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四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13)

1. 不寐門(五則)

然補少陽,又不得不補厥陰也。蓋厥陰肝經,與少陽膽經為表裡,補厥陰之肝,正補少陽之膽耳。方用肝膽兩益湯:

白芍(一兩),遠志(五錢),炒棗仁(一兩)

水煎服。一劑而寐安,二劑而睡熟,三劑而驚畏全失。

此方白芍入肝入膽,佐以遠志、棗仁者,似乎入心而不入膽。不知遠志、棗仁既能入心,亦能入膽,況同白芍用之,則共走膽經,又何疑乎。膽得三味之補益,則膽汁頓旺,何懼心腎之相格乎。

此症用無憂湯亦甚妙。

白芍(五錢),竹茹(三錢),炒棗仁(三錢),人參(三錢),當歸(五錢)

一劑睡寧,四劑全愈。

人有神氣不安,臥則魂夢飛揚,身雖在床,而神若遠離,聞聲則驚醒而不寐,通宵不能閉目,人以為心氣之虛也,誰知是肝經之受邪乎?夫肝主藏魂,肝血足則魂藏,肝血虛則魂越,遊魂亦因虛而變也。今肝血既虧,肝臟之中無非邪火之氣,木得火而自焚,魂將安寄?自避出於軀殼之外,一若離魂之症,身與魂分為兩也。然而離魂之症與不寐之症,又復不同。

離魂者魂離而能見物,不寐而若離魂者,魂離而不能見物也。其所以不能見物者,陰中有陽,非若離魂之症絕於陰耳。治法祛肝之邪,而先補肝之血,血足而邪自難留,邪散而魂自歸舍矣。方用引寐湯:

白芍(一兩),當歸(五錢),龍齒末(火煅,二錢),菟絲子(三錢),巴戟天(三錢),麥冬(五錢),柏子仁(二錢),炒棗仁(三錢),茯神(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寐矣,連服數劑,夢魂甚安,不復從前之飛越也。

此方皆是補肝、補心之藥,而用之甚奇者,全在龍齒。古人謂治魄不寧者,宜以虎睛;治魂飛揚者,宜以龍齒,正取其龍齒入肝而能平木也。夫龍能變化動之象也,不寐非動乎,龍雖動而善藏,動之極正藏之極也。用龍齒以引寐者,非取其動中之藏乎。此亦古人之所未言,余偶及之,泄天地之奇也。

此症用灈枝湯亦效。

炒梔子(三錢),甘草(一錢),白芍,當歸,炒棗仁(各五錢),丹砂(一錢),遠志(八分),柴胡(三分),半夏(一錢)

水煎服。四劑愈。

人有心顫神懾,如處孤壘,而四面受敵,達旦不能寐,目眵眵無所見,耳聵聵無所聞,欲少閉睫而不可得,人以為心腎之不交也,誰知是膽虛而風襲之乎?夫膽虛則怯,怯則外邪易入矣。外邪乘膽氣之虛,既入於膽之中,則氣無主,一聽邪之所為。膽欲通於心,而邪不許;膽欲交於腎,而邪又不許,此目之所以眵眵,而耳之所以聵聵也。

心腎因膽氣之不通,亦各退守本宮,而不敢交接,故欲閉睫而不可得也。夫膽屬少陽,少陽者木之屬也,木與風同象,故風最易入也。風乘膽木之虛,居之而不出,則膽畏風之威,膽愈怯矣。膽愈怯而無子母之援,何啻如臥薪嚐膽之苦,又安得悠然來夢乎。治法必補助其膽氣,佐以祛風蕩邪之品,則膽氣壯而風邪自散,庶可高枕而臥矣。

白話文:

不寐門(五則)

雖然要補少陽經,但也不能忽略補厥陰經。因為厥陰肝經和少陽膽經是表裡關係,補厥陰的肝,其實就是在補少陽的膽。有一個方子叫「肝膽兩益湯」:

白芍(一兩),遠志(五錢),炒棗仁(一兩)

用水煎服。服一劑就能睡得安穩,兩劑就能睡得熟,三劑就能完全消除驚嚇和害怕的感覺。

這個方子裡,白芍既能入肝經又能入膽經,配上遠志和棗仁,好像是入心經而不是入膽經。但其實遠志和棗仁既能入心經,也能入膽經,況且和白芍一起用,就會一起走膽經,這還有什麼好懷疑的呢?膽經得到這三味藥的補益,膽汁就會旺盛,還怕什麼心腎不協調呢?

這種情況用「無憂湯」也很好。

白芍(五錢),竹茹(三錢),炒棗仁(三錢),人參(三錢),當歸(五錢)

服一劑就能安睡,四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精神不安,躺下就做夢,而且夢境飛揚,身體雖然在床上,但精神好像遠離了身體,聽到一點聲音就會驚醒,整夜都無法閉上眼睛。人們都以為是心氣虛弱,卻不知道是肝經受了邪氣。肝主藏魂,肝血充足魂就能安藏,肝血虛魂就會遊離。遊魂也是因為虛弱才變成的。現在肝血虧損,肝臟裡面都是邪火之氣,木頭遇到火就會自燃,魂魄要寄託在哪裡呢?它只好自己跑出軀殼外,就像是離魂症一樣,身體和魂魄分開了。但是,離魂症和這種失眠症又不一樣。

離魂症是魂魄離開身體卻能看到東西,而這種失眠症,就像魂魄離開身體,卻看不到東西。之所以看不到東西,是因為這種情況屬於陰中帶陽,不像離魂症那樣純粹屬於陰。治療方法是要先去除肝的邪氣,同時先補肝血,血充足了,邪氣自然難以停留,邪氣散了魂魄自然就回到身體了。有一個方子叫「引寐湯」:

白芍(一兩),當歸(五錢),龍齒末(火煅,二錢),菟絲子(三錢),巴戟天(三錢),麥冬(五錢),柏子仁(二錢),炒棗仁(三錢),茯神(三錢)

用水煎服。服一劑就能睡著,連服幾劑,夢境安穩,不再像之前那樣飛揚。

這個方子裡都是補肝、補心的藥,但之所以效果奇特,全在於龍齒。古人說,治療魄不安寧,要用虎的眼睛;治療魂魄飛揚,要用龍的牙齒,正是取龍齒入肝能平定木氣的功效。龍能變化,是動的象徵,失眠不就是動嗎?龍雖然能動,但也能藏,動到極致就是藏到極致。用龍齒來引導睡眠,不就是取它動中有藏的特性嗎?這是古人沒有說過的,我偶然想到,就把這個天地間的奧秘揭示出來。

這種情況用「灈枝湯」也有效果。

炒梔子(三錢),甘草(一錢),白芍,當歸,炒棗仁(各五錢),丹砂(一錢),遠志(八分),柴胡(三分),半夏(一錢)

用水煎服。四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心悸顫抖,精神恐懼,就像身處孤立的堡壘,四面受敵,直到天亮都無法入睡。眼睛迷迷糊糊看不清東西,耳朵嗡嗡作響聽不見聲音,想稍微閉一下眼睛都做不到。人們都以為是心腎不交,卻不知道是膽虛而被風邪侵襲。膽氣虛弱就會膽怯,膽怯外邪就容易入侵。外邪趁著膽氣虛弱進入膽中,膽氣就失去了主導,只能任由邪氣妄為。膽想和心相通,但邪氣不允許;膽想和腎相交,邪氣也不允許,這就是為什麼眼睛迷糊,耳朵嗡嗡作響。

心和腎因為膽氣不通,也各自退守自己的位置,不敢相互交接,所以連想閉一下眼睛都做不到。膽屬少陽,少陽屬於木,木和風的性質相似,所以風邪最容易入侵。風邪趁著膽木虛弱,侵入後就不肯離開,膽就害怕風的威勢,膽就更加膽怯了。膽越膽怯就越沒有其他臟器的幫助,就像是臥薪嚐膽一樣痛苦,又怎麼能悠然地做夢呢?治療方法必須要補助膽氣,輔以祛風蕩邪的藥物,這樣膽氣強壯了,風邪自然會散去,才能安心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