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二 (9)
卷之二 (9)
1. 中風門(二十五則)
或疑葳蕤之藥,過於中和,不若用四物湯之流動,雖白芥子能消膜膈之痰,然用至五錢,未免過多,起首口角流涎,自宜多用,至於後來,似可少減,何以始終用至五錢耶?不知血病多痰,消痰始能補血。況中血之病,血虛之極,膜膈之間,無非痰也,非多用白芥子斷不能消。
白芥子消痰而不耗氣,且能助補血之藥以生血,故始終之所必需。但其力少薄,不比半夏、貝母之力厚,是以必宜多用,而不可少用也。四物湯雖是補血之聖藥,而白芍非中血之宜,川芎亦過於動,故特用葳蕤者,以葳蕤生血,而又能起廢,同熟地、當歸用之,尤善建功,實勝於四物湯耳。且葳蕤之藥,暫用則難於取勝;久用則易於建績。
以之治緩病,實有相宜。況多用至二兩,其力更厚,用之為君主之藥,又相佐得宜,故始終任之而攸利也。
此症用益陰生血湯亦佳。
熟地(一兩),茱萸,白朮,白芍,麥冬(各五錢),人參(二錢),白芥子(三錢),五味子(五分)
水煎服。
有人頭面腫痛,口渴心煩,一旦猝中,手足抽搐,言語不出,口眼喎斜,人以為中風也,誰知是中火也。夫火生於木之中,火藉風之力,似乎中火即中風也。人謂不解其風,則火從何而息?嗟乎,中火而祛風,非所以治火也。火所最惡者,水也。祛風以息火,則火之焰少戢而火之根未除;滋水以救火,則火之光自消而火之性盡滅。
是祛風以治火,不若滋水以治火也。況中火之症,內實無風,用祛風之藥,則毛竅盡開,反足以通火之路。火之路開,而風反得入之矣。火得風之威,風恃火之勢,本非中風,欲不變為風症,而不可得矣。治法貴乎補水,而不必用祛風之藥也。方用滅火湯:
玄參(三兩),沙參(二兩),白芥子(三錢),茯苓(一兩),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心煩定,二劑而口渴除,三劑而語言清,四劑而喎斜正,十劑而手足不牽搐矣。
蓋玄參能消浮游之火,況益之熟地、沙參、茱萸、麥冬、五味之類,純是補水添精之味,自然水足而火衰,何必用風藥以搜風哉。倘於補水之中,少加風藥,則於補水添精,反多牽制,而不能奏功矣。或曰不用風藥是矣,獨不可用涼藥以解氛乎?不知此火乃虛火而非實火也。
實火可用寒涼以直治,而虛火斷不可用寒涼以增其怒也。況玄參微寒,未嘗不於補中以瀉火,何必更用寒涼哉。
此症用二冬二皮湯亦妙。
麥冬,天冬,地骨皮,丹皮(各二兩)
水煎服。
有人一時猝中,手足牽搐,口眼喎斜,然神思則清,言語如故,人以為陽虛中風也,而熟知不然。夫陽虛猝倒,未有不神昏者也。今猝倒而心中明瞭,狀似陽虛,而非陽虛,此乃陰虛之中耳。夫陰虛非血虛之謂,蓋真陰之虛,腎水乾枯,不能上滋於心,故痰來侵心,一時迷亂而猝中。及痰氣既散,而心之清如故也。
白話文:
中風門(二十五則)
有人認為葳蕤這味藥性平和,不如用四物湯那類活血的藥,雖然白芥子能消除胸膈間的痰,但用到五錢未免太多。剛開始口角流涎,多用白芥子是應該的,但到了後期,似乎可以減少用量,為什麼始終都要用到五錢呢?其實,血病大多伴隨痰,要先消痰才能補血。況且,中風這種血病,是因為血虛到了極點,胸膈之間全是痰,不用大量白芥子是無法消除的。
白芥子能消痰卻不耗氣,還能幫助補血的藥生血,所以從頭到尾都必須使用。但是它的藥力較弱,不如半夏、貝母那麼強,所以必須多用,不能少用。四物湯雖然是補血的良藥,但白芍並不適合治療中風,川芎也太過活血,所以才特別選用葳蕤,因為葳蕤能生血,又能使衰弱的機能恢復,與熟地、當歸一起使用,效果更好,勝過四物湯。而且葳蕤這味藥,短期使用難以見效,長期使用才能有成效。
用它來治療慢性病,十分合適。而且多用到二兩,藥力更強,用它作為主藥,再搭配其他藥物,就能從頭到尾都發揮有利的作用。
這個病症用益陰生血湯也很好。
藥方:熟地(一兩),茱萸,白朮,白芍,麥冬(各五錢),人參(二錢),白芥子(三錢),五味子(五分)。
用水煎服。
有人頭面腫痛,口渴心煩,突然中風,手腳抽搐,說不出話,口眼歪斜,人們以為是中風,其實是中火。火在木中產生,借助風的力量,好像中火就是中風一樣。有人說不去除風,火如何平息?唉,中火卻去風,不是治療火的方法。火最怕的是水。去除風來平息火,火勢會稍微減弱,但火的根源還在;滋養水來救火,火光自然會消失,火的性質也就徹底消滅了。
所以用去除風來治火,不如用滋養水來治火。況且,中火的病症,內部其實沒有風,用去除風的藥,毛孔會全部打開,反而會讓火更容易流通。火的路打開了,風反而會進來。火得到風的威力,風依仗火的氣勢,本來不是中風,但想要不變成中風症狀,是不可能的。治療的原則是補充水,不必使用去除風的藥。用滅火湯:
藥方:玄參(三兩),沙參(二兩),白芥子(三錢),茯苓(一兩),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
用水煎服。一劑藥就能讓心煩平定,兩劑就能止渴,三劑就能說話清楚,四劑就能讓口眼恢復正常,十劑就能讓手腳不再抽搐。
玄參能消除漂浮的虛火,再加上熟地、沙參、茱萸、麥冬、五味子這些補水添精的藥,自然水足火就衰,何必用祛風藥來驅風呢?如果在補水的藥中,加入少量祛風藥,反而會牽制補水添精的效果,無法奏效。有人說不用祛風藥是對的,但難道不能用寒涼的藥來解熱嗎?要知道,這種火是虛火,不是實火。
實火可以用寒涼的藥來直接治療,但虛火絕對不能用寒涼的藥來加重火勢。況且玄參性微寒,也算在補藥中瀉火了,何必再用其他寒涼的藥呢?
這個病症用二冬二皮湯也很有效。
藥方:麥冬,天冬,地骨皮,丹皮(各二兩)。
用水煎服。
有人突然中風,手腳抽搐,口眼歪斜,但神智卻很清醒,說話也像平常一樣,人們以為是陽虛中風,但其實不然。陽虛突然昏倒,沒有不神志不清的。現在突然昏倒但心中明瞭,表面看像陽虛,其實不是陽虛,而是陰虛所致。陰虛不是指血虛,而是指真陰虛弱,腎水枯竭,無法向上滋養心臟,所以痰才會侵入心臟,一時迷亂而突然昏倒。等到痰氣消散後,心也就恢復清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