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三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9)

1. 鼻淵門(三則)

此方氣味溫和,自能暖肺,而性又帶散,更能祛邪,故奏功如神。或謂石首腦骨,古人以治內熱之鼻淵,是為寒物,何用之以治寒症之鼻淵耶?不知鼻淵實有寒熱二症,而石首腦骨寒熱二症皆能治之。但熱症之涕通於腦,寒症之涕出於肺,我用群藥皆入肺之藥也,無非溫和之味,肺既寒涼,得溫和而自解,復得石首腦骨佐之,以截腦中之路,則腦氣不下陷,而肺氣更閉矣。所以一劑而止流也。

人有鼻塞不通,濁涕稠黏,已經數年,皆以為鼻淵而火結於腦也,誰知是肺經鬱火不宣,有似於鼻淵,而非鼻淵乎。夫郁病五臟皆有,不獨肝木一經之能郁也。《內經》曰:諸氣膹郁,皆屬於肺。肺氣鬱則氣不通,而鼻乃肺經之門戶,故肺氣不通,而鼻之氣亦不通也。《難經》曰:肺熱甚則出涕。

肺本清虛之府,最惡者熱也,肺熱則肺氣必粗,而肺中之液,必上沸而結為涕,熱甚則涕黃,熱極則涕濁,敗濁之物,豈容於清虛之腑,自必從鼻之門戶而出矣。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錢),當歸(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黃芩(一錢),茯苓(二錢),白芍(三錢),白芷(一錢),桔梗(三錢),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連服八劑全愈。

此方治肝木之郁者也,何以治肺鬱而亦效?不知逍遙散善治五郁,非獨治肝經一部之郁已也。況佐之桔梗,散肺之邪,加之黃芩瀉肺之熱,且引群藥直入肺經,何郁之不宣乎。故壅塞通稠濁化也。

此症用宣肺散亦佳。

柴胡,黃芩,紫菀(各二錢),白芍(一兩),當歸,麥冬(各五錢),茯苓,白芥子(各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紫蘇(一錢),辛夷(五分),水煎服。四劑愈。

白話文:

這個藥方的氣味溫和,自然能夠溫暖肺部,而且藥性又帶有疏散的作用,更能驅除邪氣,所以效果非常顯著。有人說,石首魚頭骨,古人用來治療因內熱引起的鼻淵,是屬於寒性的藥物,為什麼用它來治療寒症引起的鼻淵呢?其實鼻淵有寒症和熱症兩種,而石首魚頭骨寒熱兩種症狀都能治療。只是熱症的鼻涕會直接通到腦部,寒症的鼻涕則是從肺部出來,我使用的藥物都是作用於肺部的藥物,而且都是溫和的藥味,肺部如果寒涼,得到溫和的藥物自然會緩解,再加上石首魚頭骨輔助,可以阻斷腦部下行的通道,使腦氣不會下陷,肺氣也會更加閉塞。所以服用一劑藥就能止住鼻涕。

有的人鼻塞不通,流出的鼻涕黏稠渾濁,已經好幾年了,都以為是鼻淵而且是火邪積聚在腦部引起的。殊不知這是肺經鬱積的火氣沒有宣散出去,症狀看起來像鼻淵,其實不是真正的鼻淵。其實鬱結的病症五臟都有可能發生,不只是肝木這一經脈會鬱結。《內經》說:「各種氣機鬱結不暢,都歸屬於肺。」肺氣鬱結則氣機不通,而鼻子是肺經的門戶,所以肺氣不通,鼻子的氣也就不通暢。《難經》說:「肺熱嚴重就會流鼻涕。」

肺本來是清虛的臟腑,最怕的就是熱邪,肺熱則肺氣必定粗濁,肺中的津液,一定會向上沸騰而凝結成鼻涕,熱嚴重則鼻涕發黃,熱到極點則鼻涕渾濁,這些敗壞渾濁的物質,怎麼能留在清虛的臟腑中呢?自然會從鼻子的門戶流出。我用逍遙散加減藥味來治療。

藥方為:柴胡(二錢),當歸(三錢),白朮(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黃芩(一錢),茯苓(二錢),白芍(三錢),白芷(一錢),桔梗(三錢),半夏(一錢),用水煎服。吃一劑病情就減輕,吃兩劑病情又減輕,連續服用八劑就痊癒了。

這個藥方是治療肝木鬱結的,為什麼用來治療肺鬱也能有效呢?其實逍遙散很擅長治療五臟的鬱結,不只是治療肝經的鬱結而已。何況加上桔梗,可以疏散肺部的邪氣,又加上黃芩來瀉肺熱,並且引導其他藥物直達肺經,這樣鬱結怎麼會不宣散呢?所以阻塞的現象就能疏通,黏稠的鼻涕也能化解。

這個症狀用宣肺散也很好。

藥方為:柴胡,黃芩,紫菀(各二錢),白芍(一兩),當歸,麥冬(各五錢),茯苓,白芥子(各三錢),甘草,款冬花(各一錢),紫蘇(一錢),辛夷(五分),用水煎服。服用四劑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