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11)
卷之四 (11)
1. 怔忡門(三則)
白朮(五錢),人參(五錢),茯神(三錢),白芍(二兩),鐵粉(一錢),丹砂(一錢),天花粉(三錢),生棗仁(三錢),竹茹(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膽壯,二劑而膽更壯,十劑而怦怦者不知其何以去也。
此方肝膽同治之劑,亦心膽共治之劑也。肝與膽為表裡,治膽而因治肝者,兄旺而弟自不衰也;心與膽為子母,補膽而兼補心者,子強而母自不弱也。又有鎮定之品以安神,刻削之味以消痰,更相佐之得宜,即是怔忡,未有不奏功如響者,況非怔忡之真病乎!
此症用龍齒壯膽湯亦效。
人參,竹茹(各三錢),五味子,遠志(各一錢),生棗仁(一兩),白芍(八錢),當歸(五錢),龍齒(醋淬研末,五分)
水煎服。二劑即安。
白話文:
白朮五錢、人參五錢、茯神三錢、白芍二兩、鐵粉一錢、丹砂一錢、天花粉三錢、生棗仁三錢、竹茹一錢,用水煎煮後服用。服藥一劑,膽氣就增強;服藥兩劑,膽氣更為強盛;服用十劑後,心悸不安的症狀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消失。
這個藥方是同時治療肝膽的藥劑,也是同時治療心膽的藥劑。肝和膽是互為表裡的關係,治療膽的同時也能治療肝,就像哥哥強盛,弟弟自然也不會衰弱;心和膽是母子的關係,補益膽的同時也能補益心,就像兒子強健,母親自然不會虛弱。而且藥方中還有鎮靜安神的藥物,以及消痰的藥物,互相配合得當,即使是心悸,沒有不快速見效的,更何況不是真正的心悸疾病呢!
這個症狀,用龍齒壯膽湯也有效果。
人參、竹茹各三錢,五味子、遠志各一錢,生棗仁一兩,白芍八錢,當歸五錢,龍齒(用醋淬火後研成粉末)五分,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就能痊癒。
2. 驚悸門(二則)
人有聞聲而動驚,心中怦怦,半日而後止者,人以為心中有痰也。乃用消痰之藥治之不效,久則不必聞聲而亦驚,且添悸病,心中常若有來捕者,是驚悸相連而至也。雖俱是心虛之症,而驚與悸實有不同。蓋驚之病輕於悸,悸之病重於驚,驚從外來而動心,悸從內生而動心也。
若怔忡正悸之漸也,故驚悸宜知輕重,一遇怔忡即宜防驚,一驚即宜防悸。然而驚悸雖分輕重,而虛則一也。方用安定湯:
黃耆(一兩),白朮(五錢),當歸(五錢),生棗仁(五錢),遠志(三錢),茯神(五錢),甘草(一錢),熟地(一兩),半夏(二錢),麥冬(五錢),柏子仁(三錢),玄參(三錢)
水煎服。一劑而驚悸輕,再劑更輕,十劑全愈。
夫神魂不定而驚生,神魂不安而悸起,皆心肝二部之血虛也。血虛則神無所歸,魂無所主。今用生血之劑,以大補其心肝,則心肝有血以相養,神魂何至有驚悸哉!倘此等之藥,用之驟效,未幾而仍然驚悸者,此心肝大虛之故也,改煎藥為丸。方用鎮神丹:
人參(四兩),當歸(三兩),白朮(五兩),生棗仁(三兩),遠志(二兩),生地(三兩),熟地(八兩),白芥子(一兩),茯苓(三兩),柏子仁(一兩),龍骨(一兩醋焠用),虎睛(一對),陳皮(三錢),麥冬(三兩)
各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早晚各五錢,一料全愈。
此方較前方更奇而有神。方中用龍虎二味實有妙義。龍能定驚,虎能止悸,入之補心補腎之中,使心腎交通,而神魂自定也。
此症用鎮心丹亦效。
人參,白芍(各一兩),丹砂(一錢),鐵落(一錢),天花粉(一錢),山藥(五錢),遠志(二錢),生棗仁(五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十劑全愈。
人有先驚而後悸,亦有先悸而後驚,似乎不同,而不知非有異也,不過輕重之殊耳。但驚有出於暫,而不出於常,悸有成於暗,而不成於明者,似乎常暫明暗之不同。然而暫驚輕於常驚,明悸重於暗悸。吾定一方,合驚悸而治之,名為兩靜湯:
人參(一兩),生棗仁(二兩),菖蒲(一錢),白芥子(三錢),丹砂(三錢),巴戟天(一兩)
水煎服。連服四劑,驚者不驚,而悸者亦不悸也。
此方多用生棗仁以安其心,用人參、巴戟天以通心腎。心腎兩交,則心氣通於腎,而夜能安;腎氣通於心,而日亦安也。心腎交而晝夜安,即可久之道也。
此症用鎮心丹亦可同治。
白話文:
有人會因為聽到聲音而感到驚嚇,心臟怦怦跳,甚至半天後才平復,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因為心臟有痰。但是使用了化痰的藥物治療卻沒有效果,長時間下來,就算沒有聽到聲音也會感到驚恐,而且還會出現心悸的症狀,心裡總是感覺像有人要來抓他,這是驚和悸連在一起產生的現象。雖然都是心臟虛弱的症狀,但是驚和悸確實有所不同。一般來說,驚的病情比悸輕,悸的病情比驚重,驚是由外界因素影響心臟,悸則是由內在因素影響心臟。
怔忡是悸的初期階段,因此對於驚和悸,我們應該瞭解其輕重程度。一旦出現怔忡的症狀,就應該預防驚的發生,一旦驚的症狀出現,就要預防悸的發生。然而,雖然驚和悸有輕重之分,但它們的根源都是虛弱。以下是安定湯的配方:
黃耆(30克)、白朮(15克)、當歸(15克)、生棗仁(15克)、遠志(9克)、茯神(15克)、甘草(3克)、熟地(30克)、半夏(6克)、麥冬(15克)、柏子仁(9克)、玄參(9克)
用水煎煮服用。一劑後驚和悸的症狀會減輕,再服用一劑症狀更輕,連續服用十劑可以完全康復。
神魂不定就會產生驚,神魂不安就會產生悸,這些都和心臟和肝臟兩部位的血液虛弱有關。血液虛弱,神和魂就會失去依附。現在使用補血的藥物,大力補充心臟和肝臟,那麼心臟和肝臟有了充足的血液來養護,神和魂就不會有驚和悸的問題了!
如果使用這種藥物效果明顯,但不久後又出現驚和悸的症狀,這可能是心臟和肝臟非常虛弱的原因,此時應該將煎藥改成丸藥。以下是鎮神丹的配方:
人參(120克)、當歸(90克)、白朮(150克)、生棗仁(90克)、遠志(60克)、生地(90克)、熟地(240克)、白芥子(30克)、茯苓(90克)、柏子仁(30克)、龍骨(30克醋炒後使用)、虎睛(一對)、陳皮(9克)、麥冬(90克)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蜂蜜製成丸藥。每天用熱水送服,早晚各服用15克,一料可以完全康復。
這個配方比之前的配方更神奇有效。配方中使用的龍骨和虎睛有著特殊的意義。龍骨可以穩定驚,虎睛可以停止悸,加入補心和補腎的藥物中,使心和腎相互交流,神和魂自然就能平穩。
對於這個症狀,使用鎮心丹也會有效。
人參、白芍(各30克)、丹砂(3克)、鐵落(3克)、天花粉(3克)、山藥(15克)、遠志(6克)、生棗仁(15克)、茯苓(9克)
用水煎煮服用。連續服用十劑可以完全康復。
有人先是驚後是悸,也有人先是悸後是驚,看似不同,但實際上並無差別,只是輕重程度不同罷了。驚可能只是暫時性的,不會經常發生,悸則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而不是在明亮的情況下產生,看似在時間和環境上有差別。然而,暫時性的驚比經常性的驚輕微,明亮中的悸比昏暗中的悸嚴重。我制定了一個配方,可以同時治療驚和悸,稱為兩靜湯:
人參(30克)、生棗仁(60克)、菖蒲(3克)、白芥子(9克)、丹砂(9克)、巴戟天(30克)
用水煎煮服用。連續服用四劑,驚的症狀不再出現,悸的症狀也會消失。
這個配方大量使用生棗仁來安撫心臟,用人參和巴戟天來促進心臟和腎臟的交流。心臟和腎臟相互交流,心臟的氣息可以通過腎臟在夜晚得到安寧,腎臟的氣息也可以通過心臟在白天得到安寧。心臟和腎臟的交流使得晝夜都能得到安寧,這是一種持久的方法。
對於這個症狀,使用鎮心丹也能達到同樣的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