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七 (2)
卷之七 (2)
1. 汗症門(五則)
人有大病之後,無過而遍身出汗,日以為常,人以為內熱發汗也,誰知是陽氣之虛,外泄而腠理不能自閉乎。大病之後,氣血大虧,氣不能入於血之中,血必至逼其氣於膚之外,使肺金清肅之令行,則氣雖欲越出於皮毛,而腠理未疏,何能外泄?惟大病之後,必先損其肺,肺先無自主之權,安能禁其氣之不固哉。
氣不固,而汗乃氣之所化,汗隨氣泄,遍體出汗淋漓,又無內邪之散,有不散盡其真氣者乎。似乎較亡陽之症相同,然而亡陽之症身喪於頃刻,自汗之病不至遽殞於須臾,其故何也?蓋亡陽之症,乃熱邪驅之;自汗之症,乃陰虛促之也。陽病暴而陰病緩,陽暴難於救援,陰緩易於調劑。
白話文:
人經歷大病之後,經常無故全身出汗,日復一日,人們以為是體內有熱氣才發汗。卻不知這是陽氣虛弱,外泄導致毛孔無法自行閉合。
大病之後,氣血嚴重虧損,氣無法進入血液中,血液就會迫使氣流向體表,讓肺金清肅之氣運行。即使氣想要從皮毛中溢出,但毛孔尚未疏鬆,又怎能外泄呢?只有在大病之後,肺部首先受到損傷,失去自主控制的能力,才無法約束氣的流失。
氣不固,汗液是氣化成的,汗隨氣泄,全身出汗淋漓,又無內邪需要散發,難道不會散盡真氣嗎?這似乎與亡陽之症類似,但亡陽之症會導致人瞬間死亡,自汗之症卻不會立即致命,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亡陽之症,是熱邪驅使所致;而自汗之症,是陰虛促使所致。陽病暴發,陰病緩慢,陽病來勢凶猛難以救援,陰病緩慢易於調治。
治法自當以補氣為主,而補氣之中,兼以補陰,則陰能攝陽,汗不止而自止矣。方用攝陽湯: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白芍(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山茱萸(三錢),熟地(一兩),水煎服。二劑汗少止,四劑汗大止,十劑全愈。
此方用參、耆以大補其氣。氣足則肺氣有養,皮毛自固。益之麥冬、五味則肺金不特自足以衛外,兼可以分潤於腎水。猶恐汗出太多,必損耗真陰,更加熟地、山茱以益精,使肺金不必又來下生腎水,則肺氣旺而皮毛益固矣。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該以補氣為主,同時也要補陰,陰氣可以攝住陽氣,這樣汗就不會一直流個不停,自然就會止住。可以用攝陽湯:人參、黃耆各一兩,白芍、麥冬各五錢,北五味一錢,山茱萸三錢,熟地一兩,水煎服。兩劑藥汗量減少就會止住,四劑藥汗量大就會止住,十劑藥就能完全治癒。
這個方子用人參、黃耆來大力補氣。氣充足了,肺氣就能得到滋養,皮膚毛髮自然就堅固。再加入麥冬、五味子,不僅肺金能自行抵禦外邪,還可以滋潤腎水。因為擔心汗出太多會損耗真陰,所以又加入熟地、山茱萸來滋補精氣,讓肺金不必再下生腎水,這樣肺氣就旺盛,皮膚毛髮就更加堅固了。
增入白芍一味以收斂肝氣,則肝木自平,使肺金無仇家之相逼,則肺氣安然,自能行其清肅之氣,而下輸於膀胱,則上下之氣舒,而心中生液,不來克肺,則肺金有權得以自主,安肯聽汗之自出哉。此攝陽之妙法也。倘貧窮之人無力買參,豈忍視死不救。前方之中倍加黃耆二兩,增入防風五分,同前藥煎服,功未嘗不同,但必須多服數十劑也。
此症用斂汗湯甚妙。
黃耆(一兩),麥冬(五錢),北五味(二錢),桑葉(十四片),水煎服。
人有夢遺之後,身體狼狽,加之行役太勞,或行房太甚,遂至盜汗淋漓,人以為腎氣之虛也,誰知是心氣之熱乎。夫心喜寒而不喜熱,腎喜熱而不喜寒,似乎心腎之相違,然而於相違之中,未常不相合也。
白話文:
1. 盜汗的原因
- 盜汗可能是因為肝氣不平,導致肺金受逼,肺氣無法正常運作,進而導致汗液不受控制。
- 也可能是因為心氣過熱,心喜寒不喜熱,熱氣上蒸導致盜汗。
2. 藥物治療
- 收斂肝氣: 增加白芍一味,可以收斂肝氣,使肝木自平,讓肺金不受侵犯,肺氣安然,自然能夠正常運行清肅之氣,下輸膀胱。這樣上下之氣舒暢,心中生津液,不會再克肺,肺金得以自主,自然不會再出汗。這是攝陽的妙法。
- 貧窮者替代方案: 如果沒有錢買人參,可以使用黃耆代替,並加入防風,功效與原方相同,但需要服用較多劑量。
- 斂汗湯: 這是一種治療盜汗的方劑,包含黃耆、麥冬、北五味、桑葉,水煎服用。
3. 夢遺後盜汗
- 有些人因為夢遺之後,身體虛弱,加上勞累或房事過度,就會出現盜汗,很多人認為是腎氣虛,其實可能是心氣過熱。
- 心喜寒不喜熱,腎喜熱不喜寒,看似相違背,但其實互相依存,互為補充。
腎因夢遺之後,自然精水不足,加之行役、行房,以勞其筋骨,則內陰大虧,何能上濟於心乎?心無腎水之濟,則心添其熱,而腎水更耗,久則腎畏心之取資,堅閉腎宮,而心不得不仍返於心宮,無奈心無液養,而煩躁之念生。然心雖無寧靜之氣,未常無專主之權,徒然煩躁,而相火尚不敢顯背夫心,以自越出於軀殼之外,但乘心假寐,乃竊其資重而潛移耳。故盜汗之出與自汗之出,實有不同。
自汗者,心不得而自主也;盜汗者,心尚能操其意。此等之汗,必出在胸間者尤甚。汗本熱也,而越出於軀殼之外,則熱變為寒。正因相火之熱,乃虛火而非實火,況乘心之未知而遁出,非明目張膽者可比,熱出為寒,正顯其陰之象也。況心原無液何從而得汗乎?亦竊腎之餘津私自潛移者也。
白話文:
腎臟在遺精之後,精華液自然不足,再加上長途奔波、房事過度,勞損筋骨,就會導致身體內部的陰氣嚴重虧損。如此一來,腎臟的精華如何能夠上達心臟呢?心臟沒有腎臟精華的滋養,就會變得燥熱,進而加重腎臟精華的消耗。時間久了,腎臟就會畏懼心臟的索取,緊閉腎宮,而心臟也只好返回心宮。然而,心臟沒有滋潤,就會產生煩躁不安的想法。
雖然心臟沒有平靜的氣息,但它仍然掌握著主導權,僅僅是煩躁不安,相火還不敢背叛心臟,擅自跑到軀殼之外。它只會趁著心臟假寐的時候,偷偷地汲取心臟的能量,然後慢慢地轉移出去。所以盜汗和自汗的產生,其實是有區別的。
自汗是因為心臟無法自主控制,而盜汗則是心臟仍然能夠控制自己的意念。這兩種汗,特別容易出現在胸部。汗液本身是熱的,但當它從軀殼中流出時,就會變成寒氣。因為相火的熱是虛火,而非實火,而且它是在心臟不知情的情況下偷偷溜出去,與明目張膽的熱火截然不同。熱氣變寒,正是陰氣顯現的象徵。
況且,心臟本身沒有液體,從哪裡來出汗呢?它也是偷取了腎臟的餘津,私自偷偷地轉移出去的。
治法瀉心中之熱,仍宜補腎中之水。腎水足而心火自清,心火寧而心汗自止矣。方用防盜止汗湯:
麥冬(五錢),生棗仁(一兩),熟地(一兩),山茱萸(三錢),黃連(五分),人參(三錢),丹參(三錢),茯神(三錢),肉桂(五分),水煎服。一劑汗少止,二劑汗全愈。
此方心腎雙補之藥也。心腎兩足,自有離而復合之勢。黃連清心,肉桂溫腎,二味同用,能使心腎交於頃刻。心腎既交,則心火清明,相火畏主,何敢竊財用而偷出哉。倘不補心腎,惟事止汗,汗不能止,必且輕變重而重變危矣。烏可輕用止澀之味乎。
白話文:
防盜止汗湯 方解
治療方法應當瀉去心火,同時也要補益腎水。腎水充足,心火自然清涼,心火安寧,心汗自然止住。
處方:
- 麥冬(五錢)
- 生棗仁(一兩)
- 熟地(一兩)
- 山茱萸(三錢)
- 黃連(五分)
- 人參(三錢)
- 丹參(三錢)
- 茯神(三錢)
- 肉桂(五分)
水煎服。一劑汗少止,二劑汗全愈。
此方是心腎雙補的藥物。 心與腎相輔相成,就像離與合的關係。黃連清心,肉桂溫腎,兩味藥物合用,能使心腎迅速交合。心腎交合後,心火清明,相火畏懼心火的主導作用,就不敢再偷走津液了。
如果單純止汗而不補益心腎,汗液止不住,病症反而會越來越嚴重,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切不可輕易使用止澀的藥物。
此症用四參湯亦效。
玄參(一兩),麥冬,生地(各五錢),天門冬,人參,沙參(各三錢),丹參,茯苓(各二錢),黃連(五分),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人有夜間發熱,初時出汗星星,後則漸多,日久每夜竟出大汗,至五更而止,人以為陽虛盜汗也,誰知是陰虛出汗乎。夫陰虛者,腎虛也。腎藏真陰,陰宜秘藏,何故發汗?蓋腎中之火動也。腎水非火不養,何反致泄水?即水泄宜從下出,何走皮毛而旁出耶?不知腎火生水,真火也。真火喜靜而不喜動,水靜則真火生水,水動則真火泄水矣。
白話文:
四參湯的藥方如下
玄參(一兩),麥冬、生地(各五錢),天門冬、人參、沙參(各三錢),丹參、茯苓(各二錢),黃連(五分),北五味子(一錢),用水煎煮服用。
有些人晚上發熱,一開始只出少量汗,像星星點點般,後來汗越來越多,時間久了,每天晚上都會出很多汗,到五更天時才停止。很多人以為這是陽虛盜汗,殊不知這是陰虛出汗。
陰虛就是腎虛,腎臟藏着真陰,真陰應該靜靜地收藏,為什麼會出汗呢?這是因為腎臟中的火氣動了。腎水需要火氣來滋養,為什麼反而會導致水份流失呢?而且水份流失應該從下半身排出,為什麼會從皮膚毛髮流出呢?
其實,腎火生水,是真火,真火喜歡安靜,不喜歡活動。水份安靜,真火就能生水;水份流動,真火就會泄水。
生水則火能秘藏,泄水則火乃奔越。故腎中之火動者,仍腎中之水自動,由於人之縱欲而好泄其精也。精泄過多,則勞其精而水動,而火亦動。火動而水不足以濟之,則火且挾水,而騰出於本宮,不從下走,而乃隨其火性,遊行於經絡腠理之間,遇毛竅而泄也。初則偶爾遊行,久則夜夜出汗。
陰氣愈虛則愈汗,毛竅之細路竟成轉輸之大道矣。然汗既易出,宜無分晝夜,何夜汗而晝不汗耶?得毋陰虛而陽未虛乎?不知陰陽各有道路,行於陽之分,則陰不敢奪陽之權;行於陰之分,則陽不敢奪陰之柄。夜間出汗,實陰走於陰之途,至於五更,則陰不敢入於陽之界。故陰汗遇陽氣而自轉,非陰虛而陽不虛也。
白話文:
如果腎精充足,腎中之火就能儲藏起來;而如果腎精流失,腎中之火就會外溢。因此腎火動的原因,在於腎水自動,這是由於人過度縱慾,好逸惡勞,導致精液外泄。精液外泄過多,就會損傷腎精,使腎水減少,腎火也就隨之旺盛。而腎火旺盛,但腎水不足以滋養它,就會使腎火帶著腎水一起外泄。腎火不再向下走,而是隨著其火性,在經絡和肌肉之間遊走,遇到毛孔就從毛孔中排出。一開始只是偶爾出現,時間久了就會變成每天晚上都出汗。
陰氣越虛弱,就越容易出汗,毛孔原本細小的通道,最終變成汗液流出的主要通道。然而,既然汗液容易流出,就應該不分晝夜,為什麼晚上出汗而白天不汗呢?難道是陰虛而陽氣未虛嗎?要知道陰陽各有其運行道路,在陽氣運行的部位,陰氣不敢奪取陽氣的權柄;而在陰氣運行的部位,陽氣不敢奪取陰氣的權柄。晚上出汗,實際上是陰氣在陰氣運行的道路上運行,直到五更天,陰氣才不敢進入陽氣的領域。因此,陰汗遇到陽氣就自動轉向,並不是陰虛而陽氣不虛。
治法宜大補其真陰,而加之陽分之藥,提陰出於陽分,庶幾陰遇陽而止也。方用補陰止汗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地骨皮(一兩),沙參(三錢),北五味子(一錢),桑葉(十片),水煎服。二劑汗少止,四劑汗乃止,十劑汗不再出矣。
此方熟地、山茱補精之物也,地骨、沙參補陰而更能清骨髓中之虛熱,五味、桑葉止汗之神劑,人參、白朮健脾開胃補氣之聖藥也。多用補陰之品,則水足以制火,少用補陽之味,則陽易於提陰。陰陽水火,既無偏勝之虞,自無走泄之患,何必用澀精之牡蠣、斂汗之瞿麥哉。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當重在滋補真陰,並配以溫補陽氣的藥物,以促進陰氣從陽氣中提升,使陰氣遇陽氣而得到控制。藥方使用補陰止汗湯: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地骨皮(一兩),沙參(三錢),北五味子(一錢),桑葉(十片),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二劑後,出汗量減輕;四劑後,出汗停止;十劑後,不再出汗。
此方中,熟地和山茱萸是滋補精氣的藥物,地骨皮和沙參既能補充陰液又能清凈骨髓中的虛熱,五味子和桑葉是止汗的神妙藥方,人參和白朮是健脾胃、補氣的聖藥。多用滋補陰液的藥材,可以確保水分足夠抑制火氣;少用滋補陽氣的成分,則有助於提高陰氣。陰陽、水火之間平衡得當,自然不會出現過度流散的問題,因此並不需要特別使用收斂精液的牡蠣或收斂汗液的瞿麥。
此症用湛露飲亦效。
熟地(二兩),地骨皮,沙參,丹皮(各五錢),北五味(一錢),水煎服。
人有飲食之時,頭項至面與頸𩓐之間大汗淋漓,每飯皆如此,然身又無恙,人以為陽氣之旺也,誰知是胃氣之盛乎。夫胃氣即陽氣也,胃旺則陽旺,而分為二者何故?不知陽旺者,合三陽而言之;胃旺者,單舉胃一經而言之也。胃本屬土,無水穀之入,則胃氣安靜。即處飢餓之時,而其火暗起,亦不過在胸膈間,不能上至於頭項。
惟得水穀之氣,填於陽明之經,則胃中之火,借水穀之氣以助其勢,遂化汗而上騰,越出於頭面之上下也。此等之汗,明是胃火之盛,由於心包之火旺也。心包生土以生火,非助火以害土。胃得火生以出汗,不同於邪火之自焚也。故止出汗於上焦,而不亡陽於下焦耳。治法瀉胃火之有餘,不可損胃土之不足,使胃平而汗自止也。
白話文:
有些人吃飯時,從頭頂到臉部和脖子之間都會大量出汗,每次吃飯都這樣,但身體卻沒有其他不適,人們往往認為這是陽氣旺盛的表現。然而,他們不知道這是胃氣過盛造成的。胃氣就是陽氣,胃氣旺盛,陽氣就會旺盛,為什麼要分開說呢?因為「陽旺」指的是三陽經的整體,而「胃旺」指的是單純胃經的旺盛。胃經屬土,沒有食物進入,胃氣就會安靜。即使在飢餓的時候,胃火暗自燃燒,也只會停留在胸膈之間,不會上升到頭頂。
只有當食物進入胃經,胃火借著食物的能量,就會旺盛起來,轉化成汗液向上蒸騰,從頭臉部冒出來。這種汗,明顯是胃火過盛造成的,是因為心包的火旺盛,心包生土以生火,並非助火來損害脾土。胃經借火生發,出汗,這與邪火自焚不同。所以,汗液只會在頭部上焦部位排出,不會造成下焦陽氣虧虛。治療方法是瀉去胃火多餘的部分,不要損害胃土的不足,讓胃氣平穩,汗液自然停止。
方用收汗丹:
玄參(三錢),生地(三錢),荊芥(一錢),五味子(三分),桑葉(十片),白芍(五錢),蘇子(一錢),白芥子(一錢),水煎服。服一月全愈。
此方不去瀉胃火,反去滋陰。蓋陽之盛者,陰之衰也。補陰則陰旺自足攝陽,不必止汗而汗自止。況方中有桑葉、荊芥為引經止汗之藥,白芥、蘇子為消痰定氣之品,原調劑之咸宜,抑陽而歸陰,化汗而為精,又何疑乎?然必久服而始奏效者,以調胃之藥,宜和緩而不宜急遽也。
白話文:
方用收汗丹:
這個方子使用玄參(三錢)、生地(三錢)、荊芥(一錢)、五味子(三分)、桑葉(十片)、白芍(五錢)、蘇子(一錢)、白芥子(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個月即可痊癒。
這個方子並不像一般止汗方一樣直接瀉胃火,而是採取滋陰的方式。因為陽氣過盛,就會導致陰氣衰弱。補益陰氣,就能使陰氣充足,自然能夠收攝陽氣,不必刻意止汗,汗水也會自然停止。而且這個方子中含有桑葉、荊芥,它們可以引經止汗;白芥子、蘇子可以消痰定氣,都是適合調和陰陽的藥物。這個方子通過抑制陽氣,歸於陰氣,將汗液轉化為精氣,因此效果顯著。
雖然需要長期服用才能見效,但這是因為調養胃氣需要時間,宜緩慢而不可操之過急。
此症用龜豕膏亦奇效。
殺豬心內之血(一兩),龜板膏(二兩),五味子(二錢,為末),煮成一塊,口含化咽,服作一次。食完,永不再發。
先將龜板融化,後入豬心血,再入五味子末,調化膏,切片,含化。神方也。
人有心頭有汗,一身手足無汗者,人以為心熱之故也,誰知是思慮過多,心虛而無血以養心乎。夫心主火也,思慮過多,則心火炎燒,逼干其液,液干宜無汗矣,何心頭多出汗耶?不知此汗非汗也,乃心中之液,內不能存,外走而汗出耳。或疑心液無多,安得盡化為汗?不知心為君主之官,心熱則五臟七腑之液群來相資,因其內熱之甚,不養心而為液,反越心而為汗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使用龜豕膏非常有效。
取一兩豬的心血,二兩龜板膏,二錢五味子(研磨成粉),一起煮成一塊,含在口中慢慢吞嚥,一次服用。吃完後,這種病狀永遠不會再次發生。
首先將龜板溶化,接著加入豬的心血,再加入五味子粉,調和成膏狀,切成片,含在口中。這是一個神奇的方法。
有人會發現心口出汗,但身體其他部位並沒有出汗,人們可能認為這是心火旺盛造成的,卻不知道這是因為思慮過多導致心虛,沒有血液滋養心臟所造成的。心主司火,思慮過多,心火旺盛,逼迫心液乾涸,液乾則無汗,但心口多出汗又是什麼情況呢?這不是真正的汗,而是心中所藏的液體,無法存留,只好流出來形成汗。有些人可能會懷疑心液不多,怎麼能完全轉化為汗?但實際上,心是主導全身的器官,心火旺時,五臟六腑的液體都來幫忙,由於內部火氣太強,不但不滋養心臟,反而使心液流失,轉化為汗液。
汗既多出,無有盡期,五臟七腑之液何能相繼?勢必心愈熱而汗不可止,及至汗不可止,而心中乾燥,煩躁不眠之症生矣。治法補血以養心,瀉火以生液,不必止汗而汗自止矣。方用滋心湯:
人參(三錢),桑葉(十四片),黃連(五分),丹參(三錢),麥冬(五錢),甘草(五分),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柏子仁(二錢),生地(五錢),白朮(三錢),沙參(二錢),玄參(三錢),丹皮(三錢),水煎服。
二劑心汗止,十劑不再發。
白話文:
如果出汗過多,而且沒有停止的跡象,那麼五臟六腑的津液怎麼可能源源不斷地供應呢?這樣一來,心臟必然會越來越熱,汗水也無法停止。當汗水止不住時,心臟就會變得乾燥,進而出現心煩意亂、失眠等症狀。
治療方法是補血以滋養心臟,瀉火以生津,不必刻意止汗,汗水自然就會停止。
方劑名稱為「滋心湯」:
- 人參(三錢)
- 桑葉(十四片)
- 黃連(五分)
- 丹參(三錢)
- 麥冬(五錢)
- 甘草(五分)
- 熟地(一兩)
- 山茱萸(五錢)
- 柏子仁(二錢)
- 生地(五錢)
- 白朮(三錢)
- 沙參(二錢)
- 玄參(三錢)
- 丹皮(三錢)
用水煎服。
服用兩劑即可止住心汗,服用十劑後就不會再發作。
此方名為滋心,實多滋腎之味。蓋心之液必得腎之精上溉,而液乃生。故欲補心中之液,必須補腎中之精也。補腎而少加清心之品,則心火安寧,而液不外越矣。
此症用助思湯亦效。
人參(五錢),熟地(一兩),生地(五錢),麥冬(五錢),北五味(一錢),黃連(一錢),肉桂(三分),茯苓(二錢),菟絲子(二錢),丹皮(二錢),丹砂(一錢,不可經火),柏子仁(三錢),炒棗仁(二錢),蓮子心(一錢),水煎服。
白話文:
滋心湯方解
這一方名叫滋心湯,其實更偏向於滋養腎臟。因為心臟的津液需要腎臟的精氣上來滋潤,才能生成。所以想要補益心臟的津液,就必須要補腎臟的精氣。
補腎的同時,再加入一些清心火之物,就能使心火安寧,津液不再外泄。
此症可以用助思湯治療,也有不錯的效果。
方劑:
- 人參:五錢
- 熟地:一兩
- 生地:五錢
- 麥冬:五錢
- 北五味子:一錢
- 黃連:一錢
- 肉桂:三分
- 茯苓:二錢
- 菟絲子:二錢
- 丹皮:二錢
- 丹砂:一錢(不可經火)
- 柏子仁:三錢
- 炒棗仁:二錢
- 蓮子心:一錢
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