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銳

《雞峰普濟方》~ 卷第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第二 (4)

1. 深師增損腎瀝湯

治風虛勞損挾毒腳氣疼弱或痹不隨下焦虛冷,胸中微有客熱,心虛驚悸不得眠,食少乏氣,日夜數渴,心頭迫不得臥,小便不利,又時復下。

白話文:

用於治療因元氣虛弱、過度勞累,並且伴有毒素的腳氣疼痛、虛弱或麻痺不聽使喚,下半身虛寒,胸中輕微有暑熱感,心臟虛弱、驚悸難眠,食慾不振、氣短,白天晚上頻頻口渴,心頭煩悶難以入睡,小便不利,而且時不時還會腹瀉。

黃耆、甘草、白芍藥、麥門冬、人參、蓯蓉、熟地黃、赤石脂、地骨皮、白茯神、當歸、遠志、磁石、枳實、防風、龍骨(各一兩)、川芎、桂(各二兩)、五味子(三兩)、半夏曲(五兩)

白話文:

  • 黃耆:補氣固表生津。

  • 甘草:益氣補中,調和藥性。

  • 白芍藥:養血調經,緩和疼痛。

  • 麥門冬:養陰潤肺清心。

  • 人參:大補元氣,補氣養陰。

  • 蓯蓉:補腎益精,壯陽強筋。

  • 熟地黃:補腎填精,滋陰涼血。

  • 赤石脂:收斂固澀,止血止瀉。

  • 地骨皮:清熱涼血,滋陰生津。

  • 白茯神:補心益氣,寧心安神。

  • 當歸:養血活血,調經止痛。

  • 遠志:益智寧心,安神開竅。

  • 磁石:鎮靜安神,清熱涼血。

  • 枳實:破氣消積,行氣寬中。

  • 防風:解表散寒,清熱解毒。

  • 龍骨:鎮靜安神,清熱涼血。

  • 川芎:行氣活血,祛瘀止痛。

  • 桂:溫陽散寒,補氣活血。

  • 五味子:益氣生津,斂肺補腎。

  • 半夏曲:燥濕化痰,降逆止嘔。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二盞半,先煮羊腎一具,去筋膜,煎取汁一盞半,入藥並生薑五片、棗一個,同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溫服。不利下者,除龍骨、赤石脂。小便赤色,以赤茯苓代茯神,加白朮三兩。多熱加黃芩一兩。遺溺加桑螵蛸二十個。

白話文:

上等藥材粗末,每劑服用三錢,加入二盞半的水,先將羊腎一個煮熟,去除筋膜,煎取汁液一盞半,加入藥物、五片薑片、一顆紅棗,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七分,去除渣滓,空腹溫服。若服藥後大小便不通暢,則去除龍骨、赤石脂。如果小便赤色,以赤茯苓代替茯神,並加入三兩白朮。若體內有過多熱氣,則加入一兩黃芩。若有小便失禁症狀,則加入二十個桑螵蛸。

2. 預防法

凡治腳氣風毒發不與人期,攻心即死。若居僻遠無藥物處,致斃為橫死。其要藥常有備,隨身妙:

白話文:

凡是治療腳氣風毒,發作時來勢洶洶,若攻心便會立即死亡。如果身處偏僻之地,缺少藥物,就會導致橫死。因此,必須常備必要的藥物,隨身攜帶,以備不時之需。

半夏、青木香、吳茱萸、木瓜子、犀角、大黃、生薑(片切焙乾)、黃橘皮、檳榔、茯苓、昆布、蓽茇、紫蘇、杏仁、前胡、細辛、桂心、旋覆花、當歸、防風。

並須備急救命。若新患無藥處,隨病所在三五味濃煮服,之後依方合藥服之。

白話文:

  1. 半夏: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嘔的功效。

  2. 青木香:一種中藥,具有理氣、止痛的功效。

  3. 吳茱萸: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4. 木瓜子: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咳的功效。

  5. 犀角:一種中藥,具有清熱、涼血、解毒的功效。

  6. 大黃:一種中藥,具有瀉熱、通便的功效。

  7. 生薑:一種中藥,具有溫中、解表、止嘔的功效。

  8. 黃橘皮:一種中藥,具有理氣、化痰、止咳的功效。

  9. 檳榔:一種中藥,具有殺蟲、止瀉的功效。

  10. 茯苓:一種中藥,具有利水、滲濕、健脾的功效。

  11. 昆布:一種中藥,具有化痰、軟堅、消腫的功效。

  12. 蓽茇:一種中藥,具有清熱、解毒、止血的功效。

  13. 紫蘇:一種中藥,具有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

  14. 杏仁:一種中藥,具有止咳、平喘、潤腸的功效。

  15. 前胡:一種中藥,具有疏風、解表、宣肺的功效。

  16. 細辛: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散寒、止痛的功效。

  17. 桂心:一種中藥,具有溫中止痛、活血通脈的功效。

  18. 旋覆花:一種中藥,具有解表、散寒、止咳的功效。

  19. 當歸:一種中藥,具有補血、活血、調經的功效。

  20. 防風:一種中藥,具有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如果新得疾病但沒有藥物可治,可以依照疾病發生的部位,準備三到五種藥材濃煮服用,之後再按照處方開藥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