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一 (19)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一 (19)

1. 傷寒門(四十三則)

水煎服。

冬月傷寒,至十二日之後忽然厥發,發去如死人一樣,但心中火熱,其四肢如冰,有延至三、四日而身體不腐者,人以為屍厥也,誰知是邪火犯心包絡,堅閉其氣以守護其心乎。夫傷寒傳遍六經,未有傳心者也,一至傳心無不死者。然而邪得以傳心者,亦因包絡之虛,力不能障心,使邪之竟入也。

若包絡素無虧損,邪雖直搗心宮,而膻中膜膈足以相拒。然而三陰三陽俱為邪之所傳,各各損傷,包絡相臣出死力以御賊,號召勤王絕無一應,惟有堅閉宮門,甘與君王同殉。至於各臟腑,見君相號令,不能宣揚於外,自然解體,有國亡無主之象,所以手足肢體先冷如死灰也。

此時設有斬圍奪門之將,掃蕩群妖,救君相於危亡之候,自然外藩嚮應,不必聽旨宣召,無不歸誠恐後矣。然則治法奈何?助包絡之氣,而加之祛邪之味,可返死而回生也。方用救心神丹:

人參(一兩),黃連(三錢),菖蒲(二錢),茯苓(五錢),白芍(一兩),半夏(三錢),附子(一分),水煎一碗,以筆管通於病人喉中,另使親人含藥送下,無不受者。一劑而人之氣蘇,再劑而心中之大熱自解,而四肢手足盡溫矣。

夫厥症多熱,四肢之冷如冰者,正心中之熱如火也。熱極反為寒顫,顫極而人死,其實人死而心尚未死。此方用人參以固其生氣,以黃連清其心中包絡之火邪,加附子一分為先鋒,加菖蒲為嚮導,引人參、黃連突圍而共入於心中,又得白芍、茯苓、半夏平肝而不助火,利濕而共消痰,則聲援勢盛,攻邪尤易也。或疑用黃連以清熱是矣,何必助之以人參,而用人參亦不必如此之多。

孰知六經傳遍以攻心,則臟腑自虛。多用黃連,而不君之人參,則有勇無謀,必至斬殺過甚,反傷元氣,又有主弱臣強之虞矣,雖救君於頃刻,而不能衛君於崇朝,不幾虛用奇兵哉。

此症用活心丹甚神。

人參(一兩),黃連(三錢),菖蒲(一錢),麥冬,生棗仁(各五錢),南星(一錢),附子(三分),良薑(五分),生薑(十片),水煎灌服。

白話文:

將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冬天感染寒邪,到了十二天之後,突然發生昏厥,昏厥時如同死人一般,但內心卻感到火熱,四肢卻像冰一樣寒冷。有些人會拖到三、四天,身體都沒有腐爛,人們以為這是「屍厥」,但其實是邪火侵犯了心包絡,導致心包絡緊閉,以此來保護心臟。一般來說,傷寒傳遍六經,從未聽說會傳到心臟的,一旦傳到心臟,通常就會死亡。然而,邪氣之所以能侵入心臟,也是因為心包絡虛弱,沒有力量阻擋邪氣的入侵。

如果心包絡本身沒有虧損,即使邪氣直衝心臟,心包絡的膜膈也能夠抵禦。然而,三陰三陽經脈都受到了邪氣的侵襲,各自損傷,心包絡就像忠臣一樣,竭盡全力抵抗外敵,但呼喚援兵卻沒有任何回應,只能緊閉宮門,甘願與君王一同殉國。至於其他臟腑,因為沒有聽到君主的號令,無法向外宣發,自然就解體了,呈現出國家滅亡、沒有主人的景象,所以手足肢體才會先變得像死灰一樣冰冷。

這時候,如果有能夠突破包圍、奪回宮門的將領,掃蕩妖邪,把君王和宰相從危難中拯救出來,自然會有外藩響應,不必等待命令,都會真心歸順,唯恐落後。那麼,治療的方法應該如何呢?應該要幫助心包絡恢復元氣,同時加入祛除邪氣的藥材,這樣就可以起死回生。藥方使用救心神丹:

人參一兩,黃連三錢,菖蒲二錢,茯苓五錢,白芍一兩,半夏三錢,附子一分,用水煎煮成一碗,用筆管將藥汁導入病人的喉嚨,再請親人含藥送服,通常都能夠順利服用。服用一劑藥,病人的氣息就會恢復;服用第二劑藥,心中燥熱的感覺就會消退,四肢手足也會逐漸溫暖起來。

昏厥的症狀大多是發熱,而四肢像冰一樣寒冷,正是因為心中極度燥熱。熱到極點反而會出現寒顫,寒顫到極點人就會死亡,其實人死時心臟未必也跟著死亡。這個藥方使用人參來固守病人的生氣,用黃連清除心中包絡的火邪,加入一分附子作為先鋒,加入菖蒲作為嚮導,引導人參和黃連突破包圍進入心臟,再配合白芍、茯苓、半夏來平息肝火,利濕化痰,這樣聲勢浩大,攻打邪氣也就更容易了。或許有人會疑惑,用黃連來清熱是對的,為什麼還要用人參來輔助呢?而且用人參也不必這麼大量。

要知道,六經都傳遍而來攻打心臟,臟腑自然虛弱。如果只用大量的黃連,而不用人參來作為主藥,就會變成有勇無謀,殺伐過度,反而會損傷元氣,又會有主弱臣強的隱憂。即使能暫時救君王於危難之中,也不能夠長久地保護君王,這不就等同於虛耗奇兵嗎?

這個症狀用活心丹效果非常好。

人參一兩,黃連三錢,菖蒲一錢,麥冬、生棗仁各五錢,南星一錢,附子三分,良薑五分,生薑十片,用水煎煮後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