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三 (15)

1. 乳癰門(四則)

況乳又近於兩脅,而兩脅正肝之部位也,與肝相遠尚退縮而不敢舒,與肝為憐亦何敢恣肆而吐氣哉。氣不舒而腫滿之形成,氣不敢舒而畏懼之色現,不痛不赤,正顯其畏懼也。治法不必治陽明之胃,但治肝而腫自消矣。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二錢),陳皮(五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茯神(三錢),人參(一錢),川芎(一錢),栝蔞(三錢),半夏(三錢),水煎服。十劑而內消矣。去栝蔞,再服十劑,不再發。

逍遙最解肝氣之滯,肝氣一解,而胃氣自舒。況益之栝蔞、半夏,專能治胸中之積痰,痰去而腫尤易消也。

婦人產後,細小兩乳又下垂過小腹,痛甚,以為乳癰,孰知胃血之燥也。夫胃為水穀之海,血之腑也。產後亡血過多,則胃中空虛,而飲食又不能遽進,即進飲食,而各臟腑取給於胃甚急,則胃氣困矣。胃氣困而胃血益燥矣,胃血益燥,無以解各臟腑之紛爭。而子又索母之乳,內外取資,胃無以應。

乳房者,胃之外廓也。乳頭者,胃之門戶也。胃苦內之紛爭,欲避出於外而不可得,而外又不免於兒口之吮咂,細小下垂以至於腹,有逃遁難藏,入地無門之狀,此倒懸切膚之痛,至危之病也。治法急救其胃氣而益之補血之味,則胃氣生而胃不燥,內足以分給於臟腑,又何至外痛而倒懸哉。方用解懸湯治之。

人參(二兩),當歸(四兩),川芎(二兩),荊芥(三錢),益母草(三兩),麥冬(一兩),炮姜(一錢),水煎服。四劑而乳頭收,再四劑全愈。

此方人參生胃氣於無何有之鄉。用當歸、川芎於乘危至急之地。用荊芥、益母草分解各臟腑以歸其經絡。用麥冬、炮姜者,因陽明胃火之燥,未免火動而炎燒,產後不便大用寒涼,故用麥冬、微涼之品,少解其火勢之烈也。

白話文:

乳房的位置靠近兩側脅肋,而脅肋正是肝臟所在之處。如果乳房離肝臟較遠,可能還會因為害怕而不敢伸展,如今與肝臟如此靠近,又怎敢放肆地吐氣呢?氣鬱結不舒暢,便會形成腫脹;氣因為畏懼而不敢伸展,就會呈現出畏縮不前的樣子,所以才會不痛也不紅腫,這正是它畏懼的表現。治療方法不必針對陽明胃經,只要調理肝臟,腫脹自然就會消退。可以用逍遙散加味來治療。

藥方如下: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當歸(二錢)、陳皮(五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茯神(三錢)、人參(一錢)、川芎(一錢)、栝蔞(三錢)、半夏(三錢),用水煎服。服用十劑,腫塊就會在內部消散。去掉栝蔞,再服用十劑,就不會再復發。

逍遙散最能疏解肝氣鬱滯,肝氣一通暢,胃氣自然也會舒展開來。況且再加上栝蔞、半夏,更能專門治療胸中的積痰,痰液去除後,腫脹就更容易消退了。

婦女產後,乳房變得細小,而且下垂超過小腹,疼痛劇烈,以為是乳癰,卻不知道這是胃血乾枯所致。胃是水穀之海,也是血液的府庫。產後失血過多,導致胃中空虛,飲食又無法立刻正常攝取,即便能進食,各個臟腑急著從胃中獲取營養,就會使胃氣困乏。胃氣困乏,胃血就會更加乾枯,胃血乾枯就無法協調各臟腑間的需求。而且嬰兒又需要吸吮母乳,內外都需要從胃中獲取資源,胃就無法應付。

乳房是胃的外在延伸,乳頭則是胃的門戶。胃內部困於各臟腑的爭奪,想要向外避開卻又不能,而外面又免不了嬰兒的吸吮,乳房細小下垂至腹部,呈現出想要逃離卻無處可藏,好像無門可入的樣子。這種倒懸、切膚之痛,是極為危險的疾病。治療方法應當緊急救治胃氣,並給予補血的藥物,使胃氣恢復,胃血不再乾枯,胃內部能夠充分供給各臟腑,又怎麼會造成乳房外痛而倒懸呢?可以用解懸湯來治療。

藥方如下:人參(二兩)、當歸(四兩)、川芎(二兩)、荊芥(三錢)、益母草(三兩)、麥冬(一兩)、炮姜(一錢),用水煎服。服用四劑,乳頭就會收縮回來,再服用四劑就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中,人參能夠在無形之中產生胃氣。使用當歸、川芎於情況危急之時。使用荊芥、益母草來協調各臟腑,使其各歸其經絡。使用麥冬、炮姜的原因是,陽明胃火燥熱,難免會引發炎症,產後不宜大量使用寒涼藥物,所以使用麥冬這種微涼的藥物,稍稍緩解其火勢的猛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