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九 (8)
卷之九 (8)
1. 內傷門(二十三則)
人有好食肥甘烹炙之物,遂至積於胸胃久而不化,少遇風邪,便覺氣塞不通,人以為傷風之外感也,誰知是內傷於食,因而外感乎。凡人胃氣若強,則土能生金,肺氣必旺,外邪不能從皮毛而深入也。惟胃氣之虛,則肺金亦虛,邪始能乘虛而入。然胃不能自強,必假飲食之助,故胃氣開則食易消,胃氣閉則食難化,食易消則胃強,食難化則胃弱。世人多食,本欲助胃也,誰知多食反以損胃乎。
胃損則胃弱,胃弱則肺何能強以外衛夫皮毛乎。是邪因內傷而入,非邪無引而直入也。治法烏可純治外感哉。
方用護內湯:
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麥芽(一錢),山楂(五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一錢),枳殼(五分),神麯(八分),肉桂(二分)
水煎服。一劑氣塞通,二劑全愈。
此方乃消食神劑,又能祛逐外邪,且不傷胃氣,真治內傷感邪初起之良法也,所以二劑奏功耳。
此症用參茯甘桔湯亦效。
山楂(十粒),麥芽,人參,桔梗(各一錢),枳殼,甘草(各五分),茯苓(三錢)
水煎服。
人有飢飽勞役,傷損津液,以致口渴舌乾,又感風邪,頭痛發熱,人以為外感也,誰知是內傷於陰乎。夫人身非血不養,血足而津液自潤,傷血而津液自少,血少則皮膚無養,毛竅空虛,風尤易入。然風雖入於皮膚,而不能驟進於經絡,以陰虛而陽未衰也。陽與邪戰而發熱,故頭痛耳。
治法不必補陽,補其陰血之虛少,佐之祛風之味,則陰陽和合,邪安能久留哉?
方用養陰辟邪丹:
當歸(五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蔓荊子(五分),川芎(三錢),天花粉(一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一劑邪解,二劑全愈。
此方補血以養陰,則津液自生,原因津液之虧而邪入,津液足而邪有不出者乎。況川芎、蔓荊子能祛頭上之邪,柴胡,炙甘草更善解紛之妙,天花粉與茯苓善消痰利濕,引邪盡從膀胱而去。治陰虛內傷感邪,莫良於此。倘用攻於補陽之中,則陽旺陰消,邪轉熾矣,烏能速愈哉。
此症養津湯亦可用。
柴胡,半夏,甘草,蔓荊子(各一錢),丹皮,麥冬(各三錢),玄參(四錢),神麯(五分)
水煎服。
人有飢飽勞役,又感冰雪之氣,或犯霜露之感,遂至腹痛畏寒,身熱不解,人以為外感之症也,誰知是陽氣之內傷乎。凡人陽氣壯盛者,雖受冰雪霜露而亦不懼,惟飢飽損其脾胃,勞役困其體膚,則臟腑經絡自先虛冷,此邪之所以易入也,雖有外邪,俱作正虛治之。況腹痛畏寒,尤是虛冷之驗,外身雖熱,內寒又何疑乎。
方用加味六君子湯治之。
人參(一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半夏(五分),肉桂(一錢),柴胡(一錢)
白話文:
內傷門(二十三則)
有些人愛吃肥甘厚膩的食物,積累在胸胃久久不能消化,稍微遇到風邪,就感覺氣體不通暢,以為是普通的傷風感冒,卻不知這是因為內傷於食,而後才外感風邪。一般來說,胃氣強盛,則能滋養肺金,肺氣旺盛,外邪就無法從皮膚毛髮入侵。只有胃氣虛弱,肺金也虛弱,邪氣才能乘虛而入。但胃氣並非天生強盛,需要依靠飲食來維持,所以胃氣通暢則食物容易消化,胃氣不通則食物難以消化,食物容易消化則胃氣強盛,食物難以消化則胃氣虛弱。世人多食,本想藉此增強胃氣,卻不知過度飲食反而傷了胃氣。
胃受損則胃氣虛弱,胃氣虛弱則肺氣怎能強盛以保護皮膚毛髮呢?所以邪氣是因內傷而侵入的,邪氣並非憑空直接侵入人體。治療方法怎麼能單純地只治療外感呢?
治療方法:護內湯
白朮(3錢)、茯苓(3錢)、麥芽(1錢)、山楂(5錢)、甘草(1錢)、柴胡(1錢)、半夏(1錢)、枳殼(0.5錢)、神麴(0.8錢)、肉桂(0.2錢)
水煎服。一劑藥氣塞就能通暢,兩劑藥就能痊癒。
此方是消食的良方,又能祛除外邪,而且不傷胃氣,真是治療內傷感邪初期最好的方法,所以兩劑藥就能見效。
此症使用參茯甘桔湯也同樣有效。
山楂(10粒)、麥芽、人參、桔梗(各1錢)、枳殼、甘草(各0.5錢)、茯苓(3錢)
水煎服。
有些人因飢餓、飽食、勞累,損傷了津液,導致口渴舌乾,又遇到風邪,頭痛發熱,以為是外感,卻不知是因內傷於陰。人體依靠血液滋養,血液充足則津液自然滋潤,傷血則津液減少,血液不足則皮膚得不到滋養,毛孔空虛,風邪就更容易侵入。然而,風邪雖然進入皮膚,卻不能立即侵入經絡,因為陰液虛弱但陽氣未衰。陽氣與邪氣搏鬥而發熱,所以頭痛。
治療方法不必補益陽氣,只需補益陰血的虛弱,再配合祛風的藥物,陰陽和合,邪氣又怎能久留呢?
治療方法:養陰辟邪丹
當歸(5錢)、白芍(5錢)、柴胡(1錢)、甘草(1錢)、蔓荊子(0.5錢)、川芎(3錢)、天花粉(1錢)、茯苓(3錢)
水煎服。一劑藥邪氣就能解除,兩劑藥就能痊癒。
此方補血以養陰,則津液自然生成,因為津液不足而導致邪氣入侵,津液充足則邪氣自然無法入侵。況且川芎、蔓荊子能祛除頭部的邪氣,柴胡、炙甘草更善於解表,天花粉與茯苓善於化痰利濕,引導邪氣從膀胱排出。治療陰虛內傷感邪,沒有比這個更好的方法了。如果用溫補陽氣的方法,則陽氣過盛而陰液減少,邪氣反而更盛,怎能迅速痊癒呢?
此症使用養津湯也可用。
柴胡、半夏、甘草、蔓荊子(各1錢)、丹皮、麥冬(各3錢)、玄參(4錢)、神麴(0.5錢)
水煎服。
有些人因飢餓、飽食、勞累,又遇到冰雪之氣,或受了霜露之寒,導致腹痛畏寒,發熱不退,以為是外感,卻不知是陽氣內傷。一般人陽氣充足,即使遇到冰雪霜露也不怕,只有飢餓飽食損傷了脾胃,勞累損傷了肌膚,則臟腑經絡先虛寒,這是邪氣容易入侵的原因,即使有外邪,也應從正虛入手治療。況且腹痛畏寒,更是虛寒的表現,雖然外體發熱,內寒也是毫無疑問的。
治療方法:加味六君子湯
人參(1錢)、白朮(5錢)、茯苓(3錢)、陳皮(0.5錢)、甘草(1錢)、半夏(0.5錢)、肉桂(1錢)、柴胡(1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