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二 (6)
卷之二 (6)
1. 中風門(二十五則)
蓋從前斬關奪門之時,未免斬殺太甚,搶劫無遺,臟腑必有焦枯之苦,今一旦得資財接濟,真不啻恩膏之賜矣。
此症用救脫飲亦甚效。
人參(一兩),白朮(二兩),附子(一錢),乾薑,半夏(各三錢),貝母(一錢)
水煎服。
有人口眼喎斜,身欲顛仆,腹中鳴如囊裹漿之聲,人以為此中風之症,內有水濕之氣也,而余以為不然。夫水濕之氣,由於脾氣之虛也。脾氣不能運化乎水,而水乃停積不化,下不能行,必湧而上行矣。於是湧於頭而作暈,湧於口眼而為喎斜。水氣既在於上,則頭重而足輕,故身欲時時顛仆,有似乎中風,而實非中風也。方用分水止鳴湯:
人參(五錢),白朮(一兩),車前子(三錢),茯苓(一兩),肉桂(一錢),半夏(三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腹中之鳴止,而口眼亦平復矣。
此等之症,原無風之可祛,故不必祛風,單健其脾土之氣,而土勝自能制水,又虞徒消其膀胱之水,恐水冷不化,又補其命門之火以生脾土,則土有先天之氣,益足以制其後天之狂瀾。大地陽回,而溪澗之水,無非春氣熏蒸,則膀胱不寒,尤能雪消冰解,而無阻隔之嘆。下河疏通,而上游又何患壅塞,而成氾濫之害哉。
或曰口眼喎斜,實系風症,安在水氣而能使之然也。不知水寒則成冰凍,口眼處於頭面之間,一邊吹寒風而成喎斜,似乎中風,然而風在外而不在內也。風既在外,不入於腠理之中,何必加祛風之劑哉。
此症亦可用術苓加桂湯:
白朮,茯苓(各一兩),肉桂(三錢)
水煎服。
有人猝倒之後,致半身不遂,人以為中風而成偏枯也,誰知因治中風而成偏枯乎。夫中風之症,萬人中而間生一二者也,豈可因一時猝倒即認作中風而治風乎。此中原無風邪,因氣虛而猝倒,大用補氣之藥,而少佐以消痰之味,焉有成偏枯之症乎。惟其過於祛風,以耗其氣,必至右身之不遂,或過用祛風以耗其血,必至左身之不遂矣。
夫猝倒之時,本正氣之不能主宰也,乃不補氣而轉虛其氣,欲氣之周遍於身,何可得乎。天下至誤者,謂中風有中經、中絡、中臟、中腑之分也。自此言出世,遂信風初中絡,不可引之入經;風既中經,不可引之入腑;風既入腑,不可引之入臟。於是諸般風藥,雜然亂投,而民生不可救藥矣。
臟腑經絡,未嘗有風,而必欲強用風藥,成偏枯之症,猶其幸也。蓋臟腑既無風症,即是元氣未虛之人,尚不禁風藥之侵耗,況系羸弱之子,搖搖靡定之身乎。今不致死亡而成偏枯者,亦因其於補正之中,而用祛風之劑,故猶存殘喘耳。然則已成偏枯之症,其可再用風藥乎。
方用全身湯:
人參(二兩),白朮(二兩),茯苓(一兩),半夏(三錢),附子(三分),神麯(一錢)
白話文:
從前在戰亂搶奪的時候,難免殺戮過多,掠奪一空,導致臟腑一定有虧損,現在一旦得到錢財資助,簡直就像是恩澤一樣。
這個病症用救脫飲也挺有效。
人參(37.5克),白朮(75克),附子(3.75克),乾薑,半夏(各11.25克),貝母(3.75克)
用水煎服。
有的人口眼歪斜,身體快要跌倒,肚子裡發出像裝著漿液的聲音,人們認為這是中風的症狀,是因為體內有水濕之氣,但我認為不是這樣。水濕之氣,是因為脾氣虛弱造成的。脾氣不能運化水液,水液就會停滯不化,向下排不出去,一定會湧向上行。於是湧到頭部就會頭暈,湧到口眼就會歪斜。水氣既然在上方,頭部就會感覺沉重而腳步輕飄,所以身體常常想要跌倒,看起來像中風,但實際上不是中風。可以用分水止鳴湯:
人參(18.75克),白朮(37.5克),車前子(11.25克),茯苓(37.5克),肉桂(3.75克),半夏(11.25克)
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四劑,肚子裡發出的聲音就會停止,口眼也會恢復正常。
這種病症,原本就沒有風邪可以驅除,所以不必驅風,只要加強脾胃之氣,脾土強健自然能控制水濕。又擔心只是單純消除膀胱的水液,恐怕水液寒冷難以化開,再補充命門的火氣來生養脾土,這樣脾土就會有先天的力量,更加足以控制後天的水濕泛濫。就像大地陽氣恢復,溪澗裡的水,無非是春天陽氣蒸發,這樣膀胱就不會寒冷,就能像冰雪消融一樣,不會有阻礙不通的憂慮。下水道疏通了,上游又何必擔心阻塞,造成氾濫成災呢。
有人說口眼歪斜,確實是風邪引起的病症,怎麼會是水氣造成的呢?不知道水寒就會結冰,口眼位於頭面之間,一邊吹到寒風就會造成歪斜,看起來像中風,然而風在外而不在內。風既然在外,沒有進入到皮膚的紋理之間,何必使用驅風的藥物呢?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術苓加桂湯:
白朮,茯苓(各37.5克),肉桂(11.25克)
用水煎服。
有的人突然跌倒之後,導致半身不遂,人們認為是中風造成的偏癱,誰知道是因為治療中風才導致的偏癱呢?中風的病症,萬個人中才會出現一兩個,怎麼可以因為一時跌倒就認為是中風而用驅風的藥物治療呢?這種情況原本就沒有風邪,是因為氣虛而突然跌倒,應該大量使用補氣的藥物,稍微佐以一些消除痰液的藥物,怎麼會有造成偏癱的症狀呢?就是因為過於使用驅風藥,耗損了氣,必定會導致右半身不遂;或者過度使用驅風藥耗損了血,必定會導致左半身不遂。
在突然跌倒的時候,本來是正氣不能主宰身體,卻不補充正氣反而使氣更加虛弱,想要氣血周遍全身,怎麼可能呢?天下最錯誤的說法,就是說中風有中經、中絡、中臟、中腑的區分。自從這種說法出現後,就相信風邪剛開始侵犯絡脈,不能引導到經脈;風邪已經侵犯經脈,不能引導到腑;風邪已經進入腑,不能引導到臟。於是各種驅風藥物,雜亂無章地亂用,百姓的性命就難以挽救了。
臟腑經絡,從來就沒有風邪,卻一定要強行使用驅風藥,造成偏癱的症狀,已經算是幸運的了。臟腑既然沒有風邪,即使是元氣沒有虛弱的人,尚且承受不了驅風藥的侵蝕耗損,更何況是虛弱羸弱的人,搖搖欲墜的身體呢?現在沒有因此死亡而造成偏癱的人,也是因為在補充正氣的藥物中,還用了驅風的藥物,所以還能勉強存留一絲氣息。既然已經造成偏癱的症狀,還可以使用驅風的藥物嗎?
可以用全身湯:
人參(75克),白朮(75克),茯苓(37.5克),半夏(11.25克),附子(1.125克),神麯(3.7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