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二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4)

1. 血暈門(二則)

婦人甫產後,忽眼目昏暈,噁心欲吐,額上、鼻尖有微汗,鼻出冷氣,神魂外越,人以為惡血衝心之患也,誰知氣虛欲脫而血暈乎。蓋新產之後,血已盡傾,血舍空虛,止存微氣,倘其人陽氣素虛,則氣祛原不能生血,及胎破而心血隨胎而墮,則心無血養,所望者氣以固之也。今氣又虛脫,心君無護,所剩殘血非正血,不可歸經,內庭變亂,反成血暈之症矣。

治法必須大補氣血,不宜單治血暈也。補血以生新血,正活血以逐舊血也。然血乃有形之物,難以速生,氣乃無形之物,易於迅長。補氣以生血,不更易於補血以生血乎。方用解暈湯:

白話文:

婦女剛生產完,突然感到眼花頭暈、噁心想吐,額頭和鼻尖微微冒汗,鼻子吹出冷氣,精神恍惚,像是魂魄要離體一樣。人們都認為是惡血衝擊心臟導致的,殊不知這是氣虛欲脫,而造成血暈。

因為婦女剛生產完,血液已經大量流失,血脈空虛,只留下一點微弱的氣。如果本身陽氣就虛弱,氣力不足以生血,再加上胎兒出生時,心血隨胎兒一起流失,心臟沒有血液滋養,只能靠氣力來維持。現在氣又虛脫,心臟無力守護,剩下的殘餘血液不是正常的血液,無法回到經脈,內部紊亂,反而變成血暈的症狀。

治療方法必須要大補氣血,不能單純治療血暈。補血以生新血,活血以去除舊血。但是血液是有形的物質,難以快速生成,而氣是無形的物質,容易快速生長。補氣可以生血,難道不比補血生血更容易嗎?

藥方使用「解暈湯」:

荊芥(三錢),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炮姜(一錢),黃耆(一兩),水煎服。一劑暈止,二劑心定,三劑氣旺,四劑血生,不再暈也。

此方實解血暈之聖方。凡產後能服此方,斷無退母之症,或人參力不能用,減去大半,或少用一、二錢,余如分兩,多服數劑,無不奏功也。

用參歸荊芥湯亦效甚。

人參(一兩),荊芥(三錢),當歸(一兩),水煎服。

婦人子方下地,即昏暈不語,此氣血雙脫也,本在不救。我受岐天師秘傳,以救萬世產亡之婦,當急用縫衣針刺其眉心之穴,得血出即出語矣。然後以獨參湯:人參一兩,急煎灌之,無不生者。倘貧家之婦,無力買參,用當歸補血湯:黃耆二兩,當歸一兩,煎湯一碗灌之亦生。

白話文:

荊芥三錢、人參一兩、當歸一兩、炮姜一錢、黃耆一兩,加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暈眩就會止住,兩劑心神安定,三劑元氣旺盛,四劑血液就會恢復,之後就不會再暈了。

這個方子是治療血暈的絕妙藥方。產婦只要服用這個藥方,就絕對不會出現退母症。如果人參的藥力太強,可以減去一半,或減少一、兩錢,其他藥材的分量維持不變,多服用幾劑,一定能奏效。

使用參歸荊芥湯也有很好的效果。

人參一兩、荊芥三錢、當歸一兩,加水煎煮服用。

如果婦人在生完孩子下地後,就昏迷不醒,這是氣血雙脫,本是無救的。我得到岐天師的秘傳,可以用來拯救千千萬萬產後昏迷的婦女,要立即用縫衣針刺她的眉心穴,只要流出血來,她就會醒過來說話。然後用獨參湯,人參一兩,趕快煎煮灌下去,沒有不救活的。如果家境貧寒的婦女,買不起人參,可以用當歸補血湯,黃耆二兩、當歸一兩,煎煮一碗湯灌下去也能救活。

萬不可於二方之中輕加附子。蓋附子無經不達,反引氣血之藥走而不守,不能專注於胞胎,不若人參、歸、耆直救其氣血之絕,聚而不散也。蓋產婦昏暈,全是血舍空虛,無血養心,以致血暈。舌為心之苗,心既無主,舌又安能出聲。眉心者,上通於腦,而下通舌系,則連於心,刺眉心則腦與舌俱通,心中清氣上升,則瘀血自然下降。然後以參、耆、當歸補之,則氣血接續,何能死亡乎。

雖單用參、耆、當歸亦能生者,然終是刺眉心則萬無一失。瘀血衝心,所以昏暈不語,解其瘀血之沖,真所謂扼要爭奇也。世人但知灸眉之法,誰知刺勝於灸乎。蓋灸緩而刺急,緩則難以救絕,急則易於回生耳。

白話文:

產婦昏迷不醒,是因為血氣虧虛,心臟得不到血液滋養,才會昏迷不語,舌頭也無法發聲。眉心是連接腦部和舌頭的要穴,也是通往心臟的通道,刺眉心可以疏通腦部和舌頭,讓清氣上行,瘀血下降。之後再用人參、黃耆、當歸補氣血,就能讓氣血恢復正常,產婦自然不會死亡。

雖然單用人參、黃耆、當歸也能救治產婦,但刺眉心是最保險的方法。產婦昏迷是因為瘀血衝擊心臟,刺眉心可以解開瘀血,這是最關鍵的急救措施。很多人只知道灸眉心,卻不知道刺眉心比灸眉心更有效,因為刺眉心速度快,能更快救回性命。

亦可用參附益母湯治之。

人參(一兩),附子(一錢),益母草(二錢),水煎。遇此等症,急用一人抱住產母,頭頂心解開,以艾火急灸之,必然出聲。然後以參附益母湯救之,多有生者。

婦人有產後三日,發熱惡露不行,敗血攻心,狂言呼叫,甚欲奔走,拿捉不定,人以為邪熱之在胃也,誰知血虛而心無以養乎。產後之血盡隨胎胞外越,則血室空虛,五臟皆無血養,當是之時,止心中之血尚存些微,以護心也。而各臟腑皆欲取給於心,心包為心君之相,攔絕各臟腑之氣,不許入心,故心安神定,是護心者,全藉心包也。然心包亦虛,倘不能障心,各臟腑之氣遂直入心中,以分取心血。

白話文:

可以使用參附益母湯來治療這種狀況。

人參(一兩),附子(一錢),益母草(二錢),用水煎煮。遇到這種症狀時,應立即讓一人抱著產母,頭頂心部打開,使用艾火迅速灸治,產母會發出聲音。接著用參附益母湯救治,大多數情況下產母都能存活。

婦女生產後三天內,出現發熱、惡露不暢,血液腐敗攻擊心臟,出現狂妄的言語和呼叫,甚至想要奔跑,行為難以預測。人們可能認為這是胃部受到邪熱影響,但實際上是因為血液不足,心臟無法得到養分。產後的血液隨著胎兒排出,導致血室空虛,五臟六腑都缺乏血液的滋養。在這時,僅剩的心中血液還能維護心臟,但其他臟腑都迫切需要血液供應,心包就像心臟的助手,阻擋各個臟腑的氣息,不允許進入心臟,因此心安神定,這是心包保護心臟的作用。然而,如果心包也虛弱,無法保護心臟,各個臟腑的氣息就會直接進入心臟,分取心臟的血液。

而心包情極,既不能顧心,又不能御眾,於是大聲疾呼,本欲召臟腑以救心,而跡反近於狂悖,有無可如何之象,故病似熱而非實熱也。治法大補其心中之血,使各臟腑分取之以自養,不必再求於心君,則心安而心包亦安。方用安心湯:

乾荷葉(一片),生地黃(五錢),丹皮(五錢),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生蒲黃(二錢),水煎調服。

一劑即定,而惡露亦下矣。

此方用歸、芎以補血,何又用生地、丹皮之涼血,似非產後所宜,不知惡血奔心,未免因虛熱而相犯,吾於補中涼之,則涼不為害,況益之乾荷葉,則七竅相通,能引邪外出,不內害於心,轉生蒲黃以分解惡露也。但此方止可暫用一劑以定狂,不可多用數劑以取勝,不可不慎也。

白話文:

當心包出現極度的情緒問題時,無法照顧心臟,也無法統領其他器官,於是發出急切的呼籲,本意是召喚各個臟腑來救助心臟,結果反而顯得狂亂悖理,表現出無可奈何的情狀,所以病症看似熱症,卻不是真正的實熱。治療方法是大量補充心臟中的血液,讓各個器官分別吸取以自養,不再強求心君的作用,這樣心臟和心包都能得到安定。藥方使用「安心湯」:

乾荷葉一片,生地黃五錢,丹皮五錢,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生蒲黃二錢,加水煎煮後調和服用。

一劑藥即可平定病情,而且能排出惡露。

這方子用當歸和川芎來補血,為什麼又要加入生地黃和丹皮這種涼血藥物,似乎不適合產後使用。實際上,這是因為惡血衝擊心臟,可能是因為虛熱所致。我在補充藥材時加入涼性藥物,可以避免涼藥對身體的傷害,再加上乾荷葉,可以打通七竅,引導邪氣外散,不致於傷害心臟,並能幫助分解惡露。但是,這個方子只適合暫時使用一次以鎮定狂亂情緒,不宜過量多次服用,使用時需謹慎。

用參歸荊棗益母湯亦效。

人參,當歸,炒棗仁(各一兩),荊芥,益母草(各三錢),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配方是「參歸荊棗益母湯」,它的做法如下:

  • 將人參與、當歸、炒棗仁各取一兩,荊芥和益母草各取三錢。
  • 把這些材料放入水中煮沸後再慢慢熬煮一段時間,最後服用即可。

2. 胞衣不下門(三則)

婦人兒已生地,而胞衣尚留於腹,三日不下,心煩意躁,時欲暈去,人以為胞胎之蒂未斷也,誰知血少乾枯黏連於腹乎。世見胞衣不下,心懷疑懼,恐其上衝於心,有死亡之兆,然胎衣何能衝於心也。但胞衣未下,則瘀血未免難行,有血暈之虞耳。治法仍大補氣血,使生血以送胎衣,則胎衣自然潤滑,生氣以助生血,則血生迅速,尤易推墮也。方用送胎湯:

當歸(二兩),川芎(五錢),乳香末(一錢),益母草(一兩),沒藥末(一錢),麝香(半分,研),荊芥(三錢),水煎調服。立下。

白話文:

婦人產下嬰兒後,胎盤卻留在腹中,三天仍未排出,患者心煩意躁,時常想昏倒,人們以為是胎盤與子宮的連接處尚未斷開,其實是血量不足,導致胎盤乾枯粘連在子宮內。

世人看到胎盤不下降,心中充滿疑懼,害怕胎盤上衝到心臟,會有死亡的徵兆,但胎盤怎麼可能衝到心臟呢? 只是胎盤未排出,瘀血不易排出,有血虛昏厥的風險。

治療方法還是要大力補氣血,讓血液充足,推動胎盤排出,這樣胎盤自然會變得潤滑,同時也要幫助血液生成,讓血量快速增加,更有利於胎盤的脫落。

方劑使用送胎湯:

當歸(二兩)、川芎(五錢)、乳香末(一錢)、益母草(一兩)、沒藥末(一錢)、麝香(半分,研磨)、荊芥(三錢),水煎服用。服用後可立即排出胎盤。

此方以當歸、川芎補其氣血,以荊芥引氣血歸經,用益母草、乳香等藥逐瘀下胎。新血既長,舊血難存,氣旺上升,瘀濁自然迅降,無留滯之苦也。蓋胞衣留腹,有回顧其母胎之心,往往有六、七日不下,胞衣竟不腐爛,正以其有生氣也。可見胎衣在腹,不能殺人,補之自降也。

或謂胞衣既有生氣,補氣補血,則胞衣宜益堅牢,何補之反降?不知子未下,補則益於子,子已下,補則益於母,益子而胞衣之氣連,益母而胞衣之氣脫,實有不同。故此補氣、補血,乃補各經之氣血,以推送之,非補胞膽之氣血,是以補氣、補血,而胎衣反降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用當歸、川芎來補充氣血,用荊芥引導氣血歸回經絡,再用益母草、乳香等藥物來驅散瘀血、促進胎兒排出。新血生長出來後,舊血自然難以留存,氣血旺盛向上,瘀血濁氣自然向下排出,就不會有停滯的痛苦了。因為胎盤留在腹中,有回到母體的意願,常常六、七天都排不出來,而且胎盤也沒有腐爛,正是因為它還有生氣。可見胎盤留在肚子裡,並不會造成危險,補氣血就能讓它自然排出。

有些人會認為胎盤有生氣,補氣血會讓它更牢固,為什麼補氣血反而會讓它排出?其實他們不知道,在胎兒還沒出生前,補氣血是為了幫助胎兒,胎兒出生後,補氣血就是為了幫助母親。幫助胎兒,胎盤的氣血就會連著胎兒;幫助母親,胎盤的氣血就會脫離。這兩者完全不同。所以這個藥方補氣血,是補全身各經絡的氣血,用來推動它,而不是補胎盤的氣血,因此補氣血反而能讓胎盤順利排出。

用加味佛手散殊效。

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益母草(五錢),乳香末(一錢),敗龜板(一具),水煎服。一劑即下也。

婦人子生五、六日,胞衣留於腹中,百計治之,竟不肯下,然又絕無煩躁昏暈之狀,人以為瘀血之黏連也,誰知氣虛不能推送乎。夫瘀血在腹,斷無不作祟之理,有則必然發暈,今安然無恙,是血已淨矣。血淨宜清氣升而濁氣降,今胞胎不下,是清氣下陷難升,遂至濁氣上浮難降。

然濁氣上升,必有煩躁之病,今反安然者,是清濁之氣兩不能升也。然則補其氣,不無濁氣之上升乎?不知清升而濁降者,一定之理也。苟能於補氣之中,仍分其清濁之氣,則升清正所以降濁矣。方用補中益氣湯:

白話文:

使用加味佛手散能達到特殊療效。

當歸(二兩),川芎(一兩),益母草(五錢),乳香末(一錢),敗龜板(一具),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藥就可見效。

婦女生產後五到六天,胎衣仍留在腹部,試盡各種方法治療,卻始終無法排出,然而她並沒有煩躁或昏厥的情況,人們認為是因為瘀血黏連所導致,誰知實際上是氣虛不能推進嗎?如果腹內有瘀血,必定會產生問題,如果有瘀血就會導致頭暈,現在她平安無事,說明血液已經乾淨了。血液乾淨後,氣應該上升而混濁之氣應下降,然而胎兒未下,表示氣的清潔部分難以上升,導致混濁之氣難以下降。

然而混濁之氣上升,必然會引起煩躁的症狀,現在她反而平安無事,表明清氣和混濁之氣都難以上升。那麼補充氣力,是否會使混濁之氣上升呢?其實,氣清升而混濁降,這是一定的道理。如果能在補充氣力時,還能區分清氣和混濁之氣,就能使清氣上升,以抑制混濁之氣。因此,我們可以使用補中益氣湯來治療。

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五錢),升麻(三分),柴胡(三分),陳皮(二分),甘草(一分),白朮(五錢),加蘿蔔子(五分),水煎服。一劑胎衣自下。

夫補中益氣湯補氣之藥,即提氣之藥也。並非推送之劑,何能下胎衣如此之速?不知濁氣之下陷者,由於清氣之不升也。提其氣,則清氣升而濁氣自降,腹中所存之物無不盡降,正不必又去推送之也。況方中又加蘿蔔子數分,能分理清濁,不致兩相扞格,此奏功之所以神耳。

白話文:

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當歸五錢、升麻三分、柴胡三分、陳皮二分、甘草一分、白朮五錢,加上蘿蔔子五分,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後,胎衣就會自然排出。

補中益氣湯是補氣的藥,其實也是提氣的藥,並非直接將胎衣推出來。胎衣之所以無法排出,是因為濁氣下降,而清氣無法上升。提昇清氣,就能讓清氣上升,濁氣自然下降,腹中任何停滯的東西都會順利排出,根本不需要另外推動。而且藥方中還加了幾分蘿蔔子,能分清濁氣,避免互相衝突,這就是藥方奏效的神奇之處。

用加味補血湯亦神效。

黃耆(二兩),當歸(一兩),升麻(五分),益母草(三錢),水煎服。一劑即下。

白話文:

使用「加味補血湯」也能有神奇的效果。 黃耆 10 克、當歸 6 克、升麻 0.5 克、益母草 9 克,用水煮沸後服用。喝一次就能見到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