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一 (14)
卷之一 (14)
1. 傷寒門(四十三則)
冬月傷寒,四、五日後下利,手足逆冷無脈者,人以為厥陰之寒症也。急灸之,不溫而脈亦不還,反作微喘,皆云死症,而不必治也。而吾以為可治者,正因其無脈耳。夫人死而後無脈,今未斷氣而無脈,乃伏於中而不現,非真無脈也。無脈者固不可救,脈伏而似於無脈,安在不可救乎?用灸法亦救其出脈也。
灸之而脈不還,宜氣絕矣;乃氣不遽絕,而反現微喘之症,此生之之機也。蓋脈果真絕,又何能因灸而作喘,作微喘者,正其中有脈欲應其灸,而無如內寒之極,止藉星星之艾火,何能驟達。是微喘之現,非脈欲出而不能遽出之明驗乎。急用參附湯救之,以助其陽氣,則脈自然出矣。
但參、附宜多用而不宜少用也。方用:
人參(二兩),附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而手足溫,二劑而脈漸出,三劑而下利自止而盡愈矣。
夫附子有斬關奪門之勇,人參有回陽續陰之功,然非多用,則寒邪勢盛,何能生之於無何有之鄉,起之於幾微欲絕之際哉。遇此等之症,必須信之深,見之到,用之勇,任之大,始克有濟。倘徒施灸法而不用湯劑、或用參、附而不多加分兩,皆無識而害之,兼財力不足而不能救也。
此症可用人參雙薑湯:
人參(一兩),乾薑(三錢),生薑(三錢),水煎服。
冬月傷寒,身熱一日即發譫語,人以為邪傳陽明也,誰知其人素有陽明胃火,風入太陽而胃火即沸然不靜乎。治之法,若兼治陽明以瀉胃熱,治亦無瘥;然而太陽之邪正熾,不專治太陽則衛之邪不能散,營之邪不能解;先去退陽明之火,未必不引邪而入陽明,反助其騰燒之禍也。不若單治太陽,使太陽之邪不能深入,而陽明之火不治而自散耳。方用平陽湯:
桂枝(三分),麻黃(一錢),甘草(一錢),青蒿(三錢),天花粉(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身熱退,譫語亦止矣。
此方少用桂枝而多用麻黃者,以寒輕而熱重也。用青蒿為君者,青蒿退熱而又能散邪,且又能入膀胱而走於胃,既解膀胱之邪,而又解胃中之火,不特不引邪以入陽明,而兼且散邪以出陽明也。方中又加天花粉者,以譫語必帶痰氣,天花粉善消膈中之痰,而復無增熱之慮,入於青蒿、桂枝、麻黃之內,通上達下,消痰而即消邪也。痰邪兩消,又何譫語乎。
所以一劑而奏功耳。
此症亦可用爭先湯:
桂枝(五分),麻黃(五分),石膏(一錢),麥冬(五錢),茯苓(五錢),半夏(八分),水煎服。
冬月傷寒,身熱二日即有如瘧之狀,人以為證傳少陽也,誰知其人少陽之間原有寒邪,一遇傷寒,隨因之而並見乎。世見此等之症,以小柴胡湯投之亦能奏功,然終非治法也。法當重治陽明,而兼治少陽為是。蓋陽明之火邪未散,雖見少陽之症,其邪仍留陽明也。邪留陽明,身發寒熱而譫語發狂之病,未必不因之而起。
白話文:
冬天感染風寒,四、五天後開始腹瀉,手腳冰冷而且摸不到脈搏的人,一般認為是厥陰經的寒症。於是趕緊用艾灸來治療,但身體沒有回暖,脈搏也沒有恢復,反而出現輕微喘氣的症狀,大家都認為是死症,沒有辦法醫治了。但我認為這種情況是可以治好的,正因為他摸不到脈搏。人死後才會沒有脈搏,現在還沒有斷氣卻摸不到脈搏,是因為脈搏潛伏在體內沒有顯現出來,並不是真的沒有脈搏。沒有脈搏當然救不活,但脈搏只是潛伏起來,看起來像沒有脈搏,怎麼能說救不活呢?用艾灸的方法也是為了讓脈搏顯現出來。
艾灸後脈搏沒有恢復,應該是氣要斷絕了,但氣並沒有立刻斷絕,反而出現輕微喘氣的症狀,這是生命生機的表現。如果脈搏真的斷絕了,又怎麼會因為艾灸而出現喘氣呢?出現輕微喘氣,正是體內有脈搏想要回應艾灸,但無奈體內寒氣太重,單憑一點點艾火,怎麼能快速到達呢?所以,出現輕微喘氣,正是脈搏想要出來卻無法立刻出來的明顯徵兆。這時要趕緊用參附湯來救治,幫助體內的陽氣,脈搏自然就會顯現出來。
但是,人參和附子要多用,不能用太少。藥方如下:
人參(二兩),附子(三錢),用水煎服。一劑藥後,手腳會開始溫暖,兩劑藥後,脈搏會漸漸出現,三劑藥後,腹瀉就會停止,病就完全好了。
附子有突破關卡、攻破城門的勇猛力量,人參有恢復陽氣、延續陰氣的功效,但如果用量太少,寒邪氣勢強盛,怎麼能在虛無的狀態中讓陽氣重新產生,在幾乎斷絕的時候讓生命重新開始呢?遇到這種情況,必須要有很深的信心,看清楚病情的關鍵,用藥要果敢,用量要充足,才能成功救治。如果只是用艾灸而不用湯藥,或者用了人參和附子,但用量不夠,都是沒有見識而害了病人,也因為財力不足而無法救活病人。
這個症狀也可以用人參雙薑湯:
人參(一兩),乾薑(三錢),生薑(三錢),用水煎服。
冬天感染風寒,發燒一天就開始說胡話,一般認為是病邪傳到陽明經了。卻不知道這個人平時就有陽明胃火,風邪侵入太陽經後,胃火就沸騰不安。治療的方法,如果兼顧治療陽明經來瀉胃熱,病也不會好轉;而且太陽經的邪氣正盛,如果不專心治療太陽經,衛氣的邪氣就不能疏散,營氣的邪氣也不能解除;如果先去退陽明經的火,很可能會引導邪氣進入陽明經,反而助長了發燒的禍害。不如專心治療太陽經,讓太陽經的邪氣無法深入,而陽明經的火不用治療也會自己消散。藥方用平陽湯:
桂枝(三分),麻黃(一錢),甘草(一錢),青蒿(三錢),天花粉(一錢),用水煎服。一劑藥後,發燒就會退去,胡言亂語也會停止。
這個藥方少用桂枝而多用麻黃,是因為寒邪輕微而熱邪嚴重。用青蒿做主藥,是因為青蒿能退熱,又能疏散邪氣,而且能進入膀胱而到達胃部,既能解除膀胱的邪氣,又能解除胃中的火,不但不會引導邪氣進入陽明經,而且還能將邪氣從陽明經疏散出去。藥方中又加入天花粉,是因為胡言亂語一定帶有痰氣,天花粉善於消除胸膈中的痰,而且沒有增熱的顧慮,加入青蒿、桂枝、麻黃之中,能貫通上下,消除痰也就消除了邪氣。痰和邪氣都消除了,又怎麼會胡言亂語呢?
所以一劑藥就能見效。
這個症狀也可以用爭先湯:
桂枝(五分),麻黃(五分),石膏(一錢),麥冬(五錢),茯苓(五錢),半夏(八分),用水煎服。
冬天感染風寒,發燒兩天後就出現像瘧疾一樣的症狀,一般認為是病邪傳到少陽經了。卻不知道這個人少陽經之間原來就有寒邪,一旦感染風寒,就會隨之一起出現。一般看到這種症狀,用小柴胡湯也能見效,但終究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正確的方法應該是重點治療陽明經,同時兼顧治療少陽經。因為陽明經的火邪沒有消散,即使出現少陽經的症狀,邪氣仍然停留在陽明經。邪氣停留在陽明經,身上發冷發熱、胡言亂語、發狂的疾病,很可能因此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