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9)

1. 內傷門(二十三則)

水煎服。一劑痛止,而蕩其內寒也。

倘疑身熱而外邪之盛,純用祛風利濕之劑則損傷陽氣,不啻下石,勢必變症蜂起,成不可治之症矣。

此症用雙桂湯亦效。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肉桂,甘草(各一錢),桂枝,羌活(各五分)

水煎服。

人有懷抱素郁,悶悶昏昏,忽然感冒風寒,身熱咳嗽,吐痰不已,雖似外感,誰知是肝氣不舒,因召外感邪。夫肝氣最喜條達,一遇憂鬱之事,則澀滯而不可解,正喜外風之吹動,則內郁可舒。無如內郁之甚,則木中生火,風火相合,而熱乃熾也,故感冒風寒,所以作熱。

風火作威,肝不畏金之克,反去侮肺,肺氣不甘,兩相戰鬥,肺又懼火刑,呼救於腎子,而咳嗽生矣。雖有津液,又為肝中風火所耗,而津液變為痰涎。治法自宜急散肺中之風,然風雖散,而火尤存,則火以引風,非救本之道也。尤宜舒肝之郁,則火息而風尤易散也。

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白朮(一錢),陳皮(五分),茯苓(二錢),炒梔子(一錢),半夏(一錢)

水煎服。一劑身熱解,二劑咳嗽除,三劑全愈。

此方解鬱之聖藥,亦祛風之神劑也,直入肝中,舒泄其湮鬱之氣,郁解而風自難留。加入半夏以消痰,梔子以退火,更能相助為理,所以奏功益捷也。

此症用舒解散亦效。

白芍,當歸(各二錢),天花粉,香附(各一錢五分),青皮,神麯(各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服。

人有忍饑受餓,腹中空虛,時遇天氣不正,時寒時熱,遂至胸膈悶塞,宛如結胸,人以為外邪相侵,誰知是內傷其胃氣乎。夫胃為水穀之海,雖多氣多血,然亦因能受水穀而氣血始旺。故水穀多受而胃強,水穀少受而胃弱。今既飢餓強忍,則胃無水穀,胃火沸騰,遏抑之而不舒,則胃氣消亡,天時不正之寒熱,自易相感,乘虛入於胃中而不散,因現悶塞之狀。治法必須助胃弱而使之強,則邪不戰而自退也。

方用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分),柴胡(一錢),枳殼(五分)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愈。

論理既感寒熱,自宜用熱藥以祛寒,用寒藥以散熱。然而用寒用熱之藥,必皆先入於胃,胃既空虛,寒熱相戰,必以胃為戰場矣,胃弱何能堪乎。故寒熱兩有所不用,惟以健胃為主,佐之和解之味於補中散之也。

此症用和腹湯亦效。

人參,柴胡,甘草,神麯,厚朴(各一錢),白朮(二錢),陳皮(五分)

水煎服。

人有素耽麴櫱,日在醉鄉,忽感寒疾,不可以風,人以為外傷於風也,誰知內傷於酒乎。夫酒醉之時,熱性可以敵寒,酒醒之時,邪風易於浸正。蓋酒能散氣,氣散則陽虛,而腠理、營衛無不空虛,邪所以易入也。故好飲之人,無不氣虛,氣虛而邪入,助其氣而邪自出矣。

白話文:

用水煎服。喝一劑藥痛就止了,這是因為藥把體內的寒氣驅散了。

如果懷疑是身體發熱,外感邪氣很盛,單純使用祛風利濕的藥物會損傷陽氣,就像用石頭壓住一樣,病情肯定會變得複雜,形成無法治癒的疾病。

這種情況用雙桂湯也有效。

白朮(15克),茯苓(9克),肉桂、甘草(各3克),桂枝、羌活(各1.5克)

用水煎服。

有的人因為心裡長期鬱悶,精神恍惚,忽然又得了風寒感冒,身體發熱咳嗽,不停吐痰,雖然看起來像外感,但實際上是因為肝氣不舒暢,才招來外邪。肝氣最喜歡舒暢條達,一旦遇到憂愁鬱悶的事情,就會阻塞不通,反而喜歡外面的風來吹動,這樣內裡的鬱悶才能舒解。無奈內裡的鬱悶太嚴重,木氣就會生出火來,風火結合,熱就會更加熾盛,所以得了風寒感冒才會發熱。

風火作亂,肝不怕金的克制,反而去欺負肺,肺氣不甘心,兩者就開始戰鬥,肺又害怕火的刑罰,就向腎求救,於是就產生了咳嗽。雖然有津液,又被肝裡的風火耗盡了,津液就變成了痰液。治療的方法應該先迅速地驅散肺裡的風,但是風雖然散了,火還在,火就會引風,這不是治本的方法。應該舒暢肝的鬱悶,這樣火就會熄滅,風也容易消散。

可以用逍遙散加味來治療。

柴胡(3克),白芍(9克),當歸(9克),甘草(3克),白朮(3克),陳皮(1.5克),茯苓(6克),炒梔子(3克),半夏(3克)

用水煎服。喝一劑藥身體發熱就會退,喝兩劑藥咳嗽就會好,喝三劑藥就會痊癒。

這個方子是解鬱的良藥,也是祛風的神藥,可以直接進入肝臟,疏散鬱積的氣,鬱悶解開了,風自然就難以停留。加入半夏來消除痰,加入梔子來退火,更能互相幫助,所以療效才會這麼快。

這種情況用舒解散也有效。

白芍、當歸(各6克),天花粉、香附(各4.5克),青皮、神麯(各1.5克),甘草(3克)

用水煎服。

有的人因為忍受飢餓,肚子裡空虛,又遇到天氣變化不定,時冷時熱,就導致胸口悶塞,就像得了結胸病一樣,人們以為是外邪侵入,卻不知道是內傷了胃氣。胃是容納水穀的海洋,雖然有很多氣血,但也是因為能接受水穀才能使氣血旺盛。所以吃的多,胃就強壯;吃的少,胃就虛弱。現在既然強忍飢餓,胃裡沒有水穀,胃火就會沸騰,壓抑著不能舒暢,胃氣就會消亡,天氣不正的寒冷和熱氣,就容易乘虛進入胃裡而不散,所以才會出現胸悶的症狀。治療的方法必須幫助虛弱的胃使它強壯起來,這樣邪氣不用攻打就會自己退散。

可以用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9克),白朮(15克),茯苓(9克),甘草(0.3克),柴胡(3克),枳殼(1.5克)

用水煎服。喝一劑藥症狀就減輕,喝兩劑藥就會痊癒。

按道理來說,既然感覺到寒冷和發熱,自然應該用熱藥來驅寒,用寒藥來散熱。但是用寒藥或熱藥,都必須先進入胃,胃既然已經空虛,寒藥和熱藥在胃裡相戰,一定會把胃當作戰場,虛弱的胃怎麼能承受呢?所以寒藥和熱藥都不能用,只能以健胃為主,輔助一些調和的藥味,在補益中將邪氣散開。

這種情況用和腹湯也有效。

人參、柴胡、甘草、神麯、厚朴(各3克),白朮(6克),陳皮(1.5克)

用水煎服。

有的人平時過度飲酒,每天都醉醺醺的,忽然得了寒病,不能說是感受了風邪,實際上是內傷於酒。喝醉的時候,酒的熱性可以抵禦寒冷,酒醒的時候,邪風容易侵入身體。因為酒能使氣散開,氣散了陽氣就虛弱,皮膚的紋理、營氣和衛氣都空虛了,邪氣就容易侵入。所以喜歡喝酒的人,沒有不氣虛的,氣虛邪氣就容易侵入,幫助氣恢復,邪氣自然就會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