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八 (18)
卷之八 (18)
1. 癆瘵門(十七則)
此症用溫化湯亦佳。
人參,茯苓,巴戟天,鱉甲(各三錢),白朮,黃耆(各一兩),肉桂,神麯(各一錢),枳殼(五分),白豆蔻(一粒),山楂(十粒)
水煎服。
人有遭遇坎坷,或功名蹭蹬,或柴米憂愁,以致鬱結,胸懷兩脅脹悶,飲食日減,顏色沮喪,漸漸肢瘦形凋,畏寒畏熱,人以為因愁而成瘵也,誰知是肝氣不宣,木克脾胃乎。夫肝木最喜飛揚,一遇寒風、遇憂愁,皆鬱而不伸也。然而肝氣不肯自安於不伸,於不伸之中而求其伸,於是上不得展舒以生心,下不得不刑剋而傷脾矣。脾土既傷,胃氣亦弱,胃氣既弱,而飲食自少,何能分潤於臟腑哉。
人見其悠悠忽忽,不飲不食,疑是蟲之作祟,乃用消蟲逐穢之藥,肝氣不開,脾胃反損,愈加困頓,變成癆疾而死者比比也。治法亦仍開其鬱結而已矣。
方用順適湯:
白芍(一兩),白朮(三錢),人參(五分),白芥子(一錢),當歸(二錢),鬱金(一錢),陳皮(三分),甘草(五分),茯苓(三錢),香附(一錢),川芎(八分)
水煎服。二劑脾胃開,四劑寒熱除,十劑鬱結之症盡散矣,二十劑全愈。
此方專入肝經,又能入脾、入胃,舒木氣之滯,宣土氣之沉,所以能奏功之神也。若欲殺蟲祛祟,此症本無蟲與祟也。甚矣,郁癆之易治,無如人之不知治郁何哉。
此症用適志湯亦效。
白芍,茯苓(各五錢),甘草,枳殼,半夏(各五分),砂仁(一粒),神麯,香附,人參(各二錢),蘇子(一錢)
水煎服。
世有尼僧、寡婦、失嫁之女、丈夫久出不歸之妻妾,相思鬱結,欲男子而不可得,內火暗動,爍干陰火,肝血既燥,必致血枯經斷,朝熱夜熱,盜汗鬼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飲食懈怠,肢體困倦,肌膚甲錯,面目暗黑,人以為瘀血之癆也,誰知是乾血之瘵乎。凡婦女欲火一動,多不可解。
欲火者雷火也,雷火一動而天地變、陰陽乖,水隨火而沸騰,火得水而炎上,有不燒乾者乎。婦女之欲火乃起於肝,肝火者木中之火也。雷火喜劈木者,以火從木中出也。夫肝火宜藏,以肝藏血也,肝火動則血不能藏矣。火動則血泄,況火不動則已,動則不能遽止,故火屢動而血屢泄,動之不已,則泄之不已,血安得不幹乎。治法似宜泄木中之火矣,然而火止可暫瀉以止炎,不可頻瀉以損木。
方用消愁湯:
白芍(一兩),當歸(一兩),葳蕤(一兩),玄參,柴胡(各一錢五分),丹皮(三錢),地骨皮(五錢),白芥子(一錢),熟地(一兩)
水煎服。連服數劑,肝氣不燥。再服數劑,肝火可平。更服十劑,血枯者不枯,諸症可漸愈也。
此方補肝木而兼補腎水,水旺而木得其養,木平而火息其機,不必治癆而癆自退。補肝、補腎之中而仍有開鬱、達郁之藥也。彼徒補肝血、徒瀉肝火者,尚隔一層耳。
白話文:
這種病用溫和的藥方來調理也很好。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巴戟天、鱉甲(各11.25克),白朮、黃耆(各37.5克),肉桂、神麯(各3.75克),枳殼(1.875克),白豆蔻(1粒),山楂(10粒)。用水煎煮後服用。
有些人因為遭遇挫折,或功名不順利,或為生活煩惱,導致心情鬱悶,胸口和兩側肋骨脹痛,食慾一天天減少,面色憔悴,身體漸漸消瘦,畏冷又畏熱。人們以為是憂愁引起的勞損病,卻不知道是肝氣鬱結,導致肝木剋制脾胃。肝氣最喜歡舒展,一旦遇到寒冷或憂愁,就會鬱滯不開。然而肝氣不甘心一直鬱滯,它在鬱滯中也會尋求舒展,於是往上無法舒展開來滋養心臟,往下不得不剋制傷害脾胃。脾胃受損,胃氣也跟著虛弱,胃氣虛弱,自然食量減少,又怎麼能滋潤臟腑呢?
人們看到患者精神恍惚,不吃不喝,懷疑是蟲子作怪,就用驅蟲的藥物,這樣肝氣更不通暢,脾胃反而更受損傷,病情更加嚴重,最後變成勞病而死的人很多。治療的方法還是要疏通鬱結而已。
藥方使用順適湯:
白芍(37.5克),白朮(11.25克),人參(1.875克),白芥子(3.75克),當歸(7.5克),鬱金(3.75克),陳皮(1.125克),甘草(1.875克),茯苓(11.25克),香附(3.75克),川芎(3克)。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藥脾胃就能舒暢,服用四劑藥寒熱就能消除,服用十劑藥鬱結的症狀就能完全消散,服用二十劑藥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專門針對肝經,又能兼顧脾胃,能疏通肝氣的鬱滯,宣洩脾土的沉悶,所以能發揮神奇的功效。如果想殺蟲驅邪,這個病本來就沒有蟲和邪。鬱結勞病很容易治療,只是人們不知道治療鬱結的重要性啊。
這個病用適志湯也有效。
藥方組成:白芍、茯苓(各18.75克),甘草、枳殼、半夏(各1.875克),砂仁(1粒),神麯、香附、人參(各7.5克),蘇子(3.75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世上有尼姑、寡婦、嫁不出去的女子、丈夫長期外出的妻子妾室,因為相思鬱結,渴望得到男子卻不可得,內心慾火暗自燃燒,耗乾陰液,導致肝血乾枯,必然出現血枯經斷、潮熱夜熱、盜汗、夢中與鬼神交合的現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食慾不振,肢體困倦,皮膚粗糙,面色黯黑。人們以為是瘀血引起的勞病,卻不知道是血枯引起的勞病。凡是婦女一旦慾火萌動,多半難以控制。
慾火就像雷火,雷火一動,天地就會變色,陰陽就會失調,水會隨著火而沸騰,火會得到水的助燃而更加熾烈,有不燒乾的嗎?婦女的慾火是從肝臟發出的,肝火是木中的火。雷火喜歡劈木,因為火是從木中產生的。肝火應該藏在體內,因為肝臟是藏血的。肝火一旦妄動,血就無法藏匿了。火動則血洩,況且火不動則已,動了就難以立刻停止,所以火反覆妄動,血也就反覆洩漏,這樣不斷洩漏,血怎麼能不乾枯呢?治療的方法應該要洩掉肝木中的火,然而火只能暫時瀉掉來止住它的旺盛,不能頻繁瀉火來損傷肝木。
藥方使用消愁湯:
白芍(37.5克),當歸(37.5克),葳蕤(37.5克),玄參、柴胡(各5.625克),丹皮(11.25克),地骨皮(18.75克),白芥子(3.75克),熟地(37.5克)。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幾劑藥,肝氣就不會燥熱。再服用幾劑藥,肝火就能平息。再服用十劑藥,血枯的症狀就能改善,各種症狀就能逐漸痊癒。
這個藥方既能補肝木又能補腎水,水充足了木就能得到滋養,木氣平和了火就能平息,不必直接治療勞病,勞病自然就會消退。補肝、補腎的同時也兼顧疏通鬱結的藥物。那些只知道補肝血、只知道瀉肝火的人,還隔了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