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2)

1. 牙齒痛門(六則)

人有牙齒痛甚不可忍,涕淚俱出者,此乃臟腑之火旺,上行於牙齒而作痛也。治法不瀉其火則不能取效。然火實不同,有虛火,有實火,大約虛火動於臟,實火起於腑。而實火之中,有心包之火,有胃火;虛火之中有肝火,有脾火,有肺火,有腎火。同一齒痛,何以別之?不知各經在齒牙之間,各有部位也。

兩門牙上下四齒,同屬心包也,門牙旁上下四齒,屬肝也,再上下四牙乃胃也,再上下四牙乃脾也,再上下四牙乃肺也,再上下之牙乃腎也。大牙亦屬腎,腎經有三牙齒,多者貴。治病不論多寡,總以前數分治之多驗。火既有如許之多,而治火之法,宜分經以治之矣。雖然,吾實有統治火之法,方用治牙仙丹:

白話文:

牙痛到難以忍受,還會流鼻涕眼淚,這是臟腑之火旺盛,向上蔓延到牙齒引起的疼痛。治療方法不瀉火就無法見效。然而,火氣也有不同,有虛火和實火,一般來說虛火來自臟器,實火來自腑臟。實火中又分為心包火和胃火;虛火中又分為肝火、脾火、肺火和腎火。同樣的牙痛,為什麼要區分呢?因為每條經絡在牙齒部位都有各自的位置。

上下兩排門牙共四顆,都屬於心包;門牙旁邊上下四顆,屬於肝;再往後的上下四顆,屬於胃;再往後的上下四顆,屬於脾;再往後的上下四顆,屬於肺;最裡面的上下牙齒屬於腎。大牙也屬於腎,腎經有三個牙齒,牙齒多的人命運比較好。治療時不論牙齒多少,總是以前面的牙齒作為分治的依據,效果比較好。火氣種類繁多,治療時應該根據不同的經絡來分別治療。不過,我確實有一種治療火氣的通用方法,方藥是「治牙仙丹」。

玄參(一兩),生地(一兩),水煎服。

無論諸火,服之均效。察其為心包之火,加黃連五分;察其為肝經之火,加炒梔子二錢;察其為胃經之火,加石膏五錢;察其為脾經之火,加知母一錢;察其為肺經之火,加黃芩一錢;察其為腎經之火,加熟地一兩。飲一劑而火輕,再劑而火散,四劑而平復如故矣。

夫火既有虛實不同,何以一方而均治?不知火之有餘,無非水之不足也。我滋其陰,則陰陽之火,無不相戢矣。況玄參尤能瀉浮游之火,生地亦能止無根之焰,二味又瀉中有補,故虛實咸宜,實治法之巧,而得其要者也。況又能辨各經之火,而加入各經之藥,有不取效如神乎。

白話文:

玄參(一兩),生地(一兩),用水煎煮後服用。

無論是哪種火氣,服用這方藥都能見效。如果發現是心包的火氣,可加黃連五分;如果是肝經的火氣,加炒梔子二錢;如果是胃經的火氣,加石膏五錢;如果是脾經的火氣,加知母一錢;如果是肺經的火氣,加黃芩一錢;如果是腎經的火氣,加熟地一兩。服用一劑後火氣減輕,再服用一劑後火氣消散,四劑後就能恢復如常了。

之所以使用同一方藥可以治療各種不同的火氣,原因在於火氣的過剩,通常都是因為水分不足所導致。我用滋潤陰液的方法,就能使陰火和陽火都得到調節。玄參尤其能清降浮動的火氣,生地也能熄滅沒有根的火焰,這兩味藥材既能夠清熱又具有補益的作用,所以對於虛火和實火都適用。再加上能分辨出各個經絡的火氣,並加入對應的藥材,效果好到像是神仙下凡一般。

或曰:火生於風,牙齒之疼,未有不兼風者,治火而不治風,恐非妙法。不知火旺則生風,未聞風大而生火,人身苟感風邪,則身必發熱,斷無風止人牙而獨痛之理。況火病而用風藥,反增其火熱之勢,是止痛而愈添其痛矣。

或疑膀胱有火,肝經有火,心經有火,大小腸、三焦俱有火,何俱遺之而不言,不知臟病則腑亦病,腑病則臟亦病,治臟不必治腑,瀉腑不必又瀉臟,況膀胱、心與三焦、大小腸俱不入於齒牙,故略而不談也。

此症外治亦可,用蓽芫湯:

蓽茇,芫花(各二錢),水一碗煎半盞,漱口即止痛。

白話文:

第一段

有人說:火生於風,牙齒疼痛,沒有不伴隨風的,只治火而不治風,恐怕不是妙法。他們不知道火旺則生風,從未聽說風大而生火,人體一旦感受風寒,必定會發熱,不可能風只停留在牙齒而獨自疼痛。況且火病而使用風藥,反而會增加火熱之勢,這樣止痛反而會加重疼痛。

第二段

有人會疑惑:膀胱有火、肝經有火、心經有火、大小腸、三焦都有火,為何這些都遺漏不說呢?不知道臟腑是相互影響的,臟病則腑亦病,腑病則臟亦病。治療臟器不必一定要治療腑臟,瀉除腑臟也不必再瀉除臟器。況且膀胱、心臟與三焦、大小腸都與牙齒無關,因此省略不談。

第三段

這種症狀外治也可以,可以使用蓽芫湯:

蓽茇、芫花(各二錢),水一碗煎至半碗,漱口即可止痛。

內治用沙豆湯亦妙。

沙參(一兩),荊芥,丹皮(各三錢),山豆根(一錢),水煎服。二劑即愈。

人有多食肥甘,齒牙破損而作痛,如行來行去者,乃蟲痛也。夫齒乃骨之餘,其中最堅,何能藏蟲乎?不知過食肥甘,則熱氣在胃,胃火日衝於口齒之間,而濕氣乘之,濕熱相搏而不散,乃蟲生於牙矣。初則止生一二蟲,久則蕃衍而多,於是蝕損其齒,遂致墮落。一齒既朽,又蝕余齒,往往有終身之苦者。

此等之痛,必須外治,若用內治之藥,未必殺蟲,而臟腑先受傷矣。方用五靈至聖散:

白話文:

如果要內服,用沙豆湯也很有效。沙參一兩,荊芥、丹皮各三錢,山豆根一錢,水煎服用。喝兩劑就能治好。

有些人喜歡吃肥膩的食物,導致牙齒破損疼痛,像是有東西在牙齒裡來回跑一樣,這是蟲痛。牙齒是骨頭的延伸,是最堅硬的部分,怎麼會藏蟲呢?其實是過度食用肥膩食物,熱氣積聚在胃裡,胃火不斷衝擊口齒之間,加上濕氣趁虛而入,濕熱交戰無法散去,於是蟲就生在牙齒裡。一開始只生一兩條蟲,時間久了就繁殖得越來越多,啃蝕牙齒,導致牙齒脫落。一個牙齒腐壞,又會傳染到其他牙齒,有些人甚至會因此一輩子受苦。

這種疼痛一定要外治,如果用內服藥,不一定能殺蟲,反而會先傷到臟腑。可以用五靈至聖散:

五靈脂(三錢,研絕細末),白薇(三錢),細辛(五分),骨碎補(五分),各研為細末。先用滾水含漱齒至淨,然後用前藥末五分,滾水調如稀糊,含漱齒半日,至氣急吐出,如是者三次,痛止而蟲亦死矣,斷不再發。

蓋齒痛原因蟲也,五靈脂、白薇最殺蟲於無形,加入細辛以散火,骨碎補以透骨,引五靈脂、白薇直進於骨內,則蟲無可藏,盡行剿殺,蟲死而痛自止也。

此症用破顏丹,亦可外治,甚效。

丹砂(三分),麝香(半分),冰片(一分),雄黃(一錢),為細末,將末搽於痛處,口吐涎而痛立止。

白話文:

取五靈脂、白薇、細辛、骨碎補各適量研磨成細末。先用滾水漱口至乾淨,再取藥末少許,用滾水調成稀糊,含漱半日,直至呼吸急促時吐出,如此反覆三次,疼痛就會消失,蟲也會被殺死,永不再犯。

齒痛的原因是蟲,五靈脂和白薇最能無形中殺蟲,加入細辛散火,骨碎補則能透骨,引導五靈脂和白薇直達骨內,讓蟲無處藏身,徹底消滅。蟲死後,疼痛自然消失。

這種情況可以用破顏丹外治,效果很好。將丹砂、麝香、冰片、雄黃研磨成細末,塗抹在疼痛處,就會流口水,疼痛立即消失。

內治亦可用安寧飲:

玄參,生地,麥冬(各五錢),白薇(一錢),骨碎補(五錢),天門冬(三錢),水煎服。三劑亦愈。

人有牙痛日久,上下牙床盡腐爛者,至飲食不能用,日夜呼號,此乃胃火獨盛,有升無降之故也。人身之火,惟胃最烈,火既升於齒牙,而齒牙非藏火之地,於是焚燒於兩頰,而牙床紅腫,久則腐爛矣。似乎亦可用治牙仙丹加石膏以治之,然而其火蘊結,可用前方,以消弭於無形,今既已潰破腐爛,則前方又不可用,以其有形難於補救也。方用竹葉石膏湯加減:

白話文:

內治可以用安寧飲:玄參、生地、麥冬各五錢,白薇一錢,骨碎補五錢,天門冬三錢,水煎服。喝三劑就能治好。

有些人牙痛很久,上下牙床都爛了,連吃飯都困難,日夜喊痛,這是因為胃火太旺,向上升而不下降的緣故。人體的火氣,以胃火最猛烈,火氣上升到牙齒,而牙齒不是藏火的地方,於是便燒灼兩頰,造成牙床紅腫,時間久了就腐爛了。好像可以用牙仙丹加石膏來治療,但是火氣已經蘊結在一起,可以用前面的藥方,將火氣消弭於無形。現在已經潰破腐爛了,前面的藥方就不能用了,因為有形的損傷難以彌補。可以考慮用竹葉石膏湯加減治療。

石膏(五錢),知母(二錢),半夏(二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二百片),葛根(三錢),青蒿(五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而火退腫消矣。然後再用治牙仙丹,以收功也。

石膏湯以瀉胃火,用之足矣,何加入葛根、青蒿也?不知石膏但能降而不能升,增入二味,則能引石膏至於齒牙以逐其火。而葛根、青蒿尤能退胃中之陰火,所以同用之以出奇,陰陽之火盡散,齒牙之痛頓除,何腐爛之不漸消哉。

白話文:

將石膏五錢、知母二錢、半夏二錢、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二百片、葛根三錢、青蒿五錢,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四劑,就能退燒消腫。之後再用治牙仙丹,以鞏固療效。

石膏湯原本只是清瀉胃火,為何要加入葛根、青蒿呢?這是因為石膏只擅長降火,卻無法升提,添加葛根和青蒿,就能引導石膏直達齒牙,驅散牙火。而葛根、青蒿特別擅長退胃中陰火,所以共同使用,就能出奇制勝,將陰陽之火徹底驅散,牙痛也隨之消失,牙齒腐爛自然漸漸消退。

此症可用石母降炎湯:

石膏,茯苓,荊芥(炒黑,各三錢),知母(一錢),麥冬(一兩),玄參(一兩),甘草(一錢),升麻(五分),天花粉(三錢),水煎服。

四劑全愈。

人有牙齒疼痛,至夜而甚,呻吟不臥者,此腎火上衝之故也。然腎火乃虛火,非實火也,若作火盛治之,多不能勝,即作虛火治之,亦時而效時而不效。蓋火盛當作火衰,有餘當認作不足,乃下虛寒,而上現假熱也。人身腎中不寒,則龍雷之火下安於腎宮,惟其下寒之甚,而水又無多,於是上衝於咽喉,而齒牙受之。

白話文:

這種症狀可以用石母降炎湯治療:石膏、茯苓、荊芥(炒黑,各三錢)、知母(一錢)、麥冬(一兩)、玄參(一兩)、甘草(一錢)、升麻(五分)、天花粉(三錢),用水煎服。四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牙齒疼痛,到了晚上更加嚴重,痛得呻吟無法入睡,這是腎火上衝造成的。但這種腎火是虛火,不是實火,如果用治火盛的方法治療,往往無效。即使用治虛火的方法,效果也時好時壞。因為火盛時應該當作火衰,有餘時應該當作不足,是下面虛寒,上面才出現假熱。人體腎臟如果沒有寒氣,龍雷之火就會安安穩穩地待在腎宮,只不過下面寒氣很重,而且水分也不多,因此火氣就會上衝到咽喉,牙齒就會受到影響。

正如龍雷之火,至冬則地下溫暖而龍雷皆蟄,春氣發動,則地底寒冷而不可蟄,乃隨陽氣上升矣。至於夜分,尤腎水主事,水不能養火,而火自遊行於外,仍至齒而作祟。譬如家寒難以棲處,必居子舍而作威,而子又貧乏,自然觸動其怒氣矣。治法急大補其腎中之水,而益以補火之味,引火歸源,則火有水以養之,自然快樂,而不至於上越矣。方用八味地黃湯加骨碎補治之,一劑而痛止,再劑而痛不發也。

蓋六味地黃湯補其腎水,桂附引火以歸於命門,但補水引火之藥,不先入齒中,則痛之根不能除,所以必用骨碎補以透入齒骨之中,而後直達於命門之內,此拔本塞源之妙法耳。

白話文:

如同龍雷之火,到了冬天,地底溫暖,龍和雷都潛伏著,春天氣息開始活動,地底變得寒冷,無法讓它們潛伏,這時它們會隨著陽氣升騰。到了半夜,尤其腎水在主導,水不能滋養火,反而火自行在外遊蕩,最終到齒齒部位引起問題。就像家中寒冷難以居住,只好去子孫的住所,而子孫又窮困,自然會激怒他們。治療方法是緊急大量滋補腎中的水分,同時增加滋養火的成分,引導火回到它的來源,這樣火有了水的滋養,自然會感到舒適,不會再往上沖。使用八味地黃湯加上骨碎補來治療,第一個藥方就能使疼痛停止,第二個藥方疼痛就不會再發作了。

蓋六味地黃湯滋補腎水,肉桂和附子引導火回到命門,但是滋補水和引導火的藥物,如果不先進入齒齒部位,疼痛的根源就不能清除,因此必須使用骨碎補來穿透齒齒和骨頭,然後直接達到命門之內,這是去除根本,封鎖水源的精妙療法。

此症亦可用制火湯:

熟地(二兩),生地(一兩),玄參(五錢),肉桂(三分),骨碎補(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二劑即止痛。

人有上下齒牙疼痛難忍,閉口少輕,開口更重,人以為陽明之胃火也,誰知是風閉於陽明、太陽二經之間乎。此病得之飲酒之後,開口向風而臥,風入於齒牙之中,留而不出,初小疼而後大痛也。論理去其風宜愈,而風藥必耗人元氣,因虛以入風,又耗其氣,則氣愈虛,風邪即欺正氣之怯而不肯出,疼終難止也。古人有用灸法甚神,灸其肩尖微近骨後縫中,小舉臂取之,當骨解陷中,灸五壯即瘥。

白話文:

這個病可以用制火湯治療:熟地二兩,生地一兩,玄參五錢,肉桂三分,骨碎補一錢,車前子二錢,水煎服。兩劑即可止痛。

有些人牙齒疼痛難忍,閉口稍微輕一點,張口就更痛,大家認為是胃火上炎,其實是風寒閉阻了陽明和太陽經脈。這個病通常是因為喝酒之後,張口迎風睡覺,風寒就入侵了牙齒,停留不散,一開始疼痛輕微,後來就越來越痛。根據道理,祛風才能治癒,但是祛風的藥物會耗損元氣,而這個病本身就是因為虛弱才導致風寒入侵,再用祛風藥物就會更加虛弱,這樣正氣更加衰弱,風寒就更加肆虐,疼痛也就難以止住。古人用灸法治療這個病效果很好,在肩膀尖靠近骨頭後縫的地方,稍微抬起手臂,找到骨頭的凹陷處,灸五壯就痊癒了。

但灸後,項必大痛,良久乃定,而齒疼永不發也。然而人往往有畏灸者,可用散風定痛湯治之。

白芷(三分),石膏(二錢),升麻(三分),胡桐淚(一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乾葛(一錢),天花粉(二錢),細辛(一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即愈,不必三劑也。此方補藥重於風藥,正以風得補而易散也。

此症可用宣揚散:

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甘草,白芷,乾葛,細辛(各一錢),青蒿(三錢),天花粉(三錢),石膏(二錢),水煎服。二劑愈。

白話文:

灸完之後,脖子會非常疼痛,過了好久才緩解,而牙痛就永遠不會再發作了。不過有些人害怕灸法,可以用散風定痛湯治療。藥方如下:白芷三分,石膏二錢,升麻三分,胡桐淚一錢,當歸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乾葛一錢,天花粉二錢,細辛一錢,水煎服用。一劑效果輕微,兩劑即可痊癒,不需要服用第三劑。此方補藥比祛風藥多,因為風邪遇到補氣之物就容易散去。

另外,這個症狀也可以用宣揚散來治療:柴胡五分,白芍五錢,甘草、白芷、乾葛、細辛各一錢,青蒿三錢,天花粉三錢,石膏二錢,水煎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人有上下齒痛甚,口吸涼風則暫止,閉口則復作,人以為陽明之火盛也,誰知是濕熱壅於上下之齒而不散乎。夫濕在下易散,而濕在上難祛,蓋治濕不外利小便也。水濕下行其勢順,水濕上散其勢逆,且濕從下受易於行,濕從上感難於散,故濕熱感於齒牙之間,散之尤難。以飲食之水,皆從口入,必經齒牙,不已濕而重濕乎。

濕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經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須上祛其濕熱,又不可單利小便,當佐之以風藥,則濕得風而燥,熱得風而涼,濕熱一解,而齒痛自愈矣。方用上下兩疏湯:

白話文:

濕氣在下容易散去,但濕氣在上就難以驅除。治療濕氣的方法通常是利尿排濕。因為水濕向下流動順應自然,而水濕向上則逆勢而為。此外,濕氣從下部侵入身體容易流動,濕氣從上部入侵則難以散去。因此,濕熱侵入齒牙之間,更難以散去。我們吃的食物和水都從嘴巴進入,必然經過牙齒,這不就是讓濕氣更加嚴重嗎?

濕重不散,而火且更重矣,所以經年累月而痛,不能止也。治法必須上祛其濕熱,又不可單利小便,當佐之以風藥,則濕得風而燥,熱得風而涼,濕熱一解,而齒牙自愈矣。

濕氣沉重不散,再加上火氣更旺盛,所以疼痛會持續好幾年,無法止住。治療方法必須向上驅除濕熱,但不能單純利尿排濕,應該配合風藥一起使用。風藥可以使濕氣遇風而乾燥,熱氣遇風而涼爽,濕熱消除,齒痛自然就會痊癒。

方用上下兩疏湯:

這個時候,可以服用「上下兩疏湯」來治療。

備註

  • 這裡的「上下兩疏湯」是古籍中常見的藥方,實際配方可能需要參考相關醫學典籍。
  • 現代人出現齒痛,建議及時就醫,不要自行用藥。

茯苓(五錢),白朮(三錢),澤瀉(二錢),薏仁(五錢),防風(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荊芥(二錢),胡桐淚(五分),甘草(一錢),水煎服。四劑而濕熱盡解,而風亦盡散也。

蓋茯苓、白朮、澤瀉、薏仁原是上下分水之神藥,又得防風、白芷、升麻、荊芥風藥以祛風。夫風能散濕,兼能散火,風火既散,則濕邪無黨,安能獨留於牙齒之間耶,仍恐邪難竟去,故加入甘草、胡桐淚引入齒縫之中,使濕無些須之留,又何痛之不止耶。況甘草緩以和之,自不至相雜而相犯也。

白話文:

茯苓(五錢)、白朮(三錢)、澤瀉(二錢)、薏仁(五錢)、防風(五分)、白芷(三分)、升麻(三分)、荊芥(二錢)、胡桐淚(五分)、甘草(一錢),這些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經過四劑藥的治療,濕熱之症可以完全消除,風邪也會散去。

茯苓、白朮、澤瀉、薏仁原本就是能夠分離上下水分的神藥,再加上防風、白芷、升麻、荊芥這些風藥來祛除風邪。風邪能夠疏散濕氣,同時也能疏散熱氣,當風邪和熱氣都散去了,濕邪就沒有伴侶了,怎麼會獨自停留在牙齒之間呢?仍然擔心邪氣難以徹底清除,因此加入甘草、胡桐淚來導入齒縫之中,讓濕氣無處可藏,又怎麼會有疼痛不減的問題呢?而且甘草緩和調和,自然不會互相混雜或抵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