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十一 (12)

回本書目錄

卷之十一 (12)

1. 調經門(十四則)

此方補肝之血,又解肝之郁,利肝之氣,又退肝之火,所以奏功如神耳。

此症用香草散亦佳。

香附,茯神(各三錢),玄胡索,甘草,神麯,天花粉(各一錢),炒梔子,黃芩(各二錢),白朮,生地,麥冬(各五錢),陳皮(五分)水煎服。

婦人有經後小腹作痛,人以為氣血之虛,誰知是腎氣之涸乎。夫經水乃天一之水,滿則溢,空則虛,亦其常也,何以虛能作痛哉?蓋腎水一虛,則水不能生肝,而肝必下克於脾土,土木相爭而氣逆,故作痛也。治法亦須舒肝氣為主,而益之補腎之味,則水足而肝氣益安矣。方用後調湯:

阿膠(三錢),荊芥(三錢),巴戟天(一錢),山藥(五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山茱萸(三錢)水煎服。

此方平調肝腎,既能轉逆於須臾,尤善止郁痛於頃刻,經後以此方調理最佳,不止治經後腹痛也。

此症用填經止痛丹亦神。

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三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水煎服。

婦人有行經之前一、二日,忽然腹痛而吐血,人以為火盛之極也,誰知肝氣之逆而不順行而上吐乎。夫肝之氣最急,宜順不宜逆,順則氣安,逆則氣動,血隨氣而俱行。若經逆從口上出,乃少陰之火急如奔馬,得肝中龍雷之氣直衝而上,其勢最捷,反經為血,又至便也,不必肝不藏血,始成吐血之症。

但此等吐血,不同各經之吐血,各經吐血乃內傷而成,此逆經吐血者,乃內溢而激之使出也。其症絕有異同,而逆氣則一也。治法似乎治逆以平肝,不必益精以補腎。雖然逆經而吐血,雖不損夫血,而反覆顛倒,未免傷腎之氣,而血又上泄過多,則腎水亦虧,必須於補腎之中,以行其順氣之法也。方用順經湯:

當歸(五錢),白芍(三錢),熟地(五錢),茯苓(三錢),牛膝(三錢),丹皮(五錢),沙參(三錢),荊芥(炒黑,三錢)水煎服。一劑吐血止,二劑經順,連服十劑,不再逆經也。

此方於補腎、補肝之中用引血歸經之藥,肝氣不逆,腎氣自順也。腎氣既順,經何能逆哉。

此症用順肝藏血丹亦效。

白芍,當歸,熟地(各一兩),荊芥(炒黑三錢),牛膝,人參,茯苓(各二錢),柴胡(五分),烏藥(五分),澤瀉(一錢)水煎服。二劑即順行矣。

人有經水將來三、五日前,臍下疼痛,狀如刀刺,寒熱交作,下如黑豆汁,既而經來,因之無娠,人以為血熱之故,誰知是下焦寒濕相爭耶。夫寒濕之氣乃邪氣也,婦人有任、沖之脈,居於下焦,衝脈為血海,任脈主胞胎為血室,皆喜正氣之相通,最惡邪氣之相犯,經水由二經而外出。若寒濕之氣彌滿於二經之外,勢必兩相爭而作疼痛矣。

白話文:

這個藥方能補養肝臟的血液,又能疏解肝氣的鬱結,使肝氣順暢,還能去除肝火,所以效果顯著。

這個症狀用香草散也很好。

香附、茯神(各三錢),玄胡索、甘草、神麯、天花粉(各一錢),炒梔子、黃芩(各二錢),白朮、生地、麥冬(各五錢),陳皮(五分),用水煎服。

有些婦女在月經後會出現小腹疼痛,人們認為是氣血虛弱,卻不知道這是腎氣衰竭的緣故。月經是身體的精華,滿則溢出,空則虛弱,這是常理,怎麼虛弱反而會疼痛呢?這是因為腎氣虛弱,水不能滋養肝臟,導致肝木反過來壓制脾土,土木相爭導致氣逆,所以才會疼痛。治療方法應該以舒肝氣為主,輔以補腎的藥材,這樣腎水充足,肝氣自然平順。藥方用後調湯:

阿膠(三錢),荊芥(三錢),巴戟天(一錢),山藥(五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山茱萸(三錢),用水煎服。

這個藥方能平和調理肝腎,既能迅速轉變氣逆的狀態,又善於在短時間內止住因鬱結引起的疼痛,月經後用這個藥方調理效果最好,不僅能治療月經後的腹痛。

這個症狀用填經止痛丹效果也很好。

熟地(二兩),山茱萸(五錢),山藥(三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用水煎服。

有些婦女在月經來臨前一兩天,突然腹痛並且吐血,人們認為是火氣太旺盛,卻不知道這是肝氣逆行向上所致。肝氣最為急躁,應該順暢運行,不應該逆行,順則氣平,逆則氣動,血會跟著氣一起運行。如果經血逆行從口中而出,是因為少陰之火像奔馬一樣急迫,加上肝臟的龍雷之氣直衝向上,勢頭迅猛,經血逆行,甚至會從小便排出,並不是只有肝不藏血才會導致吐血。

但是這種吐血與其他原因引起的吐血不同,其他原因的吐血是內傷造成的,而這種逆經吐血是由於氣逆導致內溢而激發出來的。它們的症狀差異很大,但氣逆的原因是一樣的。治療方法似乎應該是平肝氣來治療氣逆,不必用補精來補腎。雖然逆經吐血不會直接損傷血液,但是反覆吐血,難免會損耗腎氣,而且血上泄過多,也會導致腎水虧虛,所以必須在補腎的同時,用順氣的方法來引導氣血。藥方用順經湯:

當歸(五錢),白芍(三錢),熟地(五錢),茯苓(三錢),牛膝(三錢),丹皮(五錢),沙參(三錢),荊芥(炒黑,三錢),用水煎服。一劑藥就能止住吐血,兩劑藥就能使月經順暢,連續服用十劑,就不會再出現逆經的情況。

這個藥方在補腎、補肝的同時,使用引導血歸經的藥物,肝氣不逆,腎氣自然順暢。腎氣順暢,月經又怎麼會逆行呢。

這個症狀用順肝藏血丹也有效果。

白芍、當歸、熟地(各一兩),荊芥(炒黑,三錢),牛膝、人參、茯苓(各二錢),柴胡(五分),烏藥(五分),澤瀉(一錢),用水煎服。兩劑藥就能使月經順暢運行。

有些人月經來潮前三五天,肚臍下會疼痛,像刀割一樣,忽冷忽熱,而且排出像黑豆汁一樣的經血,之後月經來潮,導致不孕。人們認為是血熱的緣故,卻不知道這是下焦寒濕之氣相互爭鬥引起的。寒濕之氣是邪氣,婦女的任脈和衝脈位於下焦,衝脈是血海,任脈主管胞胎,是血的居所,都喜歡正氣的流通,最厭惡邪氣的侵犯。月經由這兩條經脈排出,如果寒濕之氣充斥在這兩條經脈之外,勢必會互相爭鬥導致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