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四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四 (1)

1. 驚疳吐瀉門(七則)

兒科之病,驚、疳、吐、瀉為多,四者又相為終始。大約因疳而成吐,因吐而成瀉,因瀉而成驚。故小兒口內流涎,乃疳之兆也。起首即治疳,而吐瀉之症不作,又何致驚症之生也。惟其失治疳症,而胃氣受傷矣。小兒純陽,原無損於陰氣。傷胃氣者傷陽氣也,陽傷陰亦傷矣。

傷陰者,傷脾氣也。人生後天以脾胃之氣為主,脾胃兩傷,無氣以養心,而驚之症起矣。是驚乃虛病,而非有外風之入也。然則吐、瀉、驚俱脾胃之虛寒,而疳乃脾胃之實熱也。不知小兒因多食水果,以致口熱而成疳。口熱似乎陽旺也,然而陽極則變為陰矣。故疳症既久而作吐,正陽變為陰之驗也。

白話文:

兒童常見的疾病多為驚、疳、吐、瀉,這四種病症互相影響,環環相扣。通常情況下,疳積會導致嘔吐,嘔吐又會引起腹瀉,腹瀉進而導致驚嚇。因此,孩子口裡流口水,就是疳積的徵兆。如果一開始就治療疳積,嘔吐和腹瀉就不會發生,驚嚇症自然也不會出現。然而,如果錯過了治療疳積的時機,胃氣就會受損。孩子本來屬陽氣旺盛,不會損傷陰氣,但傷了胃氣就會傷陽氣,陽氣受傷,陰氣也會受到影響。

傷陰就會傷脾氣。人體出生後,後天以脾胃之氣為主,脾胃雙雙受傷,就沒有氣血來滋養心臟,驚嚇症就會產生。所以驚嚇是一種虛症,不是因為外風入侵造成的。因此,嘔吐、腹瀉、驚嚇都是脾胃虛寒所致,而疳積則是脾胃實熱造成的。孩子常吃水果,容易導致口熱而生疳積。口熱看似陽氣旺盛,但其實陽氣過盛就會轉化為陰氣。所以疳積病久之後會出現嘔吐,正是陽氣轉化為陰氣的表現。

可見驚、疳、吐、瀉俱是虛症,補脾胃而四病皆易愈也。世醫分驚為風,分疳為熱,分吐、瀉為寒,亦未深知小兒之症耳。孰知單治脾胃之虛,而四症不必治而自愈也。方用活兒丹:

人參(三錢),白朮(一錢),甘草(一分),茯苓(二錢),陳皮(一分),巴戟天(一錢),白芍(一錢),柴胡(二分),當歸(五分),山楂(五分),神麯(三分),水煎服。一劑而驚、疳、吐、瀉無不即安,二劑全愈,三劑不再發也。

白話文:

很明顯,驚、疳、吐、瀉都是虛症,只要補脾胃,這四種病就很容易痊癒。世俗的醫生把驚歸為風症,把疳歸為熱症,把吐、瀉歸為寒症,可見他們對小兒疾病認識不夠深入。其實只要單純治療脾胃虛弱,這四種病症就會不治而愈。可以用「活兒丹」這個方子:人參三錢,白朮一錢,甘草一分,茯苓二錢,陳皮一分,巴戟天一錢,白芍一錢,柴胡二分,當歸五分,山楂五分,神麯三分,水煎服。一劑下去,驚、疳、吐、瀉都會立刻好轉,兩劑就痊癒,三劑之後就不會再復發了。

此方健脾開胃,又能平肝,使肝亦無鬱滯之患,自能疏通土氣,變剋土之肝反為益土之肝矣。脾胃無非生氣,而吐瀉自止,何至四肢無養,變成角弓反張之急慢驚風哉。

小兒生疳,上下牙床盡腫,口角涼涎,咳嗽不已,咽喉腫痛,人以為疳症脾熱也,誰知是胃火之上升乎。夫既是胃火,宜用泄火之藥,瀉火而不效者,以火過於盛,將陽變為陰矣。故用降火之藥以瀉火而火不降,轉至困憊者,正《內經》所謂壯火食氣也。蓋少火宜瀉,而壯火宜補。

不補胃以治火,反瀉火以損胃,安得而不加困憊哉。治之法,補其胃氣之虛,少加息火之味,則疳症不治而自愈矣。方用平肝湯: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健脾開胃,同時還能平肝,讓肝臟不再鬱滯,自然能疏通脾土的氣機,讓原本克制脾土的肝臟,轉變成滋養脾土的肝臟。脾胃是生氣之源,只要脾胃功能恢復,吐瀉自然會停止,孩子也不會因為營養不良而出現四肢無力、角弓反張的急慢驚風症狀。

很多小兒生疳,上下牙床腫脹,嘴角流涎,不停咳嗽,咽喉腫痛,人們以為是疳症引起的脾熱,其實是胃火上升導致。既然是胃火,就應該用泄火的藥物,但如果泄火無效,可能是火勢太旺,已經由陽轉陰了。因此,用降火的藥物來泄火,但火勢不降反而變得虛弱,這就是《內經》中說的「壯火食氣」的道理。因為輕微的火應該瀉,而旺盛的火則需要補。

如果不補脾胃來治火,反而用泄火的方法損傷脾胃,孩子自然會更加虛弱。治療方法應該是補虛脾胃的氣,稍微加入一些降火的藥物,這樣疳症就能不治自愈。可以用平肝湯來治療。

茯苓(三錢),白朮(一錢),陳皮(二分),神麯(五分),麥冬(二錢),元參(二錢),桔梗(一錢),蘇葉(三分),人參(三分),枳殼(二分),黃芩(三分),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而疳症愈,不必四劑也。

此方補胃以散火而火自平者,以火出於土之中也。土健而火藏,土衰而火現,故補其土而火藏於下,又何至上升於口頰之間乎。況方中有解火之味在於補之內,則土引火而自歸,火亦隨土而自息矣。

小兒生疳之後,飲茶水則吐,後則不飲茶水而亦吐,困弱之極,人以為熱吐也,誰知是熱變為寒而吐乎。夫疳症本熱也,疳久則寒者,以胃土之傷,土衰則火旺,火旺則土亦衰,土益衰而前火之旺自減,火土兩衰,安得不寒乎。況小兒最喜者,生冷也。土衰又加生冷,自然作吐矣。

白話文:

茯苓三錢、白朮一錢、陳皮二分、神麴五分、麥冬二錢、元參二錢、桔梗一錢、蘇葉三分、人參三分、枳殼二分、黃芩三分,用水煎服。一劑就會減輕症狀,兩劑就更輕,三劑就能治好疳症,不需要服用第四劑。

這個方子補益脾胃,散去體內的火氣,火氣自然就平息了。因為火氣是由脾土所生,脾土強健則火氣內藏,脾土虛弱則火氣外顯。所以補益脾土,火氣就會藏於下,怎麼會上升到口頰之間呢?而且方子中還有清解火氣的藥物,搭配補益脾土的藥物,脾土就會引導火氣歸於自身,火氣也隨之平息。

小兒得了疳症之後,喝茶水就會吐,後來就不喝茶水了,也還是會吐,身體十分虛弱。人們以為是熱氣導致的嘔吐,卻不知道是熱氣轉變為寒氣導致的嘔吐。疳症本是熱症,但久病則寒,這是因為脾胃受損,脾土虛弱,火氣就旺盛。火氣旺盛,脾土也更虛弱,脾土越來越虛弱,之前的火氣也自然就減弱了,火氣和脾土都虛弱,怎麼可能不寒呢?而且小孩最喜歡吃生冷的食物,脾土虛弱又加吃生冷食物,自然就會嘔吐了。

故止吐以健胃為主,單用止吐之藥,吾未見其能止也。即偶止吐於一時,未必不動吐於後日,惟健胃以止吐,則胃強而吐不再發也。方用六君子湯加味用之。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片),半夏(五分),神麯(三分),陳皮(三分),白豆蔻(一粒),水煎服。一劑即止吐,二劑全愈。

此方健胃以止嘔,治大人尚有成功,況小兒乎。小兒嘔吐,世人視為輕症,往往不以為意,變成大病而不可救。以胃氣之傷不能生養夫四肢,而角弓反張之病現,乃陰虛而成之也。今以此方扶其胃氣,胃健而飲食能受,既無嘔吐之傷,自有灌注之益,又何至有驚風之病哉。

白話文:

因此止吐應以健胃為首要,單單用止吐藥,我沒見過能真正止住嘔吐的。即使偶爾能暫時止住,也不一定日後不會再吐,只有健胃才能真正止住嘔吐,因為胃強壯了,嘔吐就不會再發生。方法是用六君子湯加味服用。

人參一錢、白朮二錢、茯苓二錢、甘草一片、半夏五分、神麴三分、陳皮三分、白豆蔻一粒,水煎服。一劑就能止住嘔吐,兩劑就能痊癒。

這個方子健胃止嘔,治療大人尚且能成功,何況小孩呢?小孩嘔吐,世人往往視為輕症,不以為意,結果變成大病無法救治。因為胃氣受損無法滋養四肢,導致角弓反張的病症出現,這是陰虛造成的。現在用這個方子來扶助胃氣,胃強壯了,就能正常飲食,既無嘔吐的傷害,又有滋養的益處,又怎麼會得驚風病呢?

小兒大吐之後,忽然大瀉,雖吐止而瀉不肯止,倦怠之極,人以為吐變瀉則其氣順矣,誰知其氣愈逆乎。夫吐乃傷胃,而瀉乃傷脾也。氣順宜吐止而愈矣,今吐止而大瀉,乃胃傳於脾矣。由腑而入臟,是由表而入里也,較吐更甚。蓋吐症補胃而可愈,而瀉症宜兼補脾。雖脾胃有同治之法,補胃自必補脾,但吐後作瀉,則補脾必須補胃也。方用生脾助胃湯:

人參(三錢),白朮(三錢),甘草(三分),肉桂(一錢),茯苓(五錢),神麯(五分),附子(一片),水煎服。

白話文:

小孩呕吐后突然腹泻,虽然呕吐止住了,但腹泻却停不下来,孩子疲惫不堪。有人以为呕吐转为腹泻,气顺了,殊不知气逆更甚。呕吐伤胃,腹泻伤脾。气顺了就应该呕吐止住而康复,如今呕吐止住却腹泻不止,这是胃气传给了脾。从腑入脏,是从表入里,比呕吐更严重。呕吐需补胃才能痊愈,而腹泻则需兼补脾。虽然脾胃同治,补胃必然会补脾,但呕吐后腹泻,则补脾必须补胃。方用生脾助胃汤:人参三钱,白术三钱,甘草三分,肉桂一钱,茯苓五钱,神麴五分,附子一片,水煎服。

一劑而瀉止,二劑全愈。倘服之不應,不必治之矣。

此方治小兒之瀉,效驗如向,百人中可救九十,彼不應者,乃陰陽兩絕之人也,非藥之過耳。世人見參、附加酖毒,不敢浪用。醫生用之,亦輒抵毀,自陷於死亡,哀哉。

小兒上吐下瀉,眼目上視,死亡頃刻,其狀宛似慢驚風,人以為驚風之症也,誰知是脾胃之氣將絕乎。小兒至此,亦人鬼之關也。若作慢風治之,用牛黃等丸,下喉即死矣。夫脾胃之氣將絕,是陰陽之氣欲脫也,非急救其氣,何能再活。救氣之藥,舍人參無第二味也。世間之藥,無過人參,至四、五錢以救嬰兒之吐瀉,無論近人無此膽氣,即古人亦無此方法,毋怪嬰兒之多亡也。予逢異人,訓予救小兒垂危之症,惟有多用人參,可變危為安。

白話文:

服用一劑藥就能止瀉,兩劑藥就完全治癒。如果服藥後沒有效果,就不用再治療了。

這個方子專門治小兒腹瀉,效果非常顯著,一百個孩子中可以救活九十個。那些服藥無效的孩子,都是陰陽氣絕的人,跟藥效無關。世人看到藥方裡有人參,就害怕它有毒,不敢隨便使用。醫生用這個方子,也經常遭到質疑,最終導致病人死亡,真是令人悲哀。

小兒上吐下瀉,眼睛向上看,很快就會死亡,症狀很像慢驚風,人們都以為是驚風,卻不知道這是脾胃之氣快要斷絕了。小兒到了這個地步,就到了生死關頭。如果按照慢風的治療方法,用牛黃等藥丸,一吞下去就會立刻死亡。脾胃之氣將絕,就是陰陽之氣要散掉了,如果不緊急救治,怎麼能活下來呢?救治氣虛的藥物,除了人參之外,沒有其他藥物了。世間所有藥物,人參是最有效的,用四五錢就能救治嬰兒的吐瀉。無論是現代人還是古人,都沒有人敢用這麼大劑量的人參,所以嬰兒死亡率很高。我遇見一位奇人,他教我救治小兒垂危的症狀,只要大量使用人參,就能化險為夷。

鐸試之,無不奇效。蓋小兒脾胃虛寒,以致上吐下瀉,正至危之症也,宜多用人參以救之。方用安兒至寶湯:

人參(五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巴戟天(三錢),附子(一錢),麥芽(一錢),枳殼(三分),檳榔(三錢),車前子(二錢),白豆蔻(三錢),扁豆(二錢),蘿蔔子(一錢),水煎服。一劑即吐止,再劑瀉即止,三劑全愈。

此方全在用參、附之多,所以能奪命於將危,以人參能回陽於既絕,附子能續陰於已亡也。然非群藥佐之,則陰陽不能分清濁,而積穢亦不能祛除耳。故用參、術以補氣,少少祛除,自能奏功。否則,烏可已傷而再傷,已絕而重絕乎。世人但尚祛除,全不識補中用攻之法,所以勞而無功也。

白話文:

試驗這個方法,無一例不見奇效。原因在於小孩脾胃虛弱,導致上吐下瀉,這是十分危急的病症,應當多使用人參來輓救。方子是安兒至寶湯:

人參(五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巴戟天(三錢),附子(一錢),麥芽(一錢),枳殼(三分),檳榔(三錢),車前子(二錢),白豆蔻(三錢),扁豆(二錢),蘿蔔子(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一劑藥後嘔吐即停止,兩劑後腹瀉即停止,三劑後完全痊癒。

這個方子的關鍵在於大量使用人參和附子,因此能夠在病情危急時輓回生命,人參能讓失去的陽氣恢復,附子能讓已經消失的陰氣得到延續。然而,若不是其他藥物輔助,則難以分辨清熱和溫熱,並且積聚的毒素也不能清除。因此使用人參和白朮來補充氣血,少量地去除病徵,自然就能取得成效。否則,怎可以不斷傷害,讓病情更加嚴重,或者讓失去的東西再次失去呢?一般人只注重清除病徵,卻不懂得在補充中使用攻擊性藥物的方法,所以勞心勞力卻沒有成效。

小兒吐瀉之後,角弓反張,時而驚悸牽搐,人以為驚風之病也,誰知非風也,乃肝克脾胃之土而土氣欲絕耳。此時萬不可治風,一治風以定驚,則立刻亡矣。蓋既經吐瀉則陰陽兩亡,所存者幾微之氣耳。不急救脾胃以續氣,反散風邪以損其氣,欲不趨於陰得乎。且脾胃欲絕,補脾胃之土,而不補命門、心包之火,則土寒而陽不可以遽回,陰不可以驟長。故必須補火以生土,補土以止驚。

方用續氣湯:

人參(一兩),白朮(一兩),巴戟天(五錢),肉桂(一錢),生棗仁(三錢),遠志(二錢),茯苓(五錢),乾薑(三分),附子(三分),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安,二劑更安,三劑全愈。

白話文:

孩子吐瀉後,四肢僵硬,有時還會驚恐抽搐,人們以為是驚風病,其實不是,而是肝臟克制脾胃,導致脾胃虛弱,氣息將要斷絕。此時千萬不能治風,一治風以止驚,就會立刻死亡。因為孩子已經吐瀉,陰陽俱損,僅存微弱的氣息。不趕緊救治脾胃來續氣,反而散風邪損耗氣息,難道不會走向死亡嗎?而且脾胃虛弱,應該補益脾胃,而不是補命門、心包的火,這樣脾胃寒涼,陽氣不能快速回升,陰氣也無法迅速生長。因此,必須補火以生土,補土以止驚。

方用續氣湯:人參、白朮各一兩,巴戟天五錢,肉桂一錢,生棗仁三錢,遠志二錢,茯苓五錢,乾薑三分,附子三分,半夏一錢,水煎服。一劑見效,二劑更安,三劑痊癒。

此方以十歲為準,每歲減二分。毋論慢驚、急驚,以此方投之,無不立效。蓋急慢驚風俱是虛症,非急為風而慢為虛也。世人以驚為風誤矣。不作風治則十人九活,一作風治則十人十死,以虛而兼風治則十人八死,以大虛治,而絕不治風,則十人十活也。喻嘉言謂驚風二字乃前人鑿空之談,勸行醫者絕口不道其言,雖過於憤激,然亦深憫小兒之誤死於非命,不得不大聲以救之也。但喻嘉言所立之方,尚兼風治,猶未洞悉底裡,不若直補土以救驚,補火以生土也。

小兒驚症有慢驚、急驚之分,世以急驚屬之風,慢驚屬之虛,以此區別治療,生者頗多,似乎其說之不可易矣。誰知似是而非,亦殺人之說也。蓋小兒從無有驚風之症,此岐天師之所未定,而雷公之所不論者也。驚風二字,乃未世之醫創言以殺小兒者也。自此言出,殺小兒不啻數百萬矣。

白話文:

這套方子以十歲為基準,每減一歲就減去兩分藥量。不論是慢驚還是急驚,都可以用這方子治療,效果立竿見影。因為急驚慢驚都是虛症,並不是急驚是風症,慢驚是虛症。世人誤以為驚風是風症,這是錯誤的。不把它當作風症治療,十個人中就有九個人能活;如果把它當作風症治療,十個人就必死無疑。如果把它當作虛症兼風症治療,十個人中就會有八個人死亡;如果把它當作大虛症治療,完全不考慮風症,十個人就都能活下來。喻嘉言說「驚風」兩個字是前人空洞的說法,勸告行醫者不要再提,雖然語氣過於激動,卻也深切同情那些因誤診而死去的孩童,不得不大聲疾呼以拯救他們。但喻嘉言所提出的方子,仍然帶有風症的治療,還未完全洞悉其根源,不如直接補土以治療驚症,補火以生土。

小兒驚症有慢驚、急驚之分,世人認為急驚屬於風症,慢驚屬於虛症,以此區分治療,活下來的孩子不少,似乎這說法不可輕易推翻。誰知道這看似正確的說法,卻是殺人理論。其實小兒根本不存在驚風症,這是岐伯未曾確定的,雷公也未曾討論過的。驚風兩個字,是後世醫者為了殺害孩童而創造出來的。自從這個說法出現以來,被誤殺的孩子已經數百萬了。

小兒何嘗有風,一作風治,千人千死,嗟乎!天心仁愛,何為使小兒不識不知,任其夭蕩耶。鐸授異人之教,救小兒驚症,絕不治風,無論急驚、慢驚,以人參湯調服,立刻奏功。不敢自秘,罄書竹簡,以聽世人公用。

人參(三兩),白朮(半斤),茯苓(三錢),半夏(一兩),廣木香(三錢),柴胡(一兩),檳榔(五錢),荊芥(炒黑,五錢),白芍(三兩),山楂(一兩),枳殼(一兩),麥芽(五錢),神麯(一兩),甘草(一兩),乾薑(一兩),麥冬(去心,一兩),石菖蒲(五錢),薄荷葉(五錢),各為細末,蜜丸如龍眼大。凡遇急慢驚症,用一丸,以人參三錢煎湯泡開送下,無不全活。

白話文:

古代醫家認為小兒驚癇是風邪所致,卻治不好,導致許多孩子夭折。實在令人痛心,天性慈悲,為何要讓孩子們不明不白地死去呢? 鐸先生得到奇異的醫術,能救治小兒驚癇,他從不治療風邪,無論是急性驚癇還是慢性驚癇,都用人參湯調理,效果立竿見影。他沒有私藏,將這套醫術寫下來,希望世人能共同使用。

藥方:人參三兩、白朮半斤、茯苓三錢、半夏一兩、木香三錢、柴胡一兩、檳榔五錢、荊芥(炒黑)五錢、白芍三兩、山楂一兩、枳殼一兩、麥芽五錢、神麴一兩、甘草一兩、乾薑一兩、麥冬(去心)一兩、石菖蒲五錢、薄荷葉五錢,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末,製成如龍眼大小的蜜丸。遇到急性或慢性驚癇,服用一丸,用三錢人參煎湯泡開服下,效果顯著,無不痊癒。

方名保赤定驚丹。輕者一丸,重則二丸,無有不愈者也。泡開必須用人參煎湯,多多益善。若不用人參,效驗不能十分之捷,然亦可免死亡之兆也。願世人共佩吾言,萬勿執驚症為風症,忍為殺人之醫也。

白話文:

方名:保赤定驚丹。輕症服用一丸,重症服用二丸,沒有不治癒的。

藥丸必須用人參煎湯泡開服用,越多越好。

若是不用人參,療效就不會那麼快,但也能避免死亡。

希望世人能聽從我的話,千萬不要把驚厥症當成風症,而延誤治療,變成殺人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