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二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二 (13)

1. 產後諸病門(十一則)

更加荊芥引血歸經,則肺氣更安,喘尤速定也。

用蛤蚧救喘丹亦佳。

人參(二兩),熟地(二兩),麥冬(三錢),肉桂(一錢),蘇子(一錢),蛤蚧(二錢),半夏(三分),水煎服。三劑喘定,十劑全愈。

婦產後惡寒噁心,身顫發熱作渴,人以為產後傷寒也,誰知氣血兩虛,正不敵邪之故乎。凡人正氣不虛,則邪斷難入。若正氣已虛,原不必戶外之風襲體,即一舉一動,風即乘虛而入矣。雖然產婦風入易而風出亦易,凡有外邪,俱不必祛風。況產婦惡寒者,寒由內生,非由外進也。

發熱者,熱因內虛,非由外實也。治其內寒,而外寒自散;治其內熱,而外熱自解矣。方用十全大補湯:

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熟地(五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肉桂(一錢),水煎服。二劑寒熱解,身涼矣。

此方但補其氣血之虛,絕不去散風邪之實,正以正氣既足,邪氣自除。況原無邪氣乎,所以治之奏功也。

用正氣湯亦效。

人參,當歸(各一兩),肉桂,炮姜(各一錢),白朮(五錢),甘草(五分),水煎服。二劑愈。

產後噁心欲嘔,時而作吐,人以為胃氣之寒也,誰知腎氣之冷乎。夫胃為腎之關,胃氣寒則胃不能行於腎中,腎氣寒則胃亦不能行於腎內,是胃與腎原不可分為兩治也。惟是產後失血,腎水自涸,宜腎火之炎上,不宜胃有寒冷之虞,何腎寒而胃亦寒乎?蓋新產之餘,其水遽然涸去,其火尚不能生,而寒象自現。治法當補其腎中之火矣。

然腎火無水以相濟,則火過於熱,未必不致陰虛火動之虞,必須於火中補火,腎中溫胃,而後腎無太熱之病,胃有既濟之歡也。方用溫胃止嘔湯:

人參(三錢),橘紅(五分),白豆蔻(一粒),巴戟天(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二錢),炮姜(一錢),熟地(五錢),山茱萸(五錢),水煎服。一劑吐止,二劑不再吐也,四劑全愈。

此方治胃之藥多於治腎。然治腎仍是治胃,所以胃氣升騰,寒氣盡散,不必用大熱之味,以溫胃而祛寒也。

用全母湯亦神。

白朮,人參,熟地(各一兩),肉桂(二錢),炮姜(五分),丁香(五分),山藥(五錢),水煎服。一劑即止嘔吐。

產後腸下者,亦危症也。人以為兒門不關之故,誰知氣虛下陷而不收乎。夫氣虛下陷,宜用升提之藥以提氣矣。然而新產之婦,恐有瘀血在腹,若提氣,並瘀血亦隨之而上升,則衝心之症,又恐變出非常,是不可竟提其氣,補其氣則氣旺而腸自升。惟是補氣之藥少,則氣衰力薄,難以上升,必須多用,則陽旺力大,而豈能終降耶。方用升腸飲:

白話文:

產後諸病門(十一則)

如果再加入荊芥來引導血液回到正常的經絡,那麼肺氣會更加安定,喘息的狀況也會更快平息。

用蛤蚧救喘丹效果也不錯。

可以用人參(二兩)、熟地(二兩)、麥冬(三錢)、肉桂(一錢)、蘇子(一錢)、蛤蚧(二錢)、半夏(三分),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三劑喘息就會平定,十劑就能完全康復。

產婦生產後出現怕冷、噁心、身體顫抖、發熱口渴的症狀,人們認為是產後傷寒,但其實是氣血兩虛,正氣不足以抵抗邪氣的緣故。一般來說,如果人體的正氣充足,邪氣很難入侵。如果正氣已經虛弱,就算不是戶外的風吹到身體,僅僅是日常的活動,風邪也會趁虛而入。不過,產婦雖然容易被風邪侵入,但也容易將風邪排出,所以不必特別使用祛風的藥物。況且,產婦的怕冷,是由於體內產生寒氣,而不是由外來的寒氣侵入。

而發熱,是因為體內虛弱導致的虛熱,並非外邪引起的實熱。治療的原則是,治療體內的寒氣,體表的怕冷自然就會消散;治療體內的虛熱,體表的發熱也會自然解除。可以用十全大補湯:

人參(三錢)、黃耆(一兩)、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熟地(五錢)、白芍(二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肉桂(一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怕冷發熱的症狀就會解除,身體就會感到涼爽。

這個方子只是補益氣血的虛弱,完全沒有使用驅散風邪的藥物,正是因為正氣充足,邪氣自然會消除。況且原本就沒有邪氣,所以治療起來效果顯著。

使用正氣湯也有效果。

可以用人參、當歸(各一兩),肉桂、炮姜(各一錢),白朮(五錢),甘草(五分),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兩劑就會痊癒。

產後出現噁心想吐,時不時嘔吐的症狀,人們認為是胃寒,但其實是腎氣虛寒。胃是腎的門戶,胃氣寒冷則胃的功能無法正常傳達到腎,腎氣寒冷則胃的功能也無法正常作用於腎,因此胃和腎不能分開治療。產後失血,腎中的精水自然會減少,應該是腎火上炎才對,不應該有胃寒的現象,為什麼會腎寒而胃也寒呢?那是因為產後體內的水液突然減少,腎中的火氣還沒有生成,寒冷的症狀就先出現了。治療方法應該是補益腎中的火氣。

然而,腎火如果沒有水來調和,火氣過於旺盛,可能會導致陰虛火旺的狀況,必須在補火的同時補水,溫養腎臟,使腎臟不會過於燥熱,胃也能得到滋養。可以用溫胃止嘔湯:

人參(三錢)、橘紅(五分)、白豆蔻(一粒)、巴戟天(一兩)、白朮(一兩)、茯苓(二錢)、炮姜(一錢)、熟地(五錢)、山茱萸(五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劑嘔吐就會停止,兩劑就不會再吐,四劑就能完全康復。

這個方子中治療胃的藥物多於治療腎的藥物。但是治療腎其實也是在治療胃,所以胃氣上升,寒氣就會完全消散,不需要使用過於溫熱的藥物來溫胃祛寒。

使用全母湯效果也很好。

可以用白朮、人參、熟地(各一兩),肉桂(二錢),炮姜(五分),丁香(五分),山藥(五錢),加水煎煮後服用。服用一劑嘔吐就會停止。

產後腸子下墜也是危險的症狀。人們認為是產門沒有關閉的緣故,但其實是氣虛下陷而無法收縮。氣虛下陷,應該使用提升的藥物來提氣。但是,產後婦女可能有瘀血在腹部,如果提氣,瘀血也會跟著上升,可能會導致衝心等嚴重症狀,所以不能直接提氣,應該補益氣血,氣血充足,腸子自然就會上升。但是如果補氣的藥物劑量太少,氣虛力弱,難以提升,必須多用,陽氣旺盛,力量強大,腸子又怎麼會繼續下墜呢。可以用升腸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