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 (3)

1. 遺尿門(三則)

然而膀胱見小腸之水,原欲趨腎,意不相合,且其火又盛,自能化氣而外越,聽其自行,全無約束,故遺尿而勿顧也。治法將瀉膀胱,而膀胱無邪,將補膀胱,而膀胱又未損正。然則奈何?瀉心火之有餘,而遺尿自止矣。方用清心蓮子飲加減治之。

茯苓(三錢),麥冬(三錢),竹葉(三十片),蓮子心(三錢),黃連(二錢),白芍(五錢),陳皮(五分),丹皮(二錢),天門冬(三錢),紫菀(一錢),玄參(三錢)水煎服。一劑少利,再劑大利,三劑全愈。

此方專清心火,不去止小腸之水,蓋此等遺尿,愈止而愈遺也。

此症亦可用加減逍遙散治之。

茯苓,白芍,當歸,車前子(各五錢),山藥,丹皮(各三錢),柴胡,黃連(各一錢),人參(五分),陳皮(三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膀胱裡面的水,本來應該要流向腎臟,但因為彼此的氣機不協調,加上體內火氣太旺,水分就轉化成氣體往外跑,無法約束,才會不自主地尿出來。如果要治療,瀉膀胱的邪氣,但膀胱沒有邪氣;補膀胱的元氣,但膀胱也沒有虛損。那該怎麼辦呢?應該要瀉掉心火的過盛,尿床自然就會停止。可以用清心蓮子飲加減藥方來治療。

藥方組成:茯苓(九克),麥冬(九克),竹葉(三十片),蓮子心(九克),黃連(六克),白芍(十五克),陳皮(一點五克),丹皮(六克),天門冬(九克),紫菀(三克),玄參(九克),用水煎煮後服用。服一劑後小便會稍微增多,服兩劑後小便明顯增多,服三劑後就完全痊癒了。

這個藥方主要作用是清除心火,而不是去阻止小腸的水分,因為這種尿床的情形,越是阻止它,反而越會尿床。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加減逍遙散來治療。

藥方組成:茯苓,白芍,當歸,車前子(各十五克),山藥,丹皮(各九克),柴胡,黃連(各三克),人參(一點五克),陳皮(一克),甘草(一點五克),用水煎煮後服用。

2. 脫肛門(二則)

人有脫肛者,一至大便,則直腸脫下,而不肯收,久則澀痛,人以為腸虛下陷也,誰知陽氣之衰,不能升提乎。夫脫肛之症,半成於脾泄,泄多則亡陰,陰亡必至下墜,而氣亦下陷,腸中濕熱之汙穢,反不能速去為快,於是用力虛努,過於用力,直腸隨努而下矣。迨至濕熱之邪已盡,脫肛之病已成,必須升提陽氣,佐之去濕去熱之劑。

然而,提氣非用補氣之藥則氣不易升,補氣不用潤腸之味則肛無難脫,要在兼用之為妙也。方用提腸湯:

人參(三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白芍(一兩),升麻(一錢),茯苓(三錢),槐米(一錢),薏仁(五錢)

水煎服。連服四劑,肛腸漸升而入。再服四劑,不再脫。

此方補氣以升提,則氣舉於上焦,一身之滯氣自散。潤腸則腸滑,濕熱自行矣。

此症亦可用加味補血湯:

黃耆,當歸(各五錢),升麻(一錢),北五味子(十粒)連服十劑全愈。

人有不必大便而脫肛者,疼痛非常,人以為氣虛下陷也,誰知大腸之火奔迫而出之乎。夫大腸屬金,原屬於肺,肺與大腸為表裡,休慼相關。大腸不勝火氣之炎燒,不得已欲求救於肺,而肺居膈上,遠不可救,乃下走肛門,聊為避火之計。肛門既屬於肺,大腸畏火,豈肛門獨不畏火耶。

況魄門與大腸,既有同氣之好,禍難相救,寧忍坐棄,故以己之地方甘心讓客,而己身越境,以避其氣,此肛門、直腸所以脫出於糞門之外也。疼痛者,火焚被創,無水以養,故乾燥而益疼也。此等之病,用升提之法,全然不效,反增其苦楚。蓋升提之藥,多是陽分之品,陽旺則陰虛,陰虛則火益勝,安有取效之日哉。

治法宜急瀉其腸中之火,火息而金自出矣。然而大腸之火不生於大腸也。胃火盛而大腸之火亦盛,腎水乾而大腸之水亦干,單治大腸之火,而不瀉胃中之火,單治大腸之水,而不益腎中之水,則大腸之水不生,而大腸之火亦不息,何以使大腸之氣返於腹中,肛門之腸歸於腸內哉?方用歸腸湯:

玄參(一兩),石膏(三錢),熟地(一兩),丹皮(三錢),當歸(三錢),地榆(三錢),槐花(二錢),荊芥(炒黑,三錢)水煎服。一劑痛安,再劑腸升,三劑全愈。

此方胃腎同治,兼去清大腸之火。水源不斷,則火氣自消,有不急返者乎。客去而主歸,此必然之理也。

此症用榆地玄歸湯亦效。

地榆(三錢),當歸(一兩),玄參(一兩),生地(一兩)水煎服。連用十劑全愈。

白話文:

有人會遇到一種情況,就是每次大便時,直腸會脫垂下來,而且不容易自己縮回去,時間久了會感到肛門部位的疼痛。一般人都認為這是腸道虛弱導致的下陷,但事實上,這更多的是因為身體的陽氣衰退,無法有效的提升直腸。

脫肛的情況,多半是因為脾臟運化失常,長時間的腹瀉會耗損體內的陰液,陰液不足就會導致下垂,同時也會讓氣機下陷。直腸中的濕熱毒素,如果無法快速排出,人就會不由自主的過度用力排便,這樣一來,直腸就隨著用力而脫垂下來了。等到濕熱的邪氣已經完全排除,但脫肛的問題已經形成,這時候,我們需要使用能提升陽氣,輔助去除濕氣和熱氣的藥物。

要提升氣機,如果不使用補氣的藥物,氣機就不容易提升;補氣時如果不加入潤腸的成分,肛門的問題就難以解決。因此,兩種藥物一起使用效果最佳。這裡有一個名為「提腸湯」的處方:

人參(9克),黃耆(15克),當歸(9克),白芍(30克),升麻(3克),茯苓(9克),槐米(3克),薏仁(15克)

用水煎煮服用。連續服用四劑後,直腸會逐漸縮回。再服用四劑,就可以防止再次脫垂。

這個處方通過補氣提升氣機,使得氣機在上焦得以提升,全身的滯氣自然散去。潤腸的話,腸道會變得滑順,濕熱的問題也能得到緩解。

這個病症也可以使用「加味補血湯」:

黃耆,當歸(各15克),升麻(3克),北五味子(10粒)。連續服用十劑,可以完全康復。

另外,也有人在沒有大便需求時,也會發生直腸脫垂的情況,並且伴隨劇烈的疼痛。一般人都會認為這是氣虛導致的下陷,但實際上,這可能是大腸的火氣太旺所導致的。大腸屬於金,和肺部緊密相連,它們之間休慼與共。當大腸承受不住火氣的侵蝕,它會試圖向肺部尋求幫助,但是肺部位於膈肌之上,距離太遠,無法及時救援,於是大腸只能選擇向下,通過肛門來暫時逃避火氣。肛門本來就是肺部的一部分,大腸害怕火氣,肛門難道不怕嗎?

況且,魄門和大腸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當一方遇到困難,另一方自然會出手相助,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魄門會讓出自己的位置,讓大腸可以躲進去,而自己卻越界逃離,避免火氣的侵害。這就是為什麼直腸和肛門會從糞門脫垂出來的原因。疼痛感則是因為火氣灼傷組織,缺乏水分滋養,導致組織乾燥,疼痛感更加劇烈。這種病症,使用提升氣機的方法,不但不會有效果,反而會增加痛苦。因為提升氣機的藥物,多數屬於陽性,會讓陽氣更旺盛,而陰氣更虛弱,陰氣虛弱會讓火氣更強,這種情況下,怎麼可能看到療效呢?

治療這種病症,應該先迅速清除大腸中的火氣,火氣消失,大腸的功能自然就能恢復。然而,大腸的火氣並不是大腸本身產生的。胃火旺盛,大腸的火氣也會跟著旺盛;腎水乾涸,大腸的水分也會減少。如果只針對大腸的火氣進行治療,而不清除胃部的火氣,或者只補充大腸的水分,而不補充腎臟的水分,那麼大腸的水分無法補充,大腸的火氣也就無法消除,又怎麼可能讓大腸的氣機回到腹中,讓肛門的組織回到大腸裡面呢?這裡有一個名為「歸腸湯」的處方:

玄參(30克),石膏(9克),熟地(30克),丹皮(9克),當歸(9克),地榆(9克),槐花(6克),荊芥(炒黑,9克)。用水煎煮服用。服用一劑後,疼痛感會減輕,再服用一劑,直腸就會開始上升,服用三劑後,就能完全康復。

這個處方同時對胃和腎進行治療,同時清除大腸的火氣。當水分充足,火氣自然就會消失,直腸和肛門的組織又怎會不馬上回到原位呢?客人離開,主人回家,這是一個必然的道理。

這個病症使用「榆地玄歸湯」也有很好的療效。

地榆(9克),當歸(30克),玄參(30克),生地(30克)。用水煎煮服用。連續服用十劑後,可以完全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