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證錄》~ 卷之四 (4)
卷之四 (4)
1. 怔忡門(三則)
人有得怔忡之症者,一遇拂情之事,或聽逆耳之言,便覺心氣怦怦上衝,有不能自主之勢,似煩而非煩,似暈而非暈,人以為心虛之故也。然而心虛由於肝虛,肝虛則肺金必旺,以心弱不能制肺也。肺無火煅煉,則金必制木,肝不能生金,而心氣益困。故補心必須補肝,而補肝尤宜制肺。
然而肺不可制也,肺乃嬌臟,用寒涼以制肺,必致傷損脾胃,肺雖制矣,而脾胃受寒,不能運化水穀,則肝又何所取資,而腎又何能滋益,所以肺不宜制而宜養也。方用制忡湯治之。
人參(五錢),白朮(五錢),白芍(一兩),當歸(一兩),生棗仁(一兩),北五味(一錢),麥冬(五錢),貝母(五分),竹瀝(十匙)
白話文:
有些人會患上怔忡症,只要遇到觸犯情緒的事,或聽到逆耳的話語,就會感到心氣怦怦直上,難以控制,像是煩躁卻又非真正的煩躁,像是頭昏卻又非真正的頭昏。人們認為這是心虛所致。
然而心虛是由於肝虛,肝虛則肺金必然旺盛,因為心氣衰弱無法制約肺金。肺臟缺乏火氣煅煉,金氣就會克制木氣,肝臟無法生金氣,心氣就會更加虛弱。所以補心必須補肝,而補肝更應該制約肺金。
然而肺金不可過於制約,肺臟是嬌嫩的臟器,用寒涼之物來制約肺金,必定會傷損脾胃。雖然肺金被制約了,但是脾胃受寒,無法運化水穀,那麼肝臟又從哪裡獲得營養,腎臟又如何滋養?所以肺金不宜制約,而應該養護。
治療方法可以用制忡湯:
- 人參(五錢)
- 白朮(五錢)
- 白芍(一兩)
- 當歸(一兩)
- 生棗仁(一兩)
- 北五味(一錢)
- 麥冬(五錢)
- 貝母(五分)
- 竹瀝(十匙)
註
- 以上中藥的劑量單位為傳統中醫的常用單位,可能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水煎調服。一劑而怔忡少定,二劑更安,十劑全愈。
此方不全去定心,而反去補肝以平木,則火不易動;補肺以養金,則木更能靜矣。木氣既靜,則肝中生血,自能潤心之液,而不助心之焰,怔忡不治而自愈矣。
此症用柏蓮湯亦佳。
人參,麥冬,玄參(各五錢),茯苓,柏子仁,丹皮(各三錢),丹參(二錢),半夏,蓮子心(各一錢),生棗仁(三錢)
白話文:
將藥方用水煎煮後服用。一劑藥下去,心神不寧、心悸的症狀就會減輕,兩劑藥後更安穩,十劑藥後便能完全痊癒。
這個藥方並非完全去除心神不寧,而是反過來補肝以平息肝木之氣,這樣心火就不容易躁動;補肺以滋養肺金,則肝木更能平靜。肝木之氣平靜下來,肝臟就能更好地生血,自然能滋潤心臟,而不助長心火,心神不寧的症狀也就會不治而愈。
這種病症使用柏蓮湯也會有很好的療效。
藥方
人參、麥冬、玄參(各五錢)、茯苓、柏子仁、丹皮(各三錢)、丹參(二錢)、半夏、蓮子心(各一錢)、生棗仁(三錢)
注
- 文中括號內的文字是中藥材的現代名稱,方便理解。
- 五錢、三錢、二錢、一錢指的是中藥材的重量單位,古時以「錢」為單位,但具體重量隨時代有所不同,現代通常以克為單位。
現代醫學角度
古代醫學理論中,將心神不寧、心悸等症狀歸因於心火過旺、肝木不靜等因素,因此採取補肝平木、滋養肺金的方式來達到治療效果。
現代醫學則將心悸歸因於心臟疾病、甲狀腺疾病、貧血、藥物副作用等,建議出現心悸症狀時應及時就醫,由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水煎服。一劑安,十劑愈。
人有得怔忡之症,日間少輕,至夜則重,欲思一睡熟而不可得者,人以為心虛之極也,誰知是腎氣之乏乎。凡人夜臥則心氣必下降於腎宮,惟腎水大耗,一如家貧,客至無力相延,客見主人之窘迫,自然不可久留,徘徊岐路,實乃徬徨耳。治法大補其腎中之精,則腎氣充足矣。方用心腎兩交湯:
熟地(一兩),山茱(八錢),人參(五錢),當歸(五錢),炒棗仁(八錢),白芥子(五錢),麥冬(五錢),肉桂(三分),黃連(三分)
白話文:
用清水煎煮服用。一劑藥就能緩解症狀,服用十劑就能痊癒。
有些人會患上心悸不安的症狀,白天症狀較輕,晚上則加重,想要睡覺卻始終無法入睡。人們都認為這是心氣虛弱的極致表現,殊不知這是腎氣不足造成的。凡人夜間睡覺時,心氣必會下降到腎臟,但是腎水卻大量消耗,如同貧困人家,客人來訪卻無力招待,客人看到主人的窘迫,自然不會久留,只能徘徊於十字路口,猶豫不決。治療方法要大力補充腎臟的精氣,讓腎氣充足。此處方為「心腎兩交湯」:
熟地黃(一兩),山茱萸(八錢),人參(五錢),當歸(五錢),炒棗仁(八錢),白芥子(五錢),麥冬(五錢),肉桂(三分),黃連(三分)
註釋
- **怔忡:**心悸不安,心神不寧。
- **腎宮:**腎臟。
- **腎水:**腎精,腎臟的精華。
- **精:**人體的精華,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 **心腎兩交湯:**一種中醫處方,用於治療心腎不足、心悸失眠等症狀。
水煎服。一劑即熟睡,二劑而怔忡定,十劑全愈矣。
此方補腎之中仍益之補心之劑,似乎無專補之功。殊不知腎水既足,而心氣若虛,恐有不相契合之虞。今心腎兩有餘資,主客分外加歡,相得益彰矣。況益之介紹如黃連、肉桂並投,則兩相讚頌和美,有不賦膠漆之好者乎!
此症用交合湯亦效。
人參(五錢),熟地(二兩),黃蓮(三分),肉桂(五分)
水煎服。一劑即睡,十劑全安。
人有得怔忡之症,心常怦怦不安,常若有官事未了,人慾來捕之狀,人以為心氣之虛也,誰知是膽氣之怯乎?夫膽屬少陽,心之母也,母虛則子亦虛。惟是膽氣雖虛,何便作怔忡之病?不知臟腑之氣,皆取決於膽,膽氣一虛,而臟腑之氣皆無所遵從,而心尤無主,故怦怦而不安者,乃似乎怔忡,而實非怔忡也。
白話文:
有些人患有心神不安的症狀,心臟總是怦怦跳個不停,好像有官司沒處理完,有人要來抓捕他們一樣。人們以為是心氣虛弱,卻不知道其實是膽氣虛弱。膽屬於少陽,是心臟的母親,母親虛弱,孩子也會虛弱。雖然膽氣虛弱,但為何會出現心神不安的病症呢?這是因為五臟六腑的氣機都依賴於膽,膽氣虛弱,五臟六腑的氣機就沒有依據,心臟也變得無主,所以才會出現怦怦跳不安的症狀,看似心神不安,其實並非真正的心神不安。
治法徒補心而不補各臟腑之氣,則怔忡之病不能痊;補各臟腑之氣而不補膽之氣,內無剛斷之風,外有紛紜之擾,又安望心中之寧靜乎!故必補膽之氣,而後可以去怯也。方用堅膽湯:
白朮(五錢),人參(五錢),茯神(三錢),白芍(二兩),鐵粉(一錢),丹砂(一錢),天花粉(三錢),生棗仁(三錢),竹茹(一錢)
水煎服。一劑而膽壯,二劑而膽更壯,十劑而怦怦者不知其何以去也。
白話文:
治療心悸症,只補益心氣而不補益其他臟腑之氣,則心悸之症無法痊癒;補益各臟腑之氣而不補益膽氣,內心缺乏堅定果斷的氣質,外在又有紛繁雜亂的擾亂,又怎能期待心靈的平靜呢!所以一定要補益膽氣,才能去除怯懦。
因此,應使用堅膽湯:
白朮五錢,人參五錢,茯神三錢,白芍二兩,鐵粉一錢,丹砂一錢,天花粉三錢,生棗仁三錢,竹茹一錢。
水煎服。服用一劑,膽氣就會壯大,服用兩劑,膽氣更加壯大,服用十劑後,心跳怦怦的症狀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不知不覺中就痊癒了。
此方肝膽同治之劑,亦心膽共治之劑也。肝與膽為表裡,治膽而因治肝者,兄旺而弟自不衰也;心與膽為子母,補膽而兼補心者,子強而母自不弱也。又有鎮定之品以安神,刻削之味以消痰,更相佐之得宜,即是怔忡,未有不奏功如響者,況非怔忡之真病乎!
此症用龍齒壯膽湯亦效。
人參,竹茹(各三錢),五味子,遠志(各一錢),生棗仁(一兩),白芍(八錢),當歸(五錢),龍齒(醋淬研末,五分)
水煎服。二劑即安。
白話文:
這個方子同時可以治療肝膽和心膽的問題。肝膽互為表裡,治療膽病就能夠間接治好肝病,就像兄長興旺,弟弟自然不會衰敗一樣;心膽互為子母,補益膽氣也能夠兼顧補心,就像孩子強壯,母親自然不會衰弱一樣。此外,方中還加入鎮定安神的藥材,以及能消痰的藥物,這些藥材相輔相成,配合得當。所以,即使是心悸不安的嚴重症狀,這個方子也能藥到病除,效果顯著,更何況不是真正的怔忡病呢!
此症也可以用「龍齒壯膽湯」治療,效果同樣顯著。
藥方如下:
人參、竹茹(各三錢)、五味子、遠志(各一錢)、生棗仁(一兩)、白芍(八錢)、當歸(五錢)、龍齒(醋淬研末,五分)
水煎服,兩劑即可見效。
2. 驚悸門(二則)
人有聞聲而動驚,心中怦怦,半日而後止者,人以為心中有痰也。乃用消痰之藥治之不效,久則不必聞聲而亦驚,且添悸病,心中常若有來捕者,是驚悸相連而至也。雖俱是心虛之症,而驚與悸實有不同。蓋驚之病輕於悸,悸之病重於驚,驚從外來而動心,悸從內生而動心也。
若怔忡正悸之漸也,故驚悸宜知輕重,一遇怔忡即宜防驚,一驚即宜防悸。然而驚悸雖分輕重,而虛則一也。方用安定湯:
黃耆(一兩),白朮(五錢),當歸(五錢),生棗仁(五錢),遠志(三錢),茯神(五錢),甘草(一錢),熟地(一兩),半夏(二錢),麥冬(五錢),柏子仁(三錢),玄參(三錢)
白話文:
有些人聽到聲音就會嚇得心驚膽戰,心跳加速,持續半天才平復。人們會認為是心裡面有痰,便服用消痰藥物治療,卻不見效。時間久了,即使沒有聽到聲音也會感到害怕,並且還出現心悸,心中總覺得好像有人要抓自己。這就是驚嚇和心悸相互聯繫而導致的。
雖然都是因為心虛所致,但驚嚇和心悸的程度不同。驚嚇的病症比心悸輕微,而心悸的病症比驚嚇嚴重。驚嚇是由外來的刺激引起,而心悸是由內部原因引起的。
心神不寧是心悸的前兆,所以對於驚嚇和心悸應該要辨別輕重。一旦出現心神不寧的症狀,就要預防驚嚇,一旦驚嚇就要預防心悸。然而,雖然驚嚇和心悸的輕重程度不同,但都是因為心虛而導致的。
治療方劑
可以用安定湯來治療:
- 黃耆(一兩)
- 白朮(五錢)
- 當歸(五錢)
- 生棗仁(五錢)
- 遠志(三錢)
- 茯神(五錢)
- 甘草(一錢)
- 熟地(一兩)
- 半夏(二錢)
- 麥冬(五錢)
- 柏子仁(三錢)
- 玄參(三錢)
註
- 中醫藥材的劑量單位通常以兩、錢、分等計量,現代人可能不太熟悉,可以自行查閱資料了解。
- 方劑中藥材的比例及用量,需依照個人體質及病情調整,不可自行服用,需請專業醫師診斷。
水煎服。一劑而驚悸輕,再劑更輕,十劑全愈。
夫神魂不定而驚生,神魂不安而悸起,皆心肝二部之血虛也。血虛則神無所歸,魂無所主。今用生血之劑,以大補其心肝,則心肝有血以相養,神魂何至有驚悸哉!倘此等之藥,用之驟效,未幾而仍然驚悸者,此心肝大虛之故也,改煎藥為丸。方用鎮神丹:
人參(四兩),當歸(三兩),白朮(五兩),生棗仁(三兩),遠志(二兩),生地(三兩),熟地(八兩),白芥子(一兩),茯苓(三兩),柏子仁(一兩),龍骨(一兩醋焠用),虎睛(一對),陳皮(三錢),麥冬(三兩)
白話文:
水煎服用藥,一劑就能讓心悸減輕,再服用一劑效果更明顯,十劑藥後就能痊癒。
心神不安、驚恐產生,心悸出現,都是因為心肝二臟血虛。血虛導致神魂無處依附,無法安定。現在使用補血的藥方,大補心肝,讓心肝有血來滋養,神魂自然就不會再有驚悸。如果服用這些藥後,效果很明顯,但不久後又出現心悸,這是因為心肝極度虛弱。可以將藥方改成丸劑服用。藥方是鎮神丹:人參(四兩)、當歸(三兩)、白朮(五兩)、生棗仁(三兩)、遠志(二兩)、生地(三兩)、熟地(八兩)、白芥子(一兩)、茯苓(三兩)、柏子仁(一兩)、龍骨(一兩,醋煮後使用)、虎睛(一對)、陳皮(三錢)、麥冬(三兩)。
各為末,蜜為丸。每日白滾水送下,早晚各五錢,一料全愈。
此方較前方更奇而有神。方中用龍虎二味實有妙義。龍能定驚,虎能止悸,入之補心補腎之中,使心腎交通,而神魂自定也。
此症用鎮心丹亦效。
人參,白芍(各一兩),丹砂(一錢),鐵落(一錢),天花粉(一錢),山藥(五錢),遠志(二錢),生棗仁(五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十劑全愈。
人有先驚而後悸,亦有先悸而後驚,似乎不同,而不知非有異也,不過輕重之殊耳。但驚有出於暫,而不出於常,悸有成於暗,而不成於明者,似乎常暫明暗之不同。然而暫驚輕於常驚,明悸重於暗悸。吾定一方,合驚悸而治之,名為兩靜湯: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末,再用蜂蜜做成丸子。每天早上和晚上各服用五錢,用白開水送服,一劑藥就能治好。這個藥方比之前的藥方更神奇有效,其中龍骨和牡蠣這兩種藥材的搭配非常巧妙。龍骨能鎮驚,牡蠣能止悸,兩者合用可以補心補腎,使心腎相通,達到安神定魂的效果。
這個病症可以用鎮心丹來治療,效果也很不錯。
人參、白芍各一兩,丹砂一錢,鐵落一錢,天花粉一錢,山藥五錢,遠志二錢,生棗仁五錢,茯苓三錢。
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十劑即可痊癒。
有些人先驚後悸,有些人先悸後驚,看似不同,其實只是輕重程度的差異。驚恐往往是突然發生的,而心悸則隱藏在內,難以察覺,看似是暫時和持續、明顯和隱藏的區別。但其實,突然的驚恐比持續的驚恐輕微,明顯的心悸比隱藏的心悸嚴重。我制定了一個藥方,可以同時治療驚恐和心悸,叫做兩靜湯。
人參(一兩),生棗仁(二兩),菖蒲(一錢),白芥子(三錢),丹砂(三錢),巴戟天(一兩)
水煎服。連服四劑,驚者不驚,而悸者亦不悸也。
此方多用生棗仁以安其心,用人參、巴戟天以通心腎。心腎兩交,則心氣通於腎,而夜能安;腎氣通於心,而日亦安也。心腎交而晝夜安,即可久之道也。
此症用鎮心丹亦可同治。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主要用來治療驚恐害怕、心神不寧、夜間失眠、心腎不交的症狀。
方中用生棗仁來安神定心,用人參和巴戟天來補益心腎,讓心腎相互協調,使心氣通達腎臟,晚上就能安穩入睡;腎氣通達心臟,白天也能精神飽滿。心腎相交,白天黑夜都能安定,身體就能恢復健康。
這個方子跟鎮心丹的功效類似,都可以用來治療相同症狀。
注意
中藥使用需遵醫囑,不可自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