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27)
卷之四 (27)
1. 呃逆門(五則)
人有忽然呃逆不止,為是寒氣相感,誰知是氣逆而寒入之也。然氣之所以不順,乃氣之不足也。蓋丹田之氣足,則氣守於下焦而氣順,丹田之氣不足,則氣奔於上焦而氣逆矣。呃逆雖是小症,然治之不得法,往往有變成危症,而不可救,正徒散其寒而不補其氣也。治法宜大補其丹田之氣,而少佐之以祛寒之藥。
則氣旺而可以接續,寒祛而足以升提,故不必止呃逆而呃逆遂自止也。方用定呃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丁香(五分),陳皮(五分),茯苓(五錢),沉香末(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一劑而呃逆止矣。
參、苓、白朮純是補氣回陽之藥,丁香祛寒,沉香、牛膝降入丹田以止其逆,逆氣既回,而呃聲自定。孰謂補氣之藥,非即轉氣之湯哉!
此症用加味六君子湯亦妙。
人參,半夏,蘇葉(各一錢),白朮,茯苓(各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三分),丁香(二分),水煎服。一劑即止呃,二劑全愈。
人有痰氣不清,一時作呃逆之聲者,人以為火逆作祟也。夫火逆之痰,口必作渴,今不渴而呃逆,仍是痰氣之故,而非火邪之祟也。夫痰在胃口,而呃逆在丹田,何以能致此耶?蓋丹田之氣欲升,而痰結胸中以阻之。此種呃逆較虛呃者甚輕,治法消其痰氣,而呃逆自除,方用二陳湯加減治之。
人參(五分),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三分),厚朴(一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一劑即愈。
二陳湯為治痰之妙劑,加入人參、厚朴於補氣之中而行降氣之藥,自能祛痰於上焦,達氣於下焦也。
此症亦可用加味六君子湯治之。
人有口渴飲水忽然呃逆者,非水氣之故,乃火氣之逆也。人若胃火太盛,必大渴呼水矣,今但渴而不大飲水者,乃胃火微旺,而胃氣猶虛也。故飲水雖快,而多則不能易消,火上衝而作呃逆耳。治法宜補其胃中之土,而降其胃中之火,則胃氣之安,而胃火自息,呃逆亦自止矣。方用平呃散:
玄參,白朮(各五錢),人參(二錢),茯苓,甘菊花,麥冬(各三錢),甘草(五分)
水煎服。一劑即平。
此方降胃火而又不耗胃氣,所以奏功實神。倘以為胃火之盛,而輕用石膏,雖亦能取勝,而終於胃土有傷,呃逆除而他病又生矣,不若此方之和平而又神也。
此症用兩宜湯亦妙。
人參(二錢),茯苓,白朮(各五錢),甘草,澤瀉,黃連(各一錢),肉桂(三分),陳皮(五分),天花粉(二錢),柴胡(三分)
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氣惱之後,肝又血燥,肺又氣熱,一時呃逆而不止,人以為火動之故也,誰知亦是氣逆而不舒乎。蓋肝性最急,一拂其意,則氣必下克脾土,而脾土氣閉,則腰臍之間不通,氣乃上奔於咽喉,而作呃逆矣。倘亦用降火降氣之藥,則呃逆更甚,必須用散郁之劑,而佐以消痰潤肺之藥,始為得之。方用解呃丹:
白話文:
呃逆門(五則)
有些人突然呃逆不止,是因為寒氣入侵,其實是氣逆導致寒邪入侵。氣之所以不順,是因為氣不足。丹田之氣充足,則氣守在下焦,氣機順暢;丹田之氣不足,則氣上衝於上焦而導致氣逆。呃逆雖是小症,但治療方法不當,往往會變成危症而無法挽救,原因就在於只祛除寒邪而不補益元氣。治療方法應當大補丹田之氣,並佐以少量的祛寒藥物。
這樣氣旺盛就能接續不斷,寒邪去除就能提升元氣,所以不必刻意止呃逆,呃逆自然就會停止。方用定呃湯:人參(三錢)、白朮(五錢)、丁香(五分)、陳皮(五分)、茯苓(五錢)、沉香末(一錢)、牛膝(一錢),水煎服。一劑即可止呃逆。
人參、茯苓、白朮都是補氣回陽的藥物,丁香祛寒,沉香、牛膝降入丹田以止其逆,逆氣回歸,呃聲自然停止。誰說補氣的藥物,不是轉氣的良方呢!
此症加味六君子湯也十分有效。
有些人痰氣不清,一時作呃逆聲,人們以為是火逆作祟。其實火逆之痰,口必乾渴,如今不渴而呃逆,還是痰氣的原因,而非火邪作祟。痰在胃口,而呃逆在丹田,為何能導致呃逆呢?因為丹田之氣想要上升,而痰結在胸中阻礙了它。這種呃逆比虛寒呃逆輕得多,治療方法是消痰化氣,呃逆自然會消失,方用二陳湯加減治療:人參(五分)、陳皮(五分)、半夏(一錢)、甘草(三分)、厚朴(一錢)、茯苓(三錢),水煎服。一劑即可痊癒。
二陳湯是治療痰的良方,加入人參、厚朴,既能補氣又能降氣,自然能祛除上焦之痰,使氣機通達下焦。
此症亦可用加味六君子湯治療。
有些人喝水後突然呃逆,並非水氣的原因,而是火氣逆盛。若胃火太盛,必大渴欲飲水,如今只是口渴而不大量飲水,則是胃火微旺,而胃氣卻虛弱。所以即使飲水解渴,但飲水過多則難以消化,火氣上衝而導致呃逆。治療方法應當補益胃中之土,並降胃中之火,則胃氣平和,胃火自息,呃逆也會自然停止。方用平呃散:玄參、白朮(各五錢)、人參(二錢)、茯苓、甘菊花、麥冬(各三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劑即可平息呃逆。
此方能降胃火而不傷胃氣,所以療效顯著。如果認為是胃火太盛,而輕用石膏,雖然也能奏效,但最終會傷及胃氣,呃逆雖然好了,卻又會生出其他病症,不如此方平和而有效。
此症用兩宜湯也十分有效。
有些人因氣惱之後,肝氣血燥,肺氣熱盛,一時呃逆不止,人們以為是火動的原因,其實也是氣逆不通暢。因為肝性急躁,一旦拂逆其意,則氣機下犯脾土,脾土氣機閉塞,則腰臍之間不通暢,氣機上衝咽喉,而導致呃逆。如果也用降火降氣的藥物,則呃逆會更嚴重,必須使用疏肝解鬱的藥物,並佐以消痰潤肺的藥物,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方用解呃丹:(藥方內容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