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三 (6)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6)

1. 血症門(二十一則)

人有一時狂吐血者,未有不本之火者也。然血已吐出如傾盆,則火必變為虛火矣。實火可瀉,而虛火斷不可瀉,況血已吐出,無血養身,而又用瀉火之藥,以重傷其胃氣,毋論血不能驟生,而氣亦不能遽轉,往往有至氣脫而死者。治法不可止血,而當活血,尤不可活血,而急當固氣。蓋氣固則已失之血可以漸生,未失之血可以再旺耳。方用固氣生血湯:

黃耆(一兩),當歸(五錢),荊芥(炒黑,二錢),水煎服。一劑血止,再劑氣旺,四劑血各歸經,不致再吐矣。

白話文:

人如果突然狂吐血,一定是內火太旺造成的。但血已經吐出來了,就像水瓢傾倒一樣,火氣就會變成虛火。實火可以用瀉藥來治療,但虛火絕對不能瀉,更何況血都吐出來了,沒有血來滋養身體,如果再用瀉火的藥,會嚴重損傷胃氣。別說血無法立刻再生,連氣也無法立即恢復,很多情況下都會導致氣虛而死。治療方法不能止血,而應該活血,但也不能單純活血,更要急於固氣。因為氣固了,失去的血才能慢慢再生,未失去的血也能恢復生機。可以用固氣生血湯來治療:黃耆一兩,當歸五錢,荊芥(炒黑)二錢,水煎服。一劑藥可以止血,兩劑藥可以使氣旺,四劑藥血就能各歸經脈,就不會再吐血了。

此方即補血湯之變,全在荊芥引血歸於氣分之中,引氣生於血分之內,氣血之陰陽既交,則水火之陰陽自濟,斷不至臟腑經絡再有拂逆,使血衝擊而再嘔也。蓋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宜急固,吐血不治血而治氣,前人已有言之者,余不必再論也。大約此方,治初起嘔狂血者,若吐血既久,尚宜斟酌。

此症用黃荊湯亦神。

生地(四兩),炒黑荊芥(三錢),煎服血止。

人有久吐血而未止,或半月一吐,或一月一吐,或三月數吐,或終年頻吐,雖未咳嗽,而吐痰不已,委困殊甚,此腎肝之吐也。夫吐血未必皆是腎肝之病,然吐血而多,經歲月未有不傷腎肝者。腎肝既傷,則水不能養肝,而肝木必燥,龍雷之火不能安於木中,必下克於脾胃,而脾胃寒虛,龍雷之火,乃逆衝於上,以欺肺金之弱,挾胃中之血,遂火旺而沸騰,隨口而出矣。治法必腎、肝、肺三經統補之。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的一個變化的補血藥方,其主要原理是通過荊芥來引導血液回歸到氣的循環中,同時也在血液中產生氣,這樣氣和血之間的陰陽相互交換,可以達到水火之間的陰陽平衡,避免血液再次衝擊和嘔吐。由於有形的血液生長速度較慢,無形的氣體則需要快速穩定,因此對於吐血的情況,應該先治療氣而不是血,這是前人的智慧,這裡不再進行詳細討論。

這個方子主要針對初期出現嘔吐血液的情況,如果吐血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則需要根據情況來調整使用。

有一種長期吐血但沒有停止的情況,可能是由腎和肝的問題引起的。雖然不是所有吐血都是由腎和肝的問題導致,但如果經常吐血,長期下去必定會傷害腎和肝。腎和肝受損後,水就不能滋養肝,導致肝的木質特性變得過於乾燥,龍雷之火無法安靜地待在木中,反而會向下影響脾胃,導致脾胃虛寒。龍雷之火逆向衝擊上部,欺負肺的脆弱性,連同胃中的血液一起,導致火勢旺盛,隨口噴出。治療這種情況必須要同時補充腎、肝、肺三個經脈。

方用三臺救命湯:

熟地(半斤),麥冬(三兩),丹皮(二兩),水煎二碗,一日服盡,不再吐。

熟地補腎以滋肝,麥冬清肺以制肝,丹皮去肝中浮游之火,又能引上焦之火以下歸於腎臟,使血歸經也。然非大用之,則火勢燎原,何能止抑其炎炎之勢,故必用重劑,則滂沱大雨,而遍野炎氛始能熄焰。至於火息血靜,用地黃丸調理三年,乃延生之善計,願人守服以當續命膏也。

此症用填精止血湯甚佳。

白話文:

方用三臺[救命湯]:

熟地(半斤),麥冬(三兩),丹皮(二兩),水煎成兩碗,一日服用完畢,不再嘔吐。

熟地補腎以滋養肝臟,麥冬清肺以抑制肝火,丹皮去除肝臟中的浮游熱火,也能引導上焦的火氣下降歸於腎臟,使血液回歸經脈。然而,若不大量使用,則火勢如同燎原般蔓延,如何能抑制其熊熊烈焰呢?因此,必須使用重劑,如同滂沱大雨般,才能將遍野的炎熱之氣熄滅。至於火勢平息、血液安定之後,服用地黃丸調理三年,才是延年益壽的良策,願人們遵循此方服藥,以當續命之膏。

此症使用填精止血湯效果極佳。

熟地(二兩),山茱萸(四錢),麥冬(五錢),北五味子(一錢),炒黑荊芥(三錢),白芍(一兩),水煎服。十劑血不再吐。

人有吐黑血者,雖不至於傾盆,而痰嗽必甚,口渴思飲,此腎經之實火也。蓋腎中之火,又挾心包相火併起而上衝耳。然而心包之火可瀉,而腎火終不可瀉,瀉心包之火,必致有傷於腎,吾乃瀉其肝,則二經之火不瀉而自瀉也。肝為心包之母,而腎之子也,母弱而子不能強,子虛而母亦自弱耳。方用兩瀉湯:

白話文:

方劑

  • 熟地黃(二兩)
  • 山茱萸(四錢)
  • 麥冬(五錢)
  • 北五味子(一錢)
  • 炒黑荊芥(三錢)
  • 白芍(一兩)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服用十劑後,血就不再吐了。

病症分析

有些人會吐黑血,雖然不至於大量吐血,但往往伴隨著嚴重的咳嗽痰多,口渴想喝水,這是腎經實火造成的。

腎經之火,往往與心包相火相併而上衝。然而,心包之火可以瀉掉,但腎火不能直接瀉掉。如果直接瀉心包之火,容易損傷腎臟。因此,我們選擇瀉肝,就能間接瀉掉二經之火。

肝為心包之母,腎為肝之子。母體虛弱,子女就會不強壯;子女虛弱,母親也會跟著虛弱。

藥方

本方名為「兩瀉湯」,能夠同時瀉肝和腎。

白芍(一兩),丹皮(一兩),地骨皮(一兩),炒黑梔子(三錢),玄參(一兩),水煎服。連服二劑,而黑血變為紅色矣,再服二劑而咳嗽除,血自止,神效也。

夫黑乃北方之色也,黑血宜屬腎,而乃兼屬之心火者,亦猶火熱之極,投於水中,則化為烏薪。心包之火同入於腎中,則火極似水,又何疑乎。今用兩瀉之湯,雖瀉肝木,其實仍是兩瀉心包與腎經也。火得水而解,血得寒而化,此黑血之所以易變,而吐血之所以易止也。

此症亦可用三仙散火湯:

白話文:

藥方

白芍(一兩)、丹皮(一兩)、地骨皮(一兩)、炒黑梔子(三錢)、玄參(一兩),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兩劑,黑色血液就會轉為紅色,再服用兩劑,咳嗽就會消除,出血也會停止,效果顯著。

解釋

黑色屬北方之色,黑色血液應歸屬於腎臟,但同時也與心火有關,就像火熱到極點,投入水中就會變成黑炭一樣。心包之火同樣進入腎臟,因此火氣極盛時反而像水一樣,這有什麼奇怪的呢?

現在使用兩瀉之湯,雖然瀉肝木,但實際上還是瀉心包和腎經。火遇水而解,血液遇寒而化,這就是黑色血液容易變色,吐血容易停止的原因。

其他治療方法

此症也可以使用三仙散火湯。

解釋: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一個治療血瘀導致的咳嗽、吐血的中醫藥方。藥方使用白芍、丹皮、地骨皮、炒黑梔子、玄參等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

文中解釋了黑色血液的成因,認為是心火過盛,並使用「兩瀉之湯」來瀉火解毒。

最後提到了三仙散火湯,也是治療熱症常用的中醫藥方。

玄參(三兩),生地(二兩),白芍(一兩),水煎服。二劑即止血。

人有感觸暑氣,一時氣不得轉,狂嘔血塊而不止者,此暑邪犯胃也。其症必頭痛如破,汗出如雨,口必大渴,發狂亂叫,若作虛症治之,必反增劇,如當歸補血湯又不可輕用也。法宜消暑熱之氣,而佐之下降歸經之藥,則氣不逆,而血自止矣。方用:

青蒿(一兩),當歸(五錢),荊芥(炒黑,三錢),石膏(一兩),麥冬(五錢),玄參(五錢),大黃(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暑氣消,口渴止,二劑而血歸於經,諸症悉愈,不可再用三劑也。

白話文:

人體若因暑氣侵襲,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狂吐血塊不止,這是暑邪侵犯胃部所致。患者必伴隨頭痛如裂、汗如雨下、口渴難耐、發狂亂叫等症狀。若以虛症治療,反而會加重病情,例如當歸補血湯也不可輕易使用。正確的做法是消解暑熱之氣,並輔以引血歸經的藥物,這樣氣血就能順暢運行,血自會止住。

方劑如下:

青蒿一兩,當歸五錢,荊芥(炒黑)三錢,石膏一兩,麥冬五錢,玄參五錢,大黃一錢,加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即可消暑解渴,服用兩劑則血歸經絡,諸症皆癒,不可再服用第三劑。

此方名為解暑止血湯。青蒿能於解暑之中善退陰火,則陰陽既濟,而拂抑之氣自除,於是以石膏退胃火,麥冬退肺火,玄參退腎火,荊芥從上焦而引火下行,又得大黃迅逐不再停於胃,又恐血既上越,大腸必然燥結,加入當歸之滑,以助其速行之勢,故旋轉如環,而取效甚捷也。

此症亦可用散暑止血湯甚神。

大黃,生地,石膏(各三錢。)

人有痰中吐血如血絲者,日間則少,夜間則多,咳嗽不已,多不能眠,此乃腎中之火,衝入咽喉,而火不得下歸於命門,故火沸為痰而上升,而心火又欺肺金之弱,復來相刑,是水之中,兼有火之氣,所以痰中見血絲也。方用化絲湯:

白話文:

這方子叫做解暑止血湯。青蒿能解暑並消除陰虛內熱,陰陽調和,暑熱之氣自然消散。再用石膏退胃火,麥冬退肺火,玄參退腎火,荊芥引導上焦的火氣向下,搭配大黃迅速將火氣排出,避免停留在胃部。同時,擔心血往上逆導致大腸燥結,加入當歸幫助血氣順暢,因此藥效快速顯著。

這種情況也可以用散暑止血湯,效果非常好。

大黃、生地、石膏各三錢。

有些人痰中帶血絲,白天少,晚上多,咳嗽不停,難以入眠。這是腎火上升至咽喉,火氣無法下降至命門,導致火氣沸騰化為痰液而上涌,而心火又趁機侵犯肺金,造成水中有火,所以痰中才會出現血絲。可以用化絲湯治療。

熟地(一兩),麥冬(五錢),貝母(一錢),玄參(五錢),茯苓(三錢),蘇子(一錢),地骨皮(三錢),沙參(三錢),荊芥(炒黑,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血絲少,再劑而血絲斷矣。

此方肺、腎、心三經並治,加之去痰退火之劑,消弭於無形,故能成功之速,倘不用補劑,而唯事於去痰退火,吾恐痰愈多而血愈結也。惟是既愈之後,不可仍服此方,宜服益陰地黃丸。方用:

熟地(一斤),山藥(八兩),麥冬(十兩),北五味(三兩),山茱萸(八兩),丹皮(六兩),茯苓(六兩),地骨皮(十兩),澤瀉(四兩),蜜為丸。服一年,永不再發。

白話文:

藥方包含:熟地一兩、麥冬五錢、貝母一錢、玄參五錢、茯苓三錢、蘇子一錢、地骨皮三錢、沙參三錢、荊芥(炒黑)一錢。所有藥物需用水煎煮後服用。一般情況下,一劑藥後血絲會減少,服用二劑後血絲就會消失。

這個藥方針對肺、腎、心三條經脈進行調理,加上能夠去痰退火的藥物,使其在未有形態的情況下就能被消除,因此能迅速見效。如果只使用去痰退火的藥物,而不加補充,我擔心會導致痰液越積越多,反而使血液凝結。

治療後,不應繼續服用此方,建議改服「益陰地黃丸」。藥方包含:熟地一斤、山藥八兩、麥冬十兩、北五味三兩、山茱萸八兩、丹皮六兩、茯苓六兩、地骨皮十兩、澤瀉四兩,這些藥物可加蜂蜜製成丸狀。服用一年後,可以避免再次發病。

此症用還源湯亦佳。

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炒黑荊芥(三錢),地骨皮(五錢),麥冬(三錢),天門冬(二錢),甘草,貝母(各三分),桔梗(五分),水煎服。三十劑愈。

人有久吐血,百計止之而不效者,蓋血犯濁道也。夫火不盛與氣不逆,則血俱不吐,當知氣逆由於火盛,欲治氣逆,必須降火。然而火盛既久,則火不能盛,氣逆既久,則氣更加逆,似乎瀉火易而降氣難,不知火瀉則氣亦隨之而降矣。但火久則變為虛火,虛火宜引,而引火之藥,多是辛熱之味,恐反有助逆之慮,不若壯水以鎮陽火之為得也。方用壯水湯:

白話文:

有些人長期吐血,用盡各種方法都止不住,這是因為血氣逆行侵犯了脾胃消化系統。 火不旺盛,氣也不逆行,血就不會吐出來,所以知道氣逆是火盛引起的,要治療氣逆,必須降火。 然而火盛已久,火氣就無法再旺盛,氣逆也已經很久了,氣逆就更加厲害,好像瀉火容易而降氣難,卻不知道瀉火就能使氣也隨之而降。 但火氣久了就會變成虛火,虛火要引導,而引導虛火的藥物,大多是辛熱的味道,恐怕反而會助長氣逆,不如壯水鎮壓陽火的方法好。 所以用壯水湯:

熟地(二兩),生地(一兩),荊芥(炒黑,二錢),三七根末(三錢),水煎調服。一劑而血即止,再劑而血即斷,不再發也。

熟地與生地同用,補精之中,即寓止血之妙,荊芥引血而歸於經絡,三七根即隨之而斷其路徑,使其入而不再出也。火得水而消,氣得水而降,此中自有至理也。

此症單用三七根末三錢,加入童便一碗,調服即止。

人有大怒吐血,色紫氣逆,兩脅脹滿作痛,此怒氣傷血,不能藏而吐也。肝本藏血,逢怒則肝葉開張,血即不能藏矣。肝氣本急,怒則更急,急則血自難留,故一湧而出,往往有傾盆而吐者。況肝中原有龍雷之火,因怒而擊動其火,於是劈木焚林,而血乃上越矣。血既上湧,肝無血養,自然兩脅作痛,輕則脹滿矣。

白話文:

有些人因大怒而吐血,血色紫黑,氣逆上衝,兩肋脹滿疼痛。這是因為怒氣傷血,血液無法儲藏而吐出來。肝臟原本藏血,遇到怒火時,肝葉就會擴張,血液便無法儲藏。肝氣本來就急躁,遇怒則更加急躁,急躁則血液難以停留,所以就一股腦兒地湧出來,甚至像傾盆大雨一樣噴出。況且肝臟本身就含有龍雷之火,遇到怒火就會激發這股火,如同劈木焚林,於是血液就向上衝。血液向上湧出,肝臟沒有血液滋養,自然會兩肋疼痛,輕則脹滿。

治法急宜平其肝氣,而少加清涼之品,則怒氣一平,而龍雷之火自收,血症可愈。倘一味用止血之藥,反足以拂其火熱之性也。方用平肝止血散:

白芍(二兩),當歸(一兩),荊芥(炒黑,三錢),炒梔子(二錢),甘草(一錢),丹皮(二錢),水煎服。

一劑而肝氣平,二劑而吐血止,三劑氣不逆,而脹痛盡除也。

芍藥平肝,而又能益肝中之氣血,同當歸用之,則生血活血,實有神功。丹皮、梔子不過少涼其血,以清其火,以便荊芥之引經,甘草之緩急也。

此症用斷紅飲亦神效。

白話文:

治療方法應以平息肝氣為先,並適度添加清涼藥物,這樣怒氣一平,龍雷之火自然消退,血症就能痊癒。如果一味使用止血藥物,反而會激發火熱之性。方劑可用平肝止血散:

白芍(二兩),當歸(一兩),荊芥(炒黑,三錢),炒梔子(二錢),甘草(一錢),丹皮(二錢),水煎服。

一劑藥就能平息肝氣,二劑藥就能止住吐血,三劑藥就能氣順暢,脹痛消除。

芍藥能平肝,又能滋養肝血,與當歸搭配使用,就能生血活血,效果顯著。丹皮、梔子只稍稍清涼血分,以清熱降火,以便荊芥引經,甘草緩急。

這種病症用斷紅飲也有奇效。

白芍,當歸(各一兩),荊芥(炒黑,三錢),三七根末(三錢),水煎調服。一劑即止血。

人有咯血者,血不驟出,必先咳嗽不已,覺喉下氣不能止,必咯出其血而後快,人以為肺氣之逆也,誰知是腎氣之逆乎。腎氣者,腎中之虛火也。虛火之盛,出於真水之衰,不能制火,致火逆沖而上,血遂宜大吐矣,又何必咳而後出,蓋肺氣阻之也。夫肺為腎之母,腎水者肺之順子,腎火者肺之驕子也。

肺本生腎水,而不生腎火,惡驕子之凌犯也,其驕子因肺母之偏於腎水,乃上犯劫奪肺金之血,而肺又不肯遽予,故兩相牽掣而咯血也。方用六味地黃湯:

白話文:

白芍、當歸各一兩,荊芥炒黑三錢,三七根末三錢,用水煎服,一劑即可止血。

有些人咯血,血不是突然噴出來,而是先咳嗽不停,感覺喉嚨下方的氣喘不過來,一定要咯出血才舒服。人們以為這是肺氣逆上,其實是腎氣逆上。腎氣就是腎臟裡的虛火。虛火旺盛,是因為腎水不足,無法制約火氣,導致火氣逆流向上,血就容易吐出來。不一定要咳嗽才吐血,因為肺氣阻礙了它。肺是腎的母親,腎水是肺的順子,腎火是肺的驕子。

肺本來生腎水,不生腎火,討厭驕子欺負它。驕子因為母親肺偏愛腎水,就上犯掠奪肺金的血,但肺又不肯馬上給它,所以兩者互相牽制就咯血了。要用六味地黃湯治療。

熟地(一兩),山茱萸(三錢),山藥(三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一錢),茯苓,澤瀉,丹皮(各二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血必不咯矣,服一月全愈。

用六味湯以大資其腎水,用麥冬、五味以大益其肺金,自足以制火之有餘,何至於血之再咯而出哉。此治水所以不須瀉火也。

此症用生熟二地湯亦妙。

生地,熟地(各二兩),水煎服。十劑即愈。

人有嗽血者,因咳嗽而出血也。其症多因勞傷而成,耗損腎水,水不能分給於各臟,而又不慎於女色,則水益涸矣。水涸而肺金必來相生,以泄肺金之氣,而無如腎水日日之取給也,則子貧而母亦貧矣。

白話文:

服用熟地一兩、山茱萸三錢、山藥三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一錢、茯苓、澤瀉、丹皮各二錢,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四劑,咳血必定止住,服用一個月就能痊癒。

這方子以六味湯大補腎水,並用麥冬、五味子滋陰潤肺,足以抑制肺火,自然就不會再咳血了。此方治療咳血,不需要瀉火。

用生熟二地湯治療此症也十分有效。生地、熟地各二兩,水煎服,十劑即可痊癒。

咳血是因為咳嗽而導致出血。這種病症大多是因勞傷造成,耗損腎水,導致水不能供給各個臟腑,再加上縱慾過度,更會加重腎水虧損。腎水不足,肺金就會來滋養腎水,但腎水持續虧損,導致肺金也衰弱,如同子虛母也虛。

夫貧子盜母之資,則母有剝膚之痛,欲求救於胃,而胃又受肝火之凌,則胃不敢生肺,肝木生火,則心火必旺,心火一旺,必來乘肺,肺受外侮,必呼子以相援,而腎子水衰,不能制火,火欺水之無用,凌肺愈甚,肺欲避之子宮,而腎子之家,又窘迫乾枯,無藏身之地,勢不得不仍返於本宮,而咳嗽吐血矣。治法自宜救肺,然而徒救肺,而腎之涸如故,則肺之液仍去顧腎而肺仍傷也。

故治肺仍須補腎,腎水足而肝木平,心火息,不必治肺而肺已安矣。方用救涸湯:

麥冬(二兩),熟地(二兩),地骨皮(一兩),丹皮(一兩),白芥子(三錢),水煎服。一劑而嗽輕,二劑而咳輕,連服十劑,咳嗽除而血亦自愈。

白話文:

如果孩子因為貧窮偷了母親的財物,母親就會感到非常痛苦,想要向胃尋求安慰,但胃卻被肝火所侵犯,不敢滋養肺。肝木生火,心火必然旺盛,旺盛的心火會攻擊肺,肺受到外邪侵犯,就會呼喚腎來相助,但腎水衰弱,無法制止火勢,火勢凌虐無用的水,更加劇了對肺的傷害。肺想要逃到子宮避難,但腎的領域已經乾枯窘迫,無處藏身,不得不回到原本的宮殿,於是就咳嗽吐血了。治療方法當然是要救肺,但如果只救肺,而腎仍然乾枯,肺的津液就會去滋養腎,肺仍然會受傷。

所以治療肺還需要補腎,腎水充足,肝木就會平和,心火就會熄滅,不用刻意治療肺,肺自然就會好轉。藥方用救涸湯:

麥冬(二兩),熟地(二兩),地骨皮(一兩),丹皮(一兩),白芥子(三錢),水煎服。服用一劑咳嗽就會減輕,服用兩劑咳嗽就會減緩,連續服用十劑,咳嗽就會消失,血也會自然痊癒。

麥冬與熟地同用,乃肺腎兩治之法也,加入地骨、丹皮者,實有微義。蓋嗽血必損其陰,陰虛則火旺,然此火旺者,仍是陰火,而非陽火也。我用地骨、丹皮以解骨髓中之內熱,則腎中無煎熬之苦,自然不索於肺金,而肺中滋潤,自然清肅之氣下濟於腎內,子母相安,則腎水漸濡,可以養肝木,可以制心火,外侮不侵,家庭樂豫,何至有損耗之失哉。

至於白芥子,不過消膜膈之痰,無他深意,以陰虛咳嗽者,吐必有痰,故取其不耗真陰之氣也。

此症用麥冬熟地湯亦佳。

熟地(二兩),麥冬(一兩),水煎服。十劑全愈。

白話文:

麥冬和熟地一起使用,能同時滋養肺腎。加入地骨和丹皮,也是有道理的。因為咳嗽出血會傷陰,陰虛就會導致火旺,但這火旺是陰火而非陽火。我用地骨、丹皮來消除骨髓中的內熱,這樣腎就不會被煎熬,自然也不會過度依賴肺金,而肺中的滋潤之氣自然會下降滋養腎,母子相安,腎水漸漸充足,就能滋養肝木,也能控制心火,外邪無法入侵,家庭和睦,何至於有損耗呢?

至於白芥子,只是用來化解膜膈的痰,沒有其他深意,因為陰虛咳嗽的人,吐痰是必然的,所以選用它可以不耗傷真陰。

這種病症用麥冬熟地湯也很有效,熟地二兩,麥冬一兩,水煎服,十劑即可痊癒。

人有鼻中流血,經年經月而不止者,或愈或不愈,此雖較口中吐血者少輕,然而聽其流血而不治,與治不得其法,皆能殺人。蓋吐血犯胃,衄血犯肺,胃為濁道,肺為清道也。犯濁道,則五臟盡皆反覆,犯清道,則止肺經一臟之逆也。氣逆則變症多端,故皆能殺人。治法宜調其肺氣之逆,但肺逆成於肺經之火。

夫肺屬金,本無火也,肺經之火,仍是腎水之火,肺因心火之侵,腎水救母而致乾涸,以腎火來助,乃火與火斗,而血遂妄行,從鼻而上越矣。然則調氣之法,舍調腎無他法也,而調腎在於補水以制火。方用止衄湯:

白話文:

鼻子一直流血,時間長達一年或好幾個月,甚至反覆出現,雖然比吐血輕微,但放任不管或治療方法不當,都會致命。因為吐血傷及胃,鼻出血則傷及肺,胃屬濁道,肺屬清道。傷及濁道,五臟六腑都可能受累,傷及清道,則是單獨損害肺經。氣逆則會出現各種併發症,所以都可能導致死亡。治療方法應以調治肺氣逆轉為主,但肺氣逆轉是由於肺經之火引起的。

肺屬金,本無火,肺經之火實際上是腎水之火。肺受到心火侵襲,腎水為了救母而耗竭,用腎火來助肺,就相當於火與火相鬥,血液便會不受控制,從鼻子流出來。因此,調氣的方法,只有調補腎氣,而調補腎氣則需要滋陰補水來制火。藥方用「止衄湯」。

生地(一兩),麥冬(三兩),玄參(二兩),水煎服。一服即止。

麥冬直治其肺金之匱乏,生地、玄參以解其腎中遏抑之火。火退而氣自順,血自歸經矣。倘畏此方之重而減輕,則火勢炎炎,未易止遏,不能取效也。

此症用麥冬三七湯亦神。

麥冬(三兩),二七根末(三錢),水煎調服。二劑即止。

人有耳中出血者,涓涓不絕,流三日不止而人死矣。此病世不嘗有,然而實有其症也。耳者,腎之竅也,耳中流血,自是腎虛之病,然而腎虛,血不走胃,不從口出,而偏從耳出者,正有其故。蓋心包火引之也,心包之火,與命門之火原自相通,二火沸騰,則血不走胃而走耳矣。

白話文:

  • 使用材料:生地一兩、麥冬三兩、玄參二兩。將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服用,一次即可痊癒。
  • 麥冬主要用於治療肺部的不足;生地和玄參則用於解腎中的過度熱力。當熱力減少,氣息自然順暢,血液也能回到正常循環。
  • 如果擔心方子的份量過大而減少用量,可能會導致熱力無法有效控制,療效可能不佳。
  • 使用麥冬三七湯也有奇效。
  • 使用材料:麥冬三兩、二七根末三錢。將這些材料用水煮沸後調和服用,兩個藥方即可痊癒。
  • 有人會出現耳朵出血的情況,血液持續流出,三天不停,若不加以處理,人可能會因此死亡。這種症狀雖罕見,但確實存在。
  • 耳朵是腎臟的出口,耳朵出血是腎虛的症狀。然而,腎虛的情況下,血液不會流向胃部,而是偏流向耳朵。這是因為心包內的熱力引導血液流向耳朵。心包內的熱力與腎臟的熱力原本就是相通的,兩者一起興起,血液就不會流向胃部,反而流向耳朵。

蓋胃為心包之子,胃恐腎火之害心,而兼害胃,故引其火而上走於耳,諸經所過之地,盡捲土而行,故血乃隨之而出也。雖耳竅甚細,不比胃口之大,無沖決之虞,而涓涓不絕,豈能久乎?故必須急止之。方用填竅止氛湯:

麥冬(一兩),熟地(二兩),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而效如響。

用熟地以填補腎經之水,麥冬以息心包之焰,二經之火息,而耳竅不閉,則有孔可鑽,雖暫止血,未必不仍然越出也。故用菖蒲,引二味直透於耳中,又引耳中之火,而仍返於心包,火歸而耳之竅閉矣。如此用藥之神,真有不可思議之妙。

白話文:

胃是心包的附属,害怕肾火对心造成损害,进而连带损害胃。因此,肾火向上蔓延到耳朵,经过的经脉都被灼烧,导致血液随之流出。虽然耳孔很小,不像胃口那么大,不用担心冲破的危险,但涓涓细流不断,不可能长久。所以必须尽快止血。方用填窍止氛汤:麦冬一两,熟地二两,菖蒲一钱,水煎服。一剂见效。

使用熟地来补充肾经的水分,用麦冬来熄灭心包的火焰。两经之火熄灭,耳孔就不会闭塞,就会有孔可钻。即使暂时止血,也不一定不会再次流出。因此用菖蒲,将这两味药引导入耳中,并将耳中的火引回心包,火归位,耳孔就闭合了。这种用药的神奇之处,真是不可思议。

此症用截流湯亦神效。

熟地(二兩),生地,麥冬(各一兩),三七根末(三錢),菖蒲(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止血。

人有舌上出血不止者,舌必紅爛,其裂紋之中,有紅痕發現,血從痕中流出,雖不能一時殺人,然而日加頓困,久亦不可救援也。此症乃心火太炎,而腎中之水不來相濟。夫心必得水以相養,邪水犯心則死,真水養心則生,故心腎似乎相剋,而其實相生也。今腎水不交於心,則欲求腎之養而不可得,乃藉資於舌下之廉泉,終日取給其津液,未免舌為之敝而乾涸矣。

夫廉泉有水能灌注五臟,然而腎水足,而廉泉之水亦足,腎水枯而廉泉之水亦枯,譬如江河之水旺,而井水亦滿也。今腎水既不濟於心之中,何能越心而上升於唇口之上,此廉泉欲自養方寸之舌而不能,何能濟心之炎熱乎。故泉脈斷而井甃裂,亦無濟於心而並爛其舌,舌即爛矣,清泉泥濘必流紅水而成血也。

白話文:

這個病症可以用截流湯來治療,效果非常好。

藥方:熟地黃兩錢,生地黃一錢,麥冬一錢,三七粉三錢,菖蒲一錢,水煎服。服用一劑就能止血。

舌頭上不停地出血,舌頭一定會變得又紅又爛,裂縫中會有紅色的痕迹,血從這些痕迹中流出來。雖然不會立刻致命,但會越來越虛弱,時間長了就無法救治了。這個病症是因為心火太旺,而腎臟的水無法滋潤心火。心臟需要水來滋養,邪氣的水侵犯心臟就會導致死亡,真水滋養心臟就會生存,所以心腎看似相互矛盾,實際上是相互滋養的。現在腎水無法進入心臟,心臟無法得到腎臟的滋養,只能依靠舌頭下面的廉泉穴,整天汲取津液,導致舌頭受損而乾燥。

廉泉穴有水可以滋養五臟六腑,腎水充足,廉泉穴的水也會充足;腎水枯竭,廉泉穴的水也會枯竭,就像江河水旺盛,井水也滿一樣。現在腎水無法滋養心臟,又怎麼能越過心臟而上升到嘴唇和嘴巴呢?廉泉穴想要滋養舌頭也做不到,又怎麼能滋養心火呢?所以泉脈斷裂,井壁破裂,也無法解決問題,心火得不到滋養,舌頭也因此潰爛。清澈的泉水被污染,就會流出紅色的水,變成血。

治法必大補其心腎,使心腎交濟,而舌血不斷而自止也。方用護舌丹:

丹皮(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玄參(五錢),人參(一錢),熟地(一兩),五味子(一錢),黃連(三分),肉桂(一分),水煎服。一劑而舌之血即止,連服四劑,而舌之爛亦愈。

此方全不治舌,而但交其心腎,心腎交,而心之氣下通於腎,寧再求濟於舌乎。舌不耗津於心,則舌得自養,此不治舌正勝於治舌,不止血而正勝於止血耳。

白話文:

治療方法必須大力滋補心腎,使心腎相互交濟,那麼舌頭出血就能自然止住。方劑使用護舌丹:

丹皮(三錢)、麥冬(三錢)、桔梗(三錢)、甘草(一錢)、玄參(五錢)、人參(一錢)、熟地(一兩)、五味子(一錢)、黃連(三分)、肉桂(一分),水煎服。服用一劑就能止住舌頭出血,連續服用四劑,舌頭的潰爛也能痊癒。

這個方劑完全不直接治療舌頭,而只是調和心腎的關係。心腎交濟,心氣下通於腎,又何必再另外尋求方法來治療舌頭呢?舌頭不再耗損心臟的津液,就能得到滋養,這樣不直接治療舌頭的方法,比直接治療舌頭更有效;不只是止血,更能徹底解決問題。

此症用清心救命丹亦神效。

玄參,麥冬(各一兩),甘草(一錢),菖蒲(三分),茯神,人參,三七根末(各三錢),五味子(三粒),水煎調服。一劑即止血。

人有齒縫出血者,其血之來,如一線之標,此乃腎火之沸騰也。夫齒屬腎,腎熱而齒亦熱,腎虛而齒亦虛,腎欲出血而齒即出血矣。雖然齒若堅固,則腎即欲出血,無隙可乘,似乎必須治齒,然而徒治齒無益,仍須治腎,蓋腎為本,而齒為末也。夫腎火乃龍雷之火,直奔於咽喉,血宜從口而出,何以入於齒耶?蓋腎火走任、督之路而上趨於唇齒,無可出之路,乘齒縫有隙而出之。龍雷之火,其性最急,而齒縫之隙細小,不足以暢其所出,故激而標出如線也。

白話文:

方劑

玄參、麥冬(各一兩),甘草(一錢),菖蒲(三分),茯神,人參,三七根末(各三錢),五味子(三粒),水煎服用。一劑即可止血。

解說

有些人會出現齒縫出血的現象,血流如同細線一般,這是由於腎火過盛沸騰所致。牙齒屬於腎臟,腎臟火熱,牙齒也會跟著發熱;腎臟虛弱,牙齒也會虛弱。當腎臟想要出血時,牙齒就會出血。

雖然牙齒堅固,腎臟想要出血時,找不到縫隙,看似需要治療牙齒,但單純治療牙齒沒有效果,還是需要治療腎臟,因為腎臟是根本,牙齒只是末梢。

腎火就像龍雷之火,直衝咽喉,血液理應從口中流出,為何會從牙齒流出呢?因為腎火沿著任脈、督脈向上,直達嘴唇和牙齒,找不到出口,便從齒縫的縫隙中流出。

龍雷之火性急,而齒縫的縫隙很小,無法暢通地排出腎火,因此腎火會猛烈地從縫隙中噴出,像細線一樣。

方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骨碎補治之。

熟地(一兩),山藥(四錢),山茱萸(四錢),丹皮(五錢),澤瀉(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骨碎補(一錢),水煎服。一劑而血即止也。連服四劑,永不再發。

六味地黃湯大補腎中之真水,水足而火自降,火降而血不妄行矣。又慮徒補腎水,而水不易生,用麥冬、五味子以補其肺,從腎之化源而補之也。補肺而水尤易生,加入骨碎補透骨以補其漏,則血欲不止而不可得矣。

此症亦可用闔縫丹:

白話文:

這個方子用六味地黃湯加入麥冬、五味子、骨碎補來治療。藥方如下:熟地一兩,山藥四錢,山茱萸四錢,丹皮五錢,澤瀉三錢,茯苓三錢,麥冬五錢,五味子一錢,骨碎補一錢,水煎服。一劑就能止血,連續服用四劑,永不再發。

六味地黃湯能滋補腎陰,腎陰充足,虛火自然降下來,虛火下降,血液就不會亂流了。但擔心單純補腎陰,水氣不易生發,所以加入麥冬、五味子補肺,從腎臟的化生之源來滋補。補肺,水氣更容易生發,再加入骨碎補補骨,防止血液外漏,這樣血液就不可能再流出來了。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闔縫丹治療。

猴姜,人參,北五味,三七根末(各一錢),甘草(三分),各為細末,擦牙,含漱即止血。止後用六味丸則不再發。

人有臍中流血者,其血不十分多,夾水流出,人亦不十分狼狽。然臍通氣海、關元、命門,烏可泄氣乎?雖流血非泄氣之比,而日日流血,則氣亦隨之而泄矣。治法自應閉塞臍門,然而不清其源,而徒閉其門,亦徒然也。

夫臍之所以出血者,乃大小腸之火也,二火齊旺,必兩相爭鬥於腸中,小腸之火欲趨出於大腸,而大腸之火欲升騰於小腸,兩不相受,而火乃無依,上下皆不可泄,因臍有隙,乃直攻其隙而出。火出於臍,而血亦隨之矣。然則治臍之出血,可不急安其大小腸之火乎。然大小腸之所以動火,以腎經乾燥無水以潤之也。

白話文:

第一段

猴姜、人參、北五味、三七根末(各一錢),甘草(三分),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用來擦牙並含漱,即可止血。止血之後,服用六味丸,便不再復發。

第二段

有些人會出現肚臍流血的情況,血量不多,帶有水狀,患者並不會感到十分狼狽。然而,肚臍連通氣海、關元、命門,是不可輕易泄氣的部位。雖然流血並非泄氣,但若日日流血,氣也會隨之流失。治療應以閉塞臍門為原則,然而如果不找出病根,僅僅閉塞肚臍,效果也微乎其微。

第三段

肚臍流血的根本原因,在於大小腸的熱氣。當大小腸的火氣旺盛時,兩者必然在腸道中互相爭鬥。小腸的火氣想要衝出大腸,而大腸的火氣想要升騰至小腸,兩者互不相容,導致火氣無處可泄,上下皆不可排放,便從肚臍的縫隙中衝出。火氣從肚臍流出,血也隨之而來。因此,治療肚臍流血,必須先安撫大小腸的火氣。而大小腸之所以生火,是因為腎經乾燥,缺乏水分滋潤。

故治大小腸之火,仍須以治腎為主。方用兩止湯:

熟地(三兩),山茱萸(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五錢),白朮(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止血不流,四劑除根。

熟地、山茱以補腎水,麥冬、五味以益肺氣,多用五味子者不特生水,而又取其酸而斂之也,加白朮以利腰臍,腰臍利則水火流通,自然大小腸各取給於腎水,而無相爭之亂,水足而火息,血不止而自止也。

此症用障臍湯亦甚神。

大黃(五分),當歸,生地(各一兩),地榆(三錢),水煎服。一劑即止血。

白話文:

所以治療大小腸的火熱,還是要以滋補腎臟為主。藥方用兩止湯:熟地三兩,山茱萸一兩,麥冬一兩,北五味子五錢,白朮五錢,水煎服。一劑就能止血,四劑就能根治。熟地、山茱萸滋補腎水,麥冬、五味子滋養肺氣,多用五味子不僅能生水,還能利用其酸味收斂止血。加入白朮可以利通腰臍,腰臍通暢則水火流通,自然大小腸都能從腎水獲得滋養,不會互相爭奪,水足火息,血不止而自止。

這種情況用障臍湯也很有效。大黃五分,當歸、生地各一兩,地榆三錢,水煎服。一劑就能止血。

人有九竅流血者,其症氣息奄奄,欲臥不欲見日,頭暈身困,人以為祟憑之,不知此乃熱血妄行,散走於九竅也。視其症若重,然較狂血走一經者反輕,引血歸經則血不再流矣。夫人一身之中無非血也,九竅出血,乃由近而遠,非盡從臟腑而出,然而治法,仍須治臟腑,而不可止治經絡,以臟腑能統攝經絡也。方用當歸補血湯加味治之。

當歸(五錢),黃耆(一兩),荊芥(炒黑,三錢),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生地(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止血,二劑不再流矣。

熱血妄行,不清火而反補其氣,因由於氣之虛也。氣虛則不能攝血,血得火而妄行,逢竅則鑽,今補其氣則氣旺矣,氣旺自能攝血。倘用止抑之法則一竅閉,而眾竅安保其盡閉乎。用補血湯,而又行氣涼血,未嘗無清火之味,焉得不奏功如神哉。

白話文:

雖然這種症狀看起來很嚴重,但比起狂血走入一條經脈來說,反而較輕。只要引導血液回歸經脈,出血就會停止。人體內最重要的就是血液,九竅出血,是由近及遠,不全是從臟腑流出,但治療方法仍然要以治療臟腑為主,不能只治經絡,因為臟腑可以統攝經絡。可以用當歸補血湯加味來治療。

當歸(五錢),黃耆(一兩),荊芥(炒黑,三錢),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生地(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止血,二劑不再流矣。

方劑:當歸五錢,黃耆一兩,荊芥(炒黑)三錢,人參三錢,白朮五錢,生地五錢,水煎服。一劑藥就能止血,兩劑之後就再也不會流血了。

熱血妄行,不清火而反補其氣,因由於氣之虛也。氣虛則不能攝血,血得火而妄行,逢竅則鑽,今補其氣則氣旺矣,氣旺自能攝血。倘用止抑之法則一竅閉,而眾竅安保其盡閉乎。用補血湯,而又行氣涼血,未嘗無清火之味,焉得不奏功如神哉。

熱血妄行是因為氣虛所導致,而非火熱過盛。氣虛就不能攝住血液,血液遇到火熱就妄行,遇到竅孔就鑽入。現在補氣,氣旺了,氣旺就能攝住血液。如果使用止抑的方法,只封住一個竅孔,其他的竅孔怎麼保證不會全部閉塞呢?用補血湯,既能行氣,又能涼血,也包含了清火的功效,怎麼能不奏效如神呢?

此症可用掩竅丹:

人參,當歸,生地,玄參(各一兩),炒黑荊芥(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一劑即止血,二劑全愈。

人有大便出血者,或糞前而先便,或糞後而始來,人以為糞前來者屬大腸之火,糞後來者屬小腸之火,其實皆大腸之火也。夫腸中本無血也,因大腸多火,爍干腸中之液,則腸薄而開裂,血得滲入,裂竅在上則血來遲,裂竅在下則血來速,非小腸之能出血也。小腸出血,則人且立死,蓋小腸無血,如有血則心傷矣,心傷安能存活乎。

故大便出血,統小腸論之,以辨症則可,謂大便之血,以糞後屬小腸,則不可也。是治便血之症,宜單治大腸,然而大腸之所以出血,非大腸之故也。腎主大小便,腎水無濟於大腸,故火旺而致便血也。方用三地湯:

白話文:

這種病可以用掩竅丹治療:人參、當歸、生地、玄參各一兩,炒黑荊芥三錢,甘草一錢,水煎服用。一劑就能止血,兩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大便出血,有的在排便前就出血,有的在排便後才出血。有些人認為排便前出血是屬於大腸火旺,排便後出血是屬於小腸火旺,其實都是大腸火旺造成的。腸道本來沒有血,因為大腸火旺,把腸道中的水分蒸乾了,導致腸壁變薄、裂開,血液就滲出來了。裂開的地方在上面,血液就流得慢,裂開的地方在下面,血液就流得快,並不是小腸出血。小腸出血,人就會立刻死亡,因為小腸本來就沒有血,如果有血,就會傷到心臟,心臟受傷怎麼可能活下去呢?

所以,大便出血,統歸小腸論之,用來辨別症狀可以,但說大便出血屬於小腸,就不正確了。治療便血,應該單獨治療大腸,但是大腸出血的原因,不是大腸本身的問題。腎臟主宰大小便,腎臟的精華不足以滋潤大腸,所以大腸火旺,導致便血。治療可以用三地湯:

熟地(一兩),當歸(一兩),生地(一兩),地榆(三錢),木耳末(五錢),水煎調服。一劑即止血,二劑全愈。

精血雙補,則腸中自潤,既無乾燥之苦,自無滲漏之患,況地榆以涼之,木耳以塞之,有不取效之速者乎。

此症用薺苨熟地湯亦神。

熟地(三兩),地粟(三兩,搗汁,同熟地煎湯服。二劑即止血。)

人有小便溺血者,其症痛澀馬口,如刀割刺觸而難忍,人以為小腸之血也,而不知非也。小腸出血,則人立死,安得痛楚而猶生乎?因人不慎於酒色,欲泄不泄,受驚而成之者。精本欲泄,因驚而縮,入則精已離宮,不能仍反於腎中,而小腸又因受驚,不得直泄其水,則水積而火生,於是熱極而煎熬,將所留之精化血而出於小便之外,其實乃腎經之精,而非小便之血也。治法宜解其小腸之火,然而解火而不利其水,則水壅而火仍不得出,精血又何從而外泄哉。

白話文:

熟地、當歸、生地、地榆、木耳末一起水煎,服用一劑就能止血,兩劑就能痊癒。補血補精能滋潤腸道,既能緩解乾燥之苦,也能預防滲漏之患,再加上地榆的清涼和木耳的收斂作用,效果顯而易見。

治療這種病症,用薺苨熟地湯也很有效,熟地三兩,地粟三兩搗汁,與熟地一起煎湯服用,兩劑就能止血。

有些人小便帶血,伴隨疼痛、澀痛、灼熱,如同刀割般難忍,人們以為是小腸出血,其實並非如此。小腸出血,人會立刻死亡,怎麼可能還會有疼痛感而活著呢? 這是因為有些人過度縱慾,或者因驚嚇而導致精血不能正常排出,精血離開腎臟,而小腸又因驚嚇而無法正常排泄水分,導致水分積聚,產生熱氣,熱氣逼迫精血轉化為血,從尿液中排出,其實是腎經的精血,而非尿液中的血。治療方法應該是要解小腸的熱氣,但解熱氣不能不利於水分排出,否則水分積聚,熱氣無法排出,精血就無法從體內排出。

方用水火兩通丹:

車前子(三錢),茯苓(五錢),木通(一錢),梔子(三錢),黃柏(一錢),當歸(五錢),白芍(一兩),萹蓄(一錢),生地(一兩),水煎服。一劑而澀痛除,二劑而溺血止,三劑全愈,不必用四劑也。

方中通利水火,而又加平肝補血之藥者,蓋血症最懼肝木克脾胃,則脾胃之氣不能升騰,而氣乃下陷,氣陷而血又何從而升散乎。今平其肝則肝氣舒,而脾胃之氣亦舒,小腸之水火兩通,敗精有不速去者乎。

白話文:

這方子叫做「水火兩通丹」,由車前子、茯苓、木通、梔子、黃柏、當歸、白芍、萹蓄、生地等藥材組成,水煎服用。一劑就能緩解澀痛,二劑就能止住血尿,三劑就能痊癒,不需要再服用第四劑。

這個方子以通利水火為主,同時也加入平肝補血的藥材,因為血症最怕肝木克脾胃,導致脾胃之氣無法上升,反而下降,氣機下降,血也就無法正常運行。現在平復肝氣,就能使肝氣舒暢,脾胃之氣也跟著舒展,小腸的水火暢通,敗精自然會很快排出。

此症用通溺飲亦神。

黃柏,車前(各三錢),茯苓,白朮(各五錢),王不留行(二錢),肉桂(三分),黃連(一錢),水煎服。二劑即止血。

人有皮毛中出血者,或標出如一線,或滲出如一絲,或出於頭上,或出於身中,或出於兩脛之間,皆肺腎兩經之虧,火乘隙而外越也。此等之症,舍補腎水,無第二法可救。然而補腎之功緩,必須急補其氣,氣旺則肺金自旺,而皮毛自固矣。方用肺腎兩益湯:

熟地(二兩),人參(一兩),麥冬(一兩),三七根末(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血即止矣。再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調服一月,不再發。

白話文:

此症用通溺飲亦神。

這個病症使用通溺飲方劑也很有效。

黃柏,車前(各三錢),茯苓,白朮(各五錢),王不留行(二錢),肉桂(三分),黃連(一錢),水煎服。二劑即止血。

用黃柏、車前子各三錢,茯苓、白朮各五錢,王不留行二錢,肉桂三分,黃連一錢,加水煎煮服用。一般服用兩劑即可止血。

人有皮毛中出血者,或標出如一線,或滲出如一絲,或出於頭上,或出於身中,或出於兩脛之間,皆肺腎兩經之虧,火乘隙而外越也。此等之症,舍補腎水,無第二法可救。然而補腎之功緩,必須急補其氣,氣旺則肺金自旺,而皮毛自固矣。方用肺腎兩益湯

有些人出現皮毛中出血的情況,可能是像線條一樣明顯,也可能是像絲線一樣滲出,無論是頭部、身體或小腿之間,都是因為肺腎兩經虧損,導致內火趁虛而外溢。對於這種情況,除了補腎水以外,沒有其他方法可以治療。但是補腎的效果比較緩慢,必須先急補氣血,氣血旺盛後,肺金自然強壯,皮毛自然堅固。所以可以使用肺腎兩益湯:

熟地(二兩),人參(一兩),麥冬(一兩),三七根末(三錢),水煎服。一劑而血即止矣。再用六味地黃湯加麥冬、五味調服一月,不再發。

使用熟地二兩,人參一兩,麥冬一兩,三七粉三錢,加水煎煮服用。一般服用一劑即可止血。之後再用六味地黃湯加入麥冬、五味子調服一個月,就不會再發作。

蓋熟地壯水,麥冬益金,金水相資,則肺腎之火自息,血自歸經,何至走入皮毛而外泄,況三七根原能止血乎。

此症用耆歸斂血湯亦神效。

黃耆,玄參(各一兩),當歸(五錢),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蘇子(二錢),三七根末(三錢),水煎調服。一劑即止血。

人有唾血不止者,然止唾一口而不多唾,人以為所唾者不多,其病似輕,而不知實重。蓋此血出於脾,而不出於胃也。夫脾胃相表裡者也,血犯胃已傷中州之土,先天已虧矣,況更犯脾陰之後天乎。胃主受而脾主消,脾氣一傷,不能為胃化其津液,雖糟粕已變,但能化粗而不能化精,以轉輸於五臟六腑之間,則臟腑皆困,是脾之唾血,更甚於胃之吐血矣。然而脾之所以唾血者,仍責之胃土之虛,不特胃土之虛,而尤責之腎水之衰也。

白話文:

熟地滋陰補腎,麥冬滋陰潤肺,腎水與肺金相輔相成,就能熄滅肺腎之火,使血液回歸經絡,自然不會外泄到皮膚毛髮。況且三七根本來就有止血的功效。

這種情況使用「耆歸斂血湯」也非常有效。

藥方:黃耆、玄參各一兩,當歸五錢,麥冬一兩,北五味一錢,蘇子二錢,三七根末三錢,水煎服。一劑即可止血。

有些人會不停地吐血,但只吐一口就不再吐,人們以為吐得不多,病況輕微,殊不知實則嚴重。因為這種血是從脾臟出來的,而不是胃。脾胃是表裡相通的,血攻入胃已經傷了中焦的土氣,先天的元氣已經虧損,更何況又侵犯了脾陰後天之氣。胃主受納,脾主消化,脾氣受損,無法為胃消化津液,雖然糟粕已經變成食物,但只能消化粗糙的食物,無法消化精細的食物,輸送給五臟六腑,導致五臟六腑都受困。因此,脾臟的吐血比胃的吐血還要嚴重。然而,脾臟之所以會吐血,還是要歸咎於胃土虛弱,不僅僅是胃土虛弱,還要歸咎於腎水衰竭。

蓋胃為腎之關門,腎衰則胃不為腎以司開闔,而脾之血欲上唾,而胃無約束,任其越出於咽喉之上矣。故脾之唾血,雖脾火之沸騰,實腎胃二火之相助也。治法平脾之火,必須補脾之土,更須補腎水以止胃之火也。方用滋脾飲:

人參(三分),茯苓(二錢),玄參,丹皮,芡實,茅根,山藥(各三錢),熟地(一兩),沙參(五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一劑而唾血止,再劑全愈。

此方輕於治脾,而重於補腎,誠探本之法也。倘止瀉脾火之有餘,必致損胃土之不足,胃氣傷,而脾氣更傷,然後始去補腎,則不能生腎水矣,何能制脾火之旺哉,毋論唾血難止。吾恐胃關不閉,而血且大吐矣,此滋脾飲之所以妙耳。

白話文:

胃就像腎臟的門戶,腎虛弱了,胃就無法正常開合,而脾臟的血液想要向上噴出,卻因為胃沒有約束力,就任由它從咽喉噴出來,這就是吐血。雖然吐血是脾火旺盛造成的,但實際上是腎火和胃火共同作用的結果。

治療方法是要平息脾火,必須補脾土,更要補腎水來抑制胃火。方劑叫做「滋脾飲」:

人參(三分)、茯苓(二錢)、玄參、丹皮、芡實、茅根、山藥(各三錢)、熟地(一兩)、沙參(五錢)、甘草(五分),水煎服用。一劑就能止住吐血,兩劑就能痊癒。

這個方子偏重於補腎,而不是單純治療脾臟,這才是治病的根本方法。如果只瀉脾火,容易造成胃土不足,胃氣受損,脾氣也會跟著受損。等到最後才去補腎,就無法滋生腎水,怎麼能抑制旺盛的脾火呢?更別提吐血難止了。我擔心胃門沒有關閉,血液會大量吐出來,這就是「滋脾飲」的妙處。

此症用同歸湯亦神效。

白朮,玄參(各一兩),熟地(二兩),北五味(一錢),荊芥(炒黑,三錢),貝母(五分),水煎服。一劑即止血。

人有雙目流血,甚至直射而出,婦人則經閉不行,男子則口乾唇燥,人以為肝血之妄行也,誰知是腎中火動乎。夫腎中之火,相火也,若君火寧靜,則相火不敢上越,惟君火既衰,而後心中少動於嗜欲,則相火即挾君主之令,以役使九竅,而九竅尊君之命,不敢不從,聽其所使矣。

心之系通於目,肝之竅開於目,肝中有火,亦相火也,與腎中命門之相火、心中包絡之相火,正同類也。同氣相助而沸騰,不啻如小人結黨,比附而不可解,直走心肝之竅系,血不下行而上行矣。治法似宜補心君之弱,以制腎火之動,然而心火既虛,補心而心不易旺,必須補腎以生心,則心火不動,而腎火亦靜耳。方用助心丹:

白話文:

這種症狀用同歸湯也能收到奇效。藥方如下:白朮、玄參各一兩,熟地二兩,北五味一錢,荊芥(炒黑)三錢,貝母五分,水煎服。一劑即可止血。

有些人的雙眼流血,甚至血直射而出,女人則月經閉止,男人則口乾唇燥,人們都以為是肝血妄行所致,殊不知是腎中火動惹的禍。腎中之火,又稱相火,如果君火安寧,相火便不敢妄動。但如果君火衰弱,人心中稍有慾念,相火便會借君火之勢,驅使九竅,而九竅遵從君火之令,不敢違抗,聽其驅使。

心與眼睛相通,肝的竅門也開在眼睛上,肝中也有火,也是相火,與腎中命門之火、心中包絡之火同屬一類。它們同氣相求而沸騰,就像小人結黨,互相依附,無法分離,直接衝擊心肝的竅系,血液不再下降而向上奔流。治療方法似乎應該補心君之虛,以制腎火之動,但心火虛弱,補心也不易旺盛,必須補腎以生心,這樣心火便不動,而腎火也自然會靜下來。方用助心丹:

麥冬(一兩),遠志(二錢),茯神(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玄參(五錢),丹皮(三錢),芡實(三錢),蓮子心(一錢),當歸(三錢),柴胡(三分),水煎服。一劑而血止,二劑不再發。

此方心、肝、腎三經同治之藥也,補腎以生肝,即補腎以生心耳。或疑腎中火動,不宜重補其腎,不知腎火之動,乃腎水之衰也,水衰故火動,水旺不火靜乎。況心火必得腎水之資,而火乃旺也,心火旺而腎火自平,非漫然用之耳。

此症用邭膏湯亦神效。

白話文:

藥方

麥冬(一兩)、遠志(二錢)、茯神(三錢)、熟地(一兩)、山茱萸(五錢)、玄參(五錢)、丹皮(三錢)、芡實(三錢)、蓮子心(一錢)、當歸(三錢)、柴胡(三分),水煎服用。服用一劑即可止血,服用兩劑便不再復發。

藥方解說

此方藥物針對心、肝、腎三經進行調理。補腎以生肝,即補腎以生心。可能有人會疑惑,腎中火旺,不應該過度補腎。但其實腎火旺是腎水不足所致,水衰則火盛,水旺則火靜。而且心火需要腎水的滋潤才能旺盛,心火旺盛後,腎火自然平息,並非胡亂用藥。

其他療法

此病症使用「邭膏湯」也能取得顯著療效。

說明:

  • 此方藥物可能為治療心血管疾病或婦科疾病的藥方,具體治療疾病需要根據患者的症狀和體質進行判斷。
  • 「邭膏湯」為古代中醫藥方,具體配方和用法需查閱相關醫書。
  • 現代醫學發展迅速,建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不要自行用藥。

熟地,白芍(各一兩),山茱萸(五錢),柴胡(五分),荊芥(炒黑,三錢),北五味(十粒),竹瀝(一合),同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舌上出血不止,細觀之有小孔標血,此心火上升以克肺金也。夫鼻衄犯氣道也,舌中衄血,不過犯經絡之小者耳。然有血出於口者,犯胃而不犯心;血出於舌者,犯心而不犯胃。犯胃為腑,而犯心為臟,烏可謂經絡細小之病而輕治之乎。治法內補其心中之液,而外填其舌竅之孔,則心火自寧,而舌血易止也。方用補液丹:

人參(三錢),生地(三錢),麥冬(五錢),丹參(二錢),北五味子(十粒),山藥(三錢),當歸(五錢),黃連(一錢),玄參(五錢),貝母(一錢),水煎服。外用炒槐花、三七根各等分,為末,摻之即愈。

白話文:

患有舌頭出血不止的病人,仔細觀察會發現舌頭上有一個小孔不停地流血,這是因為心火上炎克制肺金所致。鼻出血是犯了氣道,舌頭出血只是犯了經絡中的小部分。但口裡出血是犯了胃,而舌頭出血則是犯了心臟。犯胃是犯了腑臟,犯心是犯了臟器,怎麼能因為是經絡細微的病症就輕易治療呢?治療方法是內補心臟的津液,外填舌頭上的小孔,這樣心火自然平息,舌頭出血就會停止。藥方使用補液丹:人參、生地、麥冬、丹參、北五味子、山藥、當歸、黃連、玄參、貝母,水煎服用。外用炒槐花和三七根等量,磨成粉,撒在傷口上,很快就能痊癒。

夫槐花、三七本能止血,似不必借重於補液丹也。然而內不治本而徒治其末,未必不隨止而隨出也。

此症用柏子安心湯亦神效。

人參,茯神,柏子仁(各三錢),遠志(一錢),菖蒲(三分),當歸,生地(各五錢),五味子(十粒),貝母,黃連(各五分),水煎服。

二劑即止血。

白話文:

槐花和三七本來就有止血的功效,似乎不需要借助補液丹。但是,如果只治標不治本,止血的效果可能只是暫時的,血可能會再次流出。

這種情況,使用柏子安心湯效果非常顯著。

藥方如下:

人參、茯神、柏子仁(各三錢),遠志(一錢),菖蒲(三分),當歸、生地(各五錢),五味子(十粒),貝母、黃連(各五分),水煎服。

服用兩劑就能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