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七 (8)
卷之七 (8)
1. 汗症門(五則)
治法瀉心中之熱,仍宜補腎中之水。腎水足而心火自清,心火寧而心汗自止矣。方用防盜止汗湯:
麥冬(五錢),生棗仁(一兩),熟地(一兩),山茱萸(三錢),黃連(五分),人參(三錢),丹參(三錢),茯神(三錢),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劑汗少止,二劑汗全愈。
此方心腎雙補之藥也。心腎兩足,自有離而復合之勢。黃連清心,肉桂溫腎,二味同用,能使心腎交於頃刻。心腎既交,則心火清明,相火畏主,何敢竊財用而偷出哉。倘不補心腎,惟事止汗,汗不能止,必且輕變重而重變危矣。烏可輕用止澀之味乎。
此症用四參湯亦效。
玄參(一兩),麥冬,生地(各五錢),天門冬,人參,沙參(各三錢),丹參,茯苓(各二錢),黃連(五分),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人有夜間發熱,初時出汗星星,後則漸多,日久每夜竟出大汗,至五更而止,人以為陽虛盜汗也,誰知是陰虛出汗乎。夫陰虛者,腎虛也。腎藏真陰,陰宜秘藏,何故發汗?蓋腎中之火動也。腎水非火不養,何反致泄水?即水泄宜從下出,何走皮毛而旁出耶?不知腎火生水,真火也。真火喜靜而不喜動,水靜則真火生水,水動則真火泄水矣。
生水則火能秘藏,泄水則火乃奔越。故腎中之火動者,仍腎中之水自動,由於人之縱欲而好泄其精也。精泄過多,則勞其精而水動,而火亦動。火動而水不足以濟之,則火且挾水,而騰出於本宮,不從下走,而乃隨其火性,遊行於經絡腠理之間,遇毛竅而泄也。初則偶爾遊行,久則夜夜出汗。
陰氣愈虛則愈汗,毛竅之細路竟成轉輸之大道矣。然汗既易出,宜無分晝夜,何夜汗而晝不汗耶?得毋陰虛而陽未虛乎?不知陰陽各有道路,行於陽之分,則陰不敢奪陽之權;行於陰之分,則陽不敢奪陰之柄。夜間出汗,實陰走於陰之途,至於五更,則陰不敢入於陽之界。故陰汗遇陽氣而自轉,非陰虛而陽不虛也。
治法宜大補其真陰,而加之陽分之藥,提陰出於陽分,庶幾陰遇陽而止也。方用補陰止汗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地骨皮(一兩),沙參(三錢),北五味子(一錢),桑葉(十片),水煎服。二劑汗少止,四劑汗乃止,十劑汗不再出矣。
此方熟地、山茱補精之物也,地骨、沙參補陰而更能清骨髓中之虛熱,五味、桑葉止汗之神劑,人參、白朮健脾開胃補氣之聖藥也。多用補陰之品,則水足以制火,少用補陽之味,則陽易於提陰。陰陽水火,既無偏勝之虞,自無走泄之患,何必用澀精之牡蠣、斂汗之瞿麥哉。
此症用湛露飲亦效。
熟地(二兩),地骨皮,沙參,丹皮(各五錢),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汗症的治療(五則)
治療汗症的方法,要洩掉心中過多的熱氣,同時也要補足腎中的水分。當腎水充足,心火自然清靜,心火平靜了,心汗就會停止。可以用「防盜止汗湯」來治療:
麥門冬(五錢)、生棗仁(一兩)、熟地(一兩)、山茱萸(三錢)、黃連(五分)、人參(三錢)、丹參(三錢)、茯神(三錢)、肉桂(五分),用水煎服。服一劑汗會減少,服兩劑汗就會完全停止。
這個方子是心腎雙補的藥方。心和腎都充足,自然就會有離散後又重新結合的趨勢。黃連可以清心火,肉桂可以溫腎陽,這兩種藥一起使用,可以使心腎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產生交流。心腎交流之後,心火就會清明,腎中的相火也會因為有主導而不敢妄動。如果只單純地止汗,而不去補養心腎,汗就無法停止,而且病情還會由輕轉重,甚至危及生命。怎麼可以輕易地使用收澀止汗的藥物呢?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四參湯」來治療:
玄參(一兩)、麥門冬、生地(各五錢)、天門冬、人參、沙參(各三錢)、丹參、茯苓(各二錢)、黃連(五分)、北五味子(一錢),用水煎服。
有的人在夜間發熱,剛開始只是微微出汗,後來汗越來越多,時間久了,每天晚上都會出大汗,到五更時才停止。人們以為這是陽虛導致的盜汗,卻不知道這是陰虛導致的汗。所謂陰虛,其實是腎虛。腎臟儲藏著真正的陰氣,陰氣應該好好地收藏起來,為什麼會出汗呢?那是因為腎中的火氣妄動了。腎水需要火氣來滋養,為什麼反而會洩出水分呢?而且水應該往下排泄,為什麼會從皮膚毛孔散發出去呢?這是因為腎火產生的水,是真火。真火喜歡靜而不喜歡動,當水靜止時,真火就能夠產生水分,當水流動時,真火反而會洩出水分。
當水能夠產生時,火就能夠被收藏;當水被洩出時,火就會到處奔走。所以腎中的火妄動,其實是腎中的水先開始妄動,這是因為人過度縱慾,喜歡洩精。精液洩出過多,就會耗損精氣,導致水動,火也跟著動。當火妄動而水不足以滋養時,火就會挾帶水,從腎中出來,不往下走,而是隨著火性,在經絡和皮膚之間遊走,遇到毛孔就散發出去。剛開始只是偶爾遊走,時間久了,就會每晚都出汗。
陰氣越虛,汗就越多,毛孔這個小通道竟然成了轉輸汗液的大道。既然汗這麼容易就出來,應該不分白天黑夜才對,為什麼只在晚上出汗而白天不出汗呢?難道是陰虛而陽氣沒有虛弱嗎?其實不是這樣,陰陽各有各的運行道路,當陰氣在陽氣的運行範圍內時,陰氣就不敢侵奪陽氣的權力;當陰氣在陰氣的運行範圍內時,陽氣也不敢侵奪陰氣的權柄。夜間出汗,其實是陰氣在陰的道路上運行,到了五更時,陰氣就不敢進入陽的範圍。所以陰汗遇到陽氣就會自然停止,並不是只有陰虛而陽不虛。
治療的方法應該要大補真陰,同時加一些引導陰氣到陽的藥物,這樣才能使陰遇到陽而停止出汗。可以用「補陰止汗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地骨皮(一兩)、沙參(三錢)、北五味子(一錢)、桑葉(十片),用水煎服。服兩劑汗會減少,服四劑汗會停止,服十劑汗就不會再出現了。
這個方子中,熟地和山茱萸是補精的藥物,地骨皮和沙參補陰,更能清除骨髓中的虛熱,五味子和桑葉是止汗的良藥,人參和白朮是健脾開胃補氣的好藥。多用補陰的藥物,就能使水分充足,抑制火氣,少用補陽的藥物,就能使陽氣更容易將陰氣提上來。陰陽和水火都沒偏盛的危險,自然就不會有外洩的毛病,又何必使用收澀精液的牡蠣、收斂汗液的瞿麥呢?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湛露飲」來治療:
熟地(二兩)、地骨皮、沙參、丹皮(各五錢)、北五味子(一錢),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