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二 (2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22)

1. 脅痛門(五則)

人有兩脅作痛,終年累月而不愈者,或時而少愈,時而作痛,病來之時,身發寒熱,不思飲食,人以為此肝經之病也。然肝經之所以成病,尚未知其故,大約得之氣惱者為多。因一時拂抑,欲怒而不敢,一種不平之氣,未得暢泄,肝氣鬱而膽氣亦郁,不能取決於心中,而心中作熱,外反變寒,寒熱交蒸,則肝經之血停住於兩脅而作痛矣。倘境遇順適,則肝氣少舒,其痛不甚。

及夫聽惡聲,值逆境,又觸動其從前之怒氣,則前病頓興,而痛更重矣。治法必須解其怒氣,要在平肝。方用遣怒丹:

白芍(二兩),柴胡(一錢),甘草(一錢),乳香末(一錢),廣木香末(一錢),白芥子(三錢),桃仁(十粒),生地(三錢),枳殼(三分)

水煎服。一劑痛輕,四劑痛止,十劑病除。

夫平肝之藥,舍白芍實無第二味可代,世人不知其功效,不敢多用。孰知白芍必多用而後能取勝,用至二兩,則其力倍於尋常,自能遍舒其肝氣。況助以柴胡之疏泄,甘草之調劑,桃仁、白芥以攻其敗瘀,乳香、廣木以止其痛疼,安得不直搗中堅以解散其敵壘哉。

此症亦可用宣郁定痛湯:

白芍(一兩),川芎,當歸,丹皮(各三錢),柴胡(二錢),甘草,白芥子,大黃,牛膝,炒梔子(各一錢)

水煎服。二劑即安。

人有橫逆驟加,一時大怒,叫號罵詈,致兩脅大痛而聲啞者,人以為怒氣傷肝矣。然而其人必素有火性者,此等肝脈必洪大而無倫次,眼珠必紅,口必大渴呼水,舌必乾燥而開裂,當急用平肝瀉火之藥,方能舒其暴怒之氣,倘少遲藥餌,或藥餌不中其病,必觸動其氣,有吐血傾盆之患矣。急用平怒湯:

白芍(三兩),丹皮(一兩),當歸(一兩),炒梔子(五錢),荊芥(炒黑,五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香附(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氣少舒,二劑而氣大平,三劑痛如失,不必四劑也。

蓋肝性最急,怒則其氣不平,用芍藥平其氣也,甘草緩其急也。肝氣既平而且緩,而後可散其氣而瀉其火矣。當歸辛以散之也,荊芥引而散之也,梔子、丹皮涼以瀉之也。然而徒散其火,而火為痰氣所結,則散火而未能遽散,故又加香附以通其氣,加花粉以消其痰。君臣佐使,無非解紛之妙藥,怒氣雖甚,有不自知其解而解者矣。

或疑藥劑太重,涼藥過多,詎知其人,素繫有火,又加大怒,則五臟無非熱氣,苟不用大劑涼藥,何以平其怒而解其火哉。

此症用平怒散亦妙。

白芍(一兩),丹皮(一兩),當歸(五錢),炒梔子,牛膝(各三錢),甘草,柴胡,廣木香(各一錢),枳殼(八分)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愈。

人有跌撲之後,兩脅脹痛,手不可按,人以為瘀血之作祟也,用小柴胡湯加草龍膽、青皮等藥而愈。次年而左脅復痛,仍以前藥治之,不能取效。蓋瘀血存於其中,積而不散,久而成痛也。夫小柴胡乃半表半裡之藥,最能入肝以舒木,而脅正肝之部位,宜乎取效而不效者,以小柴胡止能消有形之活血,而不能散有形之死血也。

白話文:

脅痛門(五則)

有些人的兩側肋下疼痛,持續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都治不好,有時稍微好一點,有時又痛起來。發病時,會發冷發熱,不想吃東西。人們通常認為這是肝經的病。但肝經生病的原因還不清楚,大多數是因為情緒不好引起的。因為一時的壓抑,想發怒卻不敢發怒,這種鬱悶之氣無法宣洩,肝氣鬱結,膽氣也鬱結,心裡無法做出決定,心裡覺得熱,外面卻覺得冷,寒熱交替出現,於是肝經的血液停滯在兩側肋下而引起疼痛。如果環境舒適,肝氣稍微舒緩,疼痛就會減輕。

但如果聽到不好的聲音,遇到逆境,又觸動了之前的怒氣,舊病就會復發,疼痛加劇。治療方法必須疏解怒氣,重點在於平肝。可以用遣怒丹:

白芍藥(二兩)、柴胡(一錢)、甘草(一錢)、乳香末(一錢)、廣木香末(一錢)、白芥子(三錢)、桃仁(十粒)、生地(三錢)、枳殼(三分)

水煎服。一劑藥疼痛減輕,四劑藥疼痛停止,十劑藥痊癒。

平肝的藥物,除了白芍藥,沒有其他藥物可以替代。世人不知道它的功效,不敢大量使用。但其實白芍藥必須大量使用才能見效,用量達到二兩,其功效就能加倍,就能全面舒緩肝氣。再加上柴胡疏通肝氣,甘草調和藥性,桃仁、白芥子攻破瘀血,乳香、廣木香止痛,豈能不直搗黃龍,瓦解敵陣呢?

這種病症也可以用宣郁定痛湯:

白芍藥(一兩)、川芎、當歸、丹皮(各三錢)、柴胡(二錢)、甘草、白芥子、大黃、牛膝、炒梔子(各一錢)

水煎服。兩劑藥就能痊癒。

有些人因為突然受到重大刺激而大怒,又叫又罵,導致兩側肋下劇痛,聲音嘶啞,人們認為是怒氣傷了肝。但這種人通常本來就性情急躁,他們的肝脈一定很粗大紊亂,眼睛一定紅,非常口渴想喝水,舌頭一定乾燥開裂,必須緊急使用平肝瀉火的藥物,才能舒緩暴怒之氣。如果稍微延遲用藥,或藥物不對症,就可能加重病情,甚至會吐血。應該立即服用平怒湯:

白芍藥(三兩)、丹皮(一兩)、當歸(一兩)、炒梔子(五錢)、荊芥(炒黑,五錢)、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香附(三錢)

水煎服。一劑藥怒氣稍減,二劑藥怒氣平息,三劑藥疼痛消失,不必服用四劑。

因為肝的特性最急躁,發怒時氣就不順暢,用芍藥平息肝氣,甘草緩和急躁的肝氣。肝氣平息緩和後,才能疏散肝氣,瀉去肝火。當歸辛溫能疏散肝氣,荊芥引導肝氣疏散,梔子、丹皮清涼瀉火。但如果單純瀉火,而火氣因痰氣阻塞,則瀉火不能立刻見效,所以再加入香附子疏通氣血,加入天花粉消除痰濁。君臣佐使,都是巧妙的藥方,怒氣再盛,不知不覺中就能得到緩解。

有人可能會懷疑藥量太大,涼藥太多,但要知道,這種人本來就內熱,又大發雷霆,五臟六腑都充滿熱氣,如果不使用大量的涼藥,怎麼能平息怒氣,消除肝火呢?

這種病症使用平怒散也很有效。

白芍藥(一兩)、丹皮(一兩)、當歸(五錢)、炒梔子、牛膝(各三錢)、甘草、柴胡、廣木香(各一錢)、枳殼(八分)

水煎服。一劑藥疼痛減輕,二劑藥痊癒。

有些人跌撲受傷後,兩側肋下脹痛,不能用手按壓,人們認為是瘀血作祟,於是服用小柴胡湯,再加草龍膽、青皮等藥物,病情就痊癒了。但次年左肋下又痛了,再次使用之前的藥方,卻沒有效果。這是因為瘀血殘留在體內,積聚不散,久而久之就引起疼痛。小柴胡湯是半表半裡的藥物,最能進入肝經舒緩肝氣,而肋下正是肝的部位,應該有效,但卻沒有效果,是因為小柴胡湯只能消除有形的活血,而不能散去有形的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