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八 (17)
卷之八 (17)
1. 癆瘵門(十七則)
補中益氣湯乃李東垣一生學問全注於此方,妙在用柴胡、升麻於參、朮、耆、歸之內,一從左旋而升心、肝、腎之氣,一從右旋而升肺、脾、胃、命門之氣,非僅升舉上、中二焦之氣也。
此症用提陷湯亦效。
黃耆,麥冬(各五錢),白朮,人參(各二錢),甘草(三分),桔梗(一錢),神麯(五分)
水煎服。
人有血虛者,面無色澤,肌肉焦枯,大腸乾燥,心多怔忡,健忘不寐,飲食少思,羸瘠不堪,夜熱無汗,人以為血癆也,誰知是肝燥而生火乎。夫肝中火盛,往往自焚,終由於腎水之不能生木,非失血吐於外,即耗血燥於內耳。肝既自燥,火生木中,正可火生木外,似乎心火得肝木之火而旺矣。
無如木中有水,則肝可生心,木中有火,則肝能焚心。故火在心中可取給於肝,而火在肝中則自顧之不暇耳。然則治法必先治腎,而治腎必先補水也。
方用:
玄參(一兩),丹皮(五錢),沙參(五錢),白芍(一兩),當歸(五錢),甘菊花(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五錢)
水煎服。十劑夜熱除,二十劑燥症解,三十劑各病均愈。
此方名為滋肝飲,實補腎以滋肝也。肝得腎水之滋,則肝木之火不發,何致自焚而成癆哉。
此症用加減四物湯:
白芍,當歸,生地(各五錢),熟地(一兩),丹皮(三錢),
水煎服。
人有過於貪饕燔熬烹炙之物,馨香甘肥之品,盡情恣食,以至食不能化,胸中飽悶,久則結成痞滿,似塊非塊,似瘕非瘕,見食則憎,每飯不飽,面色黃瘦,肢體日削,人以為因食成癆,誰知是脾衰而不能化乎。夫食未至而思餐者,胃氣之強也。食已下而難受者,脾氣之弱也。
過於貪饕,正胃氣之強耳。人恃胃氣,不論精粗、生冷,盡皆食之,未免損傷胃氣。胃與脾為表裡,未有胃傷而脾不傷者。然人有腎氣旺者,雖胃傷而脾不能傷,以腎中之火能生脾氣。故脾氣不足,往往補其腎火而愈。今食不能消,至於見食則憎,是脾傷而胃亦傷,單補腎中之火,恐僅能生脾土,而不能生胃土耳。蓋脾土非腎火不生,而胃火非心包之火不能長也。
治法必須補心包以生胃土,補命門以生脾土也。
方用助火生土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巴戟天(五錢),菖蒲(五分),山楂(十粒),神麯(五分),遠志(八分)
水煎服。二劑脾氣健,又二劑胃氣開,十劑脾胃之氣大旺矣,又十劑全愈。
此方上補心包,下補命門,中補脾胃,火生而土健,土健而食消,不易之理也。世人不知補火之道,更不知補火而有心包、命門之異,所以日健脾而脾不健,日開胃而胃不開,必成癆而始止也,豈不可嘆息哉。
白話文:
癆瘵門(十七則)
補中益氣湯這個方子,可以說是李東垣先生一生的學問精華都濃縮在這裡面了。它巧妙之處在於,在人參、白朮、黃耆、當歸這些藥材中加入柴胡和升麻,利用柴胡和升麻的藥性,一個從左邊旋轉上升,來提振心、肝、腎的氣;另一個從右邊旋轉上升,來提振肺、脾、胃和命門的氣。這樣一來,就不僅僅是提升上焦和中焦的氣了。
這個病症用提陷湯也有效果。
提陷湯的藥方如下:黃耆五錢、麥冬五錢、白朮二錢、人參二錢、甘草三分、桔梗一錢、神麯五分,用水煎服。
有些人因為血虛,臉色沒有光澤,肌肉乾枯,大腸乾燥,常常心悸,健忘失眠,食慾不振,身體消瘦得不成樣子,晚上發熱,沒有汗。人們都以為這是血癆,但誰知道是肝臟太乾燥而生火呢?肝臟裡火氣旺盛,往往會自己燃燒起來,最終是因為腎水不足,無法滋養肝木。這種情況不是失血過多從外部吐出,就是耗血過度而導致內部乾燥。肝臟既然自己乾燥,火就會在肝木中產生,也可以從肝木中發散出來,看起來好像是心火得到了肝木的火而更加旺盛了。
但是,如果木中有水,肝就能夠滋養心;如果木中有火,肝就能夠焚燒心。所以,火在心中可以從肝臟獲得補充,而火在肝臟中則自身都難保了。因此,治療方法必須先治療腎臟,而治療腎臟必須先補充腎水。
藥方如下:玄參一兩、丹皮五錢、沙參五錢、白芍一兩、當歸五錢、甘菊花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五錢,用水煎服。服用十劑,夜間發熱的症狀就會消失;服用二十劑,乾燥的症狀就會解除;服用三十劑,各種疾病都會痊癒。
這個方子叫做滋肝飲,實際上是通過補腎來滋養肝臟。肝臟得到腎水的滋養,肝木的火氣就不會發作,又怎麼會自己燃燒而形成癆病呢?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加減四物湯來治療。
加減四物湯的藥方如下:白芍五錢、當歸五錢、生地五錢、熟地一兩、丹皮三錢,用水煎服。
有些人過於貪吃燒烤、煎炸等食物,以及香甜肥膩的食物,肆意地吃喝,導致食物無法消化,胸口感到飽悶。時間久了,就會形成痞塊,似塊又不是塊,似瘕又不是瘕。看到食物就討厭,每頓飯都吃不飽,臉色蠟黃消瘦,身體一天比一天虛弱。人們都以為這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癆病,但誰知道這是脾胃衰弱而不能消化食物呢?在沒吃飯的時候就想吃飯,這是胃氣強盛的表現。吃下東西後卻感到難受,這是脾氣虛弱的表現。
過於貪吃,正是胃氣強盛的表現。人們仗著胃氣強,不論食物精粗、生冷,全都吃下去,難免會損傷胃氣。胃和脾是互為表裡的,沒有胃受傷而脾不受傷的道理。然而,有些人腎氣旺盛,即使胃受傷了,脾也不會受傷,因為腎中的火氣能夠生發脾氣。所以,脾氣不足的情況,往往可以通過補腎火來治癒。現在的情況是,食物不能消化,甚至看到食物就厭惡,這是脾傷而胃也傷了。單純補腎中的火,恐怕只能夠生發脾土,而不能生發胃土。因為脾土必須靠腎火才能生發,而胃火則必須靠心包之火才能滋長。
治療方法必須補心包來生發胃土,補命門來生發脾土。
藥方如下: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肉桂一錢、巴戟天五錢、菖蒲五分、山楂十粒、神麯五分、遠志八分,用水煎服。服用兩劑,脾氣就會健旺;再服用兩劑,胃氣就會打開;服用十劑,脾胃之氣就會大旺盛;再服用十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方子,上面補心包,下面補命門,中間補脾胃,火氣生發而土氣健壯,土氣健壯而食物就能消化,這是永恆不變的道理。世人不知道補火的方法,更不知道補火還有心包和命門的區別,所以每天都在健脾,脾卻不見好轉;每天都在開胃,胃卻不見打開,最終導致癆病才罷休,真是令人嘆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