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4)

1. 臌脹門(七則)

人有兩足跗上先腫,漸漸腫脹至腹,按脹上如泥之可搏,小便不利,大便反結,此由土氣之郁,非水腫也。人生脾胃之氣健旺,則土能剋水,而水自灌注於經絡,兩不相礙也。惟脾胃氣虛,則土不能轉輸水精於上,而胃中之水積而不流,於是浸淫於表裡、皮毛而無所不到也。然而脾胃氣虛,非脾胃之故也。

由於腎氣之虛,則土無升騰之氣,而土乃鬱而不伸,力不能制水,使水來相侮,而脾胃之氣愈虛也。夫腎司開闔,腎氣從陽則開,腎氣從陰則闔;陽太盛則水道大開,陰太盛則水道常閉;陽為腎中之火,而陰為腎中之寒也。腎寒則脾胃亦寒,水畏熱而不畏寒,此寒土之所以難制水也。

白話文:

人如果雙腳的腳踝先腫起來,然後逐漸腫脹到肚子,按壓腫脹的地方像泥土一樣可以按壓,小便不順暢,大便反而便秘,這是因為土氣鬱結,不是水腫。人如果脾胃之氣強健,土就能剋制水,水自然流注到經絡,兩者互不干擾。但如果脾胃氣虛,土就無法將水精輸送到上半身,胃中的水積聚不流,於是浸潤到身體表面和內部,皮毛都受到影響。然而脾胃氣虛,並非脾胃本身的問題。

由於腎氣虛弱,土就沒有上升的力量,於是土氣鬱結無法舒展,力量無法控制水,導致水來侵犯土,使得脾胃之氣更加虛弱。腎臟負責開合,腎氣向陽則開,腎氣向陰則闔;陽氣太盛則水道大開,陰氣太盛則水道常閉;陽氣是腎中之火,陰氣是腎中之寒。腎寒則脾胃也寒,水畏懼熱而不畏懼寒,這就是寒土難以控制水的道理。

然則治水腫之法,烏可舍補腎之火,而他求蓄水之土哉。雖然水勢滔天,補火以生土,迂緩而難以決排;放水以全土,利便而易於蓄泄。故補腎中之火,可治久病之水臌;泄脾胃中之水,實益初病之水脹也。下身脹而上身未脹,正初起之病,宜急泄其水之為得。方用泄水至神湯:

大麥須(二兩),茯苓(一兩),白朮(二兩),小赤豆(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腹必雷鳴,瀉水如注,再劑而水盡泄無遺,不必三劑也。

論理,牽牛、甘遂之方未嘗不可用,但慮世人天稟日薄,而脾、胃、腎三經多虛,恐不勝藥力之過迅,故改立此方,於補中瀉水,正氣無傷而邪水盡出之為妙。方中白朮、茯苓健脾胃之土,又能通脾胃之氣。則土之郁可解,土鬱既解,力足以制水矣。況大麥須能消無形之水,赤小豆能泄有形之濕,合而相濟,自能化水,直出於膀胱,由尾閭之間盡瀉而出也。

白話文:

治療水腫,當然不能只補腎火,而忽略了蓄水的土。雖然水勢洶湧,補火生土固然可以,但方法迂迴緩慢,難以快速排泄。反之,放水保土則方便快捷,容易排泄。所以,補腎火可以治療久病的水腫,而瀉脾胃的水則更適合治療新發生的水腫。如果下身腫脹而上身未腫,正處於水腫的初期,就應該立即用藥排泄水分。這個時候可以使用「泄水至神湯」,方劑包括大麥須、茯苓、白朮、小赤豆,水煎服用。一劑藥下去,肚子就會咕嚕咕嚕響,水瀉如注,兩劑藥後水腫就會完全消退,不需要再服用第三劑。

從理論上來說,牽牛、甘遂等藥方也可以使用,但考慮到現代人體質普遍虛弱,脾胃腎三經多虛,可能難以承受藥力過於迅猛的副作用,所以改用此方,既能補中瀉水,又不會損傷正氣,讓邪水順利排出,可謂妙法。方中白朮、茯苓能健脾胃之土,又能通脾胃之氣,這樣就能解除脾胃的鬱結,脾胃功能恢復後,就能有力地控制水腫。再加上大麥須能消散無形的濕氣,小赤豆能排泄有形的濕氣,兩者相輔相成,就能化解水腫,直接從膀胱排出,由尾閭處順利瀉出。

此症用冬瓜湯亦甚效。

冬瓜一個,煎水十碗。另用白朮(三兩),車前子(五錢),肉桂(二錢),將冬瓜水煎湯二碗。先用一碗,少頃又用一碗。其水從大便而出,一劑而脹腫全消。

人有水腫既久,遍身手足俱脹,面目亦浮,口不渴而皮毛出水,手按其膚如泥,此真水臌也,乃土氣鬱塞之甚故耳。夫土本剋水,何為反致水侮?蓋土虛則崩,土崩則淤泥帶水而流緩,於是日積月累,下焦阻滯,而水乃上泛。脾胃之中原能藏水,然水過於多,則脾胃不能受,乃散布於經絡皮膚矣。

白話文:

這個病症,用冬瓜湯治療效果很好。取一個冬瓜,煎水十碗。另外,再用三兩白朮、五錢車前子、二錢肉桂,將冬瓜水煎成兩碗湯。先喝一碗,過一會兒再喝一碗。水會從大便中排出,一劑藥就能使腫脹完全消失。

有些人水腫很長時間,全身手腳都腫脹,臉也浮腫,不渴卻出汗,用手按皮膚像泥一樣,這是嚴重的水腫,是因為脾胃虛弱,導致水氣無法正常運行,積聚在體內所致。脾胃虛弱,如同土質鬆散,無法克制水,就會出現水腫。長期積累,水氣就會阻礙下焦,並向上泛,造成全身水腫。脾胃負責消化吸收,也負責儲存水分,但水太多,脾胃就無法承受,就會散布到經絡和皮膚,形成水腫。

備註

  • 文中藥材劑量單位換算:
  • 一兩 = 30 克
  • 五錢 = 15 克
  • 二錢 = 6 克

迨至經絡皮膚不能受,勢不得不流滲於皮膚之外,氾濫於一身。不用下奪之法,何以瀉滔天之水哉。方用決水湯:

車前子(一兩),茯苓(二兩),王不留行(五錢),肉桂(三分),赤小豆(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小便如注不絕,二劑而腫脹盡消矣。

論理用雞屎醴逐水,亦有神效。然而雞屎醴逐水,從大便而出,而此方逐水,從小便而出也。水從大便出者其勢逆,水從小便出者其勢順。逆則效速而氣傷,順則效緩而氣固。此方利水從小便而出,利其膀胱也。凡水必從膀胱之氣化,而後由陰器以出。土氣不宣,則膀胱之口閉,吾用王不留行之迅藥以開其口,加入肉桂,引車前、茯苓、赤小豆直入膀胱而利導之。茯苓、車前雖利水而不耗氣,而茯苓且是健土之藥,水決而土又不崩,此奪法之善也。

白話文:

當經絡和皮膚都無法承受水分時,水勢必會外溢到皮膚表面,全身浮腫。如果不採用瀉水的方法,怎麼能排掉這些積聚的水分呢?所以用決水湯:車前子一兩,茯苓二兩,王不留行五錢,肉桂三分,赤小豆三錢,水煎服。喝下一劑,小便就會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排出來,喝兩劑腫脹就會完全消退。

理論上用雞屎酒來利水也有奇效。但是雞屎酒利水是從大便排出,而這個方子利水是從小便排出。水從大便排出勢頭逆,水從小便排出勢頭順。逆則效果快但傷氣,順則效果慢但氣固。這個方子利水從小便排出,有利於膀胱。水一定要經過膀胱氣化,才能從陰器排出。如果土氣不宣,膀胱的口就會閉合,因此用王不留行的迅藥來打開膀胱口,加入肉桂引導車前子、茯苓、赤小豆直達膀胱利導。茯苓、車前子雖然利水但不耗氣,而且茯苓還是健土的藥,水排掉之後土也不至於崩潰,這就是這個方子瀉水方法的妙處。

至於臍突、手掌無紋,用此方尚可救也。惟是服此方瀉水而愈,必須禁用食鹽一月,倘不能禁,則又脹矣。脹則不可再治也。

此症亦可用冬瓜湯更加劉寄奴一兩、茯苓一兩,服之亦水瀉而愈。

人有氣喘作脹,腹腫,小便不利,大便亦溏,漸漸一身俱腫,人以為水臌也,不知乃肺、脾、腎三經之虛也。夫水氣不能分消,大都病在胃,然胃之所以病者,正由於三經之虛耳。胃為水穀之海,凡水入於胃為歸,蓋五臟六腑之大源也。但胃能容水而不能行水,所恃脾之散水以行於肺,肺之通水以入於膀胱,腎之化水而達於小腸也。

白話文:

對於臍突、手掌無紋的情況,使用這個方法還有可能得到救治。然而,服用這個方法後如果出現水分排出並痊癒的情況,必須禁止食用鹽分一個月,如果無法做到,那麼可能會再次出現脹滿的情況,一旦出現脹滿就無法再進行治療了。

這個症狀也可以使用冬瓜湯加上一兩劉寄奴和一兩茯苓,服用後同樣可以達到水分排出並痊癒的效果。

有人出現呼吸困難、脹滿、腹部腫大、尿液不暢、大便溏薄,全身逐漸腫脹,人們認為這是水腫,但實際上是肺、脾、腎三條經脈的虛弱所導致的。水氣不能正常排除,大多數問題出在胃部,然而胃部之所以生病,正是因為這三個經脈的虛弱。胃是食物的海洋,所有進入胃部的食物都回歸到這裡,這是五臟六腑的主要來源。但胃能夠容納食物卻不能運送食物,它依賴著脾臟將水分散到肺部,肺部將水分運送到膀胱,以及腎臟將水分轉化並輸送到小腸。

惟脾虛則不能散胃之水精於肺,而病在中矣;肺虛則不能通胃之水道於膀胱,而病在上矣;腎虛則不能司胃之關門,時其輸泄,而病在下矣。三經既虛,而胃中積水浸淫,遂遍走於經絡皮膚,而無所底止矣。治法補其三經之氣,而胃氣自旺,胃氣旺而腫脹盡消。方用消脹丹:

白朮(三錢),茯苓(一兩),麥冬(五錢),熟地(五錢),山藥(一兩),芡實(五錢),蘇子(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脾胃虛弱,無法將水分輸送到肺部,疾病就停留在中焦;肺氣虛弱,無法將水分輸送到膀胱,疾病就停留在上焦;腎氣虛弱,無法控制胃部的開合,導致水分積聚,疾病就停留在下焦。三焦虛弱,胃中積水浸淫全身經絡和皮膚,無處可去。治療方法是補益三焦之氣,讓胃氣旺盛,胃氣旺盛了,腫脹自然消散。方劑為消脹丹,由白朮、茯苓、麥冬、熟地、山藥、芡實、蘇子組成,水煎服。

一劑而喘少定,二劑而脹漸消,十劑而小便利,二十劑而一身之腫無不盡愈也。

方中白朮、茯苓以健其脾土,麥冬、蘇子以益其肺金,熟地、山藥、芡實以滋其腎水,自然脾氣旺而不至健運之失職,肺氣旺而不至治節之不行,腎氣旺而不至關門之不開,水自從膀胱之府而盡出於小腸矣,安得而再脹哉。

此症用百合消脹湯亦效。

白朮,芡實(各一兩),茯苓,百合(各五錢),山藥(一兩),肉桂(二錢),人參(三錢),水煎服。十劑少愈,三十劑全愈。

白話文:

服用一劑後,喘息略為平復;服用二劑後,腹部脹滿逐漸減輕;服用十劑後,排尿變得順暢;服用二十劑後,全身的腫脹均能痊癒。

方中,白朮與茯苓用來強壯脾臟的功能,麥冬與蘇子則補充肺部的健康,熟地、山藥與芡實滋養腎水,確保脾氣強健而不會過度運作,肺氣充足而不會影響調節功能,腎氣旺盛而不會導致關門機能失常,水分能順利通過膀胱進入小腸,如何能再次出現脹滿?

若使用百合消脹湯,同樣可以達到療效。

所需材料:白朮、芡實(各1兩),茯苓、百合(各5錢),山藥(1兩),肉桂(2錢),人參(3錢)。加水煎煮後服用。十劑後病情稍有好轉,三十劑後完全痊癒。

人有腰重腳腫,小便不利,或肚腹腫脹,四肢浮腫,喘急痰盛,不可以臥,此肺、腎俱虛之病,非臌脹也。夫水症多是脾胃之虛,茲何以肺、腎之虛亦成水脹耶?不知肺虛必盜脾胃之氣,而腎虛則不能生脾胃之氣。二經既虛,則脾胃之氣更虛,土難生金,而肺之氣化不行,而腎之關門不開矣。

於是水不能消而氾濫,一如水腫之病也。治法似宜補肺而兼補腎,然而補肺又不若竟補腎之為得。蓋肺雖生腎,然止能生腎水,而不能生腎火也;脾胃必得腎火以相生,水氣必得腎火以相化;況補腎則肺不必來生腎水,而肺金自安矣,是補腎即所以補肺也。方用金匱腎氣丸:

白話文:

如果一個人出現腰部沉重、腳部腫脹、小便不順暢、肚子或四肢浮腫、呼吸急促、痰多、無法平躺等症狀,這就屬於肺腎兩虛的病症,而不是臌脹。一般來說,水腫多是脾胃虛弱導致的,但為什麼肺腎虛也會導致水腫呢?

這是因為肺虛會損耗脾胃的元氣,而腎虛則無法滋生脾胃的元氣。肺腎兩經虛弱,脾胃的元氣就更虛弱,導致土難生金,肺氣無法正常運化,腎氣也無法正常閉合。

如此一來,體內的水分就無法正常代謝而積聚,導致全身浮腫,就像水腫病一樣。治療方法應該補肺兼補腎,但主要還是以補腎為主。因為雖然肺能生腎,但它只能生腎水,而不能生腎火。脾胃需要腎火來滋生,水氣也需要腎火來代謝。而且,補腎之後,肺就不用再生腎水了,肺金自然安穩,因此補腎也就是補肺。

這類情況可以用金匱[腎氣丸]來治療。

解釋

這段文字說明了肺腎兩虛導致水腫的機制。它指出,肺腎兩虛會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導致水液無法正常代謝,進而形成水腫。文中還強調了補腎的重要性,因為補腎可以同時補肺,有利於改善水腫症状。

茯苓(十兩),附子(一個),牛膝(三兩),官桂(二兩),熟地(四兩),山藥(六兩),丹皮(二兩),澤瀉(四兩),車前子(三兩),山茱萸(二兩),各為末,蜜為丸。每日早晚白滾水各送下一兩。服三日而小便利,再服三日而腰輕,服十日而上下之腫盡消,服二十日而喘急痰盛無不盡除,服一料完全愈。再服一料斷不再發也。

此方經後人改竄分兩,以致治肺腎之水脹多至不效,因世人畏茯苓、澤瀉之過於泄水耳。不知水勢滔天,既不用掃蕩之藥以決水,乃畏利導之品,而不用之以消水乎。故必須多用茯苓、車前為君,則水可泄之使從膀胱而下出。然而腎之關門不開,非附子、肉桂回陽助火,蒸動腎氣,則關何以開;腎關不開,而胃之積水何以下哉。故必用桂、附以開關,關既開矣,則茯苓、車前、牛膝得盡利水而直下。

白話文:

茯苓、附子、牛膝、官桂、熟地、山藥、丹皮、澤瀉、車前子、山茱萸各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子。每天早晚各用白開水送下一兩。服用三天後小便暢通,再服用三天後腰部輕鬆,服用十天後上下肢腫脹完全消退,服用二十天後喘不過氣、痰多等症狀全部消除,服用一療程後完全痊癒。再服用一療程即可徹底斷根。

這個方子後來被人修改了藥量,導致治療肺腎積水效果不佳,因為世人害怕茯苓、澤瀉過於利水。殊不知水勢泛濫,如果不使用利水藥物排泄,卻害怕利水藥物而不用,怎麼能消腫呢?所以必須多用茯苓、車前作為主藥,這樣才能利水使水分從膀胱排出。然而腎臟的門戶沒有打開,如果不使用附子、肉桂回陽助火,蒸動腎氣,怎麼能打開腎臟的門戶呢?腎臟的門戶不打開,胃裡的積水怎麼能排出呢?所以必須用肉桂、附子來打開腎臟的門戶,門戶打開後,茯苓、車前、牛膝就能充分發揮利水作用,直接向下排出水分。

又恐水過於利,未免損傷陰氣,得熟地、山藥、丹皮以佐之,則利中有補,陽得陰而生;則火無炎亢之虞,土有升騰之益。誠治水之神方,補土之妙藥也。世人倘疑吾說之偏,而妄增藥味,或更改輕重,斷不能收功也。

此症用溫腎消水湯亦效。

人參(三錢),熟地(五錢),山藥(一兩),山茱萸(三錢),茯苓(一兩),肉桂(二錢),薏仁(五錢),水煎服。二十劑即愈。

人有手足盡脹,腹腫如臌,面目亦浮,皮膚流水,手按之不如泥,但陷下成孔,手起而脹滿如故,飲食知味,大便不溏泄,小便閉澀,氣喘不能臥倒,人以為水臌之症,而不知乃腎水之衰也。真水足而邪水不敢橫行,真水衰而邪水乃致泛決。況真水既衰,則虛火必盛,虛火既盛而真水力不能制,則火性炎上,三焦之火與衝脈之屬火者,皆同群助逆,無不逆沖而上行矣。火既上衝,而水從火泛,上走於肺,喘嗽而不寧矣。

白話文:

害怕單純利水會損傷陰氣,因此加入熟地、山藥、丹皮來輔助,達到利水補陰的效果,讓陽氣在陰氣滋養下得以生長,避免火氣過旺,同時也能促進脾土的運化。此方可謂治水之妙方,補土之良藥。若有人懷疑我的觀點,擅自增減藥物或改變藥量,就無法達到療效。

這種情況使用「溫腎消水湯」也有療效。

藥方:人參三錢,熟地五錢,山藥一兩,山茱萸三錢,茯苓一兩,肉桂二錢,薏仁五錢,水煎服。服用二十劑即可痊癒。

有些患者手腳腫脹,腹部像鼓一樣腫大,臉色浮腫,皮膚出汗,用手按壓就像泥土一樣凹陷,但鬆開手後又立即恢復腫脹,飲食正常,大便不稀,小便閉塞,呼吸急促無法平躺,許多人誤以為是水腫,卻不知這是腎水不足引起的。腎水充足,邪氣就無法橫行,但腎水不足,邪氣就會泛濫。況且腎水不足,虛火就會旺盛,虛火旺盛而腎水不足以控制,就會導致火氣上炎,三焦之火和衝脈等部位的火氣相互助長,就會逆流向上。火氣上衝,水氣就會隨著火氣上泛,到達肺部,就會出現喘咳不安的症状。

臥主腎,腎氣既逆,安得而臥耶。人至不得臥,則肺氣夜不得歸於腎之中,而腎之中水空而無非火氣,則肺之氣不敢久留於腎,仍歸於肺經。母因子虛,則清肅之令不行於膀胱,於是,水入於膀胱之口而膀胱不受,乃散聚於陰絡,隨五臟六腑之虛者入而注之,不走小腸而走手足皮膚,而毛竅出水也。此種水症,必須補腎之水以制腎火,尤宜補肺之金以生腎水。

蓋腎水不能速生,惟助肺氣之旺,則皮毛閉塞,而後腎氣下行,水趨膀胱而不走腠理矣。方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治之。

熟地(二兩),山茱萸(一兩),山藥(一兩),茯苓(二兩),丹皮(六錢),澤瀉(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三錢),水煎服。一劑可臥,二劑水如注,四劑而一身之腫盡消,十劑而諸症全愈。愈後服補腎肺之藥,尤須戒色至一年,禁鹽至三月,否則雖愈而必發也。

白話文:

人要睡覺,靠的是腎氣,腎氣逆行,怎麼睡得著呢?如果人長期無法入睡,肺氣晚上就無法歸於腎臟,腎臟裡的津液就會空虛而只剩下燥熱之氣,肺氣便不敢久留在腎臟,只能回到肺經。由於腎臟虛弱,膀胱的清肅功能就會失調,水分就會進入膀胱口卻無法被吸收,於是就散布到陰經,隨著五臟六腑虛弱的地方流入並積聚,不走小腸而走手足皮膚,從毛孔排出,這就是水腫。這種水腫,必須用補腎水來制腎火,更要補肺金來生腎水。

因為腎水無法快速生成,只能靠幫助肺氣旺盛,才能使皮毛閉合,腎氣下行,水分才流入膀胱而不走肌膚。可以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子來治療。

熟地黃二兩,山茱萸一兩,山藥一兩,茯苓二兩,丹皮六錢,澤瀉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子三錢,水煎服。一劑就能睡得著,兩劑水腫就會如注般消退,四劑腫脹就會完全消失,十劑所有症狀就會完全痊癒。痊癒後要服用補腎肺的藥物,更要戒色一年,禁鹽三月,否則即使治癒了也會復發。

蓋此症原有腎火,故補水而不必補火也。腎虛以致火動,肺虛以致水流,補其水則火自靜,補其金則水自通,實有至理,而非泛然以作論也。

此症用健腎湯亦佳。

熟地,茯苓(各二兩),麥冬,蓮子,連心(用各五錢),芡實,山藥(各一兩),水煎服。二劑而脹消,十劑全消。

人有單腹脹滿,四肢手足不浮腫,經數年不死者,非水臌也。蓋水臌不能越兩年,未有不皮膚流水而死者。今經數年不死,皮膚又不流血,豈是水臌之症?乃蟲結於血之中,似膨而非臌也。夫此症何因而得?飲食之內或食生菜,而有惡蟲之子,入腹而生蟲;或食難化之物,久變為蟲。血即裹之不化,日積月累,血塊漸大,蟲生遂多。

白話文:

這個病症的根本原因是腎火,所以治療時要補水,不必補火。腎虛導致火氣旺盛,肺虛導致水液流失,補水就能使火氣平息,補肺就能使水液流通,這是有道理的,不是隨便說說的。

可以用健腎湯治療這個病症,效果很好。

藥方:熟地、茯苓各二兩,麥冬、蓮子、連心各五錢,芡實、山藥各一兩,水煎服。服藥兩劑就能消腫,十劑就能完全消腫。

有些人只肚子脹滿,四肢手腳沒有浮腫,已經好幾年了還沒死,這就不是水臌。因為水臌病患者不可能活過兩年,而且一定會皮膚流水而死。現在已經好幾年了還沒死,皮膚也沒有流水,怎麼可能是水臌呢?應該是蟲子在血里結塊,看起來像腫脹,但其實不是水臌。這種病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可能是吃生冷食物,導致蟲卵進入肚子裡,變成蟲子;也可能是吃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時間久了就變成蟲子。血把蟲子包起來,無法消化,日積月累,血塊越來越大,蟲子也越來越多。

所用食物止供蟲食,即水穀入腹所化之血,亦為蟲之外郭,而不能灌注於各臟腑矣。此等之症,最忌小便不利與胃口不健者,難以醫療。倘小便利而胃口開,均可治之。蓋小便利者,腎氣能通於膀胱也;胃口開者,心氣能行於脾胃也。二臟之氣有根,可用殺蟲下血之藥而無恐,以其本實未撥也。

方用逐穢消脹湯:

白朮(一兩),雷丸(三錢),白薇(三錢),甘草(一錢),人參(三錢),大黃(一兩),當歸(一兩),丹皮(五錢),蘿蔔子(一兩),紅花(三錢),水煎服。一劑腹內必作雷鳴,少頃下惡物滿桶,如血如膿,或有頭無足之蟲,或色紫色黑之狀。又服一劑,大瀉大下,而惡物無留矣。

白話文:

患者吃的食物都被寄生蟲吃掉了,導致血液無法正常供給到各個器官。這種情況,最怕小便不順暢和胃口不好,因為這樣很難治療。如果小便順暢,胃口也很好,就比較容易治癒。這是因為小便順暢代表腎臟功能正常,胃口好代表心臟功能正常,這兩個臟腑都很強壯,可以使用殺蟲排毒的藥物,不用擔心會傷到根本。

這個藥方叫做“逐穢消脹湯”,可以有效地驅除寄生蟲,排出體內的毒素。服用一劑後,肚子會發出響聲,很快就會排出大量的排泄物,裡面可能會有寄生蟲,也可能是血液、膿液。再服用一劑,就會完全排乾淨。

注意

然後以人參一錢、茯苓五錢、薏仁一兩、山藥二兩、白芥子一錢、陳皮五分、白朮二錢,調理而安。

前方用攻於補之中,雖不至大傷臟腑,然大瀉大下,畢竟元氣少損。故穢盡之後,即以參、苓、薏、藥之類繼之,則脾氣堅固,不愁亡陰之禍也。或問此等之病,既非水臌,初起之時,何以知其是蟲臌與血臌也?吾辨之於面焉,凡面色澹黃之中,而有紅點或紅紋者是也;更驗之於腹焉,凡未飲食而作疼,既飲食而不痛者是也。苟面有紅點、紅紋與既飲食而不痛,即可用逐穢消脹湯減半治之,亦一劑而即愈也。

白話文:

治療完畢後,就用人參一錢、茯苓五錢、薏仁一兩、山藥二兩、白芥子一錢、陳皮五分、白朮二錢,調理身體,讓它恢復正常。

之前的治療方法偏向於攻補,雖然不至於嚴重損傷臟腑,但大量瀉下還是會損耗一部分元氣。因此,排泄完畢後,就要用人參、茯苓、薏仁、山藥等藥物來補脾胃,讓脾氣強健,就不會擔心陰氣虧損的問題了。有人可能會問,這種病既不是水腫,初期怎麼分辨是蟲積還是血積呢?我主要從臉色來判斷,如果面色淡黃,但有紅點或紅紋,就是這種病;也可以觀察腹部,如果沒有吃東西就感到疼痛,而吃飯之後疼痛就消失,也是這種病。如果臉上有紅點、紅紋,而且吃飯後不痛,就可以用逐穢消脹湯減半治療,通常一劑就能治好。

但下後毋論新久,必須忌鹽者一月。苟若不忌,必至再病,則難治矣。

此症用雷逐丹亦神效。

雷丸(三錢),當歸,白芍(各五錢),紅花(一兩),雄黃,厚朴,檳榔(各二錢),枳實,甘草(各一錢),水煎服。一劑下惡穢一桶愈。

人有上身先腫,因而下身亦腫,久之一身盡腫,氣喘嗽不得臥,小腹如光亮之色,人以為水臌已成,誰知是水臌之假症乎。夫濕從下受,未聞濕從上受者也。凡人脾土健旺,必能散精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何致水氣之上侵。惟脾土既虛,飲食不化精而化水,乃邪水而非真水也。

白話文:

無論是新病還是舊病,排便後都必須忌鹽一個月。如果沒有忌口,必然會導致再次生病,到時候就難以治癒了。

這種病症使用雷逐丹效果也很好。

雷丸(三錢)、當歸、白芍(各五錢)、紅花(一兩)、雄黃、厚朴、檳榔(各二錢)、枳實、甘草(各一錢),用水煎服。一劑就能排出大量污穢,病癒。

有些人上半身先腫,然後下半身也腫,時間長了全身都腫起來,氣喘咳嗽不能躺臥,小腹像發光一樣,人們以為是水腫病已經發作了,殊不知這只是水腫病的假象。濕氣通常從下半身入侵,還沒聽說過濕氣從上半身入侵的。一般來說,脾臟功能強健,就能夠將精氣散布到肺部,調節水道,輸送到膀胱,水精遍布全身,五經都能正常運作,怎麼會導致水氣上侵呢?只有脾臟功能虛弱,飲食不能化為精氣而變成水,這才是不正常的濕氣,而不是真水。

真水既無所生,則腎中乾涸無非火氣,於是同任、沖之屬火者俱逆而上出。是水從火溢,上積於肺而嗽、奔越於肺而喘,既喘且嗽,身自難臥;散聚於陰絡而成跗腫,故先上腫而後下腫也。似乎治法亟宜治腎矣,然而火盛由於水衰,而水衰實先由於土衰也,補土其可緩乎。

惟是既補脾以健土,必至燥腎以旺火,故補脾又必須補腎,而補腎又必須補脾,所貴二者之兼治也。方用二天同補丹:

山藥(一兩),芡實(一兩),茯苓(五錢),白朮(二兩),肉桂(三分),訶子(一錢),百合(五錢),水煎服。二劑而喘嗽輕,又二劑而喘嗽止,十劑而腫脹消,再十劑全愈。

白話文:

真水缺乏來源,導致腎臟乾燥,只剩下火氣,於是與腎經相通的任脈、沖脈也因火氣上逆而向上涌出。這就是水被火氣逼迫而溢出,上行積聚於肺部,造成咳嗽;火氣奔竄於肺部,導致喘息。既咳嗽又喘息,患者難以平躺休息;火氣散佈於陰絡,形成腳踝腫脹,因此先出現上半身腫脹,然後才出現下半身腫脹。

似乎治療應該優先針對腎臟,然而火氣旺盛是因水氣衰弱,而水氣衰弱的根本原因又是脾土虛弱。所以補益脾土,可以緩解病情。

但是,單純補脾健土,會導致腎臟乾燥,火氣更旺。因此,補脾必須同時補腎,補腎也必須同時補脾,關鍵在於兼顧兩者。

治療方劑為「二天同補丹」:

山藥(一兩)、芡實(一兩)、茯苓(五錢)、白朮(二兩)、肉桂(三分)、訶子(一錢)、百合(五錢),水煎服。服用兩劑,喘咳症狀減輕,再服用兩劑,喘咳消失;服用十劑,腫脹消退;再服用十劑,完全康復。

此方無一味非治脾之藥,即無一味非補腎之藥也。健其土而不虧夫腎,滋其水而不損於脾,兩相分消而又兩相資益,得利之功而無利之失,治水臌之假症,實有鬼神不測之妙也。

此症用芡術湯亦效。

白朮,芡實(各二兩),茯苓(一兩),肉桂(一錢),車前子(五錢),水煎服。二劑輕,四劑又輕,十劑愈。

白話文:

處方

白朮、芡實(各二兩),茯苓(一兩),肉桂(一錢),車前子(五錢),水煎服。

服用方法

服用兩劑後症狀會減輕,四劑後症狀會進一步減輕,服用十劑後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