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四 (2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8)

1. 呃逆門(五則)

茯神(三錢),白芍(三錢),當歸(二錢),白朮(五錢),蘇葉(五分),麥冬(五錢),白芥子(三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呃逆即止。

此方為散郁之神方,不特治呃逆已也。用白朮以利腰臍之氣,用柴、芍、當歸以舒肝膽之氣,用蘇葉、麥冬以潤肺金之氣,用茯神以通心與膀胱之氣,用白芥子以宣膜膈之氣,是一身上下之氣盡行流通,又何虞下焦之氣不上升於咽喉乎!故一劑而收功也。

此症亦可用平順散:

柴胡,甘草,烏藥(各一錢),白芍(三錢),香附,白芥子,川芎(各二錢),砂仁(一粒)

水煎服。二劑即止。

人有呃逆時作時止者,乃氣虛而非氣滯也。夫氣旺則順,氣衰則逆,五行之道也,凡逆之至者,皆衰之極耳。惟是氣衰而呃逆者,不比痰呃與火呃也,補其氣之虛,而呃逆自止。倘不知補氣,而惟從事於消痰降火,則輕必變重,而重必入死矣。況痰火之呃,亦虛而致,不惟寒呃之成於虛也。方用六君子湯加減治之。

人參(三錢),白朮(一兩),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三分),半夏(二錢),柿蒂(三枚)

水煎服。連服三劑而呃逆自除。

此方乃治胃之聖劑,胃氣弱而諸氣皆弱,胃氣旺而諸氣皆旺,故補胃氣正所以補諸氣也,氣既旺矣。加以柿蒂之能轉呃,自然氣轉於須臾,而呃逆頓止矣。且胃又多氣之腑也,諸氣之逆皆從胃始,然則諸氣之順,何獨不由胃始哉。

此症亦可用加味術苓湯:

人參,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竹瀝(一合),附子(三分)

水煎服。二劑愈。

白話文:

呃逆門(五則)

第一則藥方:

茯神三錢、白芍三錢、當歸二錢、白朮五錢、蘇葉五分、麥冬五錢、白芥子三錢、柴胡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劑,呃逆就能停止。

這個藥方是疏散鬱氣的神奇配方,不單單只能治療呃逆。使用白朮來疏通腰部和肚臍的氣機,使用柴胡、白芍、當歸來舒緩肝膽的氣機,使用蘇葉、麥冬來滋潤肺部的氣機,使用茯神來疏通心臟和膀胱的氣機,使用白芥子來宣通橫膈膜的氣機。這樣就能使全身的氣機都暢通無阻,又何必擔心下焦的氣機不能上升到咽喉呢?所以服用一劑就能見效。

第二則藥方: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平順散來治療:

柴胡、甘草、烏藥各一錢、白芍三錢、香附、白芥子、川芎各二錢、砂仁一粒。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就能停止。

第三則:

有人呃逆時發時停,這是氣虛而不是氣滯。氣旺盛就順暢,氣衰弱就逆亂,這是五行的道理。凡是逆亂到極點的,都是衰弱到極點。但是氣虛而引起的呃逆,跟痰引起的呃逆和火引起的呃逆不同,要補養虛弱的氣,呃逆自然就會停止。如果不知道補氣,只是一味地去消痰降火,那麼病情輕的必定會變重,重的必定會死亡。何況痰火引起的呃逆,也是因為虛弱而導致,不只是寒引起的呃逆才因虛弱所致。可以用六君子湯加減來治療。

第四則藥方:

人參三錢、白朮一兩、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甘草三分、半夏二錢、柿蒂三枚。

用水煎煮後服用。連續服用三劑,呃逆就能自行消除。

這個藥方是治療胃虛的良藥,胃氣虛弱,全身的氣也跟著虛弱;胃氣旺盛,全身的氣也跟著旺盛。所以補養胃氣,實際上就是在補養全身的氣。氣旺盛了,加上柿蒂能夠轉動氣機,自然氣機很快就能恢復正常,呃逆也能立刻停止。而且胃是多氣的臟腑,各種氣的逆亂都是從胃開始的,那麼各種氣的順暢,為何不能從胃開始呢?

第五則藥方: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加味術苓湯來治療:

人參、白朮各五錢、茯苓三錢、半夏二錢、竹瀝一合、附子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