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七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4)

1. 痙痓門(十一則)

此症用黃白茵陳湯亦效。

白芍,茯苓(各一兩),豬苓(三錢),茵陳(一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黃連,半夏(各五分),水煎服。

小兒頭搖手勁,眼目上視,身體發顫,或吐而不瀉,或瀉而不吐,人以為驚風之抽掣也,誰知是風熱濕三者合之以成痙乎。小兒純陽,原不宜虛。然而多食瓜果,濕留於胃,濕久則變熱,熱極則生風,此風起於內,而不來於外也。人見小兒頭搖手勁等症,毋論其虛實,投以抱龍丸,不效改用牛黃丸,又不效乃用金石、腦麝香竄之藥,以開其竅而鎮其驚,無不立亡。嗟嗟!驚風二字,自創立以來,殺小兒者不啻數百萬矣,並無有一醫闢其非者。

南昌喻嘉言頗知其失,大聲告誡。無如傳世既久,一時不可轉移,且嘉言有論無方,世亦不識治法。鐸聞師言甚悉,因暢論之,而且傳其方也。小兒之易於成痙者,因其骨脆皮薄,不耐風邪,故邪一入腠理,便入臟腑,況其飲食,喜寒而不喜熱,以致損傷脾胃,而成吐瀉之症。上吐下瀉,則陰陽兩虧,平日所受之濕盡行越出。

濕出而熱留臟腑之中,無陰相養,遂變成風象以惑人,人亦即為其所惑。但治風而不治正,所以十人十死也。故見此等之症,斷不可祛風,一作風治,去生便遠。蓋其身中實實無風,無風而妄用風藥,以倍耗其損傷之氣,安得不速其死哉。治法惟補其脾胃,而止其吐瀉,則十人十生也。

方用救兒回生湯: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一錢),砂仁(三粒),炒黑乾薑(五分),山楂(五粒),蘿蔔子(五分),車前子(一錢),厚朴(三分),神麯(三分),半夏(五分)水煎服。

此方以十歲為準,五歲者減半。一劑即吐瀉止,二劑即抽掣定,三劑即全愈。此方補中有利,調和於脾胃之內,則陰陽有既濟之歡,自然無變動之害矣。或曰補之是矣,少加去風散熱之藥,未為不可。夫熱當夏令,或可少加黃連數分,以解其暑,若值冬令更當增入辛熱之品。

蓋小兒吐瀉之後,熱必變寒,況加時令之嚴寒乎,斷不可用寒涼也。至於風藥,毋論四時俱不可亂增。萬不得已,少加柴胡二、三分可也。

此症用加味六君湯:

人參(八分),白朮(三錢),茯苓(二錢),甘草,半夏(各三分),陳皮,黃連(各二分),神麯,麥芽,防風(各五分),水煎服。

小兒吐瀉之後,口噤不出聲,手腳攣急,人以為驚風之搐搦也,誰知是脾胃寒虛之痙病乎。小兒純陽,先天腎氣原自完固,無如後天之斷喪也。人生後天,以脾胃為主。小兒喜餐生冷,傷其後天,而先天亦損,自然變症紛紜。吐瀉之後,無津液以潤腸胃,更有何氣以運動四肢乎?此手足彎急、搐搦之所以現也。

白話文:

這種病症用黃白茵陳湯也有效果。

藥方組成:白芍、茯苓(各一兩),豬苓(三錢),茵陳(一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黃連、半夏(各五分),用水煎服。

小孩出現頭搖手抖、眼睛向上看、身體顫抖,或者有嘔吐卻沒有腹瀉,或者有腹瀉卻沒有嘔吐的症狀,人們都認為是驚風的抽搐。但誰知道這是風、熱、濕三種邪氣合在一起造成的痙攣呢?小孩本來是純陽體質,不應該虛弱。但是如果吃太多瓜果,濕氣會停留在胃裡,濕氣久了就會轉變成熱,熱極了就會生風。這種風是從身體內部產生的,而不是從外部來的。人們看到小孩頭搖手抖等症狀,不論虛實,就用抱龍丸,沒效就改用牛黃丸,再沒效就用金石、麝香等走竄的藥物,想打開竅門、鎮定驚嚇,結果沒有不馬上死去的。唉!「驚風」這兩個字,自從出現以來,害死的小孩不下數百萬,卻沒有一個醫生出來糾正這個錯誤。

南昌的喻嘉言很了解這個錯誤,大聲勸誡。但是因為這個說法流傳太久了,一時之間難以改變,而且喻嘉言只有理論卻沒有藥方,世人也不懂得治療方法。我(鐸)聽老師說的很詳細,所以要詳細說明,並且傳授藥方。小孩容易發生痙攣,是因為他們骨頭脆弱、皮膚薄嫩,抵抗不住風邪,所以邪氣一進入皮膚,就會進入臟腑。再加上他們飲食喜歡寒冷而不喜歡溫熱,導致脾胃受損,而產生嘔吐腹瀉的症狀。上吐下瀉,就會陰陽兩虛,平常累積的濕氣也會完全排出。

濕氣排出後,熱卻留在臟腑中,沒有陰氣滋養,就會變成風的假象來迷惑人,人們也因此被迷惑。只治療風而不治療根本,所以十個病人有十個都會死。因此看到這種症狀,絕對不可以驅風,一旦當作風來治療,離死就更近了。因為身體裡面其實沒有風,沒有風卻亂用驅風藥,只會更加耗損損傷的氣,怎麼可能不死呢?正確的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脾胃,並且止住嘔吐腹瀉,這樣十個病人就有十個可以活下來。

藥方用救兒回生湯:

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一錢),砂仁(三粒),炒黑乾薑(五分),山楂(五粒),蘿蔔子(五分),車前子(一錢),厚朴(三分),神麯(三分),半夏(五分),用水煎服。

這個藥方是以十歲的小孩為標準,五歲的小孩劑量減半。一劑藥就能止住嘔吐腹瀉,二劑藥就能讓抽搐停止,三劑藥就能完全痊癒。這個藥方在補益的同時也有疏導的作用,可以調和脾胃,讓陰陽達到平衡,自然不會再有變動的危險。有人說,補益是對的,稍微加一點驅風散熱的藥,應該也可以吧?如果是在夏天,或許可以稍微加一點黃連幾分,來解除暑熱。如果是冬天,就更應該增加一些辛溫的藥物。

因為小孩在嘔吐腹瀉之後,熱一定會轉變成寒,何況又加上時令的嚴寒呢?絕對不可以再用寒涼的藥物。至於驅風的藥,無論什麼時候都不可以亂加。萬不得已,可以稍微加一點點柴胡二、三分。

這種病症可以用加味六君湯:

人參(八分),白朮(三錢),茯苓(二錢),甘草、半夏(各三分),陳皮、黃連(各二分),神麯、麥芽、防風(各五分),用水煎服。

小孩在嘔吐腹瀉之後,出現口噤、不能發聲、手腳攣急的症狀,人們都以為是驚風的抽搐,但誰知道這是脾胃虛寒引起的痙攣呢?小孩本來是純陽體質,先天的腎氣原本是完好鞏固的,無奈後天的損傷啊。人出生後,以脾胃為根本。小孩喜歡吃生冷的食物,傷害了後天的脾胃,也連帶損傷了先天的腎氣,自然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病症。嘔吐腹瀉之後,身體沒有津液來滋潤腸胃,又哪來的氣力去運動四肢呢?這就是手腳彎曲、抽搐的原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