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一 (4)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4)

1. 傷寒門(四十三則)

方用: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當歸(一錢五分),黃芩(一錢),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手溫,再劑而厥止,身熱盡除,而面青自白矣。

此症用七賢湯亦甚效。

白芍,白朮(各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三分),柴胡(一錢),丹皮(三錢),天花粉(二錢),水煎服。一劑即安。

冬月傷寒,身熱汗自出,惡寒而不惡熱,人以為陽明之症也,欲用石膏湯治之,而不知非也。汗出似陽明,然陽明未有不惡熱者。今不惡熱而惡寒,此陽氣甚虛,邪欲出而不出,內熱已解,而內寒未散之症也。此症必因誤汗所致。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柴胡(一錢),升麻(四分),陳皮(一錢),甘草(一錢),加桂枝(五分),水煎服。一劑而汗止身涼,寒亦不惡矣。

夫補中益氣之湯,非治傷寒之症也,李東垣用之以治內傷之病,實有神功。我何所取乎?不知傷寒之中,亦有內傷之病,正不可拘拘於傷寒,而不思治變之方也。況此症因誤汗而成者,汗已出矣,邪之存於經絡者必淺,即有畏寒,其寒邪亦必不重,是外感而兼內傷也。補中益氣湯,補正之中而仍有祛邪之藥,故兼用之而成功也,況又加桂枝散寒之味乎。

倘誤認作陽明之症,而妄用白虎湯,少投石膏,鮮不變為虛寒之病而死矣,辨症烏可不明哉。

溫正湯亦可用。

人參(五錢),黃耆(一兩),當歸(五錢),柴胡(一錢),甘草(五分),神麯(一錢),桂枝(三分),水煎服。

冬月傷寒,身熱五六日不解,譫語口渴,小便自利,欲臥,人以為陽明之餘熱未解也,而予以為不然。夫譫語雖屬胃熱,然胃熱譫語者,其聲必高,拂其意必怒。今但譫語而低聲,非胃熱也。但既非胃熱,何以口中作渴,欲飲水以自救耶?然口渴飲水,水不化痰上湧,反直走膀胱而小便自利,其非胃熱又明矣。夫陽明火盛,多致發狂,今安然欲臥,豈是胃熱之病。

但既不是胃熱,何以譫語、口渴不解,至五六日而猶然耶?不知此症乃心虛之故也。心虛則神不守舍而譫語,心虛則火起心包而口渴。夫心與小腸為表裡,水入心而心即移水於小腸,故小便自利也。治法用:

茯苓(五錢),麥冬(一兩),丹皮(二錢),柴胡(一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劑而譫語止,二劑而口渴除,身熱亦解。

此方名為清熱散。用麥冬以補心,用茯苓以分消火熱,用柴胡、丹皮、甘草以和解其邪氣。心氣足而邪不能侵,邪盡從小腸以泄出,而心中寧靜,津液自生,故渴除而腎氣上交於心,而精自長亦不思臥矣。倘疑為胃熱,而用白虎或用青龍之湯,鮮不敗衄矣。

白話文:

傷寒門(四十三則)

處方一: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甘草一錢、當歸一錢五分、黃芩一錢、半夏一錢,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後手腳會溫暖起來,再服一劑手腳冰冷的狀況就會停止,身體發熱的現象完全消除,臉色也會由青轉白。

處方二:

這個病症使用七賢湯也很有效。

白芍、白朮各五錢、甘草一錢、肉桂三分、柴胡一錢、丹皮三錢、天花粉二錢,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就會痊癒。

病症三:

冬天傷寒,身體發熱、會流汗,怕冷但不怕熱,人們會認為是陽明經的病症,想要用石膏湯來治療,卻不知道不是這樣。雖然流汗的狀況看起來像陽明經的病症,但是陽明經的病症沒有不怕熱的。現在是怕冷而不怕熱,這是因為身體的陽氣非常虛弱,邪氣想要發散卻發散不出來,內部的熱已經消退,但是內部的寒氣還沒有散去。這個病症一定是誤用發汗藥造成的。

處方三:

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黃耆三錢、白朮二錢、當歸二錢、柴胡一錢、升麻四分、陳皮一錢、甘草一錢,再加上桂枝五分,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後汗就會停止,身體也會涼爽,也不會再怕冷了。

說明:

補中益氣湯本來不是用來治療傷寒的,李東垣用它來治療內傷的疾病,效果非常好。我為什麼要用它呢?因為要知道傷寒的病症中,也有可能是內傷造成的,不能拘泥於傷寒的病症,而不考慮變通的治療方法。而且這個病症是因為誤用發汗藥造成的,汗已經發出來了,邪氣停留在經絡的一定比較淺,即使有怕冷的狀況,寒邪也一定不嚴重,這是外感風寒又兼有內傷的情況。補中益氣湯在補養正氣的同時,也有祛除邪氣的藥,所以能同時使用而成功,更何況又加入了桂枝這種散寒的藥呢?

如果誤認為是陽明經的病症,而擅自使用白虎湯,稍微加入石膏,很有可能會變成虛寒的病而死亡,所以辨別病症怎麼可以不清楚呢?

處方四:

溫正湯也可以使用。

人參五錢、黃耆一兩、當歸五錢、柴胡一錢、甘草五分、神麯一錢、桂枝三分,用水煎煮服用。

病症五:

冬天傷寒,身體發熱五六天沒有好轉,出現胡言亂語、口渴、小便順暢,想睡覺,人們會認為是陽明經的餘熱還沒有消退,而我認為不是這樣。雖然胡言亂語屬於胃熱的症狀,但是胃熱造成的胡言亂語,聲音一定會很大,不順著他的意思就會發怒。現在只是胡言亂語而且聲音很低,就不是胃熱。既然不是胃熱,為什麼會口渴,想要喝水來緩解呢?雖然口渴想喝水,水喝下去沒有變成痰往上湧,反而直接到膀胱變成小便排出來,這就更明顯不是胃熱的症狀了。陽明經的火氣旺盛,多半會發狂,現在卻安靜地想睡覺,怎麼會是胃熱的病呢?

既然不是胃熱,為什麼會胡言亂語、口渴,持續五六天還沒有好轉呢?要知道這個病症是因為心虛造成的。心虛就會神智不清而胡言亂語,心虛就會心火旺盛而口渴。心和小腸是表裡的關係,水進入心,心就會將水移到小腸,所以小便才會順暢。

處方五:

治療方法是用:

茯苓五錢、麥冬一兩、丹皮二錢、柴胡一錢、甘草五分,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胡言亂語就會停止,服用兩劑口渴就會消除,身體發熱也會退去。

這個處方叫做清熱散。用麥冬來補養心氣,用茯苓來分消火熱,用柴胡、丹皮、甘草來調和邪氣。心氣充足了,邪氣就不能侵犯,邪氣會從小腸排出,心神就會寧靜,津液自然生成,所以口渴就消除了,腎氣會向上輸送至心,精氣也會自然增長,就不會想睡覺了。如果誤認為是胃熱,而使用白虎湯或是青龍湯,很有可能會造成血崩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