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三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3)

1. 口舌門(二則)

有婦人產子,舌出不能收,人以為舌脹也,誰知是難產心驚之故乎。夫舌乃心之苗,心氣安而舌安,心氣病而舌病,產子而胞胎已破,子不能產,欲顧子而母命恐亡,欲全母而子命難保,其心中驚恐,自必異於常時,心氣既動,心火必不寧矣。胎胞之系,原通於心,用力產子,而心為之懼,故子下而舌亦出也。

舌出不收,心氣過升之故,治法必須降氣為主。古人有以恐勝之者,然舌出由於心驚,復因驚以增其恐,吾恐愈傷心氣矣,雖舌驟收,未必不隨收而隨出也,故降氣必須補心,而不可增其恐。方用助氣鎮心丹:

白話文:

有一位婦人生產,舌頭伸出來無法縮回去,人們以為是舌頭腫脹。誰知道這是難產心驚所導致的。

人的舌頭是心臟的苗芽,心氣安穩,舌頭就安穩;心氣有病,舌頭就會有病。生產時胎盤已經破裂,孩子卻無法順利出生,婦人心裡既想保住孩子,又擔心自己的性命不保,想要保全自己,孩子的性命又岌岌可危,心中驚恐不安,自然與平時不同。心氣受到驚嚇,心火必定不安寧。

胎盤與心臟相連,用力生產,心臟受到驚嚇,所以孩子順利出生,舌頭卻也伸出來了。

舌頭伸出來收不回去,是因為心氣上衝所致,治療方法必須以降氣為主。古人有以恐懼來制止的方法,然而舌頭伸出來是因心驚,再用恐懼來增加驚恐,恐怕會更加傷害心氣。雖然舌頭可能暫時縮回去,但未必不會再伸出來,因此降氣必須補心,不可增加恐懼。

治療方劑採用助氣鎮心丹:

人參(三錢),茯神(二錢),菖蒲(五分),硃砂(一錢,不可火制),五味子(一錢),水煎含漱,久之然後嚥下。一劑即收,二劑全愈。

此方用硃砂以鎮心,又得人參以生氣,氣旺則火自歸心,火歸而焰息,舌亦隨焰而自收矣,何必增其恐懼,而氣始下哉。

此症亦可用斂舌神丹:

人參(一兩),五味子(一錢),麥冬(二錢),附子(一片),菖蒲,良薑(各三分),水煎含漱嚥下,一劑即收。

白話文:

將人參三錢、茯神二錢、菖蒲五分、硃砂一錢(不可火制)、五味子一錢,用水煎煮後含在口中漱口,時間長了再慢慢吞下。一劑就能見效,兩劑即可痊癒。

這個方子用硃砂鎮心,並用人參來滋補元氣,元氣旺盛,心火自然歸位,火歸位了,舌頭上的熱氣也就自然消退了,何必再增加恐懼,讓氣往下沉呢?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斂舌神丹:人參一兩、五味子一錢、麥冬二錢、附子一片、菖蒲、良薑各三分,用水煎煮後含在口中漱口並吞下,一劑就能見效。

人有舌下牽強,手大指、次指不仁,兩臂麻木,或大便閉結,或皮膚赤暈,人以為風熱之病也,誰知是惱怒所致,因鬱而成者乎。夫舌本屬陽明胃經之土,而大腸之脈,散居舌下,舌下牽強,是陽明胃與大腸之病也。然非無因而至,因肝氣不伸,木克胃土,則土虛而不能化食,遂失養於臂指經絡之間,而麻木不仁之症生。臂指經絡失養,何能外潤於皮膚乎,此赤暈之所以起也。

胃土受肝木之克,則胃氣大燥,無血以資大腸,因熱以生風,腸中秘結,益失其傳導之職矣。治法必須通大腸而健胃,又必平肝以補血。方用八珍湯加減治之。

白話文:

有些人舌頭底下僵硬、大拇指和食指感覺麻木,兩隻手臂也麻木,可能還會便秘或皮膚出現紅疹,人們往往以為是風熱病,殊不知這是因為生氣導致的鬱結所致。舌頭屬於陽明胃經,而大腸經絡散布在舌頭底下,舌頭底下僵硬,就說明陽明胃和腸道出了問題。這並非無緣無故,是因為肝氣不舒暢,木克土,導致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食物,進而影響了手臂和手指的經絡,造成麻木。手臂和手指經絡失養,自然無法滋潤皮膚,所以才會出現紅疹。

胃土被肝木克制,胃氣就會變得燥熱,沒有血液供給大腸,熱氣生風,腸道就會便秘,失去傳導排泄的功能。治療方法必須通暢大腸,健脾胃,還要平肝補血。可以用八珍湯加減治療。

人參(一錢),當歸(五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槐角(一錢),白朮(一錢),熟地(五錢),半夏(五分),茯苓(一錢),水煎服。二劑輕,四劑又輕,十劑全愈。

八珍湯補氣補血之方也,加入柴胡以舒肝,增入槐角以清火,肝之郁解,而胃之氣自旺,胃氣旺,而轉輸自暢矣。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由人參、當歸、白芍、柴胡、陳皮、甘草、槐角、白朮、熟地、半夏、茯苓組成,水煎服。服用兩劑病情減輕,四劑症狀更輕,十劑後就能痊癒。

八珍湯本身有補氣補血的功效,加入柴胡能舒肝,加入槐角能清火。肝氣鬱結得以舒解,胃氣自然旺盛,胃氣旺盛,脾胃運化功能就能恢復正常。

此症用頤養湯亦妙:

當歸(一兩),香附,茯神,丹皮,玄參(各三錢),柏子仁,沙參,黃芩(各二錢),遠志(五分),麥冬(五錢),甘草(一錢),水煎服。四劑愈。

白話文:

這個病症使用「頤養湯」也很有效:

當歸(一兩),香附,茯神,丹皮,玄參(各三錢),柏子仁,沙參,黃芩(各二錢),遠志(五分),麥冬(五錢),甘草(一錢),用水煎煮服用。一般服用四劑即可痊癒。

2. 鼻淵門(三則)

人有無端鼻流清水者,久則流涕,又久則流黃濁之物,如膿如髓,腥臭不堪聞者,流至十年,而人死矣。此病得之飲酒太過,臨風而臥,風入膽中,膽之酒毒,不能外泄,遂移其熱於腦中。夫腦之竅通於鼻,而膽之氣,何以通於腦,而酒之氣何以入於膽耶?凡善飲酒者,膽氣自旺,且多叫號,故酒先入膽,而膽不勝酒,即不及化酒,而火毒存於其中矣。夫膽屬木,最惡者寒風也,外寒相侵,則內熱愈甚。

膽屬陽,而頭亦屬陽,膽移熱而上走於頭,腦在頭之中,頭無可藏熱之處,故遇穴而即入。況膽與腦原是相通,腦之穴大過於膽,遂樂於相安居之,而不肯還入於膽矣。迨居腦既久,而動極思遷,又尋竅而出,乃順趨於鼻矣。火毒淺而涕清,火毒深而涕濁,愈久愈流而愈重,後則涕無可流,並腦髓而盡出,欲不死而不可得矣。治法治其腦可也,然治其腦,必仍治其膽者,探源之治也。

白話文:

人若無端鼻流清水,久而流涕,更久則流出黃濁物,如膿如髓,腥臭不堪聞,流至十年,人便會死亡。這病症是由於過度飲酒,且在風中睡覺,風寒入侵膽囊,導致膽囊中的酒毒無法排出,而將熱氣移至腦部。

腦部的竅穴與鼻腔相通,但膽囊的氣如何能通達腦部呢?酒氣又是如何進入膽囊的呢?凡是善於飲酒之人,膽氣自然旺盛,而且常會大聲喧鬧,所以酒先進入膽囊。然而,膽囊無法完全化解酒毒,火毒便會殘留在裡面。

膽囊屬木,最怕的就是寒風,外寒入侵會加重內熱。膽囊屬陽,頭部也屬陽,膽囊將熱氣向上傳至頭部。腦部位於頭顱之中,頭部無處容納熱氣,因此便會找到竅穴進入。況且,膽囊與腦部原本相通,腦部的穴位比膽囊更大,所以熱氣便安然住進腦部,而不願再回到膽囊。

熱氣在腦部待久了,便會想轉換環境,尋找竅穴而出,於是便順著鼻腔流出。火毒淺則涕液清澈,火毒深則涕液濁黃,時間越久,流量越多,毒性也越重,最後鼻涕無處可流,便會連同腦髓一起流出,最終難逃一死。

治療方法應著重於治療腦部,但必須同時治療膽囊,以根治病源。

方用取淵湯:

辛夷(二錢),當歸(二兩),柴胡(一錢),炒梔子(三錢),玄參(一兩),貝母(一錢),水煎服。一劑涕減,再劑涕又減,三劑病全愈。

蓋辛夷最能入膽,引當歸以補腦之氣,引玄參以解腦之火,加柴胡、梔子以舒膽中之鬱熱,則膽不來助火,而自受補氣之益也。然不去止鼻中之涕者,清腦中之火,益腦中之氣,正所以止之也。蓋鼻中原無涕,遏抑上游出涕之源,何必截下流之水乎。此治法之神耳。或疑當歸過於多用,不知腦髓盡出,不大補則腦之氣不生。

白話文:

方用取淵湯:

此方用辛夷兩錢、當歸兩兩、柴胡一錢、炒梔子三錢、玄參一兩、貝母一錢,水煎服。服用一劑後鼻涕減少,再服一劑鼻涕進一步減少,三劑後病症痊癒。

原理:

辛夷最能入膽,利用它引導當歸補腦之氣,並引導玄參清解腦中之火。加上柴胡、梔子舒緩膽中鬱熱,則膽氣不再助長火勢,反而能得到補氣的益處。

之所以不用藥物直接止鼻涕,是因為清解腦中之火,補益腦中之氣,才是真正止鼻涕的根本之道。原本鼻腔中並無涕液,只要遏制上游出涕的源頭,何必截斷下流的涕液呢?這就是此方治法的妙處。

疑點解答:

有人可能會質疑當歸用量過多,但腦髓是精華所在,若不大力補益,腦氣便難以生長。

辛夷耗散之物,非可常用也,故乘其引導,大用當歸以補腦添精,不必日後之再用。倘後日減去辛夷,即重用當歸無益矣。此用藥先後之機,又不可不識也。人疑當歸之不可多用者,不過嫌其性滑,有妨於脾耳,誰知腦髓直流之人,必髓不能化精者也,精不能化,則精必少,精少則不能分布於大腸,必有乾燥之苦,然則用當歸以潤之,正其所喜,何慮之有。

此症用探淵丹亦能奏功。

辛夷(一錢),當歸(五錢),麥冬(二兩),茯苓(三錢),黃芩(二錢),白芍(一兩),天花粉(三錢),生地(五錢),桔梗(二錢),水煎服。

白話文:

辛夷雖然可以散風寒,但不能常用,所以要趁它引導的效果,大量使用當歸補腦益精,不必之後再用辛夷。如果之後減去辛夷,單用當歸就沒什麼效果了。這用藥的先後順序很重要,不可不知。有些人擔心當歸不能多吃,只不過是怕它性滑傷脾而已,卻不知道腦髓直流的人,一定是髓液不能化為精氣,精氣不足,就會分布不到大腸,造成乾燥。所以用當歸潤澤腸道,正是它需要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這個病症用探淵丹也可以治好。

藥方如下:辛夷一錢、當歸五錢、麥冬二兩、茯苓三錢、黃芩二錢、白芍一兩、天花粉三錢、生地五錢、桔梗二錢,水煎服。

四劑全愈。

人有鼻流清涕,經年不愈,是肺氣虛寒,非腦漏也。夫腦漏即鼻淵也,原有寒熱二症,不止膽熱而成之也。然同是鼻淵,而寒熱何以分乎?蓋涕臭者熱也,涕清而不臭者寒也。熱屬實熱,寒屬虛寒。茲但流清涕而不腥臭,正虛寒之病也。熱症宜用清涼之藥,寒症宜用溫和之劑,倘概用散而不用補,則損傷肺氣,而肺金益寒,愈流清涕矣。方用溫肺止流丹:

訶子(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三錢),石首魚腦骨(五錢,煅過存性為末),荊芥(五分),細辛(五分),人參(五分),水煎調服。一劑即止流矣,不必再服也。

白話文:

四劑痊癒

有些人鼻子流清涕,持續好幾年都不好,這是肺氣虛寒造成的,不是腦漏。腦漏就是鼻淵,原本就有寒熱兩種症狀,不止膽熱才能導致。但是同樣是鼻淵,為什麼要分寒熱呢?因為鼻涕臭的是熱症,鼻涕清澈不臭的是寒症。熱症屬於實熱,寒症屬於虛寒。這個人只是流清涕,沒有腥臭味,正是虛寒的病症。熱症要用清涼的藥物治療,寒症要用溫和的藥物治療,如果一味使用散寒藥而不用補益藥物,就會損傷肺氣,導致肺金更加寒冷,清涕就會流得更多。

治療方法可以用溫肺止流丹

訶子(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三錢)、石首魚腦骨(五錢,煅燒至存性研磨成粉末)、荊芥(五分)、細辛(五分)、人參(五分),水煎服。服用一劑就能止住鼻涕,不必再服用。

此方氣味溫和,自能暖肺,而性又帶散,更能祛邪,故奏功如神。或謂石首腦骨,古人以治內熱之鼻淵,是為寒物,何用之以治寒症之鼻淵耶?不知鼻淵實有寒熱二症,而石首腦骨寒熱二症皆能治之。但熱症之涕通於腦,寒症之涕出於肺,我用群藥皆入肺之藥也,無非溫和之味,肺既寒涼,得溫和而自解,復得石首腦骨佐之,以截腦中之路,則腦氣不下陷,而肺氣更閉矣。所以一劑而止流也。

人有鼻塞不通,濁涕稠黏,已經數年,皆以為鼻淵而火結於腦也,誰知是肺經鬱火不宣,有似於鼻淵,而非鼻淵乎。夫郁病五臟皆有,不獨肝木一經之能郁也。《內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肺氣鬱則氣不通,而鼻乃肺經之門戶,故肺氣不通,而鼻之氣亦不通也。《難經》曰:肺熱甚則出涕。

白話文:

雖然熱症的鼻涕與腦部相通,而寒症的鼻涕則源於肺部,但我所用的藥物都是針對肺部的藥物,而且都是溫和的藥性。肺部原本寒涼,服用溫和藥物後自然會舒緩,再加上石首魚腦骨的辅助,就能阻斷腦部氣機下降,進而讓肺部的氣機更穩定。因此,只要服用一劑藥就能止住流鼻涕。

人有鼻塞不通,濁涕稠黏,已經數年,皆以為鼻淵而火結於腦也,誰知是肺經鬱火不宣,有似於鼻淵,而非鼻淵乎。

有些人鼻子不通,鼻涕濃稠黏膩,已經好幾年了,都以為是鼻淵,認為是火氣聚集在腦部引起的。但其實可能是肺經鬱火不宣,症狀類似鼻淵,但並非真正的鼻淵。

夫郁病五臟皆有,不獨肝木一經之能郁也。《內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肺氣鬱則氣不通,而鼻乃肺經之門戶,故肺氣不通,而鼻之氣亦不通也。《難經》曰:肺熱甚則出涕。

郁病(不通暢)不只發生在肝經,五臟都有可能發生。 《內經》中說:所有氣機不通暢,都屬於肺。肺氣鬱結就會造成氣不通,而鼻子是肺經的門戶,所以肺氣不通,鼻子的氣機也會不通。《難經》中也說:肺熱嚴重就會流鼻涕。

肺本清虛之府,最惡者熱也,肺熱則肺氣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結為涕,熱甚則涕黃,熱極則涕濁,敗濁之物,豈容於清虛之腑,自必從鼻之門戶而出矣。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錢),當歸(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黃芩(一錢),茯苓(二錢),白芍(三錢),白芷(一錢),桔梗(三錢),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連服八劑全愈。

白話文:

肺臟天生清淨虛寒,最怕熱邪入侵。肺部一旦積熱,肺氣就會變得粗糙,肺部的津液就會向上沸騰,凝結成鼻涕。熱氣越盛,鼻涕顏色就越黃;熱氣極盛,鼻涕就會變得混濁。這些敗濁之物,絕不能留在清淨的肺臟裡,自然會從鼻孔這個門戶排出。

治療方法是用逍遙散加減方:

柴胡二錢,當歸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黃芩一錢,茯苓二錢,白芍三錢,白芷一錢,桔梗三錢,半夏一錢,水煎服。

一劑藥下去,症狀會減輕;再服兩劑,症狀會更加減輕。連續服用八劑,就能痊癒。

此方治肝木之郁者也,何以治肺鬱而亦效?不知逍遙散善治五郁,非獨治肝經一部之郁已也。況佐之桔梗,散肺之邪,加之黃芩瀉肺之熱,且引群藥直入肺經,何郁之不宣乎。故壅塞通稠濁化也。

此症用宣肺散亦佳。

柴胡,黃芩,紫菀(各二錢),白芍(一兩),當歸,麥冬(各五錢),茯苓,白芥子(各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紫蘇(一錢),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劑愈。

白話文:

這方子是治療肝木鬱結的,為何也能治療肺鬱呢?這是因為逍遙散擅長治療五臟鬱結,不僅僅局限於治療肝經的鬱結。而且,方中加入桔梗,能夠散肺邪氣,黃芩則能瀉肺熱,更能引導藥物直入肺經,如此一來,何種肺鬱不消散呢?因此,可以通暢阻塞、化解稠濁之氣。

此症使用宣肺散亦可。

方劑組成:柴胡、黃芩、紫菀(各二錢),白芍(一兩),當歸、麥冬(各五錢),茯苓、白芥子(各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紫蘇(一錢),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劑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