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一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3)

1. 調經門(十四則)

邪感正衰,寒氣生濁,下如豆汁之黑者,見北方寒水之象也。治法利其濕而溫其寒,沖、任無邪,何至搏結作痛哉。方用溫臍化濕湯:

白朮(一兩),茯苓(三錢),巴戟天(五錢),山藥(五錢),扁豆(三錢),白果(十枚),蓮子(三十粒,連心用)

水煎服。然必須經未來前十日服之,四劑而邪去,經調兼可種子也。

此方用白朮以利腰臍,更用巴戟、白果以通任脈,再用山藥、扁豆、蓮子以衛衝脈,故寒濕盡去,經水自調矣。倘疑腹痛為熱邪之作祟,妄用寒涼,則沖、任虛冷,血海變為冰海,血室成為冰室,毋論艱於生育,疼痛何有止日哉。

此症可用術桂草玄丹:

白朮(二兩),肉桂(一錢),甘草(一錢),玄胡索(一錢)水煎服。一劑愈。

婦有經水過多,行後復行,面色痿黃,人倦無力,人以為血熱之故也,誰知血虛而不歸經乎。夫血旺則經多,血少則經縮。然血歸於經,雖血旺而經亦不多,血不歸經,雖血衰而經亦不少。世人以經水過多為是血旺,此治之所以錯也。惟多是虛,故再行而不勝其困乏。血損精散,骨中髓空,不能華於面也。

治法大補其血之不足,引其歸經,寧有經後再行之病哉。方用四物湯加味治之。

熟地(一兩),川芎(五錢),白芍(三錢),當歸(五錢),荊芥(三錢),山茱萸(三錢),白朮(五錢),續斷(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四劑血歸經矣。十劑之後,加人參三錢,再服十劑,下月行經適可而止,不再行也。

四物湯乃補血之神藥,加白朮、荊芥行中有利;加山茱萸、續斷止中有補;加甘草而調和得宜,所以血足而歸經,經歸而血淨也。

此症用加味補血湯亦佳。

當歸,黃耆(各一兩),荊芥(三錢),白朮(五錢)水煎服。四劑人健,十劑全愈。

婦有行經前先瀉三日,而後行經,人以為血旺之故也。誰知是脾氣之虛乎。夫脾統血,脾虛則氣不能攝血矣。且脾屬濕土,脾虛則土不實而濕更甚,經水將動,而脾氣先不能固,脾血欲流注於血海,而濕氣先乘之,所以先瀉水而後行經也。調經之法在先補其氣,蓋氣旺而血自能固,亦氣旺而濕自能瀉。方用健固湯:

人參(五錢),茯苓(三錢),白朮(一兩),巴戟(五錢),薏仁(三錢)水煎服。連服十劑而經行不瀉矣。

此方補脾氣以固脾血,則血攝於氣之中,脾血日盛,自能運化其濕,濕既化為烏有,何能作瀉哉。

此症用術苓固脾飲亦佳。

白朮(一兩),茯苓,人參,山藥,芡實(各五錢),肉桂(五分),肉豆蔻(一枚)水煎服。經未瀉前服此則不瀉矣。

多服為妙。

婦人有行經之前一日大便出血者,人為血崩之症也,誰知經入於大腸乎。夫大腸與行經之路徑各別,何以能入於其中乎。蓋胞胎之系,上通心而下通腎,心腎不交,則胞胎之血兩無可歸,心腎二經之氣不來照攝,聽其自便,血乃不走小便而走大便矣。治法單止其大便之血,則愈止而愈多,反擊動三焦之氣,拂亂而不可止。

白話文:

調經門(十四則)

第一則:

當身體虛弱,又感受外邪侵襲時,體內會產生寒氣和污濁之物,導致經血像黑豆汁一樣,這是體內寒濕的表現。治療方法應該是排除濕氣並溫暖體內的寒氣。如果沖脈和任脈沒有外邪干擾,就不會因為氣血瘀滯而導致疼痛。可以服用溫臍化濕湯:

白朮(37.5克),茯苓(11.25克),巴戟天(18.75克),山藥(18.75克),扁豆(11.25克),白果(10個),蓮子(30粒,帶心用)。

用水煎服。但必須在月經來潮前十天開始服用,連續服用四劑後,外邪會被去除,月經也會調理好,同時也有助於懷孕。

這個方子用白朮來調理腰部和肚臍,再用巴戟天和白果來疏通任脈,又用山藥、扁豆和蓮子來保護沖脈,這樣寒濕就會完全去除,月經自然會調順。如果誤認為腹痛是熱邪引起的,而隨意使用寒涼藥物,就會導致沖脈和任脈變得虛寒,使子宮內的血海變成冰海,血室也變成冰室,不僅難以懷孕,疼痛也會沒有停止的時候。

這個情況也可以用術桂草玄丹來治療:

白朮(75克),肉桂(3.75克),甘草(3.75克),玄胡索(3.75克)。用水煎服,服用一劑就可以治癒。

第二則:

有些婦女月經量過多,剛結束又來,面色萎黃,身體疲倦無力,人們以為是血熱的緣故,卻不知道這是因為血虛而不能歸經。血氣旺盛時,月經量會多,血氣不足時,月經量會減少。然而,如果血能夠歸於經脈,即使血氣旺盛,月經量也不會過多;如果血不歸經,即使血氣衰弱,月經量也不會少。世人認為月經量過多是血氣旺盛,這是錯誤的判斷,所以治療方法也會錯。這種情況往往是虛症,所以月經來潮後會更加疲憊。因為血的虧損,精氣散失,骨髓空虛,所以面色才會不好。

治療方法應該大補虧虛的血,並引導血回歸經脈,這樣就不會再有月經結束後又來的問題。可以服用四物湯加味來治療:

熟地(37.5克),川芎(18.75克),白芍(11.25克),當歸(18.75克),荊芥(11.25克),山茱萸(11.25克),白朮(18.75克),續斷(3.75克),甘草(3.75克)。用水煎服,服用四劑後,血就會回歸經脈。服用十劑後,再加入人參11.25克,繼續服用十劑,下個月月經來潮時就會適可而止,不會再反覆來潮。

四物湯是補血的良藥,加上白朮、荊芥可以幫助氣血運行;加上山茱萸、續斷可以在止血的同時補益;加上甘草可以調和藥性,所以能夠使血足而歸經,經順而血淨。

這個情況也可以用加味補血湯來治療:

當歸,黃耆(各37.5克),荊芥(11.25克),白朮(18.75克)。用水煎服,服用四劑後身體會好轉,服用十劑後就會完全康復。

第三則:

有些婦女在月經來潮前三天會先腹瀉,然後才來月經,人們以為是血旺的緣故,卻不知道這是脾氣虛弱。脾主統攝血液,脾虛則氣不能攝住血。而且脾屬濕土,脾虛則土不實,濕氣會更重,月經將要來潮時,脾氣會先不能固攝,脾血想流注到子宮,但濕氣會先乘虛而入,所以才會先腹瀉,然後才來月經。調理月經的方法應該先補氣,因為氣旺盛了,血自然就能夠固攝住,氣旺盛了,濕氣自然也能夠排出。可以服用健固湯:

人參(18.75克),茯苓(11.25克),白朮(37.5克),巴戟(18.75克),薏仁(11.25克)。用水煎服,連續服用十劑,月經來潮時就不會再腹瀉了。

這個方子可以補脾氣來固攝脾血,使血能被氣所攝持,脾血會日益旺盛,自然能運化濕氣,濕氣被消除後,腹瀉自然就會停止。

這個情況也可以用術苓固脾飲:

白朮(37.5克),茯苓,人參,山藥,芡實(各18.75克),肉桂(1.875克),肉豆蔻(1個)。用水煎服。在月經還沒腹瀉前服用,就不會腹瀉了。

可以多服用幾劑。

第四則:

有些婦女在月經來潮的前一天會大便出血,人們以為是血崩的症狀,卻不知道這是因為經血進入了大腸。大腸和月經的通道是不同的,為什麼會進入大腸呢?這是因為子宮的脈絡,上通心,下通腎,如果心腎不交,子宮的血就沒有歸屬,心腎二經的氣沒有照應,血就會自行流動,不走小便而走大便。治療方法如果只是止住大便的血,那麼血會越止越多,反而會擾動三焦之氣,導致情況無法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