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咳嗽門(八則)
人有驟感風寒,一時咳嗽,鼻塞不通,嗽重痰必先清後濁,畏風畏寒,此風寒入於皮毛,肺經先受之也。夫肺之竅通於鼻,肺受風寒之邪,而鼻之竅不通者,阻隔肺金之氣也。肺竅既不能通,而人身之火即不能流行於經絡,而火乃入於肺,以助風寒之黨矣。故初起咳嗽,必須先散風寒,而少佐散火之劑,不可重用寒涼以抑其火,亦不可多用燥熱以助其邪,用和解之法為最妙,如甘桔湯、小柴胡湯是也。然而世人往往以小恙不急治者多矣,久則肺氣虛而難愈,則補母、補子之道宜知也。
補母者,補其脾胃也;補子者,補其腎水也,似乎宜分兩治之法,以治久咳久嗽之症。而余實有兼治之方,既有利於子母,而復有益於咳嗽,毋論新久之嗽,皆可治之以取效也。方用善散湯:
麥冬(三錢),蘇葉(二錢),茯苓(三錢),玄參(三錢),甘草(一錢),黃芩(八分),天門冬(三錢),款冬花(五分),貝母(一錢)
水煎服。
此方用麥冬、天門冬以安肺氣,用茯苓、甘草以健脾胃之土,用玄參以潤腎經之水,用蘇葉、款冬花以解散其陰陽之風邪,又加黃芩以清其上焦之火,貝母以消其內膈之痰,斟酌咸宜,調劑皆當,故奏功取勝耳。
此證亦可用寧嗽丹
蘇葉,甘草,天花粉,天冬,款冬花(各一錢),桔梗,生地(各三錢),麥冬(五錢)
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風寒已散,而痰氣未清,仍然咳嗽氣逆,牽引腰腹,俯仰不利,人皆謂必須治痰之為亟矣。然而治痰而痰愈多,嗽愈急、咳愈重者何也?蓋治痰之標,而不治痰之本耳。痰之標在於肺,痰之本在於腎,不治腎而治肺,此痰之所以不能去,而咳嗽之所以不能愈也。人生飲食原宜化精而不化痰,惟腎氣虛,則胃中飲食所化之津液欲入腎而腎不受,則上泛為痰矣。
蓋因胃中所化之津液無多,不足以濟肺之乾枯,而心火轉來相奪,則津液不能滋肺,反化為痰涎而外越矣。然則治法,宜大補其腎水,使腎水汪洋,既能制心火之有餘,更能濟肺金之不足,心火不敢相奪,胃氣又復相安,自然津液下潤,腎經獨受,化精而不化痰矣。方用:
熟地(二兩),麥冬(二兩),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五錢)
水煎服。
此方即子母兩富湯加味者也。以熟地大滋其腎水,以麥冬大安其肺金,加芍藥、柴胡、甘草以舒其肝膽之氣,使其不來克脾胃之土,則脾胃之氣易於升騰,上使救肺,而下可救腎,且邪亦易散,實有鬼神不測之妙也。
人有久嗽不愈,用補腎滋陰之藥不效,反覺飲食少思,強食之而不化,吐痰不已者,人以為肺經尚有邪留於胃中,而不知乃脾胃虛寒不能生肺,使邪留連於中脘而作嗽也。夫肺金之母,脾胃二經之土也,土旺則金旺,土衰則金衰,不補母以益金,反瀉子以捐土,邪即外散,肺且受傷,況尚留餘邪未散乎!毋怪其久嗽而不愈也。
白話文:
咳嗽門(八則)
人若突然感覺風寒入侵,立刻咳嗽、鼻塞,咳嗽厲害且痰多,應先清熱再化痰。畏風畏寒,表示風寒已侵入皮膚及毛髮,肺經首先受到影響。肺的氣息與鼻相通,肺受到風寒侵襲,鼻子不通暢,是風寒阻塞了肺金之氣。肺氣不通,人體的陽氣就無法正常運行,反而會導致體內陽氣進入肺部,助長風寒。因此,初期咳嗽,必須先散風寒,再少用一些清熱的藥物,不能大量使用寒涼藥物抑制陽氣,也不能大量使用溫熱藥物助長邪氣,使用和解的方法最好,例如甘桔湯、小柴胡湯。然而,很多人往往因為是小病而不積極治療,久而久之,肺氣虛弱,難以痊癒,此時就需要考慮「補母」、「補子」的方法。
「補母」是指補益脾胃;「補子」是指補益腎水,似乎應該分開治療久咳的症狀。但我實際上有一個兼顧兩者的方劑,既能滋補脾腎,又能治療咳嗽,無論是新咳還是久咳,都能有效治療。方劑為善散湯:
麥冬三錢,蘇葉二錢,茯苓三錢,玄參三錢,甘草一錢,黃芩八分,天門冬三錢,款冬花五分,貝母一錢
水煎服。
此方用麥冬、天門冬滋潤肺氣,用茯苓、甘草健脾胃,用玄參滋潤腎經,用蘇葉、款冬花散寒,用黃芩清熱,用貝母化痰,藥物配伍合理,所以療效顯著。
此症也可以用寧嗽丹:
蘇葉、甘草、天花粉、天冬、款冬花各一錢,桔梗、生地各三錢,麥冬五錢
水煎服,二劑即可痊癒。
如果風寒已散,但痰氣未清,仍然咳嗽、氣逆,牽引腰腹,彎腰挺直都很困難,大家都認為必須趕快治療痰證。但為什麼有些人治療痰證後,痰反而更多,咳嗽更厲害呢?這是因為只治療了痰的表面現象,沒有治療痰的根本原因。痰的表面現象在肺,根本原因在腎,不治療腎而只治療肺,痰就無法去除,咳嗽就無法痊癒。人體飲食應該化為精華,而不是痰液,只有腎氣虛弱,胃中飲食消化的津液想要進入腎臟而腎臟卻不能接收,就會上泛成為痰。
因為胃中消化的津液不足,無法滋潤乾燥的肺,心火就會來奪取津液,導致津液無法滋潤肺部,反而轉化為痰液排出。因此治療方法,應該大力滋補腎水,使腎水充盈,既能制約過盛的心火,又能滋補不足的肺金,心火就不會來奪取津液,胃氣也會恢復正常,自然津液就會下行滋潤腎經,化為精華而不是痰液。方劑為:
熟地二兩,麥冬二兩,甘草一錢,柴胡一錢,白芍五錢
水煎服。
此方是「子母兩富湯」加味方。用熟地大力滋補腎水,用麥冬大力滋潤肺金,加白芍、柴胡、甘草疏肝理氣,使肝氣不克脾胃,則脾胃之氣易於上升,上可救肺,下可救腎,邪氣也容易散去,確實有神效。
如果久咳不癒,使用補腎滋陰的藥物無效,反而覺得食慾不振,勉強吃下去也消化不良,不斷咳嗽吐痰,人們認為是肺經還有邪氣滯留在胃中,卻不知道是脾胃虛寒不能滋養肺,導致邪氣停留在中脘而引起咳嗽。肺金的根本是脾胃之土,土旺則金旺,土衰則金衰,不補益脾胃而只治療肺,邪氣反而外散,肺部也會受傷,何況還有餘邪未散?難怪久咳不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