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中醫古代典籍:辨證錄
作者:陳士鐸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綜合性醫書。十四卷。(附《脈訣闡微》一卷)。清·陳士鐸述(托名岐伯、張仲景所傳)。成書約為1687年。內容包括內、外、兒、婦等各種疾病病證。分傷寒、中寒、中風等126門,700餘證,每證詳列病狀、病因、立法處方及方劑配伍,說理明白易曉,析證簡要中肯,每於循乎常理之間突發反問,然後層層剖析、絲絲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藥靈活切病,頗多經驗之談。但其辨證著重於癥狀的鑒別分析,而忽於舌脈的診察。由於本書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後世刻本頗多,有些書商將其改名為《辨症冰鑒》等書名。另有清·錢松將本書刪定為十卷本,改名《辨證奇聞》。現存十餘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辨證錄》的排印本,內容有所刪節。
內容簡介:
《辨證錄》是清代醫家陳士鐸所著的一部綜合性醫書。全書共十四卷,附有《脈訣闡微》一卷。書中內容包括內、外、兒、婦等各種疾病病證,分為傷寒、中寒、中風等126門,700餘證。每證詳列病狀、病因、立法處方及方劑配伍,說理明白易曉,析證簡要中肯,每於循乎常理之間突發反問,然後層層剖析、絲絲入扣,排除疑似、辨定本原。用藥靈活切病,頗多經驗之談。但其辨證著重於癥狀的鑒別分析,而忽於舌脈的診察。由於本書有較高的臨床價值,後世刻本頗多,有些書商將其改名為《辨症冰鑒》等書名。另有清·錢松將本書刪定為十卷本,改名《辨證奇聞》。現存十餘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辨證錄》的排印本,內容有所刪節。
《辨證錄》是一部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辨證錄》的編寫體例,是根據《內經》的辨證方法,將各種疾病分門別類,然後逐一進行辨證論治。書中每證都列舉了大量臨床病例,並對其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和論述。在辨證方法上,本書重視癥狀的鑒別分析,並根據病情的不同,提出了相應的治療方法。在用藥上,本書主張根據病情的不同,靈活選用藥物,並根據藥物的性味歸經,進行合理的配伍。
《辨證錄》是一部具有較高臨床價值的醫學著作,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它不僅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資料,而且也為後世醫學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鑑。
《辨證錄》的內容豐富,涉及內、外、兒、婦等各科疾病。在內科方面,本書論述了各種內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在外科方面,本書論述了各種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在兒科方面,本書論述了各種兒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在婦科方面,本書論述了各種婦科疾病的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和治療方法。
《辨證錄》的編寫體例,是根據《內經》的辨證方法,將各種疾病分門別類,然後逐一進行辨證論治。書中每證都列舉了大量臨床病例,並對其進行
序
序
序
自序
凡例
卷之一
卷之二
卷之三
卷之四
卷之五
卷之六
卷之七
卷之八
卷之九
卷之十
- 鶴膝門(二則)
- 癘風門(二則)
- 遺尿門(三則)
- 脫肛門(二則)
- 強陽不倒門(二則)
- 發斑門(二則)
- 火丹門(三則)
- 離魂門(三則)
- 疰夏門(二則)
- 腳氣門(一則)
- 中邪門(六則)
- 中妖門(六則)
- 中毒門(十二則)
- 腸鳴門(三則)
- 自笑門(附自哭三則)
- 惱怒門(二則)
- 喑啞門(三則)
- 瘟疫門(一則)
- 種嗣門(九則)
卷之十一
卷之十二
卷之十三
- 背癰門(七則)
- 肺癰門(四則)
- 肝癰門(二則)
- 大腸癰門(三則)
- 小腸癰門(三則)
- 無名腫毒門(二則)
- 對口癰門(一則)
- 腦疽門(一則)
- 囊癰門(二則)
- 臂癰門(一則)
- 乳癰門(四則)
- 肚癰門(一則)
- 多骨癰門(一則)
- 惡疽門(一則)
- 疔瘡門(一則)
- 楊梅瘡門(五則)
- 腰疽門(一則)
- 擎疽門(一則)
- 腳疽門(二則)
- 鬢疽門(一則)
- 唇疔門(一則)
- 瘰癧門(二則)
- 痔漏門(四則)
- 頑瘡門(二則)
- 接骨門(二則)
- 金瘡門(一則)
- 物傷門(三則)
- 癩門(一則)
- 刑杖門(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