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1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16)

1. 內傷門(二十三則)

水煎服。

人有形體素虛,忽感風邪,遍身淫淫,循行如蟲,或從左腳腿起,漸次而上至頭,復下行於右腳,自覺身癢有聲,人以為奇病也,誰知內傷而氣不足乎。夫氣血自行,周流不息,何至生病,惟氣血止而不行,皮毛之間,即有淫癢之病生矣,此氣血之衰也。氣血大衰而皮毛焦,氣血少衰而皮毛脫。

氣血既衰,又少有微邪,身欲自汗,邪又留而不去,兩相爭鬥,拂抑皮膚之間,因而作癢,不啻如蟲之行,非真有蟲也。傷寒症中,汗多亡陽,亦有身如蟲行之病。夫傷寒本是外感,然至於亡陽,則外感變為內傷矣。今非傷寒,亦現蟲行之象,非內傷而何?治法大補氣血,氣血行而身癢自愈也。

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五錢),白朮(五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五分),柴胡(一錢),玄參(三錢),桑葉(二十片)

水煎服。十劑全愈。

補中益氣湯原是大補氣血之神劑,多用參耆尤為補氣,氣旺而血自旺,更能流行也。方中加玄參、桑葉者,身癢多屬於火,能退浮游之火也,桑葉善能止汗,汗多者發癢,止其汗而癢自止也。

此症用蠶蠍歸耆湯亦效。

當歸,黃耆(各五錢),茯苓(三錢),殭蠶,半夏(各一錢),全蠍(一個),陳皮(五分)

水煎服。

人有色白神怯,秋間發熱頭痛,吐瀉食少,兩目喜閉,喉啞昏昧,不省人事,粥飲有礙,手常搵住陰囊,人以為傷風重症也,誰知是勞倦傷脾之故乎。夫氣本陽和,身勞則陽和之氣變為邪熱,不必有外風襲之而身始熱也。諸陽皆會於頭,陽氣一虛,則清陽之氣不能上升,而邪熱遂乘之,熏蒸於頭而作痛,不必有外風犯之,頭始痛也。清氣不升,則濁氣不降,上下拂亂,安得不吐瀉哉。

人身之脈,皆屬於目,眼眶屬脾,脾氣既傷,目無所養,欲不閉而不可得也。脾之絡連於舌本,散布於舌下,脾傷則舌之絡失養,此言語之難也。咽喉雖通於肺,然脾虛則五臟皆虛,肺虛而咽喉難司出入,心之神明亦因之昏瞀矣。陰囊屬肝,脾虛則肝欲來侵,頻按其囊者,惟恐肝木之旺,土虧之極,反現風木之象也,治法大健其脾土,則風木之象自消矣。

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三分),製附子(三分)

水煎服。二劑輕,十劑全愈。

病本內傷,用補中益氣湯自中病情。方中加入附子者,蓋參、耆、歸、術非得附子則其功不大,建功亦不甚神。況用止三分,亦無太熱之虞,轉有反正之速也。

此症用加減歸脾湯亦效。

人參,當歸,茯苓,白朮,白芍(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五分),川芎(二錢),白豆蔻(一粒),柴胡,遠志,棗仁(各一錢),麥冬(五錢)

白話文: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有些人體質本來就虛弱,忽然感覺到風邪侵襲,全身感到像蟲子爬一樣,癢癢的,這種感覺可能從左腳腿開始,慢慢往上到頭部,又從頭部往下走到右腳,自己覺得身體癢而且有聲音,人們都覺得是奇怪的病,卻不知道這是因為內傷導致氣血不足。氣血本來就會自行循環,周流不息,怎麼會生病呢?就是因為氣血停止運行,在皮膚之間,才會有癢的毛病產生,這是氣血衰弱的表現。氣血嚴重衰弱,皮膚就會變得焦枯;氣血稍微衰弱,皮膚就會脫落。

氣血既然衰弱,又稍微受到外邪侵擾,身體想出汗,但邪氣又停留在體內不去,兩者互相爭鬥,在皮膚之間阻礙,因此產生搔癢感,感覺就像有蟲子在爬一樣,其實並不是真的有蟲子。傷寒病中,汗出太多會導致陽氣虛脫,也會有身體感覺像蟲爬一樣的症狀。傷寒本來是外感,但是如果到陽氣虛脫的程度,外感就會轉變成內傷了。現在不是傷寒,也出現像蟲爬的現象,不是內傷是什麼呢?治療方法應該大補氣血,氣血運行順暢,身體癢自然就會好了。

藥方使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五錢)、白朮(五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五分)、柴胡(一錢)、玄參(三錢)、桑葉(二十片)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十劑就會痊癒。

補中益氣湯本來就是大補氣血的好藥方,多用人參和黃耆更能補氣,氣旺盛,血自然也旺盛,而且能夠順利運行。方子中加入玄參和桑葉,是因為身體癢大多是因為火氣,可以去除浮游的火氣。桑葉善於止汗,出汗太多會發癢,止住汗,癢自然就止住了。

這種症狀用蠶蠍歸耆湯也有效果。

當歸、黃耆(各五錢)、茯苓(三錢)、殭蠶、半夏(各一錢)、全蠍(一個)、陳皮(五分)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有些人膚色白皙,精神不振,秋天會發燒頭痛、嘔吐腹瀉、食慾不佳、兩眼喜歡閉著、喉嚨沙啞、意識模糊、不省人事、吃粥有困難,而且手常常按著陰囊,人們都認為是嚴重的傷風,卻不知道這是因為過度勞累損傷脾臟的緣故。人體的陽氣本來是平和的,身體過勞,平和的陽氣就會變成邪熱,不一定有外來的風邪侵襲才會發燒。所有的陽氣都匯集在頭部,陽氣一旦虛弱,清陽之氣就無法上升,邪熱就會趁虛而入,熏蒸頭部導致頭痛,不一定有外來的風邪侵襲才會頭痛。清氣不上升,濁氣就不下降,上下顛倒紊亂,怎麼可能不嘔吐腹瀉呢?

人體的脈絡都與眼睛相連,眼眶屬於脾臟,脾氣既然受損,眼睛就沒有滋養,想不閉上眼睛都不行。脾臟的脈絡連接到舌根,分佈在舌下,脾臟受損,舌的脈絡失去滋養,所以說話困難。咽喉雖然與肺相通,但是脾虛會導致五臟都虛弱,肺虛時咽喉就難以正常地出入氣息,心神也會因此昏亂。陰囊屬於肝臟,脾虛會導致肝臟來侵犯,頻頻按著陰囊,是因為擔心肝木過旺,脾土虧虛到了極點,反而出現像風木的徵兆。治療方法應該大補脾土,那麼風木的徵兆自然就會消失了。

藥方使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三分)、製附子(三分)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病情就會減輕,服用十劑就會痊癒。

這個病是內傷,用補中益氣湯正對病情。方子中加入附子,是因為人參、黃耆、當歸、白朮如果沒有附子,藥效就不會很大,效果也不會很顯著。而且只用三分,也不會有太熱的顧慮,反而能加速好轉。

這個症狀用加減歸脾湯也有效果。

人參、當歸、茯苓、白朮、白芍(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五分)、川芎(二錢)、白豆蔻(一粒)、柴胡、遠志、棗仁(各一錢)、麥冬(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