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二 (8)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8)

1. 中風門(二十五則)

或曰:猝倒之後,既無五絕之虞,不過自汗多與言語懶耳,似乎可以緩治,何必藥品之多如此。不知此症看其似輕而實重,看其似緩而實急。天下初病,易於圖功,而久病難於著力。況亡陽之症,元氣初脫,有根易於重治,而無根難於再續。故必乘此將亡未亡之時,以大補其氣血,實省後日無數之挽回也。

苟畏藥品之多,因循退縮,坐失機宜,而不敢多用參、耆,迨至日後,百劑而不能見效矣。

此症亦可用龜蠣神膏:

人參,黃耆(各一兩),麥冬(五錢),北五味,蜀漆(各一錢),肉桂(二錢),牡蠣,龜膏(各三錢)

水煎服。

有人身未猝倒,而右手不仁,言語謇澀,口中流沫,人以為半肢風也。然而非外來有風,乃本氣自病,所謂中氣之病也。夫氣何以曰中,因其似乎中風,而又非中風,故別其名曰中氣。其實乃氣虛,而非氣中,因其氣虛,故不中於左,而中於右。蓋人身左屬血,而右屬氣也。

惟女子則右為血,而左為氣。今所言之病,乃男子耳。男子既右手之不仁,非氣虛而何。既是氣虛,可不急補其氣乎。一補氣,而右手之不仁,隨補而隨效也。方用至仁丹:

人參(一兩),白朮(一兩),黃耆(一兩),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肉桂(二錢),薏仁(三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服而語言清,再服而涎沫止,十服而不仁者愈矣。

此補氣之妙也。或疑既是氣虛,補氣可矣,何以必多加消痰之藥,豈氣旺而不能攝水,氣盛而不能化水耶?至加肉桂以助火,不更多事乎?不知氣虛者,未有不脾胃寒也。脾胃既寒,難以運化,水穀不變精而變痰矣。故氣虛者痰盛,痰即欺氣之虛而作祟,上迷心而旁及於手足,故身欲僕而手不仁,口吐涎沫耳。

乃用參、耆以補氣,復用苓朮以健土,治濕則痰無可藏之經,更加半夏、薏仁,以逐其已成之痰,則未成痰涎,又安能再化哉。猶恐脾胃久寒,一時難以建功,增入肉桂以補其命門之火,則火自生土,土旺而氣自鬱蒸,氣有根蒂,臟腑無非生氣,而經絡皮肉,何至有不通之患哉。

此症亦可用固氣收涎湯:

人參(一兩),白茯苓,遠志,山藥(各三錢),半夏(二錢),麥冬,炒棗仁,巴戟天(各五錢),附子(三分)

水煎服。

有人身未顛仆,左手半邊不仁,語言謇澀,口角流涎,人亦以為半肢風也,然而此非風也,乃血虛之故。血不能養筋脈,有似乎中耳。夫中氣病速,而易於奏功;中血病緩,而難於取效。蓋中氣陽症,中血陰症,陽速而陰遲耳。方用生血起廢湯:

葳蕤(二兩),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當歸(一兩),茯苓(五錢),白芥子(五錢)

水煎服。一劑而語言清,十劑而涎沫止,三十劑而不仁者愈矣。愈後前方中加人參(三錢),黃耆(五錢),減當歸(五錢)。再服二十劑,一如無病人矣。

白話文:

有人說:突然倒地之後,既然沒有生命危險,只是容易出汗、不太想說話而已,似乎可以慢慢治療,何必用這麼多藥?其實這個病看起來好像很輕微,實際上卻很嚴重;看起來好像很緩慢,實際上卻很緊急。剛發病的病,容易治療見效,而拖久的病就難以使力。何況虛脫的病症,元氣剛開始脫離,有根基的容易再次治療,而沒有根基的就難以繼續延續生命。所以必須趁著將要虛脫還沒虛脫的時候,大補氣血,這樣可以省去日後無數的挽救功夫。

如果害怕藥品太多,猶豫退縮,坐失良機,而不敢多用人參、黃耆,等到日後,即使吃一百帖藥也不能見效了。

這個病也可以用龜蠣神膏:

人參、黃耆(各一兩),麥冬(五錢),北五味子、蜀漆(各一錢),肉桂(二錢),牡蠣、龜板膠(各三錢)

用水煎服。

有人身體沒有突然倒下,但是右手麻木,說話不清楚,口中流口水,人們認為這是半身不遂的風邪。然而,這並不是外來的風邪,而是自身元氣的病,也就是所謂的中氣之病。為什麼說這個病是「中氣」呢?因為它看起來像中風,但又不是中風,所以另外給它取名叫做中氣。其實是氣虛,而不是氣受到侵襲。因為氣虛,所以不是左邊麻木,而是右邊麻木。因為人身體左邊屬於血,右邊屬於氣。

只有女性是右邊屬於血,左邊屬於氣。現在所說的病,是針對男性的。男性既然右手麻木,不是氣虛是什麼?既然是氣虛,怎麼能不趕快補氣呢?只要補氣,右手麻木就會隨著補氣而見效。藥方用至仁丹:

人參(一兩),白朮(一兩),黃耆(一兩),茯苓(三錢),半夏(三錢),肉桂(二錢),薏仁(三錢),甘草(一錢)

用水煎服。一服藥說話就清楚了,再服一服口水就停止了,服用十服麻木就痊癒了。

這是補氣的奧妙之處。有人懷疑,既然是氣虛,補氣就可以了,為什麼一定要加這麼多化痰的藥?難道是氣旺了反而不能控制水分,氣盛了反而不能化解水分嗎?而且加肉桂來幫助火,不是更多事嗎?其實氣虛的人,沒有脾胃不虛寒的。脾胃虛寒,難以運化,水穀食物不能變成精華反而變成痰了。所以氣虛的人痰多,痰就會趁氣虛作怪,向上干擾心神,又影響到手腳,所以身體要倒下、手麻木、口吐口水。

於是,用人參、黃耆來補氣,再用茯苓、白朮來健脾,調理濕氣,那麼痰就沒有地方可藏了。再加上半夏、薏仁來驅逐已經形成的痰,那麼沒有形成的痰涎,又怎麼能再次產生呢?還怕脾胃久寒,一時難以見效,所以加入肉桂來補充命門之火,那麼火就能生土,土強盛了,氣自然蒸騰,氣有根基,五臟六腑都在產生氣,經絡皮膚肌肉,怎麼會有不通暢的問題呢?

這個病也可以用固氣收涎湯:

人參(一兩),白茯苓、遠志、山藥(各三錢),半夏(二錢),麥冬、炒棗仁、巴戟天(各五錢),附子(三分)

用水煎服。

有人身體沒有跌倒,但是左手半邊麻木,說話不清楚,嘴角流口水,人們也認為這是半身不遂的風邪,然而這不是風邪,而是血虛的緣故。血不能滋養筋脈,看起來好像中風而已。中氣的病發病很快,容易見效;中血的病發病慢,難以見效。因為中氣是陽症,中血是陰症,陽症病程快,陰症病程慢。藥方用生血起廢湯:

葳蕤(二兩),熟地(一兩),山茱萸(四錢),當歸(一兩),茯苓(五錢),白芥子(五錢)

用水煎服。一劑藥說話就清楚了,十劑藥口水就停止了,三十劑藥麻木就痊癒了。痊癒後,在前方的基礎上加入人參(三錢),黃耆(五錢),減少當歸(五錢)。再服用二十劑,就和沒生病的人一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