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三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9)

1. 楊梅瘡門(五則)

此方視之平淡無奇,而實有異功者,補以瀉之也。楊梅本生於腎之虛,腎虛則血虛矣。不補虛以治瘡,反瀉毒以耗血,此世人治梅瘡所以多不效。

附:梅昆璧治楊梅瘡水藥方

金銀花,防風,歸尾,紫花地丁,川萆薢,川牛膝,甘草稍,金蟬蛻,羌活,威靈仙,連翹,赤芍,白鮮皮,何首烏(以上各一錢),土茯苓(一兩),

瘡在頭上,加荊芥、白芷各八分。瘡在下部,加木瓜、木通各五分。瘡在頭上下部,荊芥、白芷、木瓜、木通並用。

上水煎服十劑,日服一劑。先將鮮豬肉淡煮湯,服藥後即以淡肉湯一碗壓之,令瀉下惡物,每出大便,即在空地上挖一土坑,瀉入坑內,即將泥土掩蓋好,恐其毒氣傳人,為害非淺。

白話文:

這個治療楊梅瘡的藥方看起來很普通,但實際上效果很特別,關鍵在於它同時兼顧了補虛和瀉毒。楊梅瘡的產生根本原因是腎虛,腎虛就會導致血虛。如果不是以補虛的方式來治療瘡,反而用瀉毒的方式來耗損氣血,這就是世人治療梅瘡效果不佳的原因。

附上:梅昆璧治療楊梅瘡的水藥方

金銀花、防風、當歸尾、紫花地丁、川萆薢、川牛膝、甘草梢、金蟬蛻、羌活、威靈仙、連翹、赤芍、白鮮皮、何首烏(以上各用一錢),土茯苓(用一兩)。

如果瘡長在頭部,就加荊芥、白芷各八分;如果瘡長在下部,就加木瓜、木通各五分;如果瘡長在頭部和下部,就把荊芥、白芷、木瓜、木通都加進去。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分成十劑,每天服用一劑。先用新鮮豬肉煮成清淡的肉湯,服藥後馬上喝一碗清淡的肉湯,以便排泄出體內的污穢之物。每次排便後,都要在空地上挖一個土坑,把排泄物倒入坑內,然後用泥土掩蓋好,以免毒氣傳播,造成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