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5)

1. 內傷門(二十三則)

午前服。連服十劑,黑色盡除,再服十劑,諸病全愈。

此方乃補中益氣之變方,升陽氣以散陰氣之治法也。凡陽氣下陷於陰中,則用補中益氣之方升提陽氣。倘陰氣上浮於陽中,則用此方升散其陰氣,皆能奏功之甚速也。

此症用調逆湯亦效。

人參,茯苓,白芍,生地,沙參(各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五分),蘇子,神麯(各一錢),荊芥(二錢)

水煎服。

人有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四肢疲軟,發熱,小便白而濁,脈虛大而數,人以為內傷之病也。誰知是由思慮過度而成之者乎。夫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膻中之火也。膻中手厥陰之經,性屬陰而主熱,古人以厥陽名之,以其火起之不可遏也。越人云:憂愁思慮則傷心。

心氣一傷,心血自耗,心血既耗,心氣遂不能自主,每欲寄其權於相火,而相火欺君火之弱,即奪心之權而恣肆矣。治法宜以水濟火。然見火勢之熾張,用寒涼以濟之,則心氣益虛,愈激動其焦焚之害矣。宜亟補其心氣之虛,大滋其腎水之涸,則心火寧靜,相火不安而自安矣。

方用坎離兩補湯:

人參(五錢),熟地(一兩),菟絲子(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丹皮(二錢),炒棗仁(三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三錢),桑葉(十四片),山藥(五錢),白朮(三錢)

水煎服。連服數十劑而愈。

此方心腎兩補,腎水上濟於心,水足而火無亢炎之禍,自然火息而有滋潤之樂也。心中清淨而外有轉輸,則心包何敢竊柄,勢必相合而得生也。

此症用鎮神湯亦效。

人參,炒棗仁,茯苓,山藥(各五錢),遠志(一錢),巴戟天(三錢),甘草(五分),黃連(三分)

水煎服。

人有勞倦中暑,服香薷飲反加虛火炎上,面赤身熱,六脈疾數無力,人以為暑火之未消也,誰知是內傷於中氣乎。凡人中氣充足,則暑邪不能相犯,暑氣之侵,皆氣虛招之也。然則內虛發熱,烏可不治虛而治邪哉。況夏月伏陰在內,重寒相合,反激動虛火之升上,此陰盛隔陽之症也。

治法宜補陽退陰,然而陰盛陽微之際,驟用陽藥,以入於眾陰之中,未必不扞格而不相入,必熱因寒用,始能不違陰寒之性,以奏其助陽之功也。

方用順陰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附子(二錢),乾薑(一錢),青蒿(二錢),白扁豆(三錢)

水煎,探冰冷服之,必出微汗而愈。

此方用薑、附入於參、術之中,未免太熱,與陰氣不相合,乃益之青蒿之寒散,投其所喜,且又熱藥冷服,使上熱得寒,不至相激,及到中焦,寒性除而熱性發,不特不相格,及至相宜耳。

此症用參朮二香湯亦效。

人參(三錢),香薷(一錢),甘草(一錢),砂仁(一粒),神麯(五分),白朮(二錢),陳皮(五分),藿香(五分)

白話文:

內傷門(二十三則)

早上服用,連續服用十劑,臉色就能不再發黑,再服用十劑,各種疾病就會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是補中益氣湯的變方,是利用提升陽氣來驅散陰氣的治療方法。凡是陽氣下陷到陰氣之中,就用補中益氣湯來提升陽氣。如果陰氣上浮到陽氣之中,就用這個藥方來升散陰氣,都能夠快速見效。

這個病症用調逆湯也有效。

藥方組成:人參、茯苓、白芍、生地、沙參(各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五分)、蘇子、神麯(各一錢)、荊芥(二錢)。

用水煎服。

有的人會心悸、健忘、口渴舌燥、容易流汗、四肢無力、發熱、小便混濁發白、脈搏虛弱且跳動快速,大家認為這是內傷的疾病。卻不知道這是因為過度思慮造成的。君火指的是心火,相火指的是胸腔內的火,也就是膻中部位的火。膻中是手厥陰心包經所屬,性質屬陰但主熱,古人稱之為厥陽,因為這種火一旦發起來就難以遏制。越人說過:憂愁思慮會傷害心臟。

心氣一旦受損,心血自然會耗損。心血耗損後,心氣就無法自主,常常想要把權力寄託給相火,而相火欺負君火的虛弱,就奪取心臟的權力而肆意妄為。治療方法應該用水來滋潤火。但看到火勢很旺盛,如果用寒涼的藥物來降火,反而會使心氣更加虛弱,更加激發焦躁的傷害。應該趕緊補養虛弱的心氣,大補乾涸的腎水,這樣心火就會平靜下來,相火也會自然安穩。

藥方用坎離兩補湯:

藥方組成:人參(五錢),熟地(一兩),菟絲子(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丹皮(二錢),炒棗仁(三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三錢),桑葉(十四片),山藥(五錢),白朮(三錢)。

用水煎服。連續服用數十劑就會痊癒。

這個藥方可以同時補養心腎,腎水上行滋潤心臟,水充足了,火就沒有過於旺盛的禍患,自然火會平息下來,而有滋潤的喜樂。心中清淨且有轉輸的功能,那麼心包就不會僭越職權,必然會彼此協調而能夠產生生機。

這個病症用鎮神湯也有效。

藥方組成:人參、炒棗仁、茯苓、山藥(各五錢),遠志(一錢),巴戟天(三錢),甘草(五分),黃連(三分)。

用水煎服。

有的人因為過度勞累又中暑,服用香薷飲反而導致虛火上炎,臉色發紅、身體發熱、脈搏快速無力,大家認為這是暑熱還沒消退。卻不知道這是因為中氣受損。一般來說,如果中氣充足,暑邪就不會侵犯,會被暑氣侵犯都是因為氣虛造成的。既然是內虛發熱,怎麼可以不治療虛弱反而治療邪氣呢?何況夏天體內潛藏陰氣,加上寒冷侵襲,反而會激發虛火上升,這是陰盛陽虛的症狀。

治療方法應該補養陽氣、驅退陰氣,然而在陰氣旺盛陽氣虛微的時候,貿然使用溫熱的藥物,進入眾多陰寒之中,未必不會產生排斥而不相容,必須採用「熱因寒用」的方法,才能不違反陰寒的特性,而能夠發揮助長陽氣的功效。

藥方用順陰湯:

藥方組成: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附子(二錢),乾薑(一錢),青蒿(二錢),白扁豆(三錢)。

用水煎煮,放涼後冰冷服用,一定會微微出汗而痊癒。

這個藥方將薑、附子加入人參、白朮之中,難免太過溫熱,與陰氣不相合,所以加入青蒿的寒涼散發之性,投其所好,並且讓熱藥放冷服用,使上熱能夠獲得寒涼而不至於產生激盪,等到藥物進入中焦,寒性消除而熱性發揮,不僅不會產生排斥,反而能夠相互適宜。

這個病症用參朮二香湯也有效。

藥方組成:人參(三錢),香薷(一錢),甘草(一錢),砂仁(一粒),神麯(五分),白朮(二錢),陳皮(五分),藿香(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