治眼爛眩
五倍子。
上用湯急浴過,曬乾為末摻上。用生精豬肉二片蓋之,候極癢時換肉藥,候不癢再用藥,點鹽湯洗之。
空青散 治徇蒙招尤
有兒自生下之後,至四五歲閤眼連點頭不言。按《素問》曰:「徇蒙招尤,目瞑耳聾,上虛下實,過在足少陽厥陰。」蓋徇蒙閤眼也,招尤點頭也。謹處空青散治之。
空青(研)、牛黃(研)、細辛(去葉,各等分)。
上為末研勻,薄荷湯調下半錢,使內養肝氣而去虛風。
雞心膏
治小兒斑瘡浮翳入目,大人赤目後翳如疔者。
天竺黃、硃砂、雄黃、蔚金(各一分)、大黃(二兩)。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用雞子清調藥。巴豆三枚去皮,同盛在雞子殼內,濕紙裹,慢火煨熟,揀去巴豆不用。細嚼米泔下,小兒研爛米泔調下。
石決明丸
治肝經風毒上攻,眼生翳膜,隱澀羞明,頭目昏重。
石決明、穀精草、白朮、川芎、羌活、防風、甘草、楮子、蟬殼、草決明、麩仁(各半兩)、木賊、青橘皮(各三分)、蛇皮(一分)、細辛(一分)。
上為細末,煉蜜和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食後臨臥茶清嚼下,日進三服。
羊肝夾子
治眼退運並翳膜遮障,小兒疳眼雀目並治之。
蟬殼、黃連(各半兩)、甘草、菊花(各一分)、蛇蛻皮(一條)。
上為末,每用羊肝一具竹刀子批,摻藥拌勻,用白麵裹作夾子,每日食後吞一服。
點眼藥方
烏蛇頭尾(一副,頭三寸,尾七寸)、丁頭大赭石、草烏頭、乾薑(各四兩)。
上為粗末,用夾絹袋子盛藥末於銀石器內,用新汲水一斗,將藥袋子煮,以慢火熬及八升傾出,以別器物盛。更用黃丹一斤,卻於銀石器內炒如棗色,傾在地下出火毒,用薄紙襯。更用好蜜二斤與前煎藥袋子並水丹,再熬水及七升。取出藥袋子當風處懸乾,如再要熬點。
覆盆子丸
治肝氣不足,兩目昏暗,熱氣衝上,淚出疼痛,兩脅虛脹,筋脈不利。
覆盆子、細辛、當歸、決明子、芎藭、五味子、人參、白茯苓、羌活、桂心、柏子仁、防風、甘菊花、枸杞子、車前子、甘草(各半兩)。
白話文:
[眼目]
用一杯水煎藥,煎至三分之一時,隨時點眼。另兩種藥物再加等量的竹葉一起煎汁,滴在患有紅眼病的眼睛上效果更佳。
麻風赤眼藥方:
荊芥、防風等量,水煎沸騰數十次,加入少許青鹽,使水鹹溫熱後,用來清洗眼睛。
治內外障眼:
蒼朮(四兩,用米泔水浸泡七天,每天換米泔水,去掉黑皮,切細,再與四兩青鹽一起炒至黃色,去除青鹽)、木賊(用童子尿浸泡一夜,淘洗乾淨,烘乾)。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不拘時間,每日隨意服用一錢,效果很好。
治倒睫眼:
草烏頭、白芷各半兩,研磨成細末,每次取少量,先含一大口水在口中,然後用鼻子吸入藥粉。
截赤眼痛:
黃柏(二寸,蜜炙至黃紫色,掰碎),用一杯水煎至六分,再用冷水浸泡藥碗至藥汁變冷,用銅或銀棒點眼,口中感到苦味就停止。
黃連膏 治眼:
上等黃連一分,研磨成細末,用小碗調和嬰兒奶汁成膏狀,攤在小碗內,放一枚古錢幣在膏藥上,用艾灸灸錢幣一壯,然後將黃連膏碗移開,艾灰和古錢幣留在碗內,用沸水調和至半錢,放置一夜,用古錢幣點眼,口中感到苦味就停止,不限次數。
治眼爛眩:
五倍子,用熱水燙過,曬乾,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用生的豬肉兩片蓋上,等到非常癢時換肉和藥,等到不癢了再用藥,用鹽水清洗。
空青散 治徇蒙招尤(小兒自出生後至四五歲,合眼點頭不語):
按《素問》所述,徇蒙招尤(目瞑耳聾)是上虛下實,病在足少陽厥陰經,徇蒙指合眼,招尤指點頭。謹用空青散治療。
空青、牛黃、細辛(去葉,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薄荷湯調和,每次服用半錢,以滋養肝氣,祛除虛風。
雞心膏:
治小兒斑瘡、浮翳入目,大人赤目、後翳如疔瘡者。
天竺黃、硃砂、雄黃、蔚金各一分,大黃二兩,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半錢,用雞蛋清調和藥物,再將三枚去皮的巴豆與藥一起放入雞蛋殼內,用濕紙包好,慢火煨熟,揀去巴豆不用,細嚼米泔後服用,小兒可用研爛的米泔水調服。
石決明丸:
治肝經風毒上攻,眼睛生翳膜,視力模糊,羞明,頭目昏重。
石決明、穀精草、白朮、川芎、羌活、防風、甘草、楮子、蟬殼、草決明、麩仁各半兩,木賊、青橘皮各三分,蛇皮一分,細辛一分。
研磨成細末,煉蜜和成丸藥,如櫻桃般大小,每次服用一丸,飯後臨睡前用茶水送服,每日服用三次。
羊肝夾子:
治眼退運,翳膜遮障,小兒疳眼、雀目。
蟬殼、黃連各半兩,甘草、菊花各一分,蛇蛻皮一條,研磨成細末,每次取羊肝一個,用竹刀切開,摻入藥粉拌勻,用麵粉裹成夾子,每日飯後服用一個。
點眼藥方:
烏蛇頭尾一副(頭三寸,尾七寸)、丁頭大赭石、草烏頭、乾薑各四兩。
研磨成粗末,用夾絹袋盛放藥末,放入銀石器中,用新汲水一斗,慢火熬煮至八升,倒出另盛,再用黃丹一斤在銀石器中炒至棗紅色,傾倒在地下,去除火毒,用薄紙墊底,再用好蜜二斤與之前的煎藥、藥袋、丹砂一起熬煮,至七升,取出藥袋,懸掛在通風處晾乾,如果需要再熬,重複以上步驟。
覆盆子丸:
治肝氣不足,兩眼昏暗,熱氣衝上,流淚疼痛,兩脅脹滿,筋脈不利。
覆盆子、細辛、當歸、決明子、川芎、五味子、人參、白茯苓、羌活、桂心、柏子仁、防風、甘菊花、枸杞子、車前子、甘草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