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七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七 (6)

1. 痙痓門(十一則)

第補虛之法,血亡不能速生,而氣怯則宜急補,補氣則血尤易生,血生而風不能存。故血舍驅風,尚非正治,矧純用鎮驚之藥耶。方用救產止痙湯:

人參(五錢),當歸(一兩),川芎(三錢),荊芥炒黑(一錢),水煎服。一劑病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愈。

此方即佛手散之變,大補其氣血之虛,加之人參則氣更旺矣,氣旺而邪不敢敵。況有荊芥引血歸經之藥,血既歸經,而邪何能獨留?況荊芥原能祛邪,而不損正氣,故可兩用之,以出奇耳。倘不補氣血,惟事祛風,則血舍更空,風將直入,是立殺其婦矣,可不慎哉。

此症用活母丹亦神效。

當歸,人參(各一兩),川芎(五錢),柴胡(三分),肉桂(一錢),水煎服,即愈。

人有一時手足牽掣,口眼歪張,人以為中風之症也,誰知是痙病之驟發乎。夫中風病,身必顛覆,口必吐痰。痙病狀如中風,而身必不顛覆,口中、喉內必無痰涎之出入與水雞聲也。蓋中風無風,風從內起;痙病則風從外入,風自成威,不必借重內痰之助,所以但有牽𢮓歪張之風象,絕無洶湧秘塞之痰聲也。若風自內起者,火動生風,痰以助之也。

故中風無外邪,痙病無內邪也。無外邪者不可治風,無內邪者不可不治風耳。然而單治外而不治內,則外風雖去,內風必生,是以祛風必須補正也。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錢),白朮(三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柴胡(三錢),升麻(四分),陳皮(一錢),甘草(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牽掣定,再劑而歪張止,三劑不再發。

夫補中益氣湯補氣之藥,非祛風之劑,乃用之以治痙痓之風,反易奏功者何故乎?蓋氣虛則風易入也,補其氣則正旺,足以祛邪。方中用柴胡原能祛邪也,少用之於補藥之中,則能提氣以衛正;多用之於補藥之中,則能益氣以祛邪。故用至三錢,而風難再留矣,何必更借重他藥散風之多事哉。

世人但知參、歸、耆、術之多用以補正,絕不知柴胡多用於參、歸、耆、術之中尤易祛邪,余所以持表而出之也。

此症用九宮湯亦神效。

人參(一兩),巴戟天,葳蕤(各五錢),半夏,烏藥,秦艽(各一錢),陳皮,附子,天麻(各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痙攣病(十一則)

關於補虛的方法,失血過多無法快速生成,但氣虛時就應該立即補氣,因為補氣能更容易生成血液,血液充足後,風邪就無法侵入。所以說,把治療重點放在驅除風邪,並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更何況是單純使用鎮驚的藥物呢?

這裡有一個「救產止痙湯」的方子:

人參(五錢)、當歸(一兩)、川芎(三錢)、炒黑的荊芥(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病情會減輕,服用兩劑病情又會減輕,服用三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方子是從「佛手散」變化而來,它能大補氣血的虛弱,加上人參後,氣就會更加旺盛,氣旺盛了,邪氣就不敢侵犯。而且方中有荊芥這種能引導血液回歸正常經絡的藥物,血液回歸正常經絡後,邪氣怎麼可能還獨自停留呢?況且荊芥本身就能驅除邪氣,又不會損傷正氣,所以可以同時使用,以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果只知道驅除風邪而不補氣血,只會讓血虛的情況更加嚴重,風邪會直接侵入,這等於是加速產婦的死亡,絕對要謹慎!

這個病症使用「活母丹」也有神效。

當歸、人參(各一兩)、川芎(五錢)、柴胡(三分)、肉桂(一錢),用水煎服,病就能痊癒。

有些人會突然出現手腳抽搐、口眼歪斜的情況,大家以為是中風,卻不知道這是痙攣病突然發作。中風的病人通常會昏倒在地,口吐痰涎,而痙攣病的症狀雖然像中風,但病人不會昏倒,而且口中或喉嚨內不會有痰液或水雞般的聲音。中風通常是體內有風邪,而痙攣病則是外感風邪,風邪會自行作威,不需要體內痰液的幫助,所以只會有抽搐歪斜等風邪的症狀,而不會有痰涎湧動或堵塞的聲音。如果是體內產生的風邪,通常是火氣擾動而生風,並由痰液助長。

所以說,中風沒有外邪,而痙攣病則沒有內邪。沒有外邪就不能用驅風的方法治療,而沒有內邪就不能不治療風邪。但是,如果只治療外感風邪而不調理體內,就算外感風邪被驅除了,體內的風邪還是會產生,所以驅除風邪必須同時補養正氣。這裡有一個「補中益氣湯」的方子:

人參(一錢)、白朮(三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柴胡(三錢)、升麻(四分)、陳皮(一錢)、甘草(一錢),用水煎服。服用一劑抽搐就會停止,服用兩劑歪斜就會停止,服用三劑就不會再復發。

「補中益氣湯」是補氣的藥方,並不是驅風的藥劑,但為什麼用它來治療痙攣病引起的風邪反而更有效呢?這是因為氣虛的時候風邪容易侵入,補足氣就能讓正氣旺盛,足以驅除邪氣。方子中的柴胡本身就能驅邪,在補藥中少量使用,能提振氣機以衛護正氣;在補藥中大量使用,則能增強氣力以驅除邪氣。所以柴胡用到三錢的量,風邪就很難再停留了,何必還要用其他的藥物來多此一舉地驅風呢?

世人只知道人參、當歸、黃耆、白朮大多用來補養正氣,卻不知道在人參、當歸、黃耆、白朮等補藥中多用柴胡,更能有效驅除邪氣。我特意把這個道理點明出來。

這個病症使用「九宮湯」也有神效。

人參(一兩)、巴戟天、葳蕤(各五錢)、半夏、烏藥、秦艽(各一錢)、陳皮、附子、天麻(各五分),用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