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6)

1. 春溫門(三十三則)

春月傷風,頭痛鼻塞,身亦發熱,是傷風而欲入於太陽,非太陽之傷寒也。夫春傷於風,由皮毛而入肺也。風入於肺而不散,則鼻為之不利。肺金之氣不揚,自失其清肅之令,必移其邪而入於太陽膀胱。惟恐邪入,乃堅閉其口,而水道失行,於是水不下通而火乃炎上,頭自痛矣,與傳經太陽之傷寒絕不相同。散肺金之風,杜其趨入膀胱之路,而身熱自退也。

方用舒肺湯:

桔梗(三錢),甘草(一錢),蘇葉(五分),天花粉(一錢),茯苓(三錢),桂枝(三分),水煎服。一劑而身熱解,二劑而頭痛鼻塞盡愈。

白話文:

春季感冒,頭疼鼻塞,發熱怎麼辦?

春天容易受風寒,如果感冒了,頭疼鼻塞,身體發熱,這是風寒入侵,想要進入太陽經,不是太陽經的傷寒。

春天受風寒,從皮膚毛孔進入肺部。風寒停留在肺部無法散去,就會導致鼻子不通暢。肺金之氣無法升發,失去了清肅的功能,就會把病邪轉移到太陽膀胱經。

為了防止病邪入侵,身體會緊閉口鼻,導致水道不通暢。水無法下降,熱氣就會向上升,造成頭疼。這種情況和經絡學上的太陽經傷寒完全不同。

要治療這種情況,需要散去肺部的風寒,阻止病邪進入膀胱,身體發熱就會自然退去。

方劑:舒肺湯

成分:

  • 桔梗:三錢
  • 甘草:一錢
  • 蘇葉:五分
  • 天花粉:一錢
  • 茯苓:三錢
  • 桂枝:三分

服用方法:

水煎服,一劑即可退熱,二劑即可治愈頭痛鼻塞。

此方專入肺金以散其風邪。有風則必生痰,有痰則必有火。天花粉消痰而又善解火,一味而兩用之也;桂枝、茯苓開膀胱之口,引邪直走膀胱而下泄,因肺欲移邪而移之,其勢甚便,隨其機而順用之也。

此症用加味甘桔湯亦佳。

桔梗,川芎,天花粉,麥冬(各三錢),甘草,黃芩(各一錢),水煎服。二劑愈。

春月傷風,身熱咳嗽,吐痰惡熱,口渴,是傷風而陽明之火來刑肺金,非傷寒傳經入於陽明也。夫陽明胃土本生肺金,何以生肺者轉來刑肺乎?蓋肺乃嬌臟,風入肺經必變為寒,胃為肺金之母,見肺子之寒,必以熱濟之。夫胃本無熱也,心火為胃之母,知胃欲生金,乃出其火以相助。

白話文: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肺部風邪,用天花粉來消痰解火,同時用桂枝、茯苓打開膀胱,引導風邪向下排出,順應肺部想要驅除邪氣的自然趨勢。

治療這種春月傷風,發熱咳嗽、痰多、口渴的症狀,可以用加味甘桔湯,效果也很不錯。藥方包括桔梗、川芎、天花粉、麥冬各三錢,甘草、黃芩各一錢,水煎服,兩劑即可見效。

這種情況是因春月傷風導致肺部受寒,陽明胃火來助肺金,而非傷寒傳經入陽明。因為胃土原本生肺金,為何會反過來傷害肺金呢?是因為肺是嬌嫩的臟器,風邪入肺經會變成寒氣,而胃是肺金的母親,見肺子受寒,便用熱來幫助它。胃本身並沒有熱,是心火作為胃的母親,知道胃想要生金,便把自身的熱火借給胃來幫助它。

然而助胃土之有餘,必至克肺金之不足,是借其兵以討賊,反致客兵殘民,故胃熱而肺亦熱,而咳嗽口渴之症生矣。治法瀉心火以安胃土,自然肺氣得養,而風邪自散。方用平邪湯:

黃連(三分),甘草(一錢),蘇梗(一錢),紫菀(一錢),葛根(一錢),石膏(三錢),麥冬(五錢),貝母(三錢),茯神(三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身涼矣,不必四劑也。

白話文:

然而,助長脾胃土氣過度,必然會導致肺金不足。這就好比借用外兵討伐叛賊,卻反而讓外兵殘害百姓。因此,胃熱時,肺也會跟著發熱,就會出現咳嗽口渴的症狀。

治療方法是瀉心火以安定脾胃土氣,如此肺氣自然得到滋養,風邪就會自然消散。方用平邪湯:

黃連(三分),甘草(一錢),蘇梗(一錢),紫菀(一錢),葛根(一錢),石膏(三錢),麥冬(五錢),貝母(三錢),茯神(三錢),水煎服。一劑藥效輕微,兩劑藥效更輕,三劑藥後身體就會感到涼爽,不需要服用四劑。

此方瀉心火者十之三,瀉胃火者十之六。蓋心火之旺克肺者輕,胃火之旺刑金者重。輕瀉心中之火,則心不助胃以刑金;重瀉胃中之火,則胃不刑金以傷肺,肺氣既回,肺邪又安留哉。

此症用清胃散亦效。

石膏,半夏(各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分),麥冬(三錢),陳皮,葛根(各一錢),水煎服。一劑愈。

春月傷風,發寒發熱,口苦,兩脅脹滿,或吞酸吐酸,是少陽之春溫也。何以冬月謂之傷寒,而春月即謂之春溫耶?不知冬月之風寒,春月之風溫。寒則傷深,溫則傷淺。傷深者邪至少陽而有入里之懼,傷淺者邪入少陽而即有出表之喜,故同傷少陽,而傷風與傷寒實有異也。至於治傷風之少陽,法又不必大異,皆舒其半表半裡之邪,而風邪自散。

白話文:

第一段

這個方子,瀉心火的效果佔三成,瀉胃火的效果佔六成。因為心火旺盛克制肺氣的影響較輕,而胃火旺盛刑克金氣的影響較重。輕輕瀉去心火,就能避免心火助長胃火進而刑克金氣;而重點瀉去胃火,就能避免胃火刑克金氣而傷及肺氣,使肺氣得以恢復,肺部的病邪也能安然消散。

第二段

這種症狀使用清胃散也很有效。

第三段

石膏、半夏(各二錢)、茯苓(三錢)、桂枝(三分)、麥冬(三錢)、陳皮、葛根(各一錢),用水煎服。一劑即可痊癒。

第四段

春天傷風,出現發寒發熱、口苦、兩脅脹滿,或吞酸吐酸等症狀,這是少陽經受春溫所致。為什麼冬天稱為傷寒,而春天就稱為春溫呢?因為冬天的風寒,春天的風溫。寒氣傷人深入,溫氣傷人淺表。傷得深的,病邪容易侵犯少陽經,甚至有入裡之虞;傷得淺的,病邪進入少陽經後就容易從表散發出去。所以,雖然都是傷到少陽經,但傷風和傷寒實際上還是有區別的。至於治療傷風所致的少陽病,方法也並沒有太大差異,都是疏通其半表半裡之邪,讓風邪自然散去。

雖然傷寒邪入少陽,有入里之症,往往用大柴胡與承氣之類和而下之;若傷風入少陽,以小柴胡湯和解而有餘,不必用大柴胡、承氣而重用之也。方用加減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五分),茯苓(三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天花粉(一錢),水煎服。一劑寒熱解,再劑諸症愈。

此方較原方更神。以用茯苓之多,使邪從膀胱而出,更勝於和解也,佐柴胡以散邪,乃建奇功耳。

此症用安膽湯亦效。

白話文:

雖然傷寒的邪氣侵入少陽,有深入內里的病症,通常會使用大柴胡和承氣類的藥物一起服用,達到瀉下的效果。但如果是風寒侵入少陽,用小柴胡湯來解表和解,就已經足夠,不需要使用大柴胡、承氣等藥物加重劑量。

這裡的方子叫做「加減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五分),茯苓(三錢),黃芩(一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天花粉(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就能緩解寒熱,服用兩劑就能完全治癒各種症狀。

這個方子比原方更有效。因為茯苓的用量較多,可以幫助邪氣從膀胱排出,比單純解表和解的效果更佳,再佐以柴胡散邪,才能發揮奇效。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安膽湯來治療,效果也很好。

柴胡,天花粉,炒梔子(各二錢),甘草(一錢),白芍,丹皮(各三錢),水煎服。二劑愈。

春月傷風,身熱嘔吐不止,人以為太陰之傷寒也,誰知是太陰之春溫乎。夫太陰脾土也,風傷太陰,則土中有風,風在地中,則土必震動而水溢,故令人嘔吐不止,非陰寒之氣,入於脾土之內,而動人嘔吐者可比。此與傷寒傳經之入太陰者,治法迥不相同也。傷寒當溫經以回陽,而傷風宜散其風以安土。方用奠土湯: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人參,柴胡,半夏,甘草,葛根(各一錢),神麯(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柴胡、天花粉、炒梔子各兩錢,甘草一錢,白芍、丹皮各三錢,水煎服,兩劑即可痊癒。

春天感冒,身體發熱不停嘔吐,有些人以為是太陰傷寒,殊不知這是太陰春溫。太陰屬脾土,風邪傷及太陰,則土中帶風,風在地中,就會讓土震動而水溢出,因此讓人不停嘔吐,這和寒邪入侵脾土而導致嘔吐不同。這與傷寒傳經入太陰的治療方法截然不同,傷寒要溫經回陽,而傷風則應散風安土。方用奠土湯:白朮五錢,茯苓三錢,人參、柴胡、半夏、甘草、葛根各一錢,神麴五分,水煎服。

一劑而風散,二劑而身涼。三劑而病全愈矣。

方中祛邪於補脾之內,脾健而風自息也。

此症亦可用護脾飲:

白朮(三錢),人參(二錢),肉桂(三分),陳皮(三分),半夏(一錢),蘇葉(五分),水煎服。一劑愈。

春月傷風出汗,胃乾燥,渴欲飲水,是春溫之症,火邪入膀胱,非太陽之傷寒也。夫膀胱者,肺金之表也,肺受風邪,久則變熱,肺乃求救於膀胱,邪即乘其求救而下行。而膀胱之水,思欲救母乃不肯下泄,而上與風火相鬥。邪見膀胱正氣之盛,乃不入膀胱而入胃,於是胃熱而與邪相爭,故爾出汗。

白話文:

一次藥劑就能使風寒散去,二次藥劑後身體感到涼爽,三次藥劑後疾病完全康復。

這方藥物在補脾的同時,也去除邪氣,脾氣強健了,風寒自然就消失。

這個症狀也可以使用護脾飲來治療:

白朮(三錢)、人參(二錢)、肉桂(三分)、陳皮(三分)、半夏(一錢)、蘇葉(五分),加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即可痊癒。

春天感冒出汗,胃部乾燥口渴想喝水,這是春溫的症狀,火邪進入膀胱,不是太陽傷寒的表現。膀胱是肺的外層,肺受到風寒侵襲,久了就會變熱,肺部需要向膀胱求助,邪氣趁機下行。但膀胱的水分想要救援肺部,卻不肯往下流,反而與風火作戰。邪氣見到膀胱的正氣強大,便不進入膀胱而是進入胃部,因此胃部產生熱氣與邪氣相爭,所以會出汗。

汗出而胃之津液自干,故口渴思水以救其內焚也。治法不必散風邪而瀉火焰,速利其膀胱,使水從小便而出,則胃中之津液自生。方用五苓散:

白朮(一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豬苓(三錢),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劑而小便利,二劑而口渴、汗出盡止矣。

蓋五苓散專利其膀胱之水。膀胱為太陽之經,傷風已經出汗,宜太陽之邪盡出矣,乃口渴思水,明是邪熱不肯從皮毛外出,而欲趨膀胱下出矣。五苓散利其膀胱,則水流而火亦流,火隨水去,胃火已消,而胃自生液,自然上潤於肺,肺得胃液之養,則皮毛自閉,邪何從而再入哉。

白話文:

出汗會導致胃裡的津液流失,所以會口渴想喝水來解救內部的燥熱。治療方法不必散風止渴,而是要快速利尿,讓水分從小便排出,這樣胃裡的津液就會自然恢復。方劑使用五苓散:

白朮(一錢),茯苓(三錢),澤瀉(三錢),豬苓(三錢),肉桂(一分),用水煎服。一劑藥就能讓小便通暢,兩劑藥就能解決口渴和出汗的問題。

因為五苓散專門利尿,膀胱是太陽經的所在,傷風已經出汗,應該讓太陽經的邪氣全部排出。但口渴想喝水,說明邪熱不肯從皮膚毛髮排出,而想從膀胱向下排出。五苓散利尿,水流動,熱氣也跟著流動,熱氣隨水而去,胃火就消了,胃自然會生津液,向上潤養肺部。肺部得到胃液滋養,皮膚毛髮就會閉合,邪氣就沒有辦法再進入體內了。

此症知柏茯苓湯亦可用。

知母,黃柏(各一錢),茯苓(五錢),水煎服。一劑而渴解,二劑愈。

傷風頭痛發熱,盜汗微出,見風則畏,此春溫傷風,而非太陽症也。夫頭痛本屬太陽,然而風能入腦,亦作頭痛,未可謂身熱頭痛,便是太陽之症。風從皮毛而入,皮毛主肺,肺通於鼻,而鼻通於腦,風入於肺,自能引風入腦而作頭痛。倘肺氣甚旺,則腠理自密,皮毛不疏,風又何從而入,惟其肺氣之虛,故風邪易於相襲。

邪正爭鬥,身故發熱,肺氣既虛,安能敵邪,所以盜汗微微暗出也。此症明是傷風,勿作傷寒輕治。蓋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補其肺氣之虛,表其風邪之盛,自然奏效甚速。方用益金散風湯:

白話文:

知母、黃柏

(各一錢),茯苓(五錢),水煎服。服用一劑即可解渴,兩劑即可痊癒。

患者傷風頭痛發熱,盜汗微微冒出,見風就怕,這是春溫傷風,而不是太陽症。頭痛本來是屬於太陽經的症狀,但風也能侵入腦部,也會引起頭痛,不能光憑身熱頭痛就斷定是太陽症。風從皮膚毛髮進入,皮膚毛髮屬於肺,肺與鼻子相通,鼻子又與腦部相通,風進入肺部,就能順勢引發風入腦而引起頭痛。如果肺氣很旺盛,則毛孔就會緊閉,皮膚毛髮不易疏通,風也無從進入。只有肺氣虛弱,才容易受到風邪的侵襲。

邪氣與正氣相爭,所以身體才會發熱。肺氣虛弱,怎能抵禦邪氣?所以才會微微地盜汗。這個病症明顯是傷風,不要誤以為是傷寒而輕視治療。因為邪氣聚集的地方,一定氣虛。補益肺氣的虛弱,疏解風邪的盛勢,自然就能快速見效。

可以用益金散風湯來治療:

人參(五分),甘草(一錢),五味子(三粒),麥冬(三錢),紫蘇(一錢),蔓荊子(一錢),天花粉(一錢),桔梗(三錢),水煎服。一劑頭痛除,再劑身熱解,三劑盜汗亦止。

此方散重於補,何以名為益金湯?不知肺經為邪所傷,其氣甚衰,若用大補重藥必且難受,不若於散表之中略為補益,則邪既外出而正又內養,兩得其益,是過於散正善於益也。

此症用通腦散亦神。

川芎,當歸,茯苓(各三錢),桔梗(二錢),蔓荊子,白芷(各五分),人參,半夏(各一錢),水煎服。二劑愈。

白話文:

此方以人參、甘草、五味子、麥冬、紫蘇、蔓荊子、天花粉、桔梗等藥材,各取適量,水煎服用。服用一劑可消除頭痛,服用兩劑可退熱,服用三劑可止盜汗。

藥方功效分析

此方以散寒解表為主,並兼顧補益,所以名為益金湯。因為肺經受邪氣侵襲,氣虛衰弱,若用大補藥會難以承受。此方則在散寒解表之餘,略微補益肺氣,使邪氣外散,正氣內養,兩者相得益彰。此方散寒解表之功效優於補益,所以更適合治療此症。

其他治療方案

此症也可以用通腦散治療,效果同樣顯著。

通腦散藥方

川芎,當歸,茯苓(各三錢),桔梗(二錢),蔓荊子,白芷(各五分),人參,半夏(各一錢),水煎服。二劑愈。

通腦散以川芎、當歸、茯苓、桔梗、蔓荊子、白芷、人參、半夏等藥材,各取適量,水煎服用。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 古文中使用的藥量單位,如“分”、“錢”,需根據現代醫學的標準換算。
  • 此古文並未明確說明疾病症狀,僅描述藥方和治療效果。

傷風頭痛發熱,身疼腰重,骨節俱痠疼,惡風無汗,人以為傷寒,而不知非也。夫傷寒則不惡風矣。此內傷脾腎,而風乘虛以入肺,則經絡之間不相流通,故身熱耳。第內傷脾腎與肺無涉,何以肺經即召外邪耶?不知脾為肺之母,而腎為肺之子,母虛而子亦虛,子虛而母亦虛。

脾腎之氣既虛,而肺安得有不虛之理,於是腠理不密,毛竅難以自固,故風邪易入於肺經,而肺氣益虛,何能下潤於腎宮,而旁灌於百骸耶。自必至滿身骨節痠痛而腰重矣。但肺虛而邪既易入,則汗亦易出,何以邪入而汗不出耶?此乃邪欺肺氣之虛,又窺脾腎之不足,反使邪氣得蔽於毛孔,故見風反畏。外邪且不能再入,何況內汗能出乎。

白話文:

但肺虛弱,外邪容易入侵,汗液也容易排出,為什麼外邪入侵卻不出汗呢?這是因為邪氣欺負肺氣虛弱,又窺視脾腎不足,反而使邪氣阻塞在毛孔,所以遇到風就怕。外邪都無法再次入侵,更何況是體內的汗液能夠排出呢?

然則治法惟散肺中之邪,仍補脾腎之氣。脾土旺而肺氣有生髮之機,腎水足而肺金無乾燥之苦。自然上可達於腦而頭痛除,下可通於膀胱而腰重去,中可和於中焦而一身支節之痠疼盡愈也。方用黃紫丹: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當歸(五錢),羌活(一錢),紫蘇(一錢),甘草(一錢),細辛(五分),黃芩(一錢),麥冬(五錢),人參(一錢),貝母(一錢),水煎服。

此方補多於散,何補之中又純補脾而不補腎耶?人生後天以脾胃之氣為主,脾健則胃氣自開,胃開則腎水自潤。況人參、白朮原能入腎,而白朮尤利腰臍,一身之氣無不利矣。何況肺經為脾胃之子,母健而子亦健,力足以拒邪;又有紫蘇、黃芩、羌活、貝母祛風、散火、消痰、泄水之藥,足以供其戰攻之具,自然汗出熱解,而邪從外越也。

白話文:

治療方法主要是散去肺部的邪氣,同時補益脾腎之氣。脾土強旺,肺氣才能順暢生髮,腎水充盈,肺金就不會感到乾燥。這樣一來,上可達於腦部,頭痛消失;下可通達膀胱,腰部沉重感消除;中可調和中焦,全身關節酸痛都能痊癒。藥方使用黃紫丹: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當歸五錢,羌活一錢,紫蘇一錢,甘草一錢,細辛五分,黃芩一錢,麥冬五錢,人參一錢,貝母一錢,水煎服。

這個方子補益的成分多於散邪的成分,而補益中又專注於補脾而不補腎。因為人生來後天以脾胃之氣為主,脾氣健旺,胃氣自然開暢,胃氣開暢,腎水自然滋潤。而且人參、白朮原本就能入腎,白朮尤其有利於腰臍,一身之氣都因此受益。更何況肺經是脾胃之子,母親健壯,孩子自然也健壯,抵抗邪氣的能力就強;再加上紫蘇、黃芩、羌活、貝母等祛風、散火、消痰、利水的藥物,足以幫助身體抵抗邪氣,自然就能汗出解熱,邪氣從體表排出。

此症用益氣散風湯亦效甚。

人參,黃耆(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一錢),白朮(五錢),柴胡(二錢),茯苓(三錢),枳殼(五分),水煎服。

春月傷風,身熱十餘日,熱結在裡,往來寒熱,人以為傷寒在太陽,有入里之變也,誰知春月傷風與冬月傷寒不同。冬月之寒入於太陽,久則變寒;春月之風入於太陽,久則變熱。寒則遷動不常,必至傳經入臟;熱則靜守不移,惟有固結在腑。然而入臟、在腑雖有不同,而作寒、作熱則無不同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用益氣散風湯治療也很有效。藥方如下:人參、黃耆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一錢,白朮五錢,柴胡二錢,茯苓三錢,枳殼五分,水煎服。

春天傷風,身體發熱十多天,熱氣積聚在內,反覆發熱發冷,人們以為是傷寒在太陽經,有內傳的變化。殊不知春月傷風與冬月傷寒不同。冬月的寒氣侵入太陽經,時間久了就變成寒症;春月的風氣侵入太陽經,時間久了就變成熱症。寒症容易遷移不定,必然會傳經入臟;熱症則會靜止不動,只會固結在腑。然而,雖然入臟和在腑有所不同,但表現出的寒症和熱症則是一樣的。

寒在臟,則陰與陽戰而發熱;熱在腑,則陽與陰戰而發寒。隨臟腑衰旺分寒熱往來,此症之所最難辨,亦辨之於時令而已。在冬月而熱結在裡者,宜用攻;在春月而熱結在裡者,宜用散。散其熱而寒自除,寒除而熱亦自止也。方用散結至神湯:

厚朴(一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當歸(三錢),枳殼(五分),柴胡(一錢),炒梔子(三錢),桂枝(三分),水煎服。一劑而寒熱除,內結亦散。

方中多是平肝之藥,絕不去舒肺經之邪。蓋肺氣為邪所襲,則肝木必欺肺金之病而自旺矣,旺則木中生火,以助邪之熱而刑肺。倘不瀉肝而徒去散肺經之邪,則肺氣愈虛,而熱何能遽解耶。惟瀉其肝中之火,則內熱既衰,益之桂枝數分,但去散太陽之風,不去助厥陰之火,此熱結所以頓解也。

白話文:

這個方劑中大多是平肝的藥物,絕不單純針對肺經的邪氣。因為肺氣被邪氣侵襲,就會導致肝木乘肺金,肝氣過旺。肝氣旺盛,就會導致木生火,助長邪熱,進而傷害肺金。如果單純散肺經的邪氣而不瀉肝,肺氣就會更加虛弱,熱症怎麼可能迅速消退呢?

只有瀉去肝火,內熱才會減退。然後再加上一點桂枝,只針對太陽經的風寒,而不助長厥陰之火,這樣內熱才能迅速消散。

此症用清邪散亦效。

桂枝(五分),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半夏,柴胡(各一錢),砂仁(一粒),水煎服。

傷風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人以為傷寒之症,風濕在太陽之經也,誰知傷風之病,亦能使風濕之相搏乎。夫濕從下受,而風從上受者也。下受者膀胱先受之,上受者肺經先受之。膀胱受濕,無風不能起浪;肺經受風,無濕亦不能生嵐。傷風而致風濕相搏,因下原感濕,而上又犯風,兩相牽合,遂搏聚於一身,而四體無不煩疼也。夫煩疼之症,風之病也。

白話文:

此症用「清邪散」亦效。

這個病症用「清邪散」藥方也能有效。

桂枝(五分),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半夏,柴胡(各一錢),砂仁(一粒),水煎服。

藥方包含:桂枝五分、茯苓五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柴胡一錢、砂仁一粒,用水煎服。

傷風八、九日,風濕相搏,身體煩疼,不能轉側,不嘔不渴,人以為傷寒之症,風濕在太陽之經也,誰知傷風之病,亦能使風濕之相搏乎。

傷風感冒八九天,風寒濕氣交雜,身體痠痛難忍,無法翻身,不嘔吐不口渴,人們誤以為是傷寒症,其實風寒濕氣是在太陽經脈中。誰能想到傷風感冒也能導致風寒濕氣交雜呢?

夫濕從下受,而風從上受者也。下受者膀胱先受之,上受者肺經先受之。膀胱受濕,無風不能起浪;肺經受風,無濕亦不能生嵐。

濕氣從下而上侵襲,風寒從上而下侵襲。從下侵襲的濕氣,先會影響膀胱;從上侵襲的風寒,先會影響肺經。膀胱受濕氣,沒有風寒就無法形成波浪;肺經受風寒,沒有濕氣也無法產生霧氣。

傷風而致風濕相搏,因下原感濕,而上又犯風,兩相牽合,遂搏聚於一身,而四體無不煩疼也。夫煩疼之症,風之病也。

傷風感冒導致風寒濕氣交雜,是因為下半身先接觸濕氣,上半身又受到風寒的侵襲,兩者互相牽引,於是風寒濕氣就聚集在全身,導致全身疼痛。這種疼痛是風寒濕氣造成的。

濕主重著,煩痛而至身不能轉側,非重著乎?以此分別風濕之同病,實為確據。且風症必渴,濕症必嘔,今風濕兩病,風作渴而水濟之,濕欲嘔而風止之,故不嘔而又不渴也。治法宜雙解其風濕之邪而已。方用雙解風濕湯:

茯苓(一兩),薏仁(一兩),柴胡(二錢),防風,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柴胡、防風以祛風,茯苓、薏仁以利濕,用甘草以和解之,自然風濕雙解,而諸症盡痊也。

此症用風濕兩舒湯亦佳。

茯苓,白朮(各五錢),柴胡,防風,半夏,甘草(各一錢),桂枝(三分),水煎服。

白話文:

濕氣會讓人感到沈重,四肢難以活動,這不是「重著」的表現嗎?通過這樣的區分來分辨風濕混雜的疾病,確有根據。風熱症狀一定會口渴,濕熱症狀則會想吐,現在是風濕兩種病,風熱引發口渴,而飲水可以緩解;濕熱想要吐,但風熱又阻止了這種情況,因此沒有想吐的症狀,也不會口渴。治療的方法應該是同時解決風和濕的問題。使用雙解風濕湯:

茯苓(一兩),薏苡仁(一兩),柴胡(二錢),防風,甘草(各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柴胡和防風用於祛除風熱,茯苓和薏苡仁有利於排除濕氣,加上甘草調和,自然能夠使風和濕都得到解決,所有症狀都能得到痊癒。

這個症狀如果使用雙解風濕湯,效果也很不錯。

茯苓,白朮(各五錢),柴胡,防風,半夏,甘草(各一錢),桂枝(三分),加水煎煮後服用。

春月傷風八、九日,如瘧之狀,發熱惡寒,熱多寒少,口不嘔吐,人以為傷寒中如瘧之證,誰知春月傷風,亦同有此症乎。夫風邪入於表裡之間,多作寒熱之狀,不獨傷寒為然。傷風之病,輕於傷寒,至八、九日宜邪之盡散矣,何尚有如瘧之病?蓋無痰不成瘧,無食亦不成瘧,無痰無食,即有風邪不能為害。

然則傷風而有如瘧之病者,亦其胸膈胃脘之中,原有痰食存而不化,八、九日之後,正風欲去而痰與食留之耳。熱多寒少,非內傷重而外感輕之明驗乎。惟口不嘔吐,乃內既多熱,自能燥濕,痰得火制,自不外吐。然熱之極,則外反現寒,惡寒之象乃假寒也。假寒真熱,適顯其如瘧之症,乃似瘧而非瘧也。

白話文:

春天傷風,持續八九天,症狀像是瘧疾,發燒怕冷,熱多寒少,但沒有嘔吐。有些人以為是傷寒演變成瘧疾,其實春天傷風也會出現這種症狀。風邪侵入表裡之間,常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症狀,不只是傷寒才會如此。傷風的病症比傷寒輕,八九天後風邪就會散去,為何還會有像瘧疾的症狀?因為沒有痰就無法形成瘧疾,沒有食物也無法形成瘧疾,沒有痰也沒有食物,即使有風邪也無法為害。

然而,傷風出現像瘧疾的症狀,是因為胸膈、胃脘中原本就有痰食積存,無法消化,八九天後,風邪將要散去,但痰食卻留在那裡。熱多寒少,正是內傷重而外感輕的明顯徵兆。口不嘔吐,是因為內熱較多,能自行乾燥濕氣,痰受到火氣的抑制,自然不會吐出來。但熱氣到達極點,就會反過來表現出寒症,怕冷的現象是假寒。假寒真熱,正好顯露出像瘧疾的症狀,只是像瘧疾,卻不是真正的瘧疾。

治法亦治其如瘧,而不必治其真瘧耳。方用破假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神麯(五分),柴胡(二錢),山楂(十粒),甘草(五分),白芍(五錢),鱉甲(三錢),石膏(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惡寒除,二劑發熱解,四劑如瘧之症全愈。

此方於補正之中寓祛邪之味,正既無虧,邪又退舍,此王霸兼施之道也。

此症用散瘧湯亦效。

柴胡(二錢),何首烏,白朮(各五錢),青皮(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治法亦治其如瘧,而不必治其真瘧耳。方用破假湯:

治療方法是針對類似瘧疾的症狀,而不需要針對真正的瘧疾。藥方用「破假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陳皮(一錢),神麴(五分),柴胡(二錢),山楂(十粒),甘草(五分),白芍(五錢),鱉甲(三錢),石膏(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一劑藥可以消除寒顫,兩劑藥可以退熱,四劑藥就可以完全治癒類似瘧疾的症狀。

此方在補益正氣的同時,也包含驅除邪氣的成分,正氣不虛,邪氣退散,這就是王霸兼施之道。

這種症狀也可以用「散瘧湯」治療。

柴胡(二錢),何首烏,白朮(各五錢),青皮(二錢),水煎服。

春月傷風,汗多,微發熱惡風,人以為傳經之邪,入陽明胃中也,誰知傷風春溫之症,亦有邪入胃者乎。邪到陽明必然多汗而渴,今汗雖多而不渴,是火邪猶未盛,所以微發熱而不大熱耳。夫同一外邪也,何傷寒之邪入胃而火大熾,傷風之邪入胃而火微旺?蓋傷寒之邪寒邪也,傷風之邪風邪也;寒邪入胃,胃惡寒而變熱,風邪入胃,胃喜風而變溫。蓋其熱乃胃之自熱,不過風以煽之也。

風煽其火,則火必外泄,反不留於胃中,所以皮膚熱極而多汗,而口轉不渴,異於傷寒傳經入胃之邪,而無燎原之禍也。然而終何以辨其非傷寒哉?傷寒惡寒而不惡風,傷風惡風而不惡寒,正不必以冬月之惡風,為是傷寒之的症也。蓋惡風即是傷風之病耳。治法散其風而火自解也。

白話文:

春天感冒,流很多汗,有點發燒怕風,一般人認為這是從一個部位傳到另一個部位的邪氣進入了陽明胃中,但有誰知道春天的溫熱症狀,也會有邪氣進入胃中呢?邪氣到了陽明一定會多汗且口渴,但現在雖然多汗卻不口渴,這表示火邪還不算強烈,所以只是微微發燒,而不是高燒。同樣是外界的邪氣,為什麼傷寒的邪氣進入胃中會使火氣非常旺盛,而感冒的邪氣進入胃中卻只使火氣微弱一些呢?因為傷寒的邪氣是寒邪,感冒的邪氣是風邪;寒邪進入胃中,胃會因寒而轉為熱,風邪進入胃中,胃會因風而轉為溫和。這股熱是胃本身的熱,只是被風煽動起來而已。

風煽動了火,火就會向外散發,不會留在胃中,所以皮膚會熱得厲害而且多汗,但口並不乾渴,這和傷寒邪氣進入胃中所造成的症狀不同,沒有像野火一樣蔓延的災難。然而,最終如何分辨這不是傷寒呢?傷寒會怕冷而不怕風,感冒會怕風而不怕冷,這並不需要以冬天的怕風作為是傷寒的確診。因為怕風就是感冒的病狀。治療的方法是疏散風氣,火氣自然就會解除了。

方用熏解湯:

石膏(三錢),乾葛(二錢),甘草(一錢),荊芥(一錢),茯苓(五錢),麥冬(五錢),水煎服。一劑汗止,二劑熱盡散矣。

此方乾葛、荊芥乃發汗之藥,何用之反能止汗?不知傷風多汗,乃風煽之也。今用乾葛、荊芥以散其風,則風息而火亦息,況用石膏以瀉胃火,火靜而汗自止,又得麥冬以滋其肺,茯苓以利其水,甘草以和其中,安得而出汗哉。

此症用三奇湯亦效。

玄參(一兩),乾葛,天花粉(各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方用熏解湯:

石膏三錢,乾葛二錢,甘草一錢,荊芥一錢,茯苓五錢,麥冬五錢,水煎服。一劑汗止,二劑熱盡散矣。

這方子裡的乾葛和荊芥都是發汗的藥物,為什麼反倒能止汗呢?這是因為傷風導致的多汗,是因為風邪入侵而引起的。現在用乾葛和荊芥來散風,風消了,熱氣也會跟著消散。而且,方中還用石膏來瀉胃火,火氣平息了,汗自然就止住了。再用麥冬滋潤肺部,茯苓利水,甘草調和藥性,怎麼會繼續出汗呢?

這個症狀用三奇湯也同樣有效。

玄參一兩,乾葛、天花粉各三錢,水煎服。

傷風,口苦咽乾,腹滿微喘,發熱惡寒,人以為傷寒之邪入於陽明,不知是傷風之邪入於陽明也。夫傷風之邪既輕於傷寒,何傷風之病竟同於傷寒乎?不知傷寒之邪入於陽明,其重病不同於傷風,而輕病則未嘗不同也。若口苦,不過胃不和也;咽乾,胃少液也;腹滿,胃有食也;微喘,胃少逆也;發熱惡寒,胃之陰陽微爭也。症既同於傷寒,而治法正不可同也。

和其胃而不必瀉其火,解其熱而不必傷其氣,始為得之。方用和解養胃湯:

玄參(一兩),甘菊花(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三錢),天花粉(三錢),蘇子(一錢),水煎服。一劑口苦咽乾之症除,二劑喘熱、腹滿、惡寒之病去,不必三劑。

白話文:

感冒了,出現口苦咽乾、肚子脹滿、輕微喘息、發熱惡寒的症狀,人們都以為是傷寒邪氣入侵陽明經,卻不知道其實是風寒邪氣入侵陽明經。

風寒邪氣比傷寒邪氣輕,為什麼感冒的病症和傷寒竟然一樣呢?其實,傷寒邪氣入侵陽明經,重症時和感冒不同,但輕症時卻往往相似。例如口苦,不過是胃氣不和;咽乾,是因為胃液不足;肚子脹滿,是胃中有食物積存;輕微喘息,是胃氣逆上;發熱惡寒,是胃氣陰陽失衡。

雖然症狀與傷寒相似,但治療方法卻不可相同。

應該以調理胃氣為主,不必瀉火,解熱也不必傷氣,這樣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

可以用「和解養胃湯」來治療:

玄參一兩、甘菊花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三錢、天花粉三錢、蘇子一錢,水煎服。一劑藥就能消除口苦咽乾的症狀,兩劑藥就能消除喘息、腹脹、發熱惡寒的症狀,不用三劑。

此方解陽明之火,而不傷胃土之氣,所以能和胃而辟邪也。

此症亦可用三奇湯加麥冬五錢治之。

傷風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嚥下,人以為陽明之火,將逼其熱以犯肺,必有衄血之禍矣。不知冬月傷寒,邪入於陽明,則有此病,若春月傷風,烏得有此。然傷風之症,既同於傷寒,安保其血之不衄耶?而傷風終無衄血者。蓋風性動而變,不比寒性靜而凝也。故傷寒寒在胃,而逼其熱於口舌咽喉者,陰陽拂亂而衄血成矣;傷風逼其熱於上,雖亦漱水而不欲咽,然風以吹之,其熱即散,安得而致衄哉。治法瀉陽明之火,而口燥自除也。

方用:

石膏(三錢),葛根(一錢),玄參(五錢),金銀花(五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方名金石散。服二劑此症全愈,不必服三劑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可以消除陽明經的熱氣,卻不會損傷胃部的氣息,因此能夠調和胃部,並防止邪氣入侵。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也可以使用「三奇湯」加上五錢的麥冬來治療。

感冒後口乾,只想漱口卻不想吞嚥,人們可能會認為這是陽明經的熱氣要引發肺部的熱病,可能導致鼻血。然而,在冬天受寒,邪氣進入陽明經,才會有這種病症;在春天受風,又怎麼會有呢?雖然感冒和受風的症狀相似,但是否一定會引起鼻血呢?然而,受風的症狀,最終並不會出現鼻血。因為風性活躍多變,不像寒性那樣靜止凝固。所以,感冒時寒氣停留在胃部,並使熱氣上行到口舌咽喉,是因為陰陽失調而導致鼻血;受風時熱氣上行到頭部,即使也會口乾且不想吞嚥,但是風力會吹散熱氣,又怎麼會引起鼻血呢?治癒的方法是清降陽明經的熱氣,口乾的症狀自然會消失。

藥方如下:

  • 石膏(三錢)
  • 葛根(一錢)
  • 玄參(五錢)
  • 金銀花(五錢)
  • 麥冬(五錢)
  • 甘草(一錢)

以上各味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藥方叫做「金石散」。服用兩劑後,症狀就會完全痊癒,不一定需要服用第三劑。

此方單瀉胃中之火,不去散胃中之寒。然而玄參、麥冬、金銀花純是補水之劑,上能解炎,下又能濟水,得甘草以調劑,實能和寒熱於頃刻也。

此症亦可用三奇湯治之。

春月傷風脈浮,發熱口渴,鼻燥能食,人以為陽明火熱,必有衄血之症。不知傷寒不衄,則邪不能出,而傷風正不必衄也。蓋傷寒入胃,而邪熱火熾,非水穀不能止其炎上之火,既能食而脈仍浮,是火仍不下行,而必從上行也,故必至發衄。若傷風之脈原宜見浮,非其火之必欲上行也,故雖口渴、鼻燥而能食,則火可止遏,火下行而不上行,豈致發衄哉。治法但瀉其胃中之火,無庸顧其肺中之衄也。

白話文:

第一段

這個方子只瀉去胃裡的火,不會散去胃裡的寒。然而玄參、麥冬、金銀花都是滋陰補水的藥材,可以上解炎症,下滋潤津液。再加甘草調和,就能快速平衡寒熱。

第二段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三奇湯治療。

第三段

春天傷風,脈象浮,發熱口渴,鼻乾燥但能吃飯,有些人認為是陽明經火熱,必定會有鼻出血的症狀。殊不知傷寒不鼻出血,是因為邪氣無法外泄,而傷風本來就不必鼻出血。

這是因為傷寒進入胃部,邪熱火熾,非水谷不可止其上炎的火氣,既然能吃飯,脈象仍然浮,說明火氣尚未下行,反而會向上行,所以必定會引起鼻出血。

而傷風的脈象本來就應該浮,並非火氣一定向上行的表現,所以即使口渴、鼻乾燥,但能吃飯,說明火氣可以遏止,火氣向下行而不向上行,怎麼可能會鼻出血呢?

治療方法只要瀉去胃裡的火,不用管肺部的鼻出血。

方用寧火丹:

玄參(一兩),甘草(一錢),生地(三錢),青蒿(五錢),水煎服。一劑身熱解,二劑口渴、鼻燥愈,三劑脈浮亦平矣。

此方玄參、生地以解其胃中之炎熱,瀉之中仍是補之味;青蒿同甘草用之,尤善解胃熱之邪,使火從下行而不上行也。且青蒿更能平肝經之火,脈浮者風象也,肝火既平,則木氣自安,而風何動哉。此用藥之妙,一舉而得之也。

此症亦可用滋肺湯甚效。

石膏(二錢),麥冬(一兩),生地(三錢),黃芩,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方用寧火丹:

玄參(一兩),甘草(一錢),生地(三錢),青蒿(五錢),水煎服。一劑即可退熱,二劑可緩解口渴、鼻乾,三劑脈象浮緩也會平復。

此方以玄參、生地來清解胃中熱氣,雖然是瀉火之味,但仍有補益之效;青蒿與甘草合用,更能有效解熱,使火氣向下運行,避免向上蔓延。此外,青蒿還能平息肝經的熱氣,脈象浮緩是風象,肝火平息後,木氣自然安穩,風氣便無法興風作浪。此方用藥之妙,一舉多得。

此症亦可用滋肺湯,效果甚佳。

石膏(二錢),麥冬(一兩),生地(三錢),黃芩,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春月傷風自汗出,醫人又發其汗,小便自利,人以為傷寒誤汗,以致津液內竭也。孰知傷寒邪入陽明,火焚其內,以致自汗,明是陰不能攝陽而陽外泄,又加發汗,則陽泄而陰亦泄矣,安得津液不內竭乎。若傷風自汗出者,乃肺金之虛,非胃火之盛,復發其汗,則肺氣益耗,金寒水冷,而小便自利矣。故治法迥不可同也。

若用治傷寒之法,以治傷風之症,必有變遷之禍。治法但補其肺氣之虛,而固其腠理,則汗止而病自愈也。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治之。

人參(三錢),白朮(一兩),陳皮(三分),甘草(五分),白芍(三錢),黃耆(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五分),水煎服。一劑止汗而津液自生矣。

白話文:

春月傷風自汗,不可妄發汗

春天容易受風寒而導致自汗,有些人會誤以為是傷寒,而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然而,這種做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傷寒和傷風的病理不同,治療方法也截然不同。

傷寒是因為寒邪入侵陽明經,導致體內火熱,而出現自汗。這種自汗是陽氣外泄的表現,若再用發汗藥,則會加重陽氣外泄,同時也會損傷陰液,導致津液枯竭。

傷風則是因為肺金虛弱,導致腠理不固,而出現自汗。這種自汗是肺氣不足的表現,若再用發汗藥,則會進一步耗損肺氣,導致寒氣入侵,出現金寒水冷,而導致小便自利。

因此,傷寒和傷風的自汗,其病因、病機和治療方法都截然不同。如果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傷風,就會造成不良後果。

治療傷風自汗應以補肺氣、固腠理為主,方可用六君子湯加減治療。

處方:

  • 人參(三錢)
  • 白朮(一兩)
  • 陳皮(三分)
  • 甘草(五分)
  • 白芍(三錢)
  • 黃耆(五錢)
  • 麥冬(五錢)
  • 北五味(五分)

水煎服。一劑即可止汗,津液也會自然恢復。

此方補胃健脾,使土旺以生肺金,則肺氣自安,肺金既安,則腠理自固,毛竅自閉矣。

此症用溫固湯亦妙。

白朮,黃耆(各五錢),甘草,肉桂,北五味子(各一錢),人參(二錢),陳皮(三分),水煎服。

春月傷風,下血譫語,頭汗出,人以為陽明之火大盛,必有發狂之禍,誰知是熱入血室,似狂而非狂乎。雖傷寒邪入陽明,亦有下血譫語,必致發狂之條。然而傷寒之下血譫語者,乃熱自入於血室之中;傷風之下血譫語者,乃風祛熱而入於血室之內,雖同是熱入血室,而輕重實殊。蓋熱自入者,內外無非熱也;風祛熱入者,內熱而外無熱也。

白話文:

春天容易傷風,有些人會出現下血、神志不清、頭部出汗的症狀。很多人會以為這是陽明經的熱氣太盛,必定會發狂,殊不知這是熱邪侵入血室,只是表現出類似發狂的症狀,實際上並非真正的狂躁。

雖然傷寒邪氣侵入陽明經也會導致下血、神志不清,甚至發狂,但二者還是有區別。傷寒之下血神志不清是因為熱邪直接進入血室,而傷風之下血神志不清則是風邪把熱邪帶入血室。雖然都是熱邪進入血室,但其輕重程度還是有差別的。因為熱邪直接侵入,内外都是热邪;而风邪带入的热邪,只是内有热邪,外并不热。

既熱有輕重,而頭汗出無異者何故?以血室之部位在下焦,而脈實走於頭之上,故熱一入於血室,而其氣實欲從頭之巔,由上而下泄,特因下熱未除,各腑之氣不來相應,所以頭有汗至頸而止。傷寒與傷風內熱同,而頭汗出亦同也。治法散其氣,引熱外出,而各病自愈。方用導熱湯:

當歸,白芍(各三錢),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丹皮(三錢),甘草,天花粉(各一錢),水煎服。

一劑譫語除,二劑熱退汗止矣。

此方亦小柴胡之變方。但小柴胡湯,純瀉熱室之火,而此兼補其肝膽之血,使血足而木氣不燥,不來克脾胃之土,則胃氣有養,胃火自平,所謂引血歸經,即導火外泄耳。

白話文:

為什麼有些人發熱,無論輕重都伴隨著頭部出汗,而且汗只流到脖子就停止了呢?

這是因為血室位於下焦,而經脈循行到頭部,當熱邪入侵血室,就會向上衝到頭頂,想要從上往下泄出。然而,由於下焦的熱邪未除,各個臟腑的氣機沒有互相協調,所以頭部雖然出汗,但汗水只流到脖子就停止了。

傷寒和傷風引起的內熱症狀相同,頭部出汗也相同。治療方法是散發熱邪,引導熱氣向外排出,各種病症自然會痊癒。

方劑導熱湯

當歸、白芍各三錢,柴胡二錢,黃芩一錢,丹皮三錢,甘草、天花粉各一錢。水煎服。

一劑藥就能消除譫語,兩劑藥就能退熱止汗。

這個方劑是小柴胡湯的變方。

小柴胡湯專門清瀉熱邪,而導熱湯則兼顧補益肝膽之血,使血液充盈,肝氣不燥,不至於克伐脾胃,這樣胃氣就能得到滋養,胃火自然平息。這就是所謂的「引血歸經」,也就是將熱邪引導向外排出。

此症清室湯亦效。

柴胡,黃芩,半夏(各一錢),丹皮(三錢),枳殼(五分),白芍(五錢),水煎服。

傷風潮熱,大便微硬,人以為傷寒之邪入於陽明,又將趨入於大腸也,誰知是肺經乾燥乎。蓋大腸與肺為表裡,肺燥則大腸亦燥,正不必邪入大腸而始有燥屎也。風傷肺金,最易煽干肺氣,不同寒傷肺金之清冷,故風邪一入肺,而大腸容易燥結。然邪終隔大腸甚遠,非大腸之中即有邪火結成燥屎,而必須下之也,是則傷風潮熱,大便微硬,乃金燥之症,非火盛之症明矣。治法宜潤肺金之燥,然而大便之開合,腎主之也,腎水足而大腸自潤矣。

白話文:

此症[清室湯]亦效。

這個病症,使用清室湯也能有效。

柴胡,黃芩,半夏(各一錢),丹皮(三錢),枳殼(五分),白芍(五錢),水煎服。

藥方:柴胡、黃芩、半夏各一錢,丹皮三錢,枳殼五分,白芍五錢,用水煎服。

傷風潮熱,大便微硬,人以為傷寒之邪入於陽明,又將趨入於大腸也,誰知是肺經乾燥乎。蓋大腸與肺為表裡,肺燥則大腸亦燥,正不必邪入大腸而始有燥屎也。

患者出現傷風發熱,大便乾燥,很多人誤以為是傷寒之邪入侵陽明經,並將進一步侵犯大腸。其實,這很有可能是肺經乾燥所致。因為大腸和肺互相表裡,肺部乾燥,大腸也會乾燥,並不需要邪氣直接入侵大腸才會導致大便乾燥。

風傷肺金,最易煽干肺氣,不同寒傷肺金之清冷,故風邪一入肺,而大腸容易燥結。然邪終隔大腸甚遠,非大腸之中即有邪火結成燥屎,而必須下之也,是則傷風潮熱,大便微硬,乃金燥之症,非火盛之症明矣。

風邪傷及肺金,最容易導致肺氣乾燥,這與寒邪傷肺金所引起的清冷不同。因此,風邪一旦入侵肺部,大腸就容易乾燥便秘。然而,邪氣最終離大腸很遠,大腸內部並沒有邪火積聚形成燥屎,所以不需要瀉下。因此,傷風發熱、大便乾燥,其實是肺金乾燥的症狀,並非火盛之症。

治法宜潤肺金之燥,然而大便之開合,腎主之也,腎水足而大腸自潤矣。

治療方法應以潤燥肺金為主。然而,大便的開合由腎臟主導,腎水充足,大腸自然就會潤滑。

方用金水兩潤湯:

熟地(一兩),麥冬(一兩),柴胡(一錢),甘草(一錢),丹皮(三錢),水煎服。連服二劑而微硬解,再服二劑而潮熱除矣。

此方用熟地以補水,水足則肺金不必去生腎水,而肺之氣不燥,又得麥冬直補肺金,金水兩潤,自然大腸滋灌輓輸有水,可以順流而下,既無阻滯之憂,何有餘熱之猶存哉。

此症用地榆解熱湯亦效。

當歸(五錢),生地(三錢),地榆,天花粉(各二錢),黃芩,甘草,蘇葉,大黃(各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方用金水兩潤湯:

藥方:

熟地黃(一兩),麥冬(一兩),柴胡(一錢),甘草(一錢),丹皮(三錢),水煎服。連服兩劑,症狀略微好轉,再服兩劑,潮熱便可消除。

藥理:

此方以熟地黃補益腎陰,腎陰充足,則肺金無需過度生髮腎水,肺氣也不會燥熱。再加上麥冬直接滋潤肺金,金水相濟,自然能滋潤大腸,使腸道通暢,排泄順利,不會出現阻滯,自然也就沒有餘熱留存。

其他藥方:

此症亦可用地榆解熱湯治療。

藥方:

當歸(五錢),生地黃(三錢),地榆,天花粉(各二錢),黃芩,甘草,蘇葉,大黃(各一錢),水煎服。

春月傷風,譫語潮熱脈滑,人以為陽明胃熱,乃傷寒傳經之病,誰知春溫之症亦有胃熱乎。春令發生,胃中本宜熱也,又加春風之熏蒸,其胃中自然之熱,原不可遏,今一旦逢違逆春令之寒風以阻抑之,而不能直達其湮鬱之氣,所以譫語而發熱也。然胃中無痰,則發大熱而譫語聲重;胃中有痰,則發潮熱而譫語聲低。脈滑者有痰之驗也。方用消痰平胃湯:

玄參,青蒿(各一兩),半夏,茯神,麥冬,車前子(各三錢),水煎服。一劑譫語止,再劑潮熱除,不必三劑也。

此方主青蒿者,以青蒿能散陰熱,尤能解胃中之火;得玄參、麥冬更能清上焦之炎,火熱去而痰無黨援;又得半夏、茯苓、車前以利其水,則濕去而痰涎更消,痰消而火熱更減,欲作鬱蒸潮熱,迷我心君,胡可得哉。

白話文:

春月傷風,譫語潮熱脈滑,治以消痰平胃湯

春天容易傷風,病人常出現神志不清、胡言亂語,並且伴隨着潮熱(時熱時涼)、脈搏滑數等症狀。有些人誤以為是陽明胃熱,其實這是傷寒傳經的病症。然而,春溫之症也會出現胃熱。

春天陽氣生發,胃中本就應該溫熱,再加上春風的薰蒸,胃中原本的熱氣本就不易抑制。一旦遇到逆春令的寒風,寒邪阻礙了陽氣的宣發,導致熱氣鬱積,便會出現神志不清、發熱等症狀。

如果胃中沒有痰,則發熱較為明顯,神志不清的聲音也比較沉重。如果胃中有痰,則發熱較為緩慢,神志不清的聲音也比較低沉。脈搏滑數則是痰濕的徵兆。

此病可用消痰平胃湯治療:

藥方:

  • 玄參、青蒿(各一兩)
  • 半夏、茯神、麥冬、車前子(各三錢)

水煎服。一般一劑即可止住神志不清,兩劑即可消除潮熱,不必服用三劑。

方解:

此方以青蒿為君藥,青蒿能散寒解熱,尤其能清解胃中的熱火。配伍玄參、麥冬,更能清熱上焦之火,熱火消退,痰濕就失去了依附之物。再配伍半夏、茯苓、車前子,利水滲濕,使濕氣去除,痰涎更易消除。痰消則熱火更減,想要鬱熱潮熱而迷惑心神,就無從談起。

此症用玄黃解熱散亦效。

半夏,花粉(各二錢),甘草,人參(各一錢),玄參(一兩),生地,茯苓(各五錢),枳殼(五分),水煎服。

春月傷風,日晡發潮熱,不惡寒,獨語如見鬼狀,人以為陽明之症,傷寒欲發狂也,誰知是春溫之過熱乎。但傷寒見此病,乃是實邪;春溫見此症,乃是虛邪耳。夫實邪之病從太陽來,其邪正熾而不可遏,必有發狂之禍;若虛邪之病從少陰來,其邪雖旺而將衰,斷無發狂之災。蓋實邪乃陽邪,而虛邪乃陰邪也。

陽邪如見鬼狀者,火逼心君而外出,神不守於心宮;陰邪如見鬼狀者,火引肝魂而外遊,魄不守於肺宅。故實邪宜瀉火以安心,而虛邪宜清火以養神。方用清火養肺湯:

白話文:

藥方

  • 半夏、花粉(各二錢)
  • 甘草、人參(各一錢)
  • 玄參(一兩)
  • 生地、茯苓(各五錢)
  • 枳殼(五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服。

病症分析

春月傷風,日晡時分(下午一點到三點)發熱,不惡寒,獨自說話,神志恍惚,好像看見鬼一樣,人們以為這是陽明經的病症,傷寒將要發狂。但誰知道這是春溫過熱造成的呢?

傷寒出現這種病症,屬於實邪;春溫出現這種病症,屬於虛邪。

實邪的病症從太陽經而來,邪氣旺盛難以控制,必有發狂的風險;虛邪的病症從少陰經而來,邪氣雖然旺盛,但已經開始衰弱,不會有發狂的危險。

這是因為實邪是陽邪,而虛邪是陰邪。

陽邪導致見鬼狀,是因為火氣逼迫心臟而外出,神志不能守在心臟;陰邪導致見鬼狀,是因為火氣引導肝臟的魂魄外出,精魄不能守在肺臟。

所以,實邪要瀉火安心,而虛邪要清火養神。

治療方案

方用「清火養肺湯」。

荊芥(二錢),麥冬(五錢),玄參(一兩),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蘇葉(一錢),茯神(三錢),黃芩(二錢),水煎服。一劑潮熱止,二劑不見鬼矣,三劑全愈。

此方全是清肺之藥,何以能安胃火?不知胃火乃肺之所移,清其肺金,則邪必來救肺矣。有玄參為君,乘其未入肺宮,半途擊之,則邪尤易走;茯神安心而又利水,邪不敢上逼而下趨,有同走膀胱而遁矣,何能入肺、入肝以引我魂魄哉。

此症用梔子清肝飲亦效。

白芍(一兩),炒梔子,茯苓(各三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藥方

荊芥(二錢)、麥冬(五錢)、玄參(一兩)、天花粉(三錢)、甘草(一錢)、蘇葉(一錢)、茯神(三錢)、黃芩(二錢),水煎服。

療效

一劑服下潮熱即止,二劑服用則神志清明,三劑服用即可痊癒。

藥理分析

此方全是用來清肺的藥材,為何能安胃火?因為胃火乃肺金所移,清肺金則邪氣必然會來救肺。方中以玄參為君藥,趁著邪氣尚未進入肺宮,半途擊之,則邪氣更容易消散;茯神能安神又利水,邪氣不敢向上逼近而向下趨走,如同順著膀胱而逃遁,又如何能進入肺、肝而擾亂魂魄呢?

其他治療方法

此症也可使用「梔子清肝飲」治療,效果亦佳。

藥方

白芍(一兩)、炒梔子、茯苓(各三錢)、半夏(二錢)、甘草(一錢),水煎服。

藥方

這個藥方包含荊芥、麥冬、玄參、天花粉、甘草、蘇葉、茯神、黃芩八味藥材,水煎服。

療效

服用一劑藥,潮熱症狀就會消失;服用兩劑,神志就會清醒;服用三劑,病症就能完全痊癒。

藥理分析

這個藥方雖然都是清肺的藥材,但也能安胃火。這是因為胃火是肺金所引起的,清肺金就能讓邪氣去救肺。方中玄參是主要的藥材,能夠在邪氣進入肺部之前就將其消滅,讓邪氣更容易消散。茯神可以安神利水,讓邪氣不敢向上逼近,而是向下流走,就像順著膀胱而逃走一樣,自然無法再進入肺和肝,擾亂人的魂魄。

其他治療方法

除了這個藥方之外,可以用「梔子清肝飲」來治療這個病症,效果也很不錯。

藥方

這個藥方包含白芍、炒梔子、茯苓、半夏、甘草五味藥材,水煎服。

  • 「錢」是中藥計量單位,一錢等於3.75克。
  • 「兩」是中藥計量單位,一兩等於37.5克。
  • 「潮熱」是指身體時冷時熱,並且伴有出汗的症狀。
  • 「邪氣」是指中醫理論中的致病因素,可以是外來的病毒、細菌,也可以是人體內部的失衡狀態。

傷風發潮熱,大便溏,小便利,胸膈滿,人以為傷寒之邪入於陽明,而不知乃春溫之熱留於陽明也。夫風傷於肺,邪從皮膚而入,宜從皮膚而出,何以熱反留胃不去乎?蓋胃乃肺之母也,母見子被外侮,必報外侮之仇,外侮見其母之來復,隨舍子而尋母矣。使母家貧弱,則外侮自舍母而尋子,無如胃為水穀之海,較肺子之家富不啻十倍,外侮亦何利於子而舍其母哉。自然利胃母之富,而棄肺子之貧,故堅留而不去,此潮熱之所以作也。

顛寒作熱,小便利而大便溏,正陰陽之不正,致轉運失職,胸膈何能快哉。治法祛胃中之邪,而陰陽自正矣。方用加減柴胡湯:

白話文:

感冒後出現潮熱現象,大便稀薄,小便頻多,胸部及喉嚨感到滿悶,人們以為這是風寒邪氣進入陽明經引起的,但實際上是春天熱氣停留在陽明經所致。風邪傷害肺部,邪氣由皮膚進入,應該從皮膚排出,但為什麼熱氣反而留在胃部,不去掉呢?因為胃是肺的母器官,當母親看到子女受到外界侵害,會對抗外來的侵害。外來的侵害看到母親來支援,就會離開子女尋找母親。如果母親家境貧弱,外來的侵害會離開母親尋找子女,但胃是食物和飲料的海洋,與肺相比,財富多出十倍不止,外來的侵害又何必捨棄財富豐厚的母親,而去尋找貧弱的子女呢?所以熱氣自然留在胃中,不去掉,這就是潮熱的原因。

頭部忽冷忽熱,小便頻多而大便稀薄,正是因為陰陽不調和,導致運行失常,胸膈怎能感到舒暢。治療的方法是清除胃中的邪氣,讓陰陽重新調和。藥方使用加減柴胡湯:

柴胡,黃芩,知母,炙甘草(各一錢),茯苓(五錢),枳殼,神麯(各五分),蘿蔔子(三錢),水煎服。一劑潮熱解,二劑陰陽分,三劑諸症盡愈。

此方亦小柴胡之變方。蘿蔔子與茯苓同用,最能分陰陽之清濁,清濁一分,而寒熱自解,寧至有胸膈之滿哉。

此症用掃胃湯亦佳。

石膏,甘菊花(各二錢),青蒿(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三分),柴胡(五分),厚朴(一錢),檳榔(八分),水煎服。

春月傷風四、五日,身熱惡風,頭項強,脅下滿,手足溫,口渴,人以為太陽、陽明、少陽之合病,誰知是春溫之症,有似傷寒而非真正傷寒也。夫傷寒有此三陽之合病,何以春溫之症,絕無相異乎?蓋春溫之症,風傷於少陽也。少陽為半表半裡,凡三陽之表,俱可兼犯,而三陽之症,即可同徵。

白話文:

柴胡、黃芩、知母、炙甘草各一錢,茯苓五錢,枳殼、神麴各五分,蘿蔔子三錢,用水煎服。喝完一劑就能退熱,喝完兩劑就能陰陽分開,喝完三劑所有症狀都能痊癒。

這個方子是小柴胡湯的變方。蘿蔔子與茯苓一起用,最能分清陰陽的濁氣,陰陽分開後,寒熱自然就會消退,怎麼可能還會有胸膈滿悶的感覺呢?

這種病症用掃胃湯效果也很好。

石膏、甘菊花各二錢,青蒿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三分,柴胡五分,厚朴一錢,檳榔八分,用水煎服。

春天傷風四五天,發燒怕風,頭頸僵硬,脅肋脹滿,手腳溫熱,口渴,人們以為是太陽、陽明、少陽三陽合病,其實這是春溫症,看起來像傷寒,但不是真正的傷寒。傷寒有這種三陽合病,為什麼春溫症卻完全不同呢?因為春溫症是風邪侵犯少陽引起的。少陽屬半表半裡,三陽的表證都可以同時出現,因此三陽的症狀也可能相同。

不比傷寒之邪,由太陽以入陽明,而太陽之症未去;由陽明以至少陽,而陽明之邪尚留;由少陽以入厥陰,而少陽之病仍在。故治春溫之症,止消單治少陽,而各經之病盡愈,不必連三陽而同治也。方用加味逍遙散:

柴胡(二錢),當歸(二錢),白朮(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一錢),羌活(五分),水煎服。二劑諸症盡愈,不必三劑。

論理,瀉少陽膽經之火足矣,此方並和其肝氣,似乎太過。然膽經受邪,正因膽氣之太郁也。春溫之病,每從肝膽以入邪,吾治其肝膽,則在表在裡之邪無不盡散矣。

白話文:

春溫病的病邪不同於傷寒,傷寒的病邪是由太陽經進入陽明經,陽明經的病邪尚未消除,又由陽明經進入少陽經,陽明經的病邪還留著,再由少陽經進入厥陰經,少陽經的病症仍然存在。因此治療春溫病,只要單獨治療少陽經,就能使各經的病症都痊癒,不必連太陽、陽明、少陽三經一起治療。

這時候可以用加味逍遙散,藥方如下:

柴胡(兩錢)、當歸(兩錢)、白朮(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白芍(三錢)、炒梔子(一錢)、羌活(五分),用水煎服。一般喝兩劑藥就能治好所有症狀,不用喝三劑。

有人可能會說,瀉掉少陽膽經的火就夠了,這個方子還加入了疏肝理氣的藥物,似乎太過於繁雜。但膽經受邪的原因,正是因為膽氣鬱結不暢。春溫病的病邪,常常從肝膽經入侵,因此治療肝膽,就能使表裡之邪全部消散。

此症用麻石抒陽湯亦神。

柴胡,石膏(各二錢),白芍(五錢),麻黃,陳皮(各三分),半夏(一錢),茯苓(三錢),水煎服。

婦人經水適來,正當傷風,發熱惡寒,胸脅脹滿,譫語,人以為傷寒結胸也,誰知是熱入血室乎。夫熱入血室,男女皆有之,惟是男有熱入血室之病者,乃風祛熱而入之也;女子熱入血室者,乃血欲出而熱閉之,血化為熱也。似乎男女之症不同,然而熱則同也,故治法亦不必大異,仍同導熱湯治之。

蓋導熱湯最舒肝膽之氣,閉經水於血室之中,正肝膽之病也。肝藏血,非少陽膽氣之宣揚,則血不外出,今舒其肝氣,則已閉之血肝不能藏,血泄而熱又何獨留乎。故一劑而發熱惡寒之病除,再劑而胸脅脹滿、譫語之症去矣。

白話文:

女性月經來潮時,正巧遇上風寒入侵,出現發熱惡寒、胸脅脹滿、神志不清等症狀,很多人誤以為是傷寒結胸,卻不知道是熱邪入侵血室所致。熱入血室,男女皆可發生,但男性多因風寒驅使熱邪入血,而女性則是因經血欲出而熱邪阻塞,導致血液轉化為熱。看似男女病症不同,但其共同點都是熱邪作祟,因此治療方法也不必有太大差異,仍可使用導熱湯來治療。

因為導熱湯最善於舒暢肝膽之氣,而經血閉滯於血室,正是肝膽失調所致。肝臟主藏血,若非少陽膽氣宣發,則血液無法外出。現在舒暢肝氣,則已閉滯的血液肝臟無法再藏,血液得以排出,熱邪又何必獨留呢?因此服用一劑藥,發熱惡寒的病症就消除了,再服用一劑,胸脅脹滿、神志不清的症狀也消失了。

此症亦可用加味清室湯:

柴胡,黃芩,甘草,半夏(各一錢),白芍(五錢),丹皮(三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傷風身熱後,肢體骨節皆痛,手足寒甚,人以為傷寒由三陽而傳入於少陰也,誰知其人腎水素虛,因傷風之後,爍其肺金,肺傷而不能生腎,則腎水更枯,不能灌注於一身之上下,自然肢體骨節皆痛也。水枯宜火動矣,何手足反寒乎?不知水火原相根也,水旺而火亦旺,水衰而火亦衰,當水初涸之日,火隨水而伏,不敢沸騰,故內熱而外現寒象。治法不可見其外寒而妄用溫熱之藥,當急補其腎中之水,以安腎中之火,則水足以制火。

白話文:

此症亦可用加味清室湯

柴胡、黃芩、甘草、半夏(各一錢)、白芍(五錢)、丹皮(三錢)、陳皮(五分),水煎服用。

症狀分析

患者在傷風發熱之後,四肢關節疼痛,手腳冰冷,很多人認為這是傷寒由太陽、陽明、少陽三陽經傳入少陰經所致。然而,實際上是患者腎水原本就虛弱,傷風之後,寒邪灼傷肺金,肺受傷而無法滋養腎水,導致腎水更加枯竭,無法濡養全身上下,自然會出現四肢關節疼痛。

病理分析

水枯竭時,本該火性活躍,但為何手腳反而冰冷?這是因為水火原本相生相剋,水旺則火旺,水衰則火衰。當水剛開始枯竭時,火隨水勢而伏藏,不敢沸騰,所以內有熱象,外現寒象。

治療原則

治療方法不可見外寒而妄用溫熱藥物,應當急補腎中之水,以安腎中之火,使水能制火。

水火既濟,何至有肢體骨節生痛,手足生寒之病乎。方用六味地黃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山藥(各五錢),茯苓(四錢),丹皮,澤瀉(各三錢),水煎服。一劑手足溫,二劑肢體骨節之痛輕,連服四劑,即便全愈。

蓋此症風邪已散,若再用祛風之藥,則肺氣愈虛,益耗腎水,水虧而火旺,必有虛火騰空,反致生變,何若六味地黃湯直填腎水,使水火之既濟也。

此症用養骨湯亦效。

白話文:

水火已經達到平衡狀態,為何還會出現肢體骨節疼痛,手足冰冷的病症呢?可以用六味地黃湯來治療:

藥方

熟地黃(一兩),山茱萸,山藥(各五錢),茯苓(四錢),丹皮,澤瀉(各三錢),用水煎服。

療效

一劑藥下去,手足就會溫暖;服用兩劑藥,肢體骨節的疼痛就會減輕;連續服用四劑藥,病症就能痊癒。

藥理分析

這是因為這個病症的風寒之邪已經散去,如果再使用祛風的藥物,就會導致肺氣更加虛弱,進一步耗損腎水,腎水不足,火氣就會旺盛,造成虛火上炎,反而會引起其他問題。因此,不如直接使用六味地黃湯滋補腎水,使水火達到平衡狀態。

其他治療方法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養骨湯來治療,效果也不錯。

註釋

  • 以上藥方中的藥量,是按照古代的計量單位換算成現代的單位。
  • 實際用藥時,需要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進行調整。
  • 中醫治療需要專業醫師的指導,不可自行用藥。

熟地(二兩),甘草(一錢),金釵石斛,地骨皮,茯苓,牛膝(各三錢),水煎服。

傷風后下利,咽痛,胸滿心煩,人以為傷寒邪入於少陰,乃陰寒上犯於心肺,而下犯於大腸也。而孰知不然,傷風之後,身涼則邪已盡散,何陰邪之留乎?然則下利者,乃大腸之陰虛自利,非邪逼迫之也。咽痛者,亦陰虛之故,陰水既干,則虛火自然上越,咽喉竅細,不能遽泄,乃作痛也。

胸滿心煩者,腎水不能上濟於心宮,而腎火反致上焚於包絡,胸膈在包絡之間,安得不滿,胸既不舒,而心亦不能自安,此煩之所以生也。故傷風之後,見此等症,切勿認作陰寒而妄治之也。治法補水以濟心,復補金以生腎,腎水足而腎氣生,自然上交心而制火,下通大腸而利水矣。方用加味地黃湯:

白話文:

傷風之後,出現腹瀉、咽喉痛、胸悶心煩等症狀,有些人會誤以為是寒邪入侵少陰,造成寒氣上犯心肺,下犯大腸。其實不然,傷風之後,身體發涼,寒邪已經散去,哪裡還有陰邪殘留呢?腹瀉是因大腸陰虛自利,而非寒邪逼迫。咽喉痛也是陰虛所致,陰液枯竭,虛火上炎,而咽喉部位狹窄,無法迅速散熱,所以才會疼痛。胸悶心煩則是腎水不能上達心臟,腎火反倒向上焚燒包絡,胸膈位於包絡之間,自然會感到胸悶。胸部不舒,心神難安,所以才會心煩。因此,傷風之後出現這些症狀,千萬不要誤認為是寒邪入侵而胡亂治療。治療方法應該補益腎水以滋養心臟,再補益肺金以滋生腎水,腎水充足,腎氣旺盛,自然能上達心臟制火,下通大腸利水。可用加味地黃湯治療。

熟地,茯苓(各五錢),山茱萸,澤瀉,丹皮(各三錢),山藥,麥冬(各五錢),北五味(一錢),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劑咽痛除,二劑下利止,三劑胸不滿,心亦不煩矣。

夫既是腎陰之虛,用地黃湯以滋水,加麥冬、五味以益腎之化源是矣,何加入肉桂以補命門之火,非仍是治少陰之寒邪乎?不知水非火不生,用肉桂數分,不過助水之衰,而非祛寒之盛。且大腸自利,得壯火而瀉,得少火而止,雖地黃湯內減熟地之多,增茯苓、澤瀉之少,亦足以利水而固腸,然無命門之火以相通,則奏功不速,故特加肉桂於水中而補火也。

此症用地苓芍桂湯亦效。

白話文:

熟地、茯苓各五錢,山茱萸、澤瀉、丹皮各三錢,山藥、麥冬各五錢,北五味一錢,肉桂五分,水煎服。服用一劑可除咽痛,二劑可止瀉,三劑可舒緩胸悶,心煩也消除了。

由於是腎陰虛,因此用地黃湯滋補腎水,加入麥冬、五味以增強腎臟的化源。添加肉桂補命門之火,其實也是治療少陰寒邪。水火相生,添加少量肉桂能助水勢,並非祛除寒邪。大腸瀉利,需要壯火止瀉,少火才能止瀉。雖然地黃湯減少熟地,增加茯苓、澤瀉,可以利水固腸,但沒有命門之火相通,效果不佳。因此特地在水中添加肉桂補火。

這種病症也可以用地苓芍桂湯治療,效果也很顯著。

熟地(二兩),茯苓(五錢),白芍(五錢),肉桂(五分),水煎服。

春月傷風二、三日,咽中痛甚,人以為少陰之火,寒逼之也,誰知是少陰之寒,火逼之乎。夫傷寒咽痛,乃下寒實邪,逐其火而上出;傷風咽痛,乃下熱虛火,逼其寒而上行,正不可一見咽痛,即用傷寒藥概治之也。蓋傷寒之咽痛,必須散邪以祛火;傷風之咽痛,必須補正以祛寒。方用補喉湯:

熟地(二兩),山茱萸,茯苓(各一兩),肉桂(一錢),牛膝(二錢),水煎服。一劑而喉痛頓除。

熟地、山茱滋陰之聖藥,加入肉桂、牛膝則引火歸源,自易易矣。況茯苓去濕以利小便,則水流而火亦下行,何至上逼而成痛哉,所以一劑而奏功也。

白話文:

春天傷風感冒兩三天,咽喉疼痛非常嚴重,人們認為是少陰之火被寒氣逼迫上來,卻不知道其實是少陰之寒被火氣逼迫上來。

傷寒引起的咽痛,是因為下焦寒邪實證,驅逐寒邪使之向上蔓延;而傷風引起的咽痛,是因為下焦熱邪虛證,逼迫寒邪向上運行。 因此,不能一看到咽痛就用治療傷寒的藥物,應該根據不同的病因來治療。

傷寒引起的咽痛,必須散解寒邪以祛除火氣;傷風引起的咽痛,必須補益正氣以祛除寒邪。可以用補喉湯來治療:

取熟地二兩,山茱萸、茯苓各一兩,肉桂一錢,牛膝二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喉嚨疼痛就會馬上消失。

熟地、山茱萸是滋陰補腎的聖藥,加入肉桂、牛膝,可以引導火氣歸於本源,自然容易治癒。而且茯苓可以祛除濕氣,利尿,使水液流暢,火氣也隨之向下運行,就不會上行逼迫導致疼痛了。所以,一劑藥就可以奏效。

此症用救咽丹亦妙。

熟地(二兩),山茱萸(八錢),山藥(一兩),肉桂(一錢),破故紙(二錢),胡桃肉(一個),水煎冷服。

春月傷風,身熱下利六、七日,咳而嘔,心煩不得眠,人以為邪入少陰而成下利,以致嘔咳、心煩不眠也,誰知春溫之病多有如此,症相同而治法宜別。蓋傷寒之治,利其水;而春溫之治,不可徒利其水也。夫傷風而至六、七日,邪宜散矣,乃邪不盡散,又留連而作利,其脾土之衰可知,咳而嘔,不特脾衰而胃亦衰矣。

白話文:

藥方

  • 熟地:二兩
  • 山茱萸:八錢
  • 山藥:一兩
  • 肉桂:一錢
  • 破故紙:二錢
  • 胡桃肉:一個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冷卻後服用。

病症分析

春季受風寒,身體發熱,腹瀉持續六、七天,伴隨咳嗽嘔吐,心煩意亂,無法入睡。有些人認為是邪氣入侵少陰導致腹瀉,進而出現嘔吐、咳嗽、心煩失眠的症狀。其實,春季溫病的病症很多都與此類似,雖然症狀相同,但治療方法卻要有所區別。

因為傷寒病的治療原則是利水,而春季溫病的治療則不能單純地利水。患者受風寒已經六、七天了,邪氣應該散去,但是邪氣沒有完全散去,反而持續引起腹瀉,說明脾土虛衰。咳嗽嘔吐不僅代表脾臟虛衰,也說明胃氣虛弱。

土既衰而肺腎亦衰矣,況腎因下利之多,重傷其陰,力不能上潤於心,心無水養,則心自煩躁,勢必氣下降而取給於腎,腎水又涸,則心氣至腎而返,腎與心不交,安得而來夢乎。治法健其脾胃,益其心腎,不必又顧其風邪也。方用正治湯:

人參(二錢),熟地,白朮,炒棗仁(各五錢),麥冬(三錢),茯苓(一兩),竹茹(一錢),水煎服。

此方心、腎、脾、胃、肺五者兼治之藥。茯苓為君,能調和於五者之中,又是利水之味,下利既除,身熱自止,而咳喘、心煩不得眠,俱可漸次奏功也。

白話文:

當脾土虛弱時,肺和腎也會隨之衰敗。更何況腎臟因長期腹瀉而損傷陰氣,無法向上滋潤心臟,心臟缺少水液滋養,就會變得煩躁不安。因此氣機必然下降,向腎臟尋求補充,而腎水又已經枯竭,心氣到達腎臟後便會返流,腎臟與心臟無法相通,又怎麼可能做夢呢?

治療方法應當健脾胃,益心腎,不必過於擔心風寒。處方為正治湯:

人參(二錢),熟地,白朮,炒棗仁(各五錢),麥冬(三錢),茯苓(一兩),竹茹(一錢),水煎服。

此方藥物兼顧心、腎、脾、胃、肺五臟,其中茯苓為君藥,能調和五臟,又具有利水之功效。腹瀉消除後,發熱自然退去,咳嗽氣喘、心煩失眠等症状也能逐漸改善。

此症用解煩湯亦效。

人參,巴戟天,麥冬(各五錢),白朮(一兩),炒棗仁(三錢),菖蒲(五分),神麯(一錢),白豆蔻(二粒)水煎服。

春月傷風,手足逆冷,脈緊,心下滿而煩,飢不能食,人以為傷寒之症,邪入厥陰結於胸中也,而孰知不然。夫脈浮為風,脈緊為寒,明是傷寒之症,而必謂春月得之,是傷風而非傷寒,人誰信之,然而實有不同也。蓋風最易入肝,春風尤與肝木相應,但肝性所喜者溫風,而不喜寒風也。

春月之風,溫風居多,而寒風亦間有之,倘偶遇寒風,肝氣少有不順,脈亦現緊象矣。第於緊中細觀之,必前緊而後澀,緊者寒之象,澀者逆之象也。寒風入肝,手足必然逆冷,肝氣拂抑,而心氣亦何能順泰乎;心既不舒不能生脾胃之土,肝又不舒必至克脾胃之土矣,所以雖飢不能食也。夫傷寒之入厥陰,由三陽而至;傷風之入厥陰,乃獨從厥陰而自入者也。

白話文:

藥方

  • 人參、巴戟天、麥冬(各五錢)
  • 白朮(一兩)
  • 炒棗仁(三錢)
  • 菖蒲(五分)
  • 神麴(一錢)
  • 白豆蔻(二粒)

水煎服用。

病症分析

春季患病,手腳冰冷,脈象緊,胸悶煩躁,食慾不振,很多人以為是傷寒,認為寒邪入侵厥陰,停留在胸腔。但事實並非如此。

脈象浮為風,脈象緊為寒,明顯是傷寒的症狀,但人們往往認為春季發病,一定是傷風而非傷寒,很少人會相信。但實際上,這兩種病症還是有所不同的。

風最容易侵入肝臟,春季之風更與肝木相應,但肝臟喜溫風,不喜寒風。

春季之風,溫風居多,寒風也偶爾出現。如果碰巧遇到寒風,肝氣稍有不順,脈象就會出現緊的現象。仔细观察,紧脉中会带有澀,緊是寒的表現,澀是逆的表現。寒風入肝,手脚必然冰冷,肝氣鬱結,心氣自然也不暢通。心氣不舒,不能生脾胃之土,肝氣不舒也會克制脾胃之土,所以才會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

傷寒入侵厥陰,是从三陽經脈而入;傷風入侵厥陰,则是直接從厥陰經脈侵入。

是以傷寒之邪入肝深,而傷風之邪入肝淺。入深者恐其再傳,入淺者喜其易出。但解肝中之寒,而木中之風自散,飲食可進,煩滿逆冷亦盡除矣。方用加味逍遙散治之。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白朮(五分),甘草(一錢),茯神(三錢),陳皮(五分),肉桂(一錢),水煎服。一劑諸症俱愈。

逍遙散原是和解肝經之神藥,得肉桂則直入肝中,以掃蕩其寒風。陽和既回,而大地皆陽春矣,何鬱滯之氣上阻心而下克脾胃哉。脾胃有升騰之氣,草木更為敷榮,斷不致有遏抑摧殘之勢矣。倘作傷寒治法,而用瓜蒂吐之,必有臟腑反覆之憂也。

白話文:

傷寒的邪氣侵入肝臟較深,風邪侵入則較淺。進入深處的擔心會再次傳播,進入淺處的則喜歡它容易排出。只需解開肝內的寒氣,木材中的風氣自然消散,飲食可以進食,煩躁、滿脹和反胃冷痛等症狀也會全部消除。使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

配方: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三錢),白朮(五分),甘草(一錢),茯神(三錢),陳皮(五分),肉桂(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一副藥後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逍遙散原本就是調和肝經的神藥,加上肉桂則可以直接深入肝臟,掃除寒風。陽氣回復,整個大地就像春天一樣,哪有鬱積的氣體阻塞心臟或影響脾胃呢。脾胃有上升的氣息,草木更加繁茂,斷不會有抑制摧殘的情況出現。如果按照傷寒的治療方法,使用瓜蒂催吐,必定會有內部器官反覆的憂慮。

此症用衛君湯效亦捷。

人參,巴戟天(各三錢),茯苓(三錢),白芍,白朮(各五錢),陳皮(三分),肉桂,半夏(各一錢),水煎服。

春月傷風,忽然發厥,心下悸,人以為傷寒中,有不治厥則水漬入胃之語,得毋傷風亦可同治乎。不知傷寒之悸,恐其邪之下行而不可止;傷風之悸,又慮其邪之上衝而不可定。蓋寒性屬陰,陰則走下;風性屬陽,陽則升上,故同一發厥,同一心悸,治法絕不相同。傷寒宜先治厥而後定其悸;傷風宜先定悸而後治其厥也。方用定悸湯:

白話文:

這個病症可以用衛君湯治療,效果很快。藥方如下:人參、巴戟天各三錢,茯苓三錢,白芍、白朮各五錢,陳皮三分,肉桂、半夏各一錢,水煎服。

春天容易受風寒,突然發作抽搐,心悸,人們以為是傷寒,擔心不治療抽搐就會造成水氣進入胃部。但其實風寒引起的病症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治療。

傷寒引起的悸動,擔心寒邪往下走而無法控制;風寒引起的悸動,則擔心邪氣往上衝而無法安定。因為寒性屬陰,陰氣向下走;風性屬陽,陽氣向上升,所以同樣是發作抽搐,同樣是心悸,治療方法卻完全不同。傷寒要先治療抽搐,然後再穩定心悸;風寒則要先穩定心悸,然後再治療抽搐。可以用定悸湯來治療。

白芍,當歸(各一兩),茯神,生棗仁(各五錢),半夏,炒梔子(各三錢),甘草(一錢),菖蒲,丹砂末(各五分),水煎調服。一劑悸定,再劑厥亦定也。

此方止定悸而治厥已寓其內。蓋病原是心膽之虛,補其肝而膽氣旺,補其肝而心亦旺。又慮補肝以動木中之火,加入梔子以補為瀉,而復以瀉為補,則肝火亦平,而厥亦自定。總之傷寒為外感,傷風為內傷,斷不可以治外感者移之以治內傷也。

此症用奠安湯亦效。

人參,茯苓(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一錢),遠志,柏子仁(各二錢),山藥,黃耆,麥冬(各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白芍、當歸各一兩,茯神、生棗仁各五錢,半夏、炒梔子各三錢,甘草一錢,菖蒲、丹砂末各五分,用水煎服。一劑可以止住心悸,再服一劑就能平復厥症。這個方子既能止住心悸,也能治療厥症,因為病根在於心膽虛弱。補肝就能使膽氣旺盛,補肝也能使心氣旺盛。又擔心補肝會助長木中之火,因此加入梔子,以補為瀉,再以瀉為補,這樣就能平息肝火,厥症自然也會平復。總之,傷寒是外感,傷風是內傷,不能用治療外感的藥物來治療內傷。

這個病症用奠安湯治療也有效。人參、茯苓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一錢,遠志、柏子仁各二錢,山藥、黃耆、麥冬各五錢,用水煎服。

春溫之症,滿身疼痛,夜間發熱,日間則涼,人以為傷寒少陽之症也,誰知是腎肝之陰氣大虛,氣行陽分則病輕,氣行陰分則病重乎。夫陰陽兩相根也,陰病則陽亦病矣,何以春溫之症,陰虛而陽獨不虛耶?不知肝腎之中,原有陽氣,陰虛者,陽中之陰虛也。故陽能攝陰,而陰不能攝陽,所以日熱而夜涼耳。

治法補其肝腎之陰,則陰與陽平,內外兩旺,而後佐之以攻風邪,則風邪自出矣。方用補夜丹:

熟地(一兩),白芍(五錢),鱉甲,當歸,生何首烏,丹皮,地骨皮(各三錢),茯苓,麥冬(各五錢),貝母(三錢),柴胡(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常用藥方補夜丹

熟地黃(一兩)、白芍藥(五錢)、鱉甲、當歸、生何首烏、丹皮、地骨皮(各三錢)、茯苓、麥冬(各五錢)、貝母(三錢)、柴胡(一錢),水煎服。

此方乃補陰之神劑,亦轉陽之聖丹,用攻於補之中,亦寓撫於剿之內也。譬如黃昏之際,強賊突入人家,執其主婦,火燒刀逼,苟或室中空虛,無可跪獻,則賊心失望,愈動其怒,勢必箠楚更加,焚炙愈甚。

今用補陰之藥,猶如將金銀珠玉亂投房中,賊見之大喜,必棄主婦而取資財;佐之以攻邪之藥,又如男婦僕從揚聲門外,則賊自驚惶,況家人莊客,盡皆精健絕倫,賊自勢單,各思飽揚而去,安肯出死力以相鬥乎,自然不戰而亟走也。

此症用補陰散邪湯亦妙。

熟地(一兩),何首烏,當歸(各五錢),地骨皮,丹皮(各三錢),天花粉,神麯(各二錢),人參,柴胡(各一錢),砂仁(一粒),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滋養陰氣的神奇配方,也是轉化陽氣的靈丹妙藥,在攻擊和滋養之間取得平衡,同時兼顧了保護和消滅的作用。就像在黃昏時分,強盜突然闖進別人的家裡,抓住主人的妻子,用火把和刀威脅她,如果屋內空蕩蕩的沒有什麼可以供奉他們,那麼這些強盜就會感到失望,會變得更憤怒,可能會對受害者施加更多的毆打和折磨,燃燒得更猛烈。

現在使用滋養陰氣的草藥就像是往房子裡扔一堆貴重物品,讓那些強盜看到後非常高興,一定會放開妻子去拿寶物;再配合一些清除邪惡力量的草藥,就徬彿有男女老少在外面高喊著要來抓強盜,這樣強盜們自己也會感到恐慌,而且由於他們的人數不多,每個人都想快點離開這裡,怎麼可能還會拼上性命與我們作戰呢?所以他們自然而然地就會逃跑了。

這種病症也可以服用「滋養陰氣、消除邪氣」的湯藥,效果也很不錯。

配方如下:

生地黃 1 盎司

何首烏 0.64 盎司

當歸 0.8盎司

地骨皮 0.5盎司

牡丹皮 0.5盎司

天花粉 0.4盎司

酵母菌 0.32盎司

人參 0.25盎司

柴胡 0.16盎司

砂仁 1 粒

用水煮沸後飲用即可。

春溫之症,日間發熱,口乾舌燥,至夜身涼,神思安閒,似瘧非瘧,人以為傷寒症中如瘧之病也,誰知是傷風而邪留於陽分乎。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所謂氣者,正陰陽之氣也。風邪即陽邪也,陽邪乘陽氣之虛,尤為易入,以陽氣之不能敵耳。治法於補陽之中,而用攻邪之藥,則陽氣有餘,邪自退舍矣。方用助氣走邪散:

柴胡(二錢),當歸(三錢),黃耆(五錢),人參(一錢),枳殼(五分),天花粉(三錢),白朮(五錢),厚朴(一錢),黃芩(一錢),麥冬(五錢),山楂(十粒),水煎服。連服二劑即愈。

白話文:

處方

柴胡(二錢),當歸(三錢),黃芪(五錢),人參(一錢),枳殼(五分),天花粉(三錢),白朮(五錢),厚朴(一錢),黃芩(一錢),麥冬(五錢),山楂(十粒),水煎服用。連續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此方乃補正以祛邪也。譬如青天白晝,賊進莊房,明欺主人之懦耳。倘主人退縮,則賊之氣更張;主人潛遁,則賊之膽愈熾,必至罄劫而去。今用參、耆、歸、術以補陽氣,則主人氣旺,執刀而呼,持戟而鬥,號召家人,奮勇格鬥,許有重賞酬勞,自然捨命相拒,即鄰佑聞之,誰不執耒以張揚,負鋤而戰擊,賊且逃遁無蹤,去之惟恐不速矣。

此症用破瘧散亦效。

白朮,黃耆(各五錢),半夏,防風,羌活,陳皮,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人有春月感冒風寒,咳嗽面白,鼻流清涕,人以為外邪之盛,而肺受之,誰知是脾肺氣虛,而外邪乘之乎。夫肺主皮毛,邪從皮毛而入,必先傷肺,然而肺不自傷,邪實無隙可乘,又將安入?是邪之入肺乃肺自召之,非外邪之敢於入肺也。然則祛邪可不亟補其肺乎!惟是補肺必須補氣,氣旺則肺旺,而邪自衰。

白話文:

第一段

這方子是通過補益正氣來驅除邪氣。就像白天大晴天,賊人闖入莊房,明目張膽地欺負主人膽小懦弱。如果主人退縮,賊人的氣焰就更加囂張;如果主人躲起來,賊人就更加膽大妄為,必定會搶劫一空然後逃走。現在用人參、黃耆、當歸、山藥來補益陽氣,就好比主人氣勢旺盛,手持刀劍呼喊,手持長矛奮力戰鬥,號召家人,勇敢拼搏,並且許以重賞酬勞,自然會拼死抵抗。鄰居聽到後,誰不拿起農具奮起反抗,賊人必然逃之夭夭,唯恐逃得不夠快。

第二段

這種病症用「破瘧散」也會有效果。

第三段

白朮、黃耆(各五錢),半夏、防風、羌活、陳皮、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第四段

有些人春天患了風寒感冒,咳嗽、面色蒼白、鼻涕清稀,人們以為是外邪入侵,肺部受到侵害,卻不知道是脾肺氣虛,外邪乘虛而入。因為肺主皮毛,邪氣從皮毛入侵,必定先傷肺。但是如果肺本身沒有受傷,邪氣就沒有可乘之機,又怎麼能入侵呢?所以說邪氣入侵肺,是肺自身招來的,並不是外邪敢於主動入侵。既然如此,驅除邪氣就應該趕緊補益肺氣!補肺必須補氣,氣旺則肺旺,邪氣自然衰退。

然而但補其氣,不用升提之藥,則氣陷而不能舉,何以祛邪以益耗散之肺金哉。故補氣以祛邪,不若提氣以祛邪之更勝也。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治之。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陳皮(七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四分),白朮(三錢),麥冬(三錢),黃芩(八分),天花粉(一錢),水煎服。一劑邪散,二劑咳嗽流涕之病全愈也。

補中益氣湯治內傷之神劑。春月傷風,亦內傷之類也。用參、耆、歸、術以補氣,用升麻、柴胡以提氣,且二味升中帶散,內傷而兼外感者,尤為相宜。故服之而氣自旺,外邪不攻自散也。

白話文:

然而光補氣,不用能提氣的藥,氣就會下陷,無法向上提升,怎麼能祛除外邪,滋養消耗的肺金呢?所以補氣祛邪,不如提氣祛邪效果更好。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味治療。

方子包括人參、黃耆、當歸、陳皮、甘草、柴胡、升麻、白朮、麥冬、黃芩、天花粉,水煎服用。一劑就能散邪,兩劑就能完全治癒咳嗽流鼻涕的病。

補中益氣湯是治療內傷的特效藥。春季傷風也是內傷的一種。用人參、黃耆、當歸、白朮補氣,用升麻、柴胡提氣,且這兩味藥有升提散邪的作用,對於內傷兼外感的人,尤其適合。因此服用後,氣就能旺盛,外邪自然散去。

此症用益氣祛寒飲亦效。

人參,柴胡,桔梗,半夏(各一錢),黃耆,茯苓(各三錢),當歸(二錢),蘇葉(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人有春日感冒風寒,身熱發譫,人以為陽明之內熱也,誰知是肺熱之逼肺乎。春日風邪中人,原不走太陽膀胱之經,每每直入皮毛而走肺,肺得風邪則肺氣大傷,寒必變熱,與傷寒之邪,由衛入營而寒變熱者無異,其實經絡實有不同。若以冬寒治法治春溫,反致傷命為可惜也。

苟知春溫與冬寒不同,雖見發熱譫語,但治肺而不治胃,則胃氣無傷,而肺邪易散。方用宜春湯:

白話文:

這種病症可以用益氣祛寒的湯藥治療,效果很好。

藥方:人參、柴胡、桔梗、半夏各一錢,黃耆、茯苓各三錢,當歸二錢,蘇葉五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有人在春天感冒風寒,身體發熱神志不清,人們以為是陽明經的內熱,其實是肺熱逼迫肺部。春天風寒侵入人體,不會走太陽膀胱經,通常會直接進入皮毛,然後進入肺部,肺部受到風寒的影響就會造成肺氣受損,寒氣就會轉變成熱氣,這和傷寒的邪氣由衛氣進入營氣,寒氣轉變成熱氣是一樣的,但實際上經絡是不同的。如果用治療冬寒的方法治療春溫,反而會造成生命危險,實在可惜。

只要明白春溫和冬寒的病理不同,即使看到發熱神志不清的症狀,也應該治療肺部而不是治療胃部,這樣就不會傷到胃氣,肺部的邪氣也容易散去。藥方用「宜春湯」。

枳殼(五分),桔梗(三錢),甘草(一錢),麥冬(五錢),天花粉(二錢),黃芩(二錢),紫菀(一錢),陳皮(五分),竹茹(一錢),玄參(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寒熱解,再劑而譫語亦失。

此方散肺經之邪火,又不犯陽明之胃氣,肺氣安而胃火亦靜矣,此所以治肺而不必治胃耳。

此症用潤肺飲亦效。

麥冬,玄參(各五錢),甘草,半夏(各一錢),桔梗(二錢),竹葉(五十片),水煎服。

春溫之症,頭痛身熱,口渴呼飲,四肢發斑,似狂非狂,似躁非躁,沿門闔室,彼此傳染,人以為傷寒之疫症也,誰知是傷風之時症乎。夫司天之氣,原不必盡拘一時,天氣不正,感風冒寒,便變為熱。肺氣不宣,胃氣不升,火鬱於皮毛腠理之中,流於頭而作痛,走於膚而成斑。

白話文:

枳殼、桔梗、甘草、麥冬、天花粉、黃芩、紫菀、陳皮、竹茹、玄參加水煎服。喝完一劑寒熱就退,再喝一劑神志不清的狀況也消失。

這個藥方可以清肺經的熱氣,又不傷陽明胃氣,肺氣平穩,胃火也自然消退,因此治療肺病不必特別治療胃。

這種病症用潤肺飲也能有效治療。

麥冬、玄參、甘草、半夏、桔梗、竹葉加水煎服。

春天溫熱的病症,頭疼發熱,口渴想喝水,四肢出現斑點,看似神志不清,又像煩躁不安,躲在家裡不願出門,互相傳染,人們以為是傷寒的瘟疫,卻不知是傷風的時令病。掌管天气的氣候,不必完全拘泥于某个时节,天气不正常,感受风寒,就会变成热症。肺氣不通暢,胃氣不能上升,熱氣鬱結在皮膚毛髮腠理之中,上衝頭部就引起頭痛,散佈到皮膚就出現斑點。

倘以治傷寒之法治之,必至變生不測,以所感之邪,實春溫之氣,而非冬寒傳經之邪也。夫傳經之邪,最為無定;春溫之邪,最有定者也。何以有定者反至變遷不常?正以時氣亂之也。時氣之來無方,與疫氣正復相同,但疫氣熱中帶殺,而時氣則熱中存生。雖時氣之病亦多死亡,然皆治之不得其法,乃醫殺之,非時氣殺之也。

惟是沿門闔宅,各相傳染者何故?以時氣與疫氣同是不正之氣也,故聞其邪氣而即病耳。雖然世人有聞邪氣而不病者何?以臟腑堅固,邪不能入也。春溫之傳染,亦臟腑空虛之故耳。治法補其臟腑,而少佐以解火祛邪之藥,則正氣生而邪氣自退矣。方用遠邪湯:

白話文:

如果用治療傷寒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病,一定會導致病情變化難以預料,因為病因是春季溫暖的氣候導致的,而不是冬季寒冷的寒邪入侵經絡所致。寒邪入侵經絡變化不定,而春季溫暖的氣候導致的病則比較固定。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固定病症卻又變化不定的情況呢?正是因為時令氣候的影響。時令氣候到來沒有規律,和瘟疫流行的原理相似,但瘟疫熱性帶有殺傷力,而時令氣候則熱性中蘊含生機。雖然時令氣候導致的疾病死亡率也高,但大多是因為治療方法不當,是醫生的失誤導致的,不是時令氣候本身的殺傷力。

為什麼會出現家家戶戶互相傳染的情況呢?因為時令氣候和瘟疫流行都是不正之氣,所以接觸到這種邪氣就會生病。但為什麼有些人接觸到邪氣卻沒有生病呢?因為他們的臟腑堅固,邪氣無法入侵。春季溫暖的氣候導致的傳染,也是因為臟腑虛弱的緣故。治療方法應該補益臟腑,再輔以清熱祛邪的藥物,這樣正氣就會生長,邪氣就會自然消退。可以用遠邪湯來治療。

人參(一錢),蒼朮(三錢),茯苓(三錢),柴胡(一錢),蘇葉(五分),生甘草(一錢),玄參(一兩),荊芥(三錢),黃芩(一錢),白菊(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頭痛止,二劑身熱解,三劑斑散,狂躁皆安,四劑全愈。

此方卻邪而不傷正氣,治不正之時症最效,不止治春溫之時病也。

此症用正氣湯亦佳。

玄參(一兩),麥冬(五錢),荊芥(三錢),升麻(八分),甘草,黃芩(各一錢),天花粉(三錢),蔓荊子(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一錢、蒼朮三錢、茯苓三錢、柴胡一錢、蘇葉五分、生甘草一錢、玄參一兩、荊芥三錢、黃芩一錢、白菊五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服用一劑頭痛即止,二劑身熱消退,三劑斑疹散去,狂躁安寧,四劑痊癒。此方驅除邪氣而不傷正氣,治療不正之時的病症最有效,不只適用於春季溫病。同樣的病症,使用正氣湯效果也很好。

玄參一兩、麥冬五錢、荊芥三錢、升麻八分、甘草、黃芩各一錢、天花粉三錢、蔓荊子五分,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