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六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六 (1)

1. 火熱症門(十六則)

陽明火起發狂,腹滿不得臥,面赤而熱,妄見妄言,人皆謂內熱之極也。然而陽明屬土,而不屬火,何以火出於土,謂是外邪之助乎?既非暑氣之侵,又非寒氣之變,乃一旦火起,以致發狂,人多不解。不知土中之火,乃心中之火也,心火起而陽明之火翕然而發。

陽明胃經乃多氣多血之腑,火不發則已,一發而反不可制,往往捲土而來,火焰升騰,其光燭天,而旁且沿燒於四境,有不盡不已之勢,非惟焚盡於胃,而且上燒於心,心君不寧,且有下堂而走者,神既外越,自然妄有所見,既有妄見安能止其妄言?此譫語之所以生也。然則陽明之火乃內因而成,非外邪所致也。

白話文:

陽明經的火氣興起會使人發狂,腹部滿脹無法躺臥,臉色紅腫發熱,出現虛幻的視覺和語言,人們認為這是體內熱度達到極點的表現。然而,陽明經代表的是土元素,並非火元素,為什麼火會從土中出現,被認為是外在病邪的幫助呢?既不是因暑熱侵入,也不是因寒冷變化,而是突然間火氣興起,導致發狂,很多人無法理解。實際上,土中的火指的是心中之火,心中之火興起時,陽明經的火氣隨之猛烈發作。

陽明經胃是多氣多血的臟器,火氣如果不發作則罷,一旦發作便難以控制,常常再次興起,火焰騰騰,光亮照天,並且蔓延燒及四方,有無窮無盡的勢頭,不僅燒毀胃部,還會上燒至心,心神不安,甚至有離開身體的情形,精神一旦外逸,自然會產生虛幻的視覺,有了虛幻的視覺怎麼能停止虛幻的語言?這就是產生妄言的原因。然而,陽明經的火是由內部原因造成的,而非外在病邪所引起。

治法宜與傷寒之狂,傷暑之狂俱不可同日而論矣。然而陽明之火,其由來雖有內外之殊,而治陽明之火,其方法實無彼此之異。必須急滅其火,以救燎原之勢,而不可因循觀望,長其火焰之騰,以致延燒各臟腑也。方用人參竹葉石膏湯治之。

人參(五錢),石膏(一兩),麥冬(一兩),竹葉(三百片),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糯米(一撮),水煎服。一劑狂定,再劑腹滿不能臥之病除,而妄見妄言之症亦去矣,不必三劑。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與傷寒引起的狂躁、暑熱引起的狂躁有所區別,不可一概而論。然而陽明經的熱證,其病因雖然有內外之分,但治療陽明經的熱證,方法其實並無區別。必須迅速撲滅熱火,以避免火勢蔓延,不可猶豫觀望,任其火焰升騰,導致蔓延至各個臟腑。方劑採用人參竹葉石膏湯治療。

人參五錢,石膏一兩,麥冬一兩,竹葉三百片,知母三錢,甘草一錢,糯米一撮,水煎服。一劑即可狂躁平息,再服一劑可消除腹脹難臥之病症,同時妄見妄言的症狀也會消失,不必服用三劑。

此方退胃火之神劑也,凡有胃熱之病,用之皆宜。然止可救一時之急,而不可瀉長久之火。論理內熱之火既起於心,宜瀉心,而反瀉胃者,恐胃火太盛,必致變生不測也。蓋心火不止,不過增胃火之炎;而胃火不止,實有犯心火之禍。所以治心火者,必先瀉胃也。胃既瀉矣,而後減去石膏、知母加入黃連一錢,玄參一兩,再服二劑,不特胃火全消,而心火亦息也。

此症用苦龍湯亦神。

地龍(二十條,搗爛),苦參(五錢),水煎服之。一劑既止狂,不必再服。

白話文:

這方藥是退胃火的神奇藥方,凡是有胃熱的病症,都可以用它。但它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只能緩解一時的胃熱,不能長期服用來消滅體內的熱氣。因為體內熱氣本源在心臟,應該瀉心火,而反過來瀉胃火,恐怕胃火過盛,會造成難以預料的後果。因為心火不斷,只會加劇胃火;而胃火不斷,則有可能反過來灼傷心臟。所以治療心火,必須先瀉胃火。胃火消退後,再把方子裡的石膏、知母去掉,加入黃連一錢、玄參一兩,再服用兩劑,不僅胃火完全消失,心火也會熄滅。

這種病症用苦龍湯也很有效。

地龍(二十條,搗爛),苦參(五錢),水煎服用。一劑即可止住狂躁,不必再服用。

熱病有完穀不化,奔迫直瀉者,人以為大腸之火也,誰知是胃火太盛乎。夫胃火上騰而不下降,胡為直下於大腸而作瀉耶?蓋胃為腎之關,腎虛則胃之關門不守,胃乃挾水穀之氣而下行矣。第腎虛為寒而胃何以反能熱耶?不知腎虛者水虛也。水虛則火無所制,而命門龍雷之火下無可藏之地,直衝於胃,見胃火之盛,亦共相附會,不上騰而下泄矣。

胃火既盛,又得龍雷之火,則火勢更猛,以龍雷之性甚急,傳於大腸不及傳導,故奔迫而直瀉也。治法似宜先治腎矣,然而胃火不瀉,則腎火斷不肯回,但遽瀉胃火,則胃土因火而崩,胃水隨土而泄,又不能底止,必須先健其土,而分利其水,則水清而土可健,火可安,而龍雷之火亦易於收藏也。方用緩流湯:

白話文:

有些人得了熱病,吃下去的食物無法消化,還伴隨著急迫的腹瀉,大家往往認為是大腸有火,但殊不知這是胃火太旺的緣故。胃火通常是向上升騰,怎麼會直接往下跑到大腸,造成腹瀉呢?其實,胃就像腎臟的門戶,腎臟虛弱,就如同門戶失守,胃便帶著食物的氣息往下走,導致腹瀉。

很多人會疑問,腎臟虛弱是寒性,為何胃反而會熱呢?其實,腎虛指的是腎臟的精氣不足,而精氣屬陰,陰虛則陽盛,也就是說,腎臟的精氣不足,就會導致陽氣過盛,而腎臟之火就是「命門龍雷之火」。當腎臟的水分不足,命門之火就無處藏身,只能往上衝,碰上胃火正旺,兩者相互配合,便不再向上升騰,而是向下泄瀉。

胃火已經很旺盛,再加上命門之火的加入,火勢就更加猛烈。由於命門之火的性質急躁,傳導到大腸的速度很快,因此腹瀉就會變得急迫且強烈。

既然胃火旺盛,又受到命門之火的助長,火勢更加猛烈,而命門之火的特性是快速傳導,還沒來得及消化吸收就傳到了大腸,所以才會導致急迫的腹瀉。

治療方法似乎應該先調理腎臟,但胃火不瀉,腎火就不會回歸正常。如果只是急於瀉掉胃火,就會導致胃土受火損傷而崩解,胃水也會隨著土氣流失,無法停止。必須先健脾胃,使其土氣充足,再利水去濕,這樣才能讓水氣清澈,土氣強健,火氣平穩,命門之火也容易收斂。

茯苓(一兩),芡實,山藥(各三兩),車前子(五錢),薏仁(一兩),甘草(一錢),人參(一兩),五味子(一錢),

此方無一味非健土之藥,又無一味非利水之品。然利水之中不走其氣,下氣不走而上火自升矣。況健土之品,無非補腎之味,腎得補而真陰生,龍雷之火自仍歸於腎臟。腎火既安,則胃火失黨,而胃土又健,則水穀之氣,更易分消,自然火衰而瀉止也。

此症用滑苓湯亦甚效。

白話文:

茯苓一兩、芡實、山藥各三兩、車前子五錢、薏仁一兩、甘草一錢、人參一兩、五味子一錢。這個方子裡每一味藥都具有健土的功效,同時也是利水的藥材。然而,利水而不傷氣,降氣而不使上火,這是因為健土之藥都能補腎,腎臟得到滋補,真陰便會生長,龍雷之火自然會回到腎臟。腎火安定後,胃火便會失去勢力,而胃土也會強健,水穀之氣更容易消化吸收,自然火衰瀉止。

這種病症使用滑苓湯也很有效。

滑石,茯苓(各一兩,同研為末,井水調服即止。)

人有口乾舌燥,面目紅赤,易喜易笑者,人以為心火熱極也,誰知是心包膻中之火熾甚乎。夫心包之火,相火也,相火者,虛火也。膻中為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是膻中乃心之輔佐,代心而行其賞罰者也。喜怒者,賞罰之所出也,心內神明則賞罰正;心內拂亂,則賞罰移。

譬如下人專擅借上之賞罰,以行其一己之喜怒,久則忘其為下,以一己之喜怒,為在下之賞罰矣。治法宜瀉心包之火。然而瀉心包必至有損於心,心虛而心包之氣更虛,必至心包之火更盛。不如專補其心,心氣足而心包之火自安其位,何至上炎於口、舌、面、目,而成喜笑不節之病乎。方用歸脾湯:

白話文:

【滑石與茯苓(各一兩,共研磨成粉末,用井水調和服用即可止症。)】

有人出現口乾舌燥、臉與眼周泛紅、容易開心又輕易發笑的情況,人們認為這是心火過旺的表現,卻不知這可能是心包羶中部位的火氣極度旺盛。心包中的火,是相火,相火就是虛火。羶中作為君主之官,喜悅和快樂從這裡發出,因此羶中是心的助手,代替心執行賞罰的任務。喜怒,就是賞罰的源頭。心中神智清明則賞罰公正;若心中混亂,賞罰就會轉移。

就好比下層人專橫地借用上層的賞罰權力,來實現他們自己的喜怒,時間久了就忘了自己的位置,用他們自己的喜怒作為對下層的賞罰。治療的方法應該是消減心包中的火氣。然而消減心包之火勢必會對心造成損傷,心虛弱了,心包的氣血更加虛弱,火勢反而會更盛。不如專心滋補心臟,當心氣充盈時,心包之火自然能穩定,為什麼會向上炎燒至口腔、舌頭、臉頰、眼睛,導致喜笑失常的病症呢?

藥方使用歸脾湯:

人參(三錢),茯神(三錢),炒棗仁(五錢),遠志(一錢),麥冬(三錢),山藥(三錢),當歸(三錢),廣木香末(三分),黃耆(二錢),甘草(三分),水煎調服。一劑面目之紅赤減,二劑口舌之乾燥除,三劑易喜易笑之症亦平矣。

此方補心氣之虛,仍是補心包之火,何以火得之而反息也?不知心火宜瀉以為補,而心包之火宜補以為瀉。心包之火旺,由於心君之氣衰,補其心而心包不敢奪心之權,何敢喜笑自若,僭我君王哉。

白話文:

用人參、茯神、炒棗仁、遠志、麥冬、山藥、當歸、廣木香末、黃耆、甘草,加水煎服。喝一劑就能減輕面部紅赤,喝兩劑就能消除口舌乾燥,喝三劑就能緩解容易喜笑症狀。

這個方子補心氣虛,同時也補心包火,為什麼補火反而能讓它減弱呢?因為心火宜瀉補,而心包火宜補瀉。心包火旺是因為心氣不足,補心後,心包就不敢奪取心臟的權利,自然不會再無故喜笑,僭越君王了。

此症用參朮二仁湯亦效。

人參,茯神,炒棗仁(各三錢),白朮(五錢),遠志,半夏(各一錢),砂仁(二粒)水煎服。

鼻中出黑血不止,名曰衄衊,乃心熱之極,火刑肺金也。夫肺金為心火所克,宜出紅血,不宜出黑血矣,得毋疑為腎火之刑母乎。夫腎為肺金之子,安有子殺其母者?然而黑血實腎之色也。

心火太盛移其熱於肺,而肺受火刑,必求救於腎,腎噁心火之克母,乃出其全力以制心,而心已移熱於肺矣,腎即隨火而奔入於肺,怒心火之肆惡,併力以相戰,肺無可藏之地,腎即逐血而出於鼻,紅血而變為黑色。真有不共戴天之仇,焦頭爛額,白日俱昏者矣。治法單瀉心中之火,不必瀉腎中之水。

白話文:

此症用參朮二仁湯亦效。

人參、茯神、炒棗仁(各三錢)、白朮(五錢)、遠志、半夏(各一錢)、砂仁(二粒)水煎服。

鼻中出黑血不止,名曰衄衊,乃心熱之極,火刑肺金也。

這病症可以用參朮二仁湯治療,效果也很好。

配方:人參、茯神、炒棗仁各三錢,白朮五錢,遠志、半夏各一錢,砂仁兩粒,水煎服。

鼻子里不停地流出黑血,叫做衄血,這是心火過旺,燒灼肺金造成的。

夫肺金為心火所克,宜出紅血,不宜出黑血矣,得毋疑為腎火之刑母乎。夫腎為肺金之子,安有子殺其母者?然而黑血實腎之色也。

肺金本應被心火所克,因此應該流出紅血,不應該流出黑血。難道是腎火傷害了肺金嗎?腎是肺金的兒子,怎麼會有兒子殺母親的事情呢?然而黑血正是腎臟的顏色。

心火太盛移其熱於肺,而肺受火刑,必求救於腎,腎噁心火之克母,乃出其全力以制心,而心已移熱於肺矣,腎即隨火而奔入於肺,怒心火之肆惡,併力以相戰,肺無可藏之地,腎即逐血而出於鼻,紅血而變為黑色。真有不共戴天之仇,焦頭爛額,白日俱昏者矣。治法單瀉心中之火,不必瀉腎中之水。

因為心火過旺,就把熱氣傳到了肺,肺被燒灼,就向腎求救。腎氣憤心火克制肺金,就全力以赴來制止心火,但心火已經把熱氣傳到了肺。腎就跟著火氣一起跑到肺,氣憤心火的肆虐,與心火共同作戰。肺已經無處可躲,腎就驅趕著血從鼻子里流出,紅血就變成了黑色。就像是不共戴天的仇敵,頭破血流,白晝也昏暗無光。治療方法只要瀉掉心里的火氣,不必瀉掉腎里的水氣。

蓋火息而金安,金安而腎水何至與心相鬥哉。方用救衊丹:

黃連(二錢),丹皮(三錢),茯苓(二錢),麥冬(五錢),玄參(一兩),生棗仁(三錢),生地(三錢),柏子仁(一錢),水煎服。連用二劑黑血即止,四劑不再衄。

此方制心火之有餘,不損心氣之不足,腎見君火之衰,肺金之旺,則報仇之恨已泄,復國之謀已成,自然返兵旋旅,何至窮寇之再追哉。或謂心君已為腎子所衊,則心氣必傷,自宜急瀉腎氣,毋使追奔為是,何反瀉心以助其虐耶?不知腎水原非有餘,不過因肺母之難,故奮不顧身,因心火之起釁?而轉伐腎子,非理也。況方中雖瀉心火,而正未嘗少損心氣,名為瀉心而實補心也。

白話文:

當心火平息,肺金安定,腎水自然不會與心火相鬥。因此,使用救衊丹治療:黃連兩錢,丹皮三錢,茯苓兩錢,麥冬五錢,玄參一兩,生棗仁三錢,生地三錢,柏子仁一錢,水煎服用。連續服用兩劑,黑血便會止住,服用四劑後,鼻出血就不會再發生。

此方能控制心火過盛,而不會損傷心氣不足。腎臟見心火衰弱,肺金旺盛,便會報復的怒火消散,奪回領地的計劃也已達成,自然會回軍,不再追擊。有人可能會說,心臟已經被腎臟所傷,心氣必然受損,應該馬上瀉腎氣,不要讓它追趕,為什麼反而瀉心火來助長腎臟的傷害呢?他們不明白腎水本來就沒有過剩,只是因為肺母受難,所以奮不顧身,因心火挑釁而反擊腎臟,這是不合理的。況且,方中雖然瀉心火,但實際上並沒有損害心氣,名為瀉心,實則補心。

不過少解其炎氛,以泄腎子之憤,而火即解矣。且腎有補而無瀉,何若瀉心火之為得哉。

此症用生地冬芩湯

麥冬,生地(各二兩),黃芩(三錢),水煎服。

人有熱極發斑,身中如紅雲一片者,人以為內熱之極而外發於皮膚矣,孰知此熱鬱於內,而不能外發之故乎。此等之病,寒熱之藥,兩不宜施。夫火熱宜用涼藥,內火未有不從外泄者。但火得寒則又閉,微火可以寒解,而盛火不可以寒折,往往得寒涼之味,反遏其外出之機,閉塞而不得泄,有成為發狂而不能治者。若用熱藥投之,則火以濟火,其勢必加酷烈,欲不變為亡陽而不可得矣。

白話文:

此症可用生地冬芩湯

  • 麥冬、生地各二兩,黃芩三錢,水煎服用。

治法必須和解為得。第火盛者,水必衰,徒解其火而不益之以水,未必火之遽散也。宜用補水之中而行其散火之法,則火無乾燥之虞,而有發越之易也。方用風水散斑湯:

玄參(二兩),當歸(二兩),荊芥(三錢),升麻(一錢),生地(一兩),水煎服。一劑斑少消,二劑斑又消,三劑斑全消。

此方玄參補陰,以解其浮游之火,當歸、生地以補其心胃之血,多用荊芥、升麻風藥以解散鬱熱,則火得水而相制,亦火得風而易揚,全無瀉火之品,而已獲瀉火之效,實有深義耳。

白話文:

治療必須以調和為原則。如果火氣旺盛,水分必然不足,單純只降火而沒有補充水分,火氣未必能快速消散。應該採取補水的同時散火的方法,這樣火氣就不會過於乾燥,並且更容易發散。藥方用風水散斑湯:

玄參兩錢,當歸兩錢,荊芥三錢,升麻一錢,生地一錢,水煎服。一劑斑點減少,二劑斑點消失,三劑斑點全部消失。

這個方子中玄參補陰,用來消除浮游的火氣,當歸、生地補益心胃之血,大量使用荊芥、升麻這類風藥來散解鬱熱,這樣火氣有了水來制衡,也借助風力更容易散發,沒有用瀉火藥,卻能達到瀉火的效果,實在是深奧的道理。

此症用化云湯亦神。

黃連(三錢),當歸(一兩),玄參(二兩),升麻(二錢),水煎服。

熱極發斑,目睛突出,兩手冰冷,此心火內熱,所謂亢則害也,而不知又有肝火以助之耳。夫熱病宜現熱象,何反見寒冷之證乎?蓋火極似水耳。熱極於心,則四肢之血齊來救心,轉無血以養手足,故手足反寒;如冰之冷者,外寒之極,實由於內熱之極也。至於目睛突出者,肝開竅於目,而目之大眥又心之竅也。

心火既盛,又得木中之火相助,則火更添焰而炎上,所以直奔其竅而出,但目中之竅細小,不足以暢泄其火,怒氣觸睛,故突而出也。治法宜瀉心火,而更平肝木,木氣既舒,心火自散。方用風水散斑湯加減,而症自愈也。

白話文:

患者出現發斑、眼睛突出、雙手冰冷等症狀,這是心火內熱,所謂過猶不及,而病人可能不知道其實還有肝火助長了心火。 一般熱病應該表現出熱的症狀,為什麼反而是寒冷的症狀呢? 因為火氣極盛就像水一樣。 心火過於旺盛,四肢的血液就會集中起來救心,反而沒有血液來滋養手腳,所以手腳反而變冷;就像冰塊一樣,表面冰冷是因為內熱過於極端。 至於眼睛突出,是因為肝氣開竅於目,而眼角又是心的竅穴。

心火旺盛,又得到肝火(木火)的幫助,火勢更猛烈,因此直接衝向它所在的竅穴(眼睛),但眼睛的竅穴很小,無法完全疏散火氣,怒氣衝擊眼睛,所以就突出來了。 治療方法應該瀉心火,並平肝木,肝氣舒暢,心火自然會消散。 可以用風水散斑湯加減來治療,疾病自然就會痊癒。

玄參(一兩),當歸(一兩),黃連(三錢),荊芥(三錢),升麻(三錢),白芍(一兩),生地(五錢),水煎服。

此方加白芍、黃連,以黃連瀉心火,而白芍平肝火也。又得荊芥、升麻引群藥共入於腠理之間,則上下四旁之餘熱盡消,且不至遏抑其火,有經絡未達之虞。此方補多於攻,散火而不耗損真氣,庶幾有既濟之美也。

此症用玄丹升麻湯亦神效。

玄參(半斤),丹皮(三兩),升麻(三錢),水煎一碗,一劑飲愈。

熱極不能睡熟,日夜兩眼不閉,人以為心腎不交,火盛之故,誰知是水火兩衰之故乎。夫心火最畏腎水之克,而又最愛腎水之生,蓋火非水不養也;腎水又最愛心火之生,而又最噁心火之燒,蓋水非火不幹也。是心腎相愛則相交,心腎相惡則相背,求閉目而神遊於華胥之國,自不可得矣。

白話文:

這是一個中醫藥方,由玄參、當歸、黃連、荊芥、升麻、白芍、生地等藥材組成。其中黃連清瀉心火,白芍平肝火,荊芥、升麻引導藥物深入肌膚,使身體的熱氣消散。這個藥方以補益為主,不會傷耗人體的元氣。

除了這個藥方,還可以考慮用玄丹升麻湯,其藥材包括玄參、丹皮、升麻。

至於患者所呈現的症狀,看似是心腎不交、火氣旺盛,但實際上是心火和腎水都衰弱造成的。心火需要腎水的滋養,而腎水也需要心火的蒸發。如果心腎失衡,就會導致睡眠障礙等問題。

治法補其心中之液,以下降於腎;補其腎中之精,以上滋於心;並調其肝氣,以相引於心腎之間,俾相惡者仍至相愛,則相背者自相交矣。方用引交湯:

熟地,麥冬(各一兩),炒棗仁,山茱萸,沙參(各五錢),茯神(三錢),玄參(五錢),白芍(二兩),炒梔子(三錢),菖蒲,破故紙(各五分),水煎服。連服二劑即目閉而酣睡矣。

此方心腎雙補,而平其肝氣,以清木中之火。蓋肝火瀉則心火自平,腎水亦旺,勢必心氣通於肝,而腎氣亦通於肝也。心腎既通於肝,而又有菖蒲以引心,破故紙以引腎,介紹同心,自能歡好如初,重結寤寐之交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

此病的治療方法是:

  • 補益心臟津液,使其下降滋潤腎臟: 以藥物滋養心臟,使心臟的津液下降到腎臟,滋潤腎臟。
  • 補益腎臟精氣,使其上升滋養心臟: 以藥物滋養腎臟,使腎臟的精氣上升到心臟,滋養心臟。
  • 調和肝氣,使其協調心腎之間的關係: 以藥物調和肝氣,使其引導心腎之間的相互滋養,讓原本相互排斥的關係轉變為相互喜愛,使原本背離的關係自然而然地交融在一起。

方劑:引交湯

藥材:

  • 熟地黃:一兩
  • 麥冬:一兩
  • 炒棗仁:五錢
  • 山茱萸:五錢
  • 沙參:五錢
  • 茯神:三錢
  • 玄參:五錢
  • 白芍:二兩
  • 炒梔子:三錢
  • 菖蒲:五分
  • 破故紙:五分

用法: 水煎服,連服兩劑。

療效:

服用此方後,患者便會閉目沉睡,顯示藥效顯著。

方義:

此方以補益心腎為根本,並以平肝氣為輔,以達到清泄肝火的目的。因為肝火下降,心火自然平息,腎水也更加充足,心氣自然會流通到肝臟,腎氣也會流通到肝臟。

同時,方中加入了菖蒲和破故紙,分別引導心氣和腎氣,使二者相互交融,如同夫妻般親密無間,重拾昔日的和諧與幸福。

此症用水火兩滋湯亦效。

熟地(三兩),肉桂(二錢),菟絲子(一兩),水煎服。

人肝火內鬱結而不伸,悶煩躁急,吐痰黃塊者,人以為火鬱宜達也,然達之而火愈熾,此乃未嘗兼肝腎而同治也。夫肝木有火,火鬱而不宣者,雖是外邪蒙之,亦因內無水以潤之也。木無水潤,則木鬱更甚,倘徒用風藥,以解肝中之火,不用潤劑以蔭肝中之水,則熬干肝血,而火益盛矣。倘徒用潤劑,以益其肝中之水,不用風劑以舒其肝中之火,則拂抑肝氣而鬱更深矣。

郁深則煩悶於心,火盛則躁急於腹,欲其痰涎之化得乎。治法舒其肝以解火,復補其腎以濟水,自然鬱結伸而諸症愈也。方用肝腎兩舒湯:

白話文:

這個病症,服用水火兩滋湯也有療效。

用熟地三兩,肉桂二錢,菟絲子一兩,水煎服。

患者肝火內郁積,無法舒展,感到悶煩躁急,吐出黃色痰塊,人們以為火鬱應該疏通,但疏通後火氣更旺盛,這是因為沒有同時調理肝腎。肝木有火,火鬱無法宣洩,雖然可能是外邪蒙蔽,但也是因為內無水潤澤。木頭沒有水潤澤,就會更加鬱結,如果只用風藥來解肝火,不用潤劑來滋養肝水,就會耗竭肝血,火氣更旺盛。如果只用潤劑來滋養肝水,不用風劑來舒展肝火,就會壓抑肝氣,鬱結更深。

鬱結深則心裡煩悶,火盛則肚子躁急,想要痰涎化解是不可能的。治療方法是舒展肝氣來解火,再補腎來滋養肝水,自然鬱結舒展,各項症狀就會痊癒。方子用肝腎兩舒湯:

熟地,玄參(各一兩),茯苓(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一錢),當歸(五錢),甘草炒,梔子(各一錢),丹皮(三錢)水煎服。二劑漸輕,四劑全愈。

此方歸、芍、柴、梔所以舒肝者,風以吹之也;熟地、玄、丹所以補腎者,雨以溉之也。茯苓、甘草又調和於二者之中,使風雨無太過不及之虞耳。譬如夏令炎蒸,鬱極而熱,樹木枯槁,忽得金風習習,大雨滂沱,則從前鬱悶燔燥之氣,儘快如掃,而枯槁者倏變為青蔥,爽氣迎人,豈猶有煩悶躁急等症哉。

此症用快膈湯亦效。

白話文:

將熟地、玄參各一兩,茯苓三錢,白芍一兩,柴胡一錢,當歸五錢,甘草炒,梔子、丹皮各一錢,用水煎服。喝兩劑藥症狀就會減輕,喝四劑藥就會痊癒。

這方子裡當歸、白芍、柴胡、梔子是為了舒肝,就像風吹拂樹木一樣;熟地、玄參、丹皮是為了補腎,就像雨水滋潤樹木一樣。茯苓和甘草調和了這兩種功效,讓風雨不會過於強烈或不足,就像夏天炎熱時,樹木枯萎,突然吹來涼風,下起大雨,之前悶熱乾燥的氣息馬上消失,枯萎的樹木瞬間變得生機勃勃,讓人神清氣爽,哪裡還會煩躁不安呢?

用快膈湯治療這種病症也會有效果。

白芍,當歸,熟地(各一兩),柴胡,甘草(各一錢),生地,麥冬(各三錢),枳殼,半夏(各三錢),水煎服。

人頭面紅腫,下身自臍以下又現青色,口渴殊甚,似欲發狂,人以為下寒而上熱也,誰知是下熱之極,而假現風象以欺人乎。若作上熱下寒治之,立時發狂而死,必至皮肉盡腐也。此種之病,乃誤聽方士之言,服金石之藥,以助命門之火,強陽善鬥,助樂旦夕。而金石之藥,必經火煅,其性燥烈,加之鼓勇浪戰,又自動其火,戰久則樂極情濃,必然大泄其精,倍於尋常。火極原已耗精,復倍泄精以竭其水,一而再,再而三,必有陰虛火動之憂。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描述了一個疾病的症狀和可能的原因:

疾病症狀:人臉部紅腫、下半身從肚臍以下出現藍色斑點、非常口渴且似乎會變得瘋狂;人們認為這是因為身體上下部位有不同的冷熱狀況所造成的。

可能原因:這種病症可能是由於錯誤地相信了道士的話,服用了一些礦物質類的藥物來增強生命力,導致身體過度亢奮並且容易產生衝突。這些礦物質藥物經過高溫燒製後具有很強的刺激性和炎癥反應,再加上患者在進行激烈活動時進一步加劇了病情,最終造成大量失精,使身體更加衰弱。

治療方法:文章並未明確指出具體的治療方案,但可以推測出應該要避免使用那些引起炎症或刺激性的藥物,同時也要控制好患者的生理狀態,使其恢復到正常水平。此外,還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以及適當運動等生活方式上的調整。

無如世人迷而不悟,以秘方為足恃,以殺人之藥為靈丹,日日吞嚥而不知止,則臟腑無非火氣,雖所用飲食未嘗不多,然而火極易消,不及生精化水。於是火無水制,自然上騰頭面,其頭面初猶微紅,久則純紅而作腫。然自臍以下,不現紅而現青者,以青乃風木之色也。臍下之部位屬腎,腎火旺而腎水乾,則肝木無所養,於是肝氣不自安,乃下求於腎,而腎又作強,火熾肝氣欲返於本宮,而燥極不能自還,遂走腎之部位,而外現青色矣。此等症候《內經》亦未嘗言及,無怪世人之不識也。

夫肝氣之逆如此,而火愈上升,欲口之不渴得乎?口渴飲水,止可救胃中之乾燥,而不能救五臟之焦枯。勢且飲水而口愈渴,安得不發狂哉。治法必須大補其水,而不可大瀉其火。蓋瀉其火,則火息而水竭,亦必死之道也。方用救焚解毒湯:

白話文:

世人總是迷迷糊糊,不加思索,把秘方當成萬能藥,甚至把有毒的藥物當成靈丹妙藥,每天服用而不停歇。這樣一來,五臟六腑都充滿了火氣,即使飲食充足,火氣也容易消散,無法生精化水。

火氣失去水的控制,自然會向上蔓延到頭面部。剛開始頭面部會微微泛紅,時間長了就會變得通紅腫脹。然而從肚臍以下,卻不是紅色的,而是青色的,這是因為青色代表風木。肚臍以下部位屬於腎,腎火旺盛,腎水枯竭,肝木得不到滋養,肝氣變得不安穩,向下尋找腎臟,而腎臟又火力強盛,火氣旺盛的肝氣想要回到原本的位置,但因為過於燥熱而無法回到,就順著腎臟部位蔓延,所以外觀呈現青色。

這種病症《內經》中也沒有記載,難怪世人都不認識它。

肝氣逆行如此嚴重,火氣不斷上升,難道還能不口渴嗎?口渴喝水,只能緩解胃部的乾燥,無法滋潤五臟的枯燥。反而會越喝越渴,難道不會發狂嗎?

治療方法必須要大量補充水分,而不能過度瀉火。因為瀉火的話,火氣消散,水分也會枯竭,必然會導致死亡。治療方劑可以用[救焚解毒湯]。

熟地(四兩),玄參(二兩),麥冬(三兩),白芍(三兩),金銀花(三兩),甘菊花(五錢),牛膝(一兩),黃柏(一錢),

水煎服。一連數劑,下身之青色除,再服數劑,頭面之紅腫亦漸愈。此方減半,必再服一月,始無癰疽之害。

蓋熱極發紅,乃是至惡之兆,況現青色,尤為惡之極者。幸臍之上不青,若一見青色,則臟腑腸胃內爛,瘡瘍癰毒外生,安有性命哉。前古醫聖不論及者,以上古之人恬澹沖和,未嘗服金石之毒藥也。後世人情放蕩,覓春藥如飴糖,而方士之輩,但知逢迎貴介之歡心,匠意造方,以博裙帶之樂,夭人天年,為可痛傷也。我特傳此方以救之。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熟地、玄參、麥冬、白芍、金銀花、甘菊花、牛膝、黃柏等藥材,以水煎服。它可以治療一種病症,這種病症表現為下身出現青色,頭面紅腫。如果持續服用幾劑藥,下身的青色就會消失,再服用幾劑,頭面的紅腫也會慢慢消退。如果減半服用,需要連續服用一個月才能徹底治癒。

這是一種非常嚴重的病症,因為熱氣到達極點就會發紅,而出現青色則代表病症已經到了極度嚴重的程度。幸好腹部以上沒有出現青色,如果出現青色,就代表臟腑和腸胃已經潰爛,瘡瘍和癰毒從外面開始生長,生命危在旦夕。

古代的醫聖們沒有記載這個藥方,是因為古代人生活簡單,飲食清淡,不曾服用金石毒藥。而後世的人沉溺於享樂,追求刺激,像吃糖果一樣容易地尋求春藥。而那些方士為了迎合貴人的喜好,不顧病人的健康,胡亂配藥,只為了賺錢,最終害人害己,令人痛心。

我特地傳授這個藥方,希望能幫助那些患有這種病症的人,早日康復。

以火之有餘者,水之不足,故用熟地、麥冬以大益其腎水,又恐熟地、麥冬不足以息燎原之火,又益玄參、甘菊以平其胃中之炎。瀉火仍是滋陰之味,則火息而正又無虧。火既上行非引而下之,則水不濟而火恐上騰,加之牛膝之潤下,使火下降而不上升也。腎水既久枯竭,所補之水,僅可供腎中之自用,安得分餘膏而養肝木之子,復佐之白芍以滋肝,則肝木既平,不必取給於腎水,自氣還本宮而不至走下而外泄。

然而火焚既久,則火毒將成,雖現在之火為水所克,而從前之火毒安能遽消,故又輔之金銀花,以消其毒,而更能益陰,是消火之毒,而不消陰之氣也。又慮陽火非至陰之味,不能消化於無形,乃少用黃柏以折之,雖黃柏乃大寒之藥,然入之大補陰水之中,反能解火之毒,引補水之藥,直入於至陰之中,而瀉其虛陽之火耳。

白話文:

第一部分

  • 因為體內「火」盛而「水」虛,所以要使用熟地、麥冬來滋補腎水。
  • 但是擔心熟地、麥冬的滋陰之力不足以完全熄滅「燎原之火」,因此還要加上玄參、甘菊來平息胃中的熱氣。
  • 這裡的重點是,瀉火也要用滋陰的藥物,這樣既能熄滅火勢,又能保護正氣不受損傷。

第二部分

  • 火氣如果上行,就要把它引導下去,否則水不足以滋潤,火勢就容易蔓延。
  • 所以加入牛膝來幫助火氣下降,防止它上行。
  • 腎水長期枯竭,補給的水只能供腎臟自身使用,不足以滋養肝木。
  • 所以再加入白芍來滋養肝臟,讓肝木穩定,就不需要再向腎水索取,從而使肝木的氣血回歸本位,不會往下洩去。

第三部分

  • 火氣燃燒久了,就會形成火毒。雖然現在的火氣被水克制了,但過去的火毒卻不能馬上消除。
  • 因此再加入金銀花來消解火毒,同時還能滋陰,既消除了火毒,又不損耗陰氣。
  • 考慮到陽火必須用至陰的藥物才能徹底化解,所以少量使用黃柏來抑制火氣。
  • 雖然黃柏性寒,但是加入大補陰水的藥物中,反而能解火毒,引導補水藥物直達至陰之處,從而瀉去虛陽之火。

此方除黃柏不可多用外,其餘諸藥,必宜如此多用,始能補水之不足,瀉火之有餘,否則火熾而不可救也。夫救焚之道,刻不可緩,非滂沱大雨,不能止其遍野燎原之火。況火既升騰,胃中得水,不啻如甘露之止渴,大料煎飲,正足以快其所欲,不必慮其多而難受也。

此症用定狂湯亦神效。

熟地(三兩),知母(一兩),荊芥(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愈。

眼目紅腫,口舌盡爛,咽喉微痛,兩脅脹滿,人以為肝火之旺,誰知是腎火之旺乎。夫眼目屬肝,兩脅亦肝之位,明是肝火之旺,而謂是腎火者何居?以咽喉、口舌之痛爛而知之也。第口舌屬心,咽喉屬肺,與腎絕不相干,何統以腎火名之?不知腎火龍雷之火也。雷火由地而衝於天,腎火亦由下而升於上,入於脅則脅脹,入於喉則喉痛,入於口舌則口舌爛,入於眼目則眼目腫矣。火無定位,隨火之所至而病乃生。

白話文:

這個藥方除了黃柏不能用太多之外,其他藥材都要多用,才能補足身體的水分,瀉去過多的火氣,否則火氣太盛就無法救治了。就像救火一樣,一刻也不能耽誤,必須用傾盆大雨才能撲滅蔓延的野火。同樣的道理,火氣上炎,胃裡得到水份,就像甘露止渴一樣,用大料煎煮飲用,正好能滿足身體的需求,不用擔心用量太多會不舒服。

這個病症用定狂湯治療也很有效。

用熟地三兩、知母一兩、荊芥五錢,加水煎服。一劑即可痊癒。

眼睛和嘴巴紅腫,嘴巴和舌頭都潰爛,喉嚨稍微疼痛,兩側肋骨脹滿,人們都以為是肝火旺盛,其實是腎火旺盛。眼睛和兩側肋骨都屬於肝臟,明明是肝火旺盛,為什麼說是腎火呢?因為嘴巴和舌頭疼痛潰爛就知道了。嘴巴和舌頭屬於心臟,喉嚨屬於肺臟,跟腎臟一點關係都沒有,為什麼要把這些症狀歸結為腎火呢?因為他們不知道腎火是如同雷電般的火。雷火從地底衝上天空,腎火也從下往上升,進入肋骨就造成肋骨脹滿,進入喉嚨就造成喉嚨疼痛,進入嘴巴和舌頭就造成嘴巴和舌頭潰爛,進入眼睛就造成眼睛腫脹。火沒有固定的位置,哪裡有火,哪裡就會生病。

今四處盡病,乃腎火之大熾耳。蓋各經之火,止流連於一處,斷不能口舌、咽喉、眼目、兩脅一齊受病也。似乎治法未可獨治一經矣。然而各經不可分治,而腎經實可專治,治其腎火,而各經之火盡散也。方用六味地黃湯加味治之。

熟地(一兩),山藥(五錢),茯苓(三錢),丹皮(五錢),澤瀉(三錢),山茱萸(四錢),麥冬,白芍(各一兩),

水煎服。一劑兩脅之脹滿除,二劑眼目之紅腫愈,三劑咽喉之痛解,四劑口舌之爛痊也。

六味湯原是純補真水之藥,水足而火自息。又有白芍之舒肝以平木,麥冬之養肺以益金,金生水而水不必去生肝,則水尤易足,而火尤易平也。蓋龍雷之火,乃虛火也。虛火得水而即伏,何必瀉火以激其怒哉。或曰:用六味之方而不遵分兩進退加減者何也?曰:夫藥投其病,雖佐使之味可多用,病忌其藥,雖君主之品自當少減。輕重少殊,又何慮哉。

白話文:

現在四處都是病症,這是腎火過於旺盛的緣故。因為各經的火氣,只會停留在一個部位,不可能同時讓口舌、咽喉、眼睛、兩肋都生病。所以似乎治療方法不能只針對一條經絡。然而各經不能分開治療,但腎經可以專門治療,治療腎火,各經的火氣就會全部散去。方子用六味地黃湯加味來治療。

熟地一兩,山藥五錢,茯苓三錢,丹皮五錢,澤瀉三錢,山茱萸四錢,麥冬、白芍各一兩,水煎服。一劑就能消除兩肋脹滿,兩劑就能治好眼睛紅腫,三劑就能緩解咽喉疼痛,四劑就能治癒口舌潰爛。

六味地黃湯原本是純粹滋補真水的藥物,水足了火氣自然就消了。還有白芍舒肝平木,麥冬養肺益金,金生水而水不需要再滋養肝,這樣水就更容易充足,火氣就更容易平息。因為龍雷之火,是虛火。虛火得到水就會熄滅,何必瀉火反而激怒它呢?有人說:使用六味地黃湯的方子而不遵照分量、進退、加減的原則,為什麼呢?我說:藥物針對疾病,即使輔助藥物的分量可以多用,但疾病忌諱的藥物,即使是主藥也要減少。輕重不同,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此症用止沸湯亦佳。

熟地(三兩),麥冬(二兩),地骨皮(一兩),水煎服。

寒熱時止時發,一日四、五次以為常,熱來時躁不可當,寒來時顫不能已,人以為寒邪在陰陽之間也,誰知是火熱在心腎之內乎。夫腎與心本相剋而相交者也,倘相剋而不相交,必至寒熱止發之無定。蓋心喜寒而不喜熱,腎喜熱而不喜寒,然而熱為腎之所喜,必為心之所惡,寒為心之所喜,必為腎之所惡。

腎噁心寒,恐寒氣犯腎,遠避之而不敢交於心;心惡腎熱,恐熱氣犯心,堅卻之而不肯交於腎。然而腎噁心寒,而又惡其不下交於腎,必欲交心而心不受,反以熱而凌心矣;心惡腎熱而不上交於心,必思交腎而腎又不受,反以寒而犯腎矣。兩相犯而相凌,於是因寒熱之盛衰,分止發之時候矣。

白話文:

這種病症可以用止沸湯治療,效果很好。藥方為:熟地三兩,麥冬二兩,地骨皮一兩,水煎服用。症狀表現為寒熱交替,時而發作,時而停止,一天要服用四五次才算正常。發熱時躁動不安,無法控制;發寒時顫抖不止,讓人以為是寒邪在陰陽之間徘徊。其實,這都是火熱之邪在心腎內部作祟。腎與心本是相克相交的,如果相克而不相交,就會出現寒熱發作無定期的情況。因為心喜寒不喜熱,腎喜熱不喜寒。然而,熱是腎喜歡的,卻是心所厭惡的;寒是心喜歡的,卻是腎所厭惡的。腎害怕寒氣,擔心寒氣入侵腎臟,所以躲避寒氣,不敢與心相交;心害怕熱氣,擔心熱氣侵犯心臟,所以堅決拒絕與腎相交。然而,腎害怕寒氣,又害怕寒氣不下降與腎相交,就想要與心相交,但心卻不接受,反而被熱氣所侵犯。心害怕熱氣,又不肯上升與心相交,就想要與腎相交,但腎又拒絕,反而被寒氣所侵犯。兩者相互侵犯,相互凌駕,於是根據寒熱的盛衰,就形成了發作和停止的時間。

夫心腎原無時不交也,一日之間,寒熱之止發無常,因交而發,因不交而即止,又何足怪。惟熱來時躁不可當,寒來時顫不能已,實有秘義也。夫熱來之時,乃腎氣之升騰也。心雖惡熱,而心中正寒,宜不發躁,而何以躁?蓋寒則心氣大虛,虛則惟恐腎氣之來攻,乃懼而躁,非熱而躁也。

寒來之時,乃心氣之下降也,腎雖惡寒,而腎中正熱,宜不發顫,而何以顫?蓋熱則腎水大乏,乏則惟恐心氣之來奪,乃吝而顫,非寒而顫也。然則欲心之不躁,必須使其不寒,欲腎之不顫,必須使其不熱。方用解圍湯:

人參(五錢),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當歸(一兩),茯神(五錢),生棗仁(五錢),柴胡(一錢),白芍(一兩),遠志(二錢),半夏(二錢),玄參(三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二劑寒熱減半,躁顫亦減半,再服二劑,前症頓愈。再服二劑,不再發。

白話文:

心腎原本就一直互相影響著,一天之中,寒熱的出現和消失沒有規律,因為它們互相作用而發作,因為它們不互相作用而停止,這有什麼好奇怪的呢?只是當熱出現時,躁動得無法控制,當寒出現時,顫抖得不停,這其中確實有奧妙。熱出現時,是腎氣上升的表現。雖然心討厭熱,但心中其實是寒冷的,應該不會發躁,為什麼會躁呢?因為寒會讓心氣大虛,虛弱就會害怕腎氣上來攻擊,於是害怕而躁動,並不是因為熱而躁動。

寒出現時,是心氣下降的表現。雖然腎討厭寒,但腎中其實是溫熱的,應該不會發顫,為什麼會顫呢?因為熱會讓腎水嚴重不足,不足就會害怕心氣上來奪取,於是吝惜而顫抖,並不是因為寒而顫抖。所以,想要心不躁,必須讓它不寒,想要腎不顫,必須讓它不熱。方用「解圍湯」:

人參五錢,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當歸一兩,茯神五錢,生棗仁五錢,柴胡一錢,白芍一兩,遠志二錢,半夏二錢,玄參三錢,菖蒲一錢,水煎服。服兩劑,寒熱就會減半,躁顫也會減半,再服兩劑,之前的症狀就會完全消失。再服兩劑,就不會再發作了。

此方心肝腎三部均治之藥也。欲心腎之交,必須借重肝木為介紹,分往來之寒熱,止彼此之躁顫,方能奏功。方中雖止腎熱而散心寒,倘肝氣不通何能調劑?所以加入柴胡、白芍以大舒其肝中之鬱氣。蓋祖孫不至間隔,而為子為父者,自然愉快矣。寧尚至熱躁寒顫之乖離哉。

此症用玄荊湯亦效。

玄參(二兩),荊芥(三錢),水煎服。

熱極止在心頭上一塊出汗,不啻如雨,四肢他處又復無汗,人以為心熱之極也,誰知是小腸之熱極乎。夫小腸在脾胃之下,何以火能犯心而出汗乎?不知小腸與心為表裡,小腸熱而心亦熱矣。然而心中無液取給於腎水以養心。倘汗是心中所出,竟同大雨之淋漓,則發汗亡陽,宜立時而化為灰燼,胡能心神守舍,而不發狂哉。明是小腸之熱,水不下行而上出也。

白話文:

這方藥可以同時治療心、肝、腎三個部位的問題。想要讓心和腎之間的氣血流通,必須藉助肝的木性來作為媒介,分開寒熱之氣,停止彼此的燥熱和顫抖,這樣才能取得療效。藥方中雖然主要針對腎熱和心寒進行調理,但如果肝氣不通暢,又如何能調和呢?因此加入了柴胡、白芍,以大大舒緩肝中的鬱滯之氣。就像祖孫之間沒有代溝,做父親或母親的人自然會感到愉快。怎能容忍心神因熱燥、寒顫而產生的矛盾?

這種情況使用玄荊湯也能得到療效。

玄參(二兩),荊芥(三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心臟極度高熱時,心口上會出現大量汗水,就像是雨水一般,但四肢和其他部位卻沒有汗水,人們認為這是心臟熱到極點了,卻不知道這是小腸熱到了極點。小腸位於胃和脾之下,為什麼火能侵犯心臟並引發出汗呢?其實小腸和心臟是相表裡的,小腸熱就會導致心臟也熱起來。然而心臟中缺乏水分,需要依靠腎水來滋養。如果汗水是從心臟中流出,像大雨般淋灕不斷,那麼出汗就會使陽氣耗盡,應該立即轉化為灰燼,怎麼能保持心神安穩,不產生狂亂呢?明明是小腸的熱氣,使得水分不能下流,反而上湧所致。

第小腸之水便於下行,何故不走陰器,而反走心前之竅耶?正以表裡關切,心因小腸而熱,小腸即升水以救心,而心無竅可入,遂走於心外之毛竅而出也。然則治法不必治心,仍治小腸,利水以分消其火氣,則水自歸源,而汗亦不從心頭外出也。方用返汗化水湯:

茯苓(一兩),豬苓(三錢),劉寄奴(三錢),水煎服。一劑而汗止,不必再劑也。

茯苓、豬苓俱是利水之藥,加入劉寄奴則能止汗,又善利水,其性又甚速,同茯苓、豬苓從心而直趨於膀胱,由陰器以下泄。因水去之急,而火亦隨水而去急也,正不必再泄其火,以傷損夫臟腑耳。

白話文:

小腸的水分通常會向下流動,為什麼不會流向陰器,反而會流向心前的孔隙呢?這正是因為小腸和心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小腸的熱度會導致心臟受熱,小腸就會送出水分來救助心臟,但由於心臟沒有孔隙可以進入,所以水分就流向了心臟外的毛細孔而出。因此,治療的方法並不需要針對心臟,仍然需要治療小腸,通過利水來分散熱氣,這樣水分自然回歸原位,汗水也就不再從心頭流出。可以使用返汗化水湯進行治療:

茯苓(一兩),豬苓(三錢),劉寄奴(三錢),加水煎煮後服用。一劑後出汗停止,就不必再服用第二劑。

茯苓和豬苓都是利水的藥物,加上劉寄奴能夠止汗,並且具有很好的利水效果,其性質非常迅速,可以與茯苓和豬苓一同從心臟直達膀胱,由陰器以下洩。因為水分快速排出,火氣也會隨著水分一起快速排出,所以並不需要再進一步排放火氣,以免傷害到五臟六腑。

此症用苓連湯亦神。

茯苓(二兩),黃連(一錢),水煎服。

口舌紅腫,不能言語,胃中又覺飢渴之甚,人以為胃火之上升也,第胃火不可動,一動則其勢炎上而不可止,非發汗亡陽,必成躁妄發狂矣,安能僅紅腫於口舌,不能言語之小症乎?故此火乃心包之火,而非胃火也。夫舌乃心之苗,亦心包之竅也。若心包無火,無非清氣上升,則喉舌安閒,語言響亮,迨心包火動,而喉舌無權。

況心包之火,乃相火也,相火易於作祟,譬如權臣多欲,欲立威示權,必先從傳遞喉舌之人始;今相火妄動,而口舌紅腫,勢所必至。又譬如主人之友,為其僕輕辱,則友亦緘默以求容,若不投以貨財,則不能饜其僕之所求,此飢渴之所以來也。治法清其心包之火,而不必瀉其胃中之土,恐瀉胃而土衰,則心包之火轉來生胃,其火愈旺也。方用清火安胃湯:

白話文:

病人出現口舌紅腫,無法說話,而且感到非常口渴,很多人會以為是胃火上升。但是胃火不能輕易去動,一旦動起來,就會像火勢蔓延一樣無法控制,如果用發汗的方式來治療,反而會損傷陽氣,導致病人神志不清,甚至發狂。怎麼可能只是單純的口舌紅腫、不能說話這種小問題呢?所以,這不是胃火,而是心包之火。舌頭是心臟的苗芽,也是心包的竅穴。如果心包沒有火,就是清氣上升,喉嚨和舌頭就會輕鬆自如,說話聲音洪亮。一旦心包有火,喉嚨和舌頭就會失去作用。

況心包之火,乃相火也,相火易於作祟,譬如權臣多欲,欲立威示權,必先從傳遞喉舌之人始;今相火妄動,而口舌紅腫,勢所必至。又譬如主人之友,為其僕輕辱,則友亦緘默以求容,若不投以貨財,則不能饜其僕之所求,此飢渴之所以來也。治法清其心包之火,而不必瀉其胃中之土,恐瀉胃而土衰,則心包之火轉來生胃,其火愈旺也。方用清火安胃湯:

而且心包之火,其實就是相火,相火很容易作怪。就像權臣貪得無厭,想要建立威勢,必然要從傳遞消息的人開始下手;現在相火妄動,口舌紅腫,也是必然的結果。再比如,主人的朋友被僕人輕蔑,朋友也會閉口不言以求容忍,如果主人不給僕人財物,僕人就不會滿足,這就像病人感到口渴的原因一樣。治療方法就是清熱心包之火,不必瀉胃中的脾土,因為瀉胃會導致脾土虛弱,反而會讓心包之火轉入胃中,火勢更加旺盛。可以用清火安胃湯來治療。

麥冬(一兩),石斛(三錢),丹參(三錢),生地(三錢),炒棗仁(五錢),竹葉(一百片)水煎服。一劑語言出,再劑紅腫消,三劑而胃中之飢渴亦愈矣。

此方全去消心包之火,而又不瀉心中之氣,心包火息而胃氣自安矣。

此症用玄丹麥冬湯亦效。

玄參,丹參,麥冬(各一兩),水煎服。

熱症滿身皮竅如刺之鑽,又復疼痛於骨節之內外,以冷水拍之少止,人以為火出於皮膚也,誰知是火鬱於臟腑,乃欲出而不得出之兆也。蓋火性原欲炎上,從皮膚而旁出,本非所宜,其人內火既盛,而陽氣又旺,火欲外泄,而皮膚堅固,火本鬱而又拂其意,遂鼓其勇往之氣,而外攻其皮膚,思奪門而出,無如毛竅不可遽開,火不得已仍返於臟腑之內,而作痛,以涼水拍之而少止者。喜其水之潤膚,而反相忘其水之能剋火矣,非因水之外擊,足以散火,而能止痛也。

白話文:

麥冬(一兩),石斛(三錢),丹參(三錢),生地(三錢),炒棗仁(五錢),竹葉(一百片)。將這些材料加水煮沸後服用。一劑藥後,紅腫現象就會開始消退;二劑後,紅腫基本消失;到了第三劑時,胃部的飢渴感也會痊癒。

這個方子專門用於消除心包中的火氣,同時不會傷害心臟的氣血。當心包中的火氣得到平息,胃部自然就能安穩。

若遇到這種情況,使用玄丹麥冬湯也能達到療效。

玄參、丹參、麥冬(各一兩),加水煮沸後服用。

全身的熱病就像針刺穿皮膚一樣令人疼痛,且在骨節內外都感到疼痛。人們可能認為這是火氣從皮膚中冒出來,但其實是火氣在臟腑中積聚,想要出來卻無法完全出來的跡象。因為火本來就喜熱上升,從皮膚中溢出,這並非正常的情況。若一個人內部的火氣旺盛,再加上陽氣強盛,火氣想往外發散,但皮膚堅硬,火氣受到阻礙,於是鼓起勇氣向皮膚發動攻擊,想要找到出口。然而,皮膚的毛竅無法立即打開,火氣只好再次回到臟腑,引起疼痛。人們只顧著用冷水拍打皮膚以求暫時減緩疼痛,卻忘了水只能潤滑皮膚,並不能真正熄滅火氣,更無法止痛。

然則治法,亦先瀉其脾胃之火,而餘火不瀉而自瀉也。方用攻火湯:

大黃(三錢),石膏(五錢),炒梔子(三錢),當歸(一兩),厚朴(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三錢),水煎服。一劑火瀉,二劑痛除。

此方直瀉脾胃之火,又不損脾胃之氣,兼舒其肝木之郁,則火尤易消,乃扼要爭奇,治火實有秘奧,何必腑腑而清之、髒髒而發之哉。

此症用宣揚散亦佳。

柴胡(一錢),荊芥(二錢),當歸(一兩),麥冬(一兩),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治療方法首先要瀉掉脾胃的火,剩下的火就會自行消散。方劑使用攻火湯:大黃三錢、石膏五錢、炒梔子三錢、當歸一兩、厚朴一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三錢,水煎服。一劑火瀉,二劑疼痛消除。

這個方劑直接瀉掉脾胃的火,又不損傷脾胃的氣,還能舒緩肝木鬱結,火氣就更容易消散。這就是抓住關鍵、奇效顯著的方法,治療火症有獨特的奧妙,何必分門別類地去清熱、去火呢?

這個病症使用宣揚散也很好:柴胡一錢、荊芥二錢、當歸一兩、麥冬一兩、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人有心中火熱如焚,自覺火起,即入小腸之經,輒欲小便,急去遺溺,大便隨時而出,人以為心火下行,誰知是心與心包二火之作祟乎。夫心包之火,代君司化,君火盛而相火寧,君火衰而相火動。然亦有君火盛而相火亦動者,第君、相二火,不可齊動,齊動而君、相不兩立。

相火見君火之旺,不敢上奪君權,乃讓君而下行,而君火既動無可發泄,心與小腸為表裡,自必移其熱於小腸,相火隨輔君火下行,既入小腸而更引入大腸矣,此二便所以同遺也。治法安二火之動,而熱焰自消。方用四物湯加味治之。

熟地(一兩),川芎(二錢),當歸(一兩),白芍(五錢),黃連(二錢),玄參(一兩),黃柏(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二劑少安,四劑全愈。

白話文:

有些人會感到胸口火熱,像火燒一樣,感覺到火氣上升,就會跑到小腸經絡,立刻想小便,急著去排泄,大便也跟著隨便排出,人們以為是心火下降,卻不知道是心火和心包火在作怪。心包火是代替心火來主管消化,心火旺盛,心包火就安穩,心火衰弱,心包火就會躁動。但也有心火旺盛,心包火也躁動的情況,不過心火和心包火不可同時躁動,如果同時躁動,心火和心包火就會互相衝突。

心包火看到心火旺盛,不敢搶奪心火的主導權,就讓開道路讓心火下降,而心火已經躁動,無處發泄,心和小腸是表裡關係,就會把熱氣移到小腸,心包火跟著輔助心火下降,進入小腸後又進入了大腸,所以小便和大便都一起排泄。治療方法是安撫兩個火氣的躁動,那麼火熱就會自然消失。用四物湯加味來治療。

藥方:熟地一兩,川芎二錢,當歸一兩,白芍五錢,黃連二錢,玄參一兩,黃柏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用。兩劑藥就能稍稍安穩,四劑藥就能痊癒。

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了中醫理論中,心火和心包火失衡引發的症狀,以及治療方法。

  • 君火: 指心火,主導心臟功能。
  • 相火: 指心包火,協助心火運作。
  • 二火齊動: 指心火和心包火同時躁動,互相衝突,導致身體出現各種不適。
  • 四物湯: 是一個常用的中藥方劑,主要用于補血活血。這裡用四物湯加味,主要是針對心火和心包火躁動,加入清熱瀉火的藥物,幫助平息火氣。

注意

這段文字僅供參考,不應作為醫療診斷和治療的依據。如有任何身體不適,請及時就醫。

四物湯補血之神劑也。火動由於血燥,補其血而臟腑無干涸之虞,涼其血而火焰無浮游之害。況黃連入心以清君火,黃柏入心包以清相火。加車前利水,引二火直走膀胱,從水化而盡泄之,又何亂經之慮哉。

此症用二地湯亦佳。

生地,熟地,當歸(各一兩),人參(三錢),黃連(一錢),肉桂(五分),水煎服。

人有大怒之後,周身百節俱疼,胸腹且脹,兩目緊閉,逆冷,手指甲青黑色,人以為陰症傷寒也。誰知是火熱之病乎。夫陰症似陽,陽症似陰,最宜分辨,此病乃陽症似陰也。手指甲現青黑色,陰症之外象也。逆冷非寒極乎,不知內熱之極,反見外寒,乃似寒而非寒也。大怒不解,必傷其肝,肝氣甚急,肝葉極張。

白話文:

四物湯是補血的良藥。火氣旺盛是因為血液乾燥,補血可以讓臟腑免於乾燥枯竭的風險,滋陰涼血可以防止火氣浮游造成的危害。而且,黃連入心可以清心火,黃柏入心包可以清相火。加入車前子利水,可以引導心火和相火直達膀胱,通過水液的代謝,將火氣完全排出,又怎麼會擔心擾亂經絡呢?

這種病症使用二地湯也很好。

生地、熟地、當歸(各一兩),人參(三錢),黃連(一錢),肉桂(五分),水煎服。

有些人大怒之後,全身關節疼痛,胸腹脹滿,兩眼緊閉,發冷,手指甲呈青黑色,人們以為是陰症傷寒。殊不知這是火熱的病症。陰症看似陽症,陽症看似陰症,最重要的是要分辨清楚,這個病症就是陽症看似陰症。手指甲呈現青黑色,這是陰症的表面表現。發冷不是寒氣極盛嗎?卻不知內熱極盛,反倒表現出外寒,這是看似寒冷卻不是真正的寒冷。大怒不消,必然傷及肝臟,肝氣急躁,肝葉極度膨脹。

一怒而肝之氣更急,而肝之葉更張,血沸而火起,有不可止拂之勢。肝主筋,火起而筋乃攣束作痛。火欲外焚,而痰又內結,痰火相搏,濕氣無可散之路,乃走其濕於手足之四末。指甲者,筋之餘也,故現青黑之色。手足逆冷,而胸腹正大熱也。治法平其肝氣,散其內熱,而外寒之象自散矣。

方用平肝舒筋湯:

柴胡(一錢),白芍(一兩),牛膝,生地,丹皮,炒梔子(各三錢),當歸(五錢),陳皮,甘草(各一錢),神麯(五分),秦艽,烏藥(各一錢),防風(三分),水煎服。一劑目開,二劑痛止,三劑脹除,四劑諸症盡愈。

白話文:

方劑平肝舒筋湯

柴胡(一錢)、白芍(一兩)、牛膝、生地、丹皮、炒梔子(各三錢)、當歸(五錢)、陳皮、甘草(各一錢)、神麯(五分)、秦艽、烏藥(各一錢)、防風(三分),水煎服。

療效

  • 一劑藥後,症狀開始緩解。
  • 二劑藥後,疼痛消除。
  • 三劑藥後,脹滿消失。
  • 四劑藥後,所有症狀完全恢復。

此方所用之藥,俱入肝經以解其怒氣也。怒氣解而火自平矣,火平而筋舒,必至之理也。人見此等之症,往往信之不深,不敢輕用此等之藥,遂至殺人,以陰陽之難辨也。然我更有辨之之法:與水探之,飲水而不吐者,乃陽症;飲水而即吐者,乃陰症。倘飲水不吐即以此方投之,何至有誤哉。

此症用息怒湯亦效。

白芍(三兩),柴胡(二錢),丹皮(五錢),炒梔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方子所使用的藥物,都屬於入肝經的藥,可以化解肝臟的怒氣。怒氣消解,肝火自然平息,肝火平息,筋脈舒展,這是必然的道理。

有些人看到這種病症,往往不相信,不敢輕易使用這類藥物,結果導致病人死亡,這是因為他們不懂得陰陽的辨別方法。但我有一種辨別的方法:讓病人喝水探測,如果喝水不吐出來,就是陽症;如果喝水馬上就吐出來,就是陰症。如果喝水不吐,就可以用這個方子治療,怎麼可能會有誤呢?

治療這種病症,也可以使用息怒湯,效果很好。

方劑:

  • 白芍(三兩)
  • 柴胡(二錢)
  • 丹皮(五錢)
  • 炒梔子(三錢)
  • 天花粉(三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