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1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4)

1. 內傷門(二十三則)

腎且資肝血之不足,何能分潤於骨中之髓乎,血與髓兩無有餘,筋安得舒,骨又安得健乎?人至筋骨兩無旺氣,風邪乘虛而侵,不能拒絕。治法宜急救其虛。

方用四物湯加味治之。

熟地(一兩),當歸(五錢),川芎(一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牛膝(三錢),金釵石斛(二錢),丹皮(二錢),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四物湯補血之藥,亦補髓之藥也。原因髓血虛而入邪,補髓血而邪自易出,故少加柴胡和解風邪,隨手即散。彼專治風邪,不補髓血者,尚昧於治內傷之法也。

此症用護骨散效。

牛膝,丹皮(各三錢),金釵石斛,山萸(各二錢),熟地,白芍,當歸(各五錢),柴胡,天花粉(各一錢)

水煎服。

人有終日捕魚,身入水中,時而發熱,畏寒惡冷,人以為風濕之外感也,誰知是肺氣之閉塞乎。夫肺本主氣,氣旺則周流一身,從皮毛外泄,雖有外邪之感,不能損傷。倘肺氣少虛,則氣有停住之虞矣。身入水中,遏抑皮毛,則虛氣難以舒轉,濕且中之。夫濕本外受,今從皮毛旁入,致使一身之氣閉塞不通,此畏寒惡冷之所以起也。

肺氣既虛,則皮毛不能外衛,水冷金寒,肺氣與濕邪相戰,則身熱生矣。此熱乃肺氣之虛,不能敵邪而身熱也。治法補其肺氣為主,兼帶利水之味,則正旺而邪自易散。

方用利肺湯:

紫蘇(一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夏(一錢),神麯(三分),附子(一分)

水煎服。一劑熱解,二劑寒冷俱不畏矣,三劑全愈。

此方補肺氣之不足,不見利水,水自從膀胱而去。惟其內傷以致邪入,故不必治外感耳。

此症用宣閉湯亦效。

黃耆,茯苓(各五錢),人參,豬苓(各三錢),澤瀉(二錢),半夏,肉桂,羌活(各一錢)

水煎服。

人有憂思不已,加之飲食失節,脾胃有傷,面色黧黑不澤,環唇尤甚,心中如飢,然見食則惡,氣短而促,人以為內傷之病,誰知是陰陽之相逆乎。夫心肺居於上焦,行榮衛而光澤於外,腎肝居於下焦,養筋骨而強壯於內,脾胃居於中焦,運化精微,灌注四臟,是四臟之所仰望者,全在脾胃之氣也。倘脾胃一傷,則四臟無所取資,脾胃病而四臟俱病矣。

若憂思不已,則脾胃之氣結,飲食不節,則脾胃之氣損。口者,脾氣出入之路,唇為口之門戶,脾氣通於口而華於唇,金水反侮土,故黑色著於唇,非陰陽相反而成逆乎。不惟陽明胃脈之衰而面焦已也,是脾胃陰陽之氣兩有所虧,烏可不急救其中州之土乎。

方用和順湯:

升麻(五分),防風(三分),白芷(三分),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三分),白芍(三錢),白朮(五錢),茯神(三錢),炮姜(五分)

白話文:

[內傷門(二十三則)]

腎臟的功能是供給肝臟所需的血液,如果腎血都不夠,又怎麼能有多餘的去滋養骨髓呢?當血液和骨髓都匱乏時,筋脈就無法伸展,骨骼也無法強健。如果人到了筋骨都缺乏活力的狀態,風邪就會趁虛而入,身體無法抵抗。治療方法應該是趕快補養身體的虛弱。

可以使用四物湯加味的藥方來治療:

熟地黃(一兩)、當歸(五錢)、川芎(一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牛膝(三錢)、金釵石斛(二錢)、丹皮(二錢)、白芥子(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四物湯是補血的藥方,同時也能補益骨髓。因為骨髓和血液虛弱才導致邪氣入侵,所以補養骨髓和血液,邪氣自然容易排出。因此,加入少量柴胡來調和風邪,很快就能散去。那些只治療風邪,而不補養骨髓和血液的人,其實是不懂治療內傷的方法。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護骨散來治療:

牛膝、丹皮(各三錢)、金釵石斛、山茱萸(各二錢)、熟地黃、白芍、當歸(各五錢)、柴胡、天花粉(各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有人整天捕魚,身體泡在水裡,時常發熱,又怕冷畏寒,人們以為這是外感風濕,卻不知道是肺氣閉塞造成的。肺的主要功能是主導氣,氣旺盛就能周流全身,從皮膚毛孔向外散發,即使有外邪侵襲,也不會受損。如果肺氣虛弱,氣就會有停滯的危險。身體泡在水裡,壓抑了皮膚毛孔,虛弱的氣更難以舒展,濕氣也會趁機侵入。濕氣本來是從體外侵入,現在卻從皮膚毛孔旁侵入,導致全身的氣機閉塞不通,這就是怕冷畏寒的原因。

肺氣虛弱時,皮膚毛孔就不能抵禦外邪,水寒冷侵入,肺氣和濕邪互相搏鬥,就會發熱。這種熱是因為肺氣虛弱,不能抵抗邪氣而發熱。治療方法應該以補養肺氣為主,同時加入一些利水藥物,使正氣旺盛,邪氣自然容易散去。

可以使用利肺湯:

紫蘇(一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夏(一錢)、神麯(三分)、附子(一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藥一劑就能退熱,服藥兩劑就不再怕冷,服藥三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主要是補養肺氣的不足,雖然沒有直接利水,但水會自然從膀胱排出。因為這是內傷導致邪氣入侵,所以不需要治療外感。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宣閉湯來治療:

黃耆、茯苓(各五錢)、人參、豬苓(各三錢)、澤瀉(二錢)、半夏、肉桂、羌活(各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有人因為憂愁思慮過度,加上飲食不節制,導致脾胃受損,面色變得晦暗無光澤,尤其嘴唇周圍更明顯。他們心中感覺飢餓,但看到食物卻不想吃,還會氣短急促。人們認為這是內傷,卻不知道這是陰陽失調的表現。心和肺位於上焦,運行榮衛之氣,使體表光澤;腎和肝位於下焦,滋養筋骨,使身體強壯;脾和胃位於中焦,運化精微物質,供應給其他臟器,是其他臟器所依賴的,全都仰仗脾胃的氣。如果脾胃受損,其他臟器就無法得到供給,脾胃生病,其他臟器也會跟著生病。

如果憂愁思慮過度,脾胃的氣就會鬱結;飲食不節制,脾胃的氣就會損傷。嘴是脾氣出入的通道,嘴唇是嘴的門戶,脾的精氣通過嘴而表現在嘴唇上。金和水反過來欺負土,所以黑色會出現在嘴唇周圍,這不正是陰陽失調所造成的嗎?這不僅僅是陽明胃脈衰弱導致面色憔悴,而是脾胃陰陽之氣都虧虛,怎麼能不趕快補養中焦的脾胃呢?

可以使用和順湯:

升麻(五分)、防風(三分)、白芷(三分)、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三分)、白芍(三錢)、白朮(五錢)、茯神(三錢)、炮姜(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