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九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九 (3)

1. 內傷門(二十三則)

人有好食肥甘烹炙之物,遂至積於胸胃久而不化,少遇風邪,便覺氣塞不通,人以為傷風之外感也,誰知是內傷於食,因而外感乎。凡人胃氣若強,則土能生金,肺氣必旺,外邪不能從皮毛而深入也。惟胃氣之虛,則肺金亦虛,邪始能乘虛而入。然胃不能自強,必假飲食之助,故胃氣開則食易消,胃氣閉則食難化,食易消則胃強,食難化則胃弱。世人多食,本欲助胃也,誰知多食反以損胃乎。

胃損則胃弱,胃弱則肺何能強以外衛夫皮毛乎。是邪因內傷而入,非邪無引而直入也。治法烏可純治外感哉。

方用護內湯:

白話文:

人喜歡吃肥膩的食物,導致這些食物堆積在胸胃中,久久不能消化。稍微遇到點風寒,就覺得氣喘不過來,人們以為是傷風感冒,卻不知道是內傷於飲食,才導致外感。其實,人體的胃氣強健,就能滋養肺氣,讓肺氣旺盛,外邪就無法從皮毛入侵。反之,胃氣虛弱,肺金也會虛弱,外邪就趁虛而入。但胃氣無法自行強壯,必須依靠飲食的幫助,所以胃氣開暢,食物就容易消化,胃氣閉塞,食物就難以消化。食物容易消化,胃就強壯,食物難以消化,胃就虛弱。世人多吃東西,本想幫助胃氣,卻不知道吃太多反而會損害胃氣。

胃氣受損,就會變得虛弱,胃弱了,肺氣又怎能強健,來守護皮膚毛髮呢?所以外邪是因為內傷才入侵,並不是外邪無緣無故直接入侵。治療方法怎麼能只治外感呢?

可以用護內湯來治療。

白朮(三錢),茯苓(三錢),麥芽(一錢),山楂(五錢),甘草(一錢),柴胡(一錢),半夏(一錢),枳殼(五分),神麯(八分),肉桂(二分)

水煎服。一劑氣塞通,二劑全愈。

此方乃消食神劑,又能祛逐外邪,且不傷胃氣,真治內傷感邪初起之良法也,所以二劑奏功耳。

白話文:

白朮、茯苓各三錢,麥芽一錢,山楂五錢,甘草、柴胡、半夏各一錢,枳殼五分,神麯八分,肉桂二分,用水煎服。喝一劑就能通氣,兩劑就能痊癒。這個方子能消食開胃,還能驅逐外邪,而且不傷胃氣,是治療內傷初期受寒感冒的良方,所以兩劑就能奏效。

此症用參茯甘桔湯亦效。

山楂(十粒),麥芽,人參,桔梗(各一錢),枳殼,甘草(各五分),茯苓(三錢)

水煎服。

人有飢飽勞役,傷損津液,以致口渴舌乾,又感風邪,頭痛發熱,人以為外感也,誰知是內傷於陰乎。夫人身非血不養,血足而津液自潤,傷血而津液自少,血少則皮膚無養,毛竅空虛,風尤易入。然風雖入於皮膚,而不能驟進於經絡,以陰虛而陽未衰也。陽與邪戰而發熱,故頭痛耳。

治法不必補陽,補其陰血之虛少,佐之祛風之味,則陰陽和合,邪安能久留哉?

白話文:

藥方

山楂(十粒),麥芽,人參,桔梗(各一錢),枳殼,甘草(各五分),茯苓(三錢)

水煎服。

病因分析

人體因飢餓、飽食、勞累,損傷津液,導致口乾舌燥。同時又受風邪侵襲,出現頭痛發熱,讓人誤以為是外感。殊不知,這其實是內傷於陰。人體靠血液滋養,血液充足,津液自然潤澤。損傷血液,津液就會減少。血液不足,皮膚得不到滋養,毛孔空虛,容易受風邪入侵。

雖然風邪入侵皮膚,但由於陰虛陽未衰,風邪還不能立即進入經絡。陽氣與邪氣交戰而產生發熱,因此出現頭痛。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不必著重補陽,而是要補益其陰血的不足,並加入祛風的藥物,使陰陽調和,邪氣自然無法久留。

方用養陰辟邪丹:

當歸(五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蔓荊子(五分),川芎(三錢),天花粉(一錢),茯苓(三錢)

水煎服。一劑邪解,二劑全愈。

此方補血以養陰,則津液自生,原因津液之虧而邪入,津液足而邪有不出者乎。況川芎、蔓荊子能祛頭上之邪,柴胡,炙甘草更善解紛之妙,天花粉與茯苓善消痰利濕,引邪盡從膀胱而去。治陰虛內傷感邪,莫良於此。倘用攻於補陽之中,則陽旺陰消,邪轉熾矣,烏能速愈哉。

白話文:

這是一個叫做「養陰辟邪丹」的藥方,由多種中藥材組成,用來治療因身體虛弱而感染外邪的疾病。它主要通過補血養陰,滋生津液來抵抗邪氣,同時輔以驅邪、化解、利濕等功效,幫助身體快速恢復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單純使用補陽藥物,可能會導致身體失衡,反而加重病情。因此,治療此類疾病,應以養陰為主,才能有效驅除邪氣,恢復健康。

此症養津湯亦可用。

柴胡,半夏,甘草,蔓荊子(各一錢),丹皮,麥冬(各三錢),玄參(四錢),神麯(五分)

水煎服。

人有飢飽勞役,又感冰雪之氣,或犯霜露之感,遂至腹痛畏寒,身熱不解,人以為外感之症也,誰知是陽氣之內傷乎。凡人陽氣壯盛者,雖受冰雪霜露而亦不懼,惟飢飽損其脾胃,勞役困其體膚,則臟腑經絡自先虛冷,此邪之所以易入也,雖有外邪,俱作正虛治之。況腹痛畏寒,尤是虛冷之驗,外身雖熱,內寒又何疑乎。

方用加味六君子湯治之。

白話文:

這個病症可以用養津湯來治療。

藥物包括:柴胡、半夏、甘草、蔓荊子(各取一分)、丹皮、麥冬(各取三分)、玄參(四分)、神麯(五十分)。

請將這些藥物用水煎煮後服用。

一般人可能會因為飲食過量或勞累,再受到寒冷風雪的影響,或是吸入霜露,導致腹部疼痛、怕冷、發燒不退,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外感病症,卻不知道這是因為體內陽氣受到了損傷。一般來說,如果一個人的體內陽氣充足,即使受到寒冷風雪的影響,也不會害怕,但當飲食過量損害了脾胃,勞累使身體疲憊,那麼臟腑和經絡自然就會先感到冷凍,這就是邪氣容易進入的原因。即使有外在的病菌,也會被視為體內虛弱和損耗的症狀來治療。尤其腹部疼痛、怕冷,更是體內虛弱和冷凍的徵兆,即使外面看似熱熱的,體內的冷卻又是什麼原因呢?

此方可以使用加味六君子湯來治療。

人參(一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半夏(五分),肉桂(一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痛止,而蕩其內寒也。

倘疑身熱而外邪之盛,純用祛風利濕之劑則損傷陽氣,不啻下石,勢必變症蜂起,成不可治之症矣。

此症用雙桂湯亦效。

白朮(五錢),茯苓(三錢),肉桂,甘草(各一錢),桂枝,羌活(各五分)

水煎服。

人有懷抱素郁,悶悶昏昏,忽然感冒風寒,身熱咳嗽,吐痰不已,雖似外感,誰知是肝氣不舒,因召外感邪。夫肝氣最喜條達,一遇憂鬱之事,則澀滯而不可解,正喜外風之吹動,則內郁可舒。無如內郁之甚,則木中生火,風火相合,而熱乃熾也,故感冒風寒,所以作熱。

白話文:

患者可以用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甘草、半夏、肉桂、柴胡煎水服用,一劑下去就能止痛,並且去除體內的寒氣。

如果懷疑患者是體熱且外邪入侵,只用祛風利濕的藥物反而會損傷陽氣,如同在石頭上澆水一樣,病情勢必會更加嚴重,甚至變成無法醫治的病症。

這個病症也可以用雙桂湯治療,用白朮、茯苓、肉桂、甘草、桂枝、羌活煎水服用。

有些人原本就心煩意悶,頭昏腦脹,突然感冒,發燒咳嗽,不停地吐痰,雖然看起來像是外感,但實際上是肝氣不舒,導致外感入侵。因為肝氣最喜歡舒暢,一旦遇到憂鬱的事情就會鬱結難解,正好被外風吹動,就能舒解內郁。然而,如果內郁嚴重,就會肝火旺盛,風火相合,導致熱症更加嚴重,所以才會出現感冒風寒卻發熱的現象。

風火作威,肝不畏金之克,反去侮肺,肺氣不甘,兩相戰鬥,肺又懼火刑,呼救於腎子,而咳嗽生矣。雖有津液,又為肝中風火所耗,而津液變為痰涎。治法自宜急散肺中之風,然風雖散,而火尤存,則火以引風,非救本之道也。尤宜舒肝之郁,則火息而風尤易散也。

方用逍遙散加味治之。

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當歸(三錢),甘草(一錢),白朮(一錢),陳皮(五分),茯苓(二錢),炒梔子(一錢),半夏(一錢)

水煎服。一劑身熱解,二劑咳嗽除,三劑全愈。

白話文:

肝火旺盛,不受金克,反而攻伐肺脏,肺气反抗,双方交战,肺又惧怕火灼,向肾求救,于是便咳嗽起来。虽然有津液,却被肝火消耗,变成了痰涎。治疗当务之急是散去肺中的风邪,然而风散而火未除,火便会引动风邪,非治本之法。更应舒肝解郁,如此火气平息,风邪也更容易消散。

方用逍遥散加味治之。

柴胡一钱,白芍三钱,当归三钱,甘草一钱,白术一钱,陈皮五分,茯苓二钱,炒栀子一钱,半夏一钱。

水煎服。一剂身热消退,二剂咳嗽消除,三剂即可痊愈。

此方解鬱之聖藥,亦祛風之神劑也,直入肝中,舒泄其湮鬱之氣,郁解而風自難留。加入半夏以消痰,梔子以退火,更能相助為理,所以奏功益捷也。

此症用舒解散亦效。

白芍,當歸(各二錢),天花粉,香附(各一錢五分),青皮,神麯(各五分),甘草(一錢)

水煎服。

人有忍饑受餓,腹中空虛,時遇天氣不正,時寒時熱,遂至胸膈悶塞,宛如結胸,人以為外邪相侵,誰知是內傷其胃氣乎。夫胃為水穀之海,雖多氣多血,然亦因能受水穀而氣血始旺。故水穀多受而胃強,水穀少受而胃弱。今既飢餓強忍,則胃無水穀,胃火沸騰,遏抑之而不舒,則胃氣消亡,天時不正之寒熱,自易相感,乘虛入於胃中而不散,因現悶塞之狀。治法必須助胃弱而使之強,則邪不戰而自退也。

白話文:

這方藥是解憂的聖藥,也是除風的神妙之劑,它直接進入肝臟,舒緩並發洩被堵塞的氣息,氣氛解除後風也就難以停留了。加入半夏可以消除痰濕,梔子可以退熱,這些藥物更能互相幫助,因此治療效果更加快捷。

此病使用舒散湯也能見效。

白芍、當歸(各六錢),天花粉、香附(各四錢五分),青皮、神麲(各一錢五分),甘草(一錢)

用水煎煮後服用。

有人能忍饑餓,腹部空虛,遇到天氣不正常,忽冷忽熱,於是胸部和隔膜感到阻塞,就像有塊東西卡在裡面一樣,人們認為是外邪入侵,卻不知道這是因為內傷了胃氣。胃是飲食的海洋,雖然氣血豐富,但也是因為能接受飲食才使氣血旺盛。所以飲食越多胃越強壯,飲食越少胃就越弱。現在既然強忍飢餓,那麼胃裡沒有飲食,胃火會沸騰,被抑制而不舒暢,那麼胃氣就會消失,天氣不正常時的寒熱就更容易相互影響,趁著胃的虛弱進入並聚集,因此產生阻塞的症狀。治療方法必須要補助胃氣的不足,讓它變得強壯,這樣邪氣自然會退去。

方用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分),柴胡(一錢),枳殼(五分)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愈。

論理既感寒熱,自宜用熱藥以祛寒,用寒藥以散熱。然而用寒用熱之藥,必皆先入於胃,胃既空虛,寒熱相戰,必以胃為戰場矣,胃弱何能堪乎。故寒熱兩有所不用,惟以健胃為主,佐之和解之味於補中散之也。

此症用和腹湯亦效。

人參,柴胡,甘草,神麯,厚朴(各一錢),白朮(二錢),陳皮(五分)

白話文:

方用加味四君子湯:

藥方:

  • 人參:三錢
  • 白朮:五錢
  • 茯苓:三錢
  • 甘草:一分
  • 柴胡:一錢
  • 枳殼:五分

用法: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愈。

論理:

此症既感寒熱,理應使用溫熱藥物祛除寒氣,使用寒涼藥物散去熱氣。然而,無論寒涼還是溫熱藥物,都必須先進入胃部,而胃部虛弱,寒熱之氣相爭,便會以胃部為戰場。胃氣虛弱,如何能承受得住呢?

因此,寒涼溫熱藥物均不應直接使用,應以健脾胃為首要,佐以和解之味,配合補中散寒之藥方。

此症用和腹湯亦有效:

藥方:

  • 人參:一錢
  • 柴胡:一錢
  • 甘草:一錢
  • 神曲:一錢
  • 厚朴:一錢
  • 白朮:二錢
  • 陳皮:五分

註解:

  • 錢、分:古代藥量單位,現代常用克來衡量,但具體換算需參考藥典。
  • 加味四君子湯:在此方基礎上加入柴胡、枳殼,治療寒熱兼夾的疾病。
  • 和腹湯:適用於脾胃虛弱,寒熱交戰的疾病。

水煎服。

人有素耽麴櫱,日在醉鄉,忽感寒疾,不可以風,人以為外傷於風也,誰知內傷於酒乎。夫酒醉之時,熱性可以敵寒,酒醒之時,邪風易於浸正。蓋酒能散氣,氣散則陽虛,而腠理、營衛無不空虛,邪所以易入也。故好飲之人,無不氣虛,氣虛而邪入,助其氣而邪自出矣。

方用變證: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三分),陳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一錢)

水煎服。一劑氣旺,不畏風矣,二劑全愈。

東垣先生制此方,以治內傷而兼外感實神,以之治傷酒而感冒風邪者,尤為相宜。使不用此方以升提陽氣,而專用祛風逐邪之味則散盡真氣,風邪轉不肯出,必至輕變重,而重變死也,何不慎歟。

白話文:

水煎服。

有些人平時嗜好飲酒,整天沉浸在酒醉之中,突然感到寒冷的病症,不能吹風,人們都以為是外感風寒,誰知是內傷於酒呢?

酒醉的時候,酒的熱性可以抵禦寒冷,酒醒之後,邪風容易侵入正氣。因為酒能散氣,氣散則陽氣虛弱,腠理、營衛無不空虛,邪氣因此容易入侵。所以愛喝酒的人,無不氣虛,氣虛而邪氣入侵,只要幫助他們恢復元氣,邪氣自然就會排出。

方用變證:

人參(二錢),黃耆(三錢),當歸(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三分),陳皮(五分),升麻(三分),柴胡(一錢)。

水煎服。服用一劑就能元氣充足,不再畏懼風寒;服用兩劑即可痊癒。

東垣先生制定此方,用於治療內傷兼外感,且精神神志尚好的患者。用它來治療傷酒又感冒者,尤其適合。如果不用此方來升提陽氣,而只用祛風逐邪的藥物,就會散盡真氣,風寒轉而更難驅除,必然由輕變重,甚至危及性命,不可不慎!

人有貪戀房幃,縱情色欲,遂至感冒外邪傷風咳嗽,睡臥不寧,人以為外感於風也,誰知內傷於腎乎。夫腎為肺子,泄精過多,必取給於肺母,腎虛而肺亦虛,肺氣不能充於毛竅,邪即乘虛而入。倘以為外邪之盛,日用散風之劑,則肺氣益虛,腎水又來取資,是內外盜肺之氣,肺金安得不困乎,肺氣既困,不特不能生腎中之水,且反耗腎中之氣,遂至變勞、變怯者比比也。

治宜補其肺金,更補其腎水,使腎不盜母氣,則肺自得子援,子母兩旺,外邪自衰,不戰而遁矣。

方用金水兩滋湯:

麥冬(一兩),天門冬(三錢),桔梗(一錢),甘草(一錢),熟地(一兩),茯苓(三錢),山藥(五錢),肉桂(三分),白朮(三錢),紫菀(一錢),白芥子(二錢)

白話文:

有人沈迷性愛,放任慾望,導致感染外部邪氣受涼咳嗽,躺著不安穩,人們認為這是被風吹到引起的,但誰知道這其實是由於腎臟內部受到損傷呢?因為腎臟是肺部的孩子,如果洩精太多,必定會從肺部母親那裡吸取養分,造成腎虛和肺虛,肺氣無法充滿皮膚毛孔,邪氣就會趁機侵入身體。倘若把問題歸咎於外部邪氣太強大,每天使用驅風的藥物,那麼肺氣就更加虛弱了,腎水又來吸收營養,這樣就是內外都偷走了肺氣,肺金怎麼可能不受苦呢?肺氣一旦被困住,不僅不能產生腎中的水分,反而還會消耗掉腎中的元氣,最後變成疲憊無力的人很多。 治療應該先補充肺金,再補充腎水,讓腎不再吸走肺氣,就能得到孩子的幫助,孩子和父母都能旺盛起來,外部邪氣自然也就衰退了,不用打仗也能逃跑了。 使用的方子叫做「金水兩滋湯」:

  • 麥冬: 一兩
  • 天門冬: 三錢
  • 桔梗: 一錢
  • 甘草: 一錢
  • 熟地: 一兩
  • 茯苓: 三錢
  • 山藥: 五錢
  • 肉桂: 三分
  • 白朮: 三錢
  • 紫菀: 一錢
  • 白芥子: 二錢

這個方子可以同時補充肺金和腎水,達到平衡的效果。

水煎服。二劑睡臥安,四劑咳嗽除,十劑全愈。

腎虛感邪最難愈之病也,以散邪之藥,不能直入於腎經耳。詎知腎虛感邪,邪不遽入於腎,仍在肺乎。散肺經之邪,仍補其腎中之水,腎得其益,肺又無損,正善於散邪也。

此症用增減六君湯亦效。

人參,熟地,白朮(各五錢),甘草,陳皮,神麯(各五分),柴胡(一錢),茯苓(三錢),肉桂(三分)

水煎服。

人有防危慮患,日凜恐懼之懷,遂至感冒風邪,畏寒作顫,人以為外感於風也,誰知內傷於心膽乎。夫恐起於膽,懼起於心,過於恐則膽氣先寒,過於懼則心氣先喪。膽寒則精移,心喪則精耗,精移精耗,心與膽不愈虛乎。心膽氣虛,邪易中矣。夫膽屬少陽,膽氣既怯,則邪入少陽,膽不勝任,故畏寒而作顫。

白話文:

有些人整天憂慮害怕,心裡充滿了恐懼,最終就會感冒風寒,畏寒發抖。人們認為這是因為外感風邪,殊不知是心膽受傷。恐懼源於膽,害怕源於心,過度恐懼就會導致膽氣先受寒,過度害怕就會導致心氣先衰弱。膽寒就會精氣移位,心衰就會精氣耗損。精氣移位耗損,心膽就會變得更加虛弱。心膽氣虛,就更容易被邪氣入侵。膽屬於少陽,膽氣怯弱,邪氣就會入侵少陽,膽氣無法承受,因此就會畏寒發抖。

總結

這段文字主要闡述了中醫對於疾病的看法,強調了內傷的重要性,並列舉了腎虛感邪和心膽氣虛兩種病症,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文字採用文言文寫作,語言精煉,內涵豐富,展现了古代醫學的深邃思想。

倘再用祛風之藥,則耗損膽氣,膽耗而心氣更耗矣。心膽二經之氣耗,邪又何所畏,肯輕出於表裡之外乎。治法自宜急助其膽氣之壯,膽不寒而心亦不喪,則協力同心,祛除外邪,自易易耳。

方用加減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白芍(一兩),茯神(五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

水煎服。一劑膽氣壯,二劑心氣安,三劑風邪盡散。

此方用柴胡以和解膽中之邪,實佐白芍、茯神、麥冬補膽氣之弱,而即補心氣之虛也。二經得補而氣旺,恐懼且不畏,又何懼於外邪哉。

白話文:

如果再使用去風的藥物,就會耗損膽氣,膽氣一旦耗損,心氣也會跟著耗損。當心膽二經的氣都耗損了,邪氣還會怕什麼?它當然不會輕易地從體內的表層或內部出現。治療的方法應該要緊急補助膽氣的壯盛,膽氣不寒涼,心氣也就不會喪失,這樣就能夠協力合作,去除外部邪氣,自然就容易多了。

使用的方子是加減的小柴胡湯:

柴胡(一錢),白芍(一兩),茯神(五錢),麥冬(三錢),甘草(一錢),陳皮(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服一劑後,膽氣就壯盛;服二劑後,心氣就安定;服三劑後,風邪就完全消散了。

這個方子使用柴胡來調和解開膽中的邪氣,實際上是輔助白芍、茯神、麥冬補充膽氣的不足,同時也是補充心氣的虛弱。當心膽二經得到補充而氣血旺盛,就不會害怕恐懼,又何必害怕外部的邪氣呢?

此症用攸利湯亦可治。

白芍(五錢),茯神(三錢),甘草,半夏,人參(各一錢),青皮(五分),柴胡(一錢)

水煎服。

人有處得意之境,過於歡娛,盡情喜笑,遂至感寒畏風,口乾舌苦,人以為外感也,誰知內傷於心包乎。夫心包乃膻中也,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是歡娛者,正心包之職掌,喜樂何至相傷,惟喜樂太過,大笑不止,未免津干液燥耳。夫心包護君以出治者也。心包乾燥,必盜心之氣以自肥,將內府空虛,則宵小之輩,乘機竊發,而邪易入矣。

治法自宜急補心中之氣,心氣既旺,心包亦必同旺。蓋國富而家自不貧,自然協力同心以御外,何至有四郊之多壘哉。

白話文:

此症用[攸利湯]亦可治。

白芍(五錢),茯神(三錢),甘草,半夏,人參(各一錢),青皮(五分),柴胡(一錢)

水煎服。

有些人處於得意之境,過於歡愉,盡情喜笑,結果就容易感到寒冷怕風,口乾舌苦。人們以為是外感,卻不知道是內傷於心包。心包位於膻中,膻中是臣使之官,喜樂之情由此而發。歡愉正是心包的職掌,喜樂怎麼會互相傷害呢?只有過於歡愉,大笑不止,才會導致津液乾燥。心包負責保護心臟,並向外發揮作用。心包乾燥,必定會偷取心氣來滋養自己,導致內府空虛,邪氣便會乘機侵入。

治療方法應當及時補充心臟的元氣,心氣旺盛,心包也會跟著旺盛。就像國家富裕,百姓自然不會貧窮,自然也會同心協力抵禦外敵,怎麼會有四面楚歌的危機呢?

方用衛君湯:

人參(二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菖蒲(一錢),蘇葉(一錢),半夏(一錢),桔梗(一錢),丹參(一錢)

水煎服。一劑津液生,二劑風邪散,三劑全愈。

此方心與膻中均補之藥也,心與心包原不可分,治內寧何愁外擾乎。

此症用滋生湯亦效。

人參,柴胡,天花粉(各一錢),巴戟天,茯神,白朮(各二錢),甘草,神麯(各五分),肉桂(三分),麥冬(三錢)

白話文:

方用衛君湯:

方劑使用衛君湯:

  • 人參(二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菖蒲(一錢),蘇葉(一錢),半夏(一錢),桔梗(一錢),丹參(一錢)

以水煎服。服用一劑可生津液,二劑可散風寒,三劑即可痊癒。

此方藥物能同時補益心臟和膻中部位,而心臟與心包本就密不可分,內心安定,何愁外邪入侵呢?

此症亦可用滋生湯治療,亦可見效。

滋生湯組成:

  • 人參,柴胡,天花粉(各一錢),巴戟天,茯神,白朮(各二錢),甘草,神麯(各五分),肉桂(三分),麥冬(三錢)

水煎服。

人有終日思慮憂愁,致面黃體瘦,感冒風邪,人以為外感之病,誰知是內傷於脾腎乎。夫人後天脾胃,先天腎也,二經最不宜病,然最易病也。天下無不思之人,亦少無愁之客,但過於思慮,則脾土之氣不升,胃土之氣不降,食乃停積於中州而不化,何能生津生液,以灌注於五臟乎。甚矣,思慮之傷人也,而憂愁更甚。

蓋思則傷脾,憂則傷腎。腎傷則腎水不能滋肝,而肝無水養,仍克脾胃之土,故憂思二者相合,則脾腎兩傷,而外邪尤易深入,欺先後二天之皆虛也。人至先後二天皆虛,其元虛之弱,為何如乎。治法烏可散邪,而不扶正哉。

白話文:

水煎服。

人若終日思慮憂愁,就會導致面色發黃,身體消瘦,容易感冒受風寒。人們往往以為這是外感疾病,卻不知道其實是內傷於脾腎。

人體的後天之本是脾胃,先天之本是腎臟,這兩者是最不易生病的,但也是最容易生病的。天下沒有不思慮的人,也沒有不憂愁的人,但過度思慮就會導致脾土之氣不能上升,胃土之氣不能下降,食物停積在中焦而不消化,又如何能生津液來滋養五臟呢?可見思慮對人體的傷害之大,而憂愁的傷害更甚。

因為思慮傷脾,憂愁傷腎。腎臟受損,腎水就無法滋養肝臟,而肝臟沒有水的滋養,就會反過來克制脾胃之土,所以思慮和憂愁兩者相合,就會導致脾腎兩傷,更容易受到外邪入侵,因為先後天都虛弱了。人一旦先後天都虛弱,其元氣衰弱,狀況就會很糟糕。治療時,怎麼可以只驅散外邪而不扶持正氣呢?

方用脾腎雙益丹:

人參(一兩),白朮(一兩),巴戟天(一兩),山藥(一兩),茯苓(五錢),柴胡(一錢),甘草(一錢),肉桂(五分),山茱萸(三錢)

水煎服。二劑風邪全散,十劑全愈。

此方補土之中,有補水之味,補水之內,有散邪之劑。有補之益,而無散之傷,實乃治憂思內損之神方,非止治憂思外感之妙藥也。

此症用復正湯亦妙。

熟地,白朮(各五錢),柴胡,山茱萸,茯苓,丹皮(各二錢),甘草(一錢),山藥(三錢),神麯(五分),貝母(五分)

白話文:

治療這個症狀可以用「脾腎雙益丹」:人參、白朮、巴戟天、山藥、茯苓、柴胡、甘草、肉桂、山茱萸,水煎服。兩劑就能消除風邪,十劑就能痊癒。這個藥方補脾土之氣,同時也有滋腎水之功,並且兼具散邪之效。補而不傷,實乃治療憂思內傷的妙方,不僅僅能治憂思外感,效果更佳。另外,使用「復正湯」也能達到良好的療效,其藥材包括熟地、白朮、柴胡、山茱萸、茯苓、丹皮、甘草、山藥、神麯、貝母。

水煎服。

人有動多氣惱,大聲罵詈,覺飲食坐臥居處晉接,無非可怒之場,遂至感觸風邪,身熱胸滿,兩脅作脹,人以為風邪外感,誰知是肝經內傷乎。夫肝性急,氣惱則肝葉開張,氣愈急矣。急則氣不能順而逆作,血不能藏,逆則氣不能舒而脹生,血亦不暢。木鬱不泄,木乃生火,火鬱不宣,火乃生風。

內風與外風齊動,則內火與外火同焚,此風邪之所以易入,不可徒祛於外也。

方用風火兩消湯:

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柴胡(二錢),天花粉(二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二錢),丹皮(五錢)

白話文:

水煎服。

人若經常活動過度、情緒激動、大聲叫罵,便覺得飲食起居、待人接物處處都令人惱怒,進而導致感受風寒,出現發熱、胸悶、兩肋脹痛等症狀。人們往往認為這是外感風邪所致,卻不知其實是肝經內傷所引起。

肝的特性是性急,情緒煩躁就會使肝葉擴張,氣機更加急促。氣急則不能順暢運行而逆流上衝,血也無法正常藏納。氣逆則氣機不能舒展而導致脹滿,血液也流通不暢。

肝氣鬱結不能疏泄,肝木又生心火,心火鬱積不能宣洩,心火又生風。

內風與外風共同作用,內火與外火一同燃燒,這就是風邪容易入侵的原因,單純地祛除外邪是不夠的。

方用[風火兩消湯]:

白芍(一兩),炒梔子(三錢),柴胡(二錢),天花粉(二錢),甘草(一錢),車前子(二錢),丹皮(五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全愈。

此方治肝經之內火,內風也。然而外來風火,未常不可兼治,故兩治之而奏功也。倘不用白芍為君,單用柴胡、梔子之類,雖風火亦能兩平,肝中氣血之虛,未能驟補,風火散後,肝木仍燥,怒氣終不能解,何如多加白芍,既能補肝,又能瀉風火之得哉。

此症用卻忿散亦妙。

柴胡,半夏,甘草,薄荷,黃芩,神麯(各一錢),當歸,茯苓(各三錢),白芍(四錢),炒梔子(二錢)

水煎服。

人有晝夜誦讀不輟,眠思夢想,俱在功名,勞瘁不自知,飢餓不自覺,遂至感入風邪,咳嗽身熱,人以為外感之症,誰知內傷於肺乎,夫誦讀傷氣,氣傷則肺虛,而腠理亦虛,邪即隨虛而入於肺。肺虛不能敵邪,呼腎子以相救,腎水亦正無多力難上灌於肺,而肺氣往來於肺腎之間,故咳嗽而不自安也。治法急補其肺氣可也,然肺為邪所侮,補肺則邪更旺,而肺愈難安。

白話文:

將藥材水煮後服用,一劑藥可以減輕症狀,兩劑就能痊癒。

這個藥方可以治療肝經的內火和內風,但外來的風火也往往可以同時治療,所以它能同時治療內外風火,因此療效顯著。如果不用白芍作為主要藥材,單獨使用柴胡、梔子等藥材,雖然可以平息風火,但肝臟的氣血虛弱無法快速補充,風火散去後,肝木仍然乾燥,怒氣最終無法消除,不如多加白芍,既能補肝,又能瀉風火,效果更好。

治療這種症狀,使用卻忿散這個藥方也很有效。

柴胡、半夏、甘草、薄荷、黃芩、神麴(各一錢)、當歸、茯苓(各三錢)、白芍(四錢)、炒梔子(二錢)。

水煮後服用。

有些人晝夜不停地誦讀,夢裡也想着功名,勞累卻不自知,飢餓也無感,最終感染了風邪,咳嗽發燒,人們以為是外感疾病,卻不知是內傷於肺。誦讀傷氣,氣傷則肺虛,腠理也虛弱,邪氣就趁虛而入肺。肺虛無法抵抗邪氣,呼喚腎水來相救,但腎水本來也不多,力量不足以灌注到肺部,導致肺氣在肺腎之間往來奔波,所以咳嗽不止,難以安寧。治療方法是快速補益肺氣,但肺部被邪氣侵犯,補肺會使邪氣更旺,肺部更難安穩。

必兼補胃土之氣,以生肺氣,則邪不能奪,然補胃而不佐以散邪之品,則肺畏邪侵,未必能受胃氣之益,惟於胃中散邪,則邪畏土氣之旺,聽肺氣自生,而邪乃遁矣。

方用助功湯:

人參(二錢),茯苓(三錢),麥冬(五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夏(一錢),黃芩(五分)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愈。

此方肺胃同治也。助胃中之氣,即助肺中之氣,瀉肺中之火,即瀉胃中之火,祛肺中之邪,即祛胃中之邪。邪入肺中,未有不入陽明者也。肺中邪散,寧有遁入陽明者乎。

此症亦可用來復湯。

白話文:

這段文字講述了治療某種疾病的方法。它指出,治療此症需要同時補益脾胃之氣,讓肺氣恢復正常,才能抵抗邪氣的侵襲。如果只補益脾胃,不驅除邪氣,肺氣依然會受到傷害,無法真正恢復健康。因此,治療時必須同時補脾胃、散邪氣,才能讓邪氣退散,肺氣自然生長。

文中所述的[助功湯]就是針對這種情況的藥方。它通過補益脾胃之氣,同時散去肺中的熱邪和邪氣,最終達到治療效果。[來復湯]也是一種可選的藥方。

這段文字說明了中醫的整體觀,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各個器官之間相互影響。治療疾病時要考慮整體,而不是單純針對一個器官。

人參,茯苓,白朮,天花粉(各三錢),遠志,甘草(各一錢),黃連(三分),麥冬(一兩),陳皮(三分),蘇葉(一錢五分)

水煎服。

人有終日高談,連宵聚語,口乾舌渴,精神倦怠,因而感冒風寒,頭痛鼻塞,氣急作喘,人以為風邪外感,誰知是氣血內傷乎。夫多言傷氣,而血生於氣,氣傷而血未有不傷者。況多言則津液盡耗,津液亦陰血之餘。氣屬肺,血屬肝,氣血兩傷,即肺肝之兩傷也,往往邪入之而最易。

惟是邪既乘肺肝之虛,深入於二經之中,使氣逆於下,而上不通,將何以治之。仍治其肺肝之虛,少佐散邪之藥則得矣。

白話文:

人參,茯苓,白朮,天花粉(各三錢),遠志,甘草(各一錢),黃連(三分),麥冬(一兩),陳皮(三分),蘇葉(一錢五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如果整天高談闊論,連夜聚語,口乾舌渴,精神疲憊,這樣後就可能引發風寒感冒,出現頭痛、鼻塞、呼吸急促等症狀。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外在風邪所引起的,但實際上可能是內在氣血受損。多說話會傷害到氣,而血源於氣,氣受損之後血也不可能不受影響。更糟糕的是,多說話會導致津液大量流失,津液又是陰血的剩餘。氣屬於肺,血屬於肝,氣血兩受損,實際上就是肺肝兩受損。這種情況下,邪氣很容易進入體內。

既然邪氣已經利用肺肝的虛弱,深入到這兩個器官之中,使得氣在下部逆流,而不能正常上行,那該如何治療呢?關鍵是補充肺肝的虛弱,再稍微加入一些散除邪氣的藥物即可。

方用兩治湯:

白芍(五錢),當歸(三錢),麥冬(五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二錢),蘇葉(八分),天花粉(一錢)

水煎服。

此方入肝、入肺,補氣、補血、消痰、消火各各分治。二劑便可奏功,正不必多也。

此症用加減補中湯亦妙。

生地,人參,茯苓(各三錢),白朮,當歸(各五錢),甘草,半夏(各一錢),黃耆(一兩),川芎(一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

人有貪眠樂臥,終日倘徉枕蓆之上,遂至風邪襲之,身痛背疼,發熱惡風,人以為風邪外感,誰知脾氣之內傷乎。夫脾主四肢,四肢倦怠,多欲睡眠,以脾氣之不能運動也。略為睡臥,亦足養脾氣之困,然過於睡臥,則脾氣不醒,轉足傷氣,已虛益虛,安得不招外風之入乎。專治其風,必至損傷脾氣,脾氣因虛而招風,祛風而重傷脾氣,邪且欺脾氣之虛而不肯出。

白話文:

方用[兩治湯]:

白芍(五錢),當歸(三錢),麥冬(五錢),人參(一錢),甘草(一錢),桔梗(二錢),蘇葉(八分),天花粉(一錢)

水煎服。

這個方子入肝、入肺,補氣、補血、消痰、消火各司其職。服用兩劑就能見效,不用多服。

此症用[加減補中湯]亦妙:

生地,人參,茯苓(各三錢),白朮,當歸(各五錢),甘草,半夏(各一錢),黃耆(一兩),川芎(一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

有些人貪戀睡眠,整天躺在床上,結果被風邪入侵,導致身體疼痛、背部痠痛、發燒怕風。人們以為是風邪外感,卻不知是脾氣內傷。脾臟主管四肢,四肢倦怠,嗜睡,都是因為脾氣虛弱無法運作。適當休息有助於養脾氣,但過度睡眠,則脾氣無法醒轉,反而會加重虛弱,虛上加虛,自然容易招致外風入侵。單純治療風邪,反而會損傷脾氣。脾氣虛弱而招致風邪,祛風卻又加重脾氣虛弱,邪氣乘虛而入,更不容易驅除。

人不知用補脾之法,往往變證蜂起也。

方用補中益氣湯加味治之。

人參(三錢),黃耆(五錢),白朮(五錢),當歸(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三分),柴胡(一錢),半夏(一錢),神麯(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全愈。

補中益氣湯正益脾聖藥,況睡臥既久,脾氣下陷,正宜用之以升提下陷之氣。加半夏、神麯者,以久睡脾氣不醒者,飲食多致生痰,二味最善醒脾,故用之也。

此症用加味益氣湯亦妙。

人參(二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柴胡(一錢)

白話文:

很多人不知道用補脾的方法,往往會出現各種病症。

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加味來治療。

藥方:人參三錢,黃耆五錢,白朮五錢,當歸二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三分,柴胡一錢,半夏一錢,神麯一錢。

水煎服,一劑輕,二劑又輕,三劑就全好了。

補中益氣湯是補脾的聖藥,尤其是在睡了很久之後,脾氣下陷,更應該用它來升提下陷之氣。加半夏、神麯是因為睡久了脾氣不醒,飲食容易生痰,這兩種藥最善於醒脾,所以要用。

用加味益氣湯治療這個病症也很有效。

藥方:人參二錢,白朮五錢,甘草一錢,茯苓三錢,陳皮五分,半夏一錢,柴胡一錢。

水煎服。

人有終日呼盧,長夜鬥葉,筋酸背痛,足重腹飢,以至感冒風邪,遍身皆痛,身發寒熱,人以為風邪外感,誰知血氣內傷乎。凡人日用尋常,原易損傷氣血,況呼盧鬥葉,勞其心神,損傷氣血為尤甚。無奈,世人藉此為消閒適意之具,以致耗散氣血,邪已入身,猶然不悟。

為之醫者,復昧其內傷之因,惟治其外感之病,正氣益虧,邪氣愈旺,非變為癆瘵之痾,必成為怯弱之疾矣。故治法須大補氣血,少加以和解之品,則正氣足以祛邪,而邪自外遁也。

方用十全大補湯加減治之。

人參(三錢),黃耆(五錢),川芎(一錢),當歸(三錢),茯苓(三錢),甘草(一錢),白朮(三錢),陳皮(五分),白芍(三錢),熟地(三錢),柴胡(一錢)

白話文:

這是一個中醫藥方,需要煎水服用。

有些人整天賭博,整夜玩牌,導致筋骨酸痛、腿沉重、肚子餓,甚至感冒生病,全身疼痛,發熱發冷。他們都以為是感冒風寒,其實是內傷了氣血。

普通人日常生活也很容易損傷氣血,更何況是像賭博這樣勞心勞力的活動,對氣血的損傷更嚴重。可惜的是,人們都把它當成消遣娛樂,結果耗盡了氣血,病邪入侵身體,卻不自知。

治療這種病的醫生,也常常忽略內傷的原因,只治療外感疾病,結果正氣越來越虛弱,邪氣越來越盛,如果不變成肺癆,也會變成虛弱無力的疾病。

因此,治療方法應該是大補氣血,少量加入和解的藥物,這樣正氣就能夠驅除邪氣,病邪自然會從體內消失。

這個藥方是十全大補湯的加減方。

藥方中包含人參、黃耆、川芎、當歸、茯苓、甘草、白朮、陳皮、白芍、熟地、柴胡等藥材,各藥材用量如上。

水煎服。一劑汗解,二劑熱退,連服數劑全愈。

此方乃氣血兼補之方,氣血不足,舍此原無第二之劑。原方有肉桂以補命門之火,但呼盧鬥葉之人,未免火有餘而水不足,故去肉桂,易之柴胡,於補中和之,則邪尤易散也。

此症用兩治湯亦效。

生地,人參(各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甘草,半夏,川芎,柴胡(各一錢),黃耆(一兩)當歸(五錢)

水煎服。

人有爭強好鬥,或赤身不顧,或流血不知,以致風入皮膚,畏寒發熱,頭疼脅痛,人以為風邪外感,誰知筋骨之內傷乎。夫筋屬肝,骨屬腎,肝血足而筋舒,腎水滿而骨健,是筋骨必得髓血之充也。世人之耗髓血者,無過泄精,人盡知之。鬥毆以耗髓血,人未盡知也。蓋鬥毆之時,必多動怒,怒起而肝葉開張,血多不藏而血自耗,肝血既耗,必取給於腎水,腎水供肝,木火內焚,又易干爍。

白話文:

這是一個補氣血的方子,適合氣血不足的人。原方有肉桂補腎火,但有些人可能火氣旺盛,所以去掉了肉桂,用柴胡來平衡,更容易驅散病邪。這個病症用兩治湯也會有效果。

方子包括生地、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半夏、川芎、柴胡、黃耆、當歸,用水煎服。

有些人喜歡爭強好鬥,或者不注意保暖,或者受傷出血,導致風寒入侵,出現畏寒發熱、頭疼、脅痛的症狀。有些人以為是外感風寒,其實是筋骨內傷。筋屬於肝,骨屬於腎,肝血充足筋絡就會舒展,腎水充足骨骼就會強健,所以筋骨需要髓血的滋養。人們都知道過度房事會耗損髓血,卻不知道打架也會耗損髓血。因為打架時容易生氣,生氣會導致肝氣鬱結,血氣耗散,肝血不足就會向腎水借血,腎水供肝,就會形成內火,進一步消耗體液。

腎且資肝血之不足,何能分潤於骨中之髓乎,血與髓兩無有餘,筋安得舒,骨又安得健乎?人至筋骨兩無旺氣,風邪乘虛而侵,不能拒絕。治法宜急救其虛。

方用四物湯加味治之。

熟地(一兩),當歸(五錢),川芎(一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牛膝(三錢),金釵石斛(二錢),丹皮(二錢),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四物湯補血之藥,亦補髓之藥也。原因髓血虛而入邪,補髓血而邪自易出,故少加柴胡和解風邪,隨手即散。彼專治風邪,不補髓血者,尚昧於治內傷之法也。

白話文:

藥方

使用四物湯加味治療。

熟地黃(一兩),當歸(五錢),川芎(一錢),白芍(五錢),柴胡(一錢),牛膝(三錢),金釵石斛(二錢),丹皮(二錢),白芥子(一錢)

水煎服。

四物湯是補血的藥,也是補髓的藥。因為髓血虛弱才會導致風邪入侵,所以要補益髓血,風邪自然就會容易消散。那些只治風邪而不補髓血的人,還不明白治療內傷的道理。

此症用護骨散效。

牛膝,丹皮(各三錢),金釵石斛,山萸(各二錢),熟地,白芍,當歸(各五錢),柴胡,天花粉(各一錢)

水煎服。

人有終日捕魚,身入水中,時而發熱,畏寒惡冷,人以為風濕之外感也,誰知是肺氣之閉塞乎。夫肺本主氣,氣旺則周流一身,從皮毛外泄,雖有外邪之感,不能損傷。倘肺氣少虛,則氣有停住之虞矣。身入水中,遏抑皮毛,則虛氣難以舒轉,濕且中之。夫濕本外受,今從皮毛旁入,致使一身之氣閉塞不通,此畏寒惡冷之所以起也。

白話文:

藥方

  • 牛膝、丹皮(各三錢)
  • 金釵石斛(各二錢)
  • 山萸肉(各二錢)
  • 熟地黃、白芍藥、當歸(各五錢)
  • 柴胡、天花粉(各一錢)

用法

水煎服。

病症分析

有人終日捕魚,身體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時常出現發熱、畏寒怕冷的症狀,一般人認為是風濕外感所致,卻不知是肺氣閉塞所引起。

肺主氣,氣旺則流通全身,從皮毛外泄,即使有外邪入侵,也無法損傷身體。若肺氣虛弱,則容易氣滯不通。人身浸泡水中,會阻礙皮毛的舒展,導致虛弱之氣難以流通,再加上濕氣侵入。

濕氣本屬外邪,現從皮毛旁侵入,造成全身之氣閉塞不通,這就是畏寒怕冷的原因。

肺氣既虛,則皮毛不能外衛,水冷金寒,肺氣與濕邪相戰,則身熱生矣。此熱乃肺氣之虛,不能敵邪而身熱也。治法補其肺氣為主,兼帶利水之味,則正旺而邪自易散。

方用利肺湯:

紫蘇(一錢),人參(二錢),白朮(三錢),茯苓(五錢),甘草(一錢),桔梗(一錢),半夏(一錢),神麯(三分),附子(一分)

水煎服。一劑熱解,二劑寒冷俱不畏矣,三劑全愈。

此方補肺氣之不足,不見利水,水自從膀胱而去。惟其內傷以致邪入,故不必治外感耳。

此症用宣閉湯亦效。

白話文:

藥方利肺湯

  • 紫蘇:一錢
  • 人參:二錢
  • 白朮:三錢
  • 茯苓:五錢
  • 甘草:一錢
  • 桔梗:一錢
  • 半夏:一錢
  • 神麴:三分
  • 附子:一分

水煎服。一劑即可退熱,兩劑之後寒涼都不怕,三劑就能痊癒。

此方補益肺氣不足,並沒有刻意利水,水自然會從膀胱排出。因為是內傷導致邪氣入侵,所以不用治療外感。

黃耆,茯苓(各五錢),人參,豬苓(各三錢),澤瀉(二錢),半夏,肉桂,羌活(各一錢)

水煎服。

人有憂思不已,加之飲食失節,脾胃有傷,面色黧黑不澤,環唇尤甚,心中如飢,然見食則惡,氣短而促,人以為內傷之病,誰知是陰陽之相逆乎。夫心肺居於上焦,行榮衛而光澤於外,腎肝居於下焦,養筋骨而強壯於內,脾胃居於中焦,運化精微,灌注四臟,是四臟之所仰望者,全在脾胃之氣也。倘脾胃一傷,則四臟無所取資,脾胃病而四臟俱病矣。

若憂思不已,則脾胃之氣結,飲食不節,則脾胃之氣損。口者,脾氣出入之路,唇為口之門戶,脾氣通於口而華於唇,金水反侮土,故黑色著於唇,非陰陽相反而成逆乎。不惟陽明胃脈之衰而面焦已也,是脾胃陰陽之氣兩有所虧,烏可不急救其中州之土乎。

白話文:

藥材包括:黃耆、茯苓(各五錢)、人參、豬苓(各三錢)、澤瀉(二錢)、半夏、肉桂、羌活(各一錢)。需用水煎煮後服用。

人們若長期憂慮不止,加上飲食不規律,會導致脾胃受損,臉色晦暗無光,嘴脣尤其顯得黯淡,心中感覺餓,但看到食物卻噁心,呼吸急促,人們以為這是內傷所致,卻不知這是陰陽失調的症狀。心肺位於上焦,負責營養和衛生的循環,表現於外,腎與肝位於下焦,養育筋骨,內在強壯,而脾胃位於中焦,運轉精微物質,供應四臟,這四臟的依靠,完全在於脾胃的氣力。如果脾胃受損,那麼四臟就沒有資源可用,脾胃有病,四臟也會受連累。

若是憂慮不止,脾胃的氣力會被凝結,飲食不規律,脾胃的氣力就會受損。嘴巴是脾氣進出的道路,嘴脣是嘴巴的門戶,脾氣通過嘴巴表現並反映在嘴脣上,金屬和水質的元素反而欺負了土質元素,因此嘴脣出現黑色,這是陰陽失調造成的逆向反應。不僅是陽明胃脈衰弱,導致臉部乾燥,這是因為脾胃的陰陽氣力都受到了損失,怎可不緊急救助中樞的脾胃呢?

方用和順湯:

升麻(五分),防風(三分),白芷(三分),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三分),白芍(三錢),白朮(五錢),茯神(三錢),炮姜(五分)

午前服。連服十劑,黑色盡除,再服十劑,諸病全愈。

此方乃補中益氣之變方,升陽氣以散陰氣之治法也。凡陽氣下陷於陰中,則用補中益氣之方升提陽氣。倘陰氣上浮於陽中,則用此方升散其陰氣,皆能奏功之甚速也。

此症用調逆湯亦效。

白話文:

方用和順湯:

方子使用和順湯:

升麻(五分),防風(三分),白芷(三分),黃耆(三錢),人參(二錢),甘草(三分),白芍(三錢),白朮(五錢),茯神(三錢),炮姜(五分)。

早上服用。連續服用十劑,黑色就會完全消失,再服用十劑,所有病症都會痊癒。

這個方子是補中益氣方的一個變方,採用了升陽氣以散陰氣的治療方法。凡是陽氣下降到陰中,就可以用補中益氣方來提升陽氣。如果陰氣上升到陽中,就可以用這個方子來升散陰氣,都能取得非常快的療效。

這個病症使用調逆湯也能有效。

人參,茯苓,白芍,生地,沙參(各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五分),蘇子,神麯(各一錢),荊芥(二錢)

水煎服。

人有怔忡善忘,口淡舌燥,多汗,四肢疲軟,發熱,小便白而濁,脈虛大而數,人以為內傷之病也。誰知是由思慮過度而成之者乎。夫君火者,心火也,相火者,膻中之火也。膻中手厥陰之經,性屬陰而主熱,古人以厥陽名之,以其火起之不可遏也。越人云:憂愁思慮則傷心。

心氣一傷,心血自耗,心血既耗,心氣遂不能自主,每欲寄其權於相火,而相火欺君火之弱,即奪心之權而恣肆矣。治法宜以水濟火。然見火勢之熾張,用寒涼以濟之,則心氣益虛,愈激動其焦焚之害矣。宜亟補其心氣之虛,大滋其腎水之涸,則心火寧靜,相火不安而自安矣。

白話文:

藥方包括:人參、茯苓、白芍、生地、沙參(各三錢)、白朮(五錢)、甘草(五分)、蘇子、神曲(各一錢)、荊芥(二錢)。

煮沸後服用。

若人出現心神不寧、記憶力減退、口淡舌乾、多汗、四肢乏力、發熱、小便色白且混濁、脈象虛大而快速的情況,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內傷所致。但實際上,這可能是由於思慮過度造成的。君火指的是心火,相火指的是羶中之火。羶中是手厥陰經的一部分,其性質屬陰且主熱,古人稱之為厥陽,因為這股火勢無法被遏制。越人曾說過,憂慮和思慮會傷害心。

當心氣受損,心血自然耗盡,心血耗盡後,心氣就無法自我調控,常常想要把權力交給相火,但相火欺負了君火的弱勢,奪走了心的權力並放任自己。治療方法應該是用水來滋養火。然而,當看到火勢強烈時,使用寒涼之物來緩解,則會使心氣更加虛弱,進一步刺激其焦慮和危害。應當急切地補充心氣的不足,大量滋潤腎水的乾涸,這樣心火就能平靜,相火就會感到不安而自行安定了。

方用坎離兩補湯:

人參(五錢),熟地(一兩),菟絲子(三錢),生地(五錢),麥冬(五錢),丹皮(二錢),炒棗仁(三錢),北五味子(一錢),茯苓(三錢),桑葉(十四片),山藥(五錢),白朮(三錢)

水煎服。連服數十劑而愈。

此方心腎兩補,腎水上濟於心,水足而火無亢炎之禍,自然火息而有滋潤之樂也。心中清淨而外有轉輸,則心包何敢竊柄,勢必相合而得生也。

此症用鎮神湯亦效。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坎離兩補湯,用人參、熟地、菟絲子、生地、麥冬、丹皮、炒棗仁、五味子、茯苓、桑葉、山藥、白朮等藥材水煎服用,連續服用數十劑就能治好。這個方子能滋補心腎,腎水向上滋養心臟,水充足了,心火就不會過於旺盛,自然就能滋潤安寧。心臟清淨,氣血才能正常運作,心包也不會妄動,就能相安無事,恢復健康。另外,使用鎮神湯也能治好這個病。

人參,炒棗仁,茯苓,山藥(各五錢),遠志(一錢),巴戟天(三錢),甘草(五分),黃連(三分)

水煎服。

人有勞倦中暑,服香薷飲反加虛火炎上,面赤身熱,六脈疾數無力,人以為暑火之未消也,誰知是內傷於中氣乎。凡人中氣充足,則暑邪不能相犯,暑氣之侵,皆氣虛招之也。然則內虛發熱,烏可不治虛而治邪哉。況夏月伏陰在內,重寒相合,反激動虛火之升上,此陰盛隔陽之症也。

治法宜補陽退陰,然而陰盛陽微之際,驟用陽藥,以入於眾陰之中,未必不扞格而不相入,必熱因寒用,始能不違陰寒之性,以奏其助陽之功也。

白話文:

人參,炒棗仁,茯苓,山藥(各取五錢),遠志(一錢),巴戟天(三錢),甘草(五分),黃連(三分)。

用水煎煮後服用。

若人因勞累過度,中暑後反而出現虛火上炎的症狀,如臉色紅潤、身體發熱,脈象快速且力道不足。人們往往認為這是暑熱未消所致,卻不知這是由於中氣受損所引起。通常,當人體中氣充足時,暑邪便無法侵犯。暑邪的侵襲,大多是因中氣虛弱所導致。那麼,對於內傷引起的發熱,怎能不先治本的調理中氣,再來對付外邪呢?況且夏季裡藏匿的陰寒之氣與外在的寒冷相互作用,反而激發了虛火的上升,這是一種陰盛陽衰的症狀。

治療的方法應該是補充陽氣以退陰邪,但當陰盛而陽微時,突然使用溫熱的藥物進入陰邪之中,不一定能被吸收,必須運用「熱因熱用」的原則,即利用熱性的藥物來對抗陰邪,才能不違背陰寒的特性,達到輔助陽氣的功效。

方用順陰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附子(二錢),乾薑(一錢),青蒿(二錢),白扁豆(三錢)

水煎,探冰冷服之,必出微汗而愈。

此方用薑、附入於參、術之中,未免太熱,與陰氣不相合,乃益之青蒿之寒散,投其所喜,且又熱藥冷服,使上熱得寒,不至相激,及到中焦,寒性除而熱性發,不特不相格,及至相宜耳。

此症用參朮二香湯亦效。

白話文:

順陰湯這個方子,主要用來治療陰虛的疾病。方中使用人參、白朮、茯苓等滋陰補氣的藥材,同時加入附子、乾薑等溫熱藥材,看似溫熱偏重。但是,加入了青蒿的寒性來調節,使藥性不至於過於溫熱,且將熱藥冷服,可以避免藥性過於猛烈,使藥力能溫和地到達中焦,達到滋陰補氣、散寒除濕的效果。

除了順陰湯以外,參朮二香湯也能有效治療此症。

人參(三錢),香薷(一錢),甘草(一錢),砂仁(一粒),神麯(五分),白朮(二錢),陳皮(五分),藿香(五分)

水煎服。

人有形體素虛,忽感風邪,遍身淫淫,循行如蟲,或從左腳腿起,漸次而上至頭,復下行於右腳,自覺身癢有聲,人以為奇病也,誰知內傷而氣不足乎。夫氣血自行,周流不息,何至生病,惟氣血止而不行,皮毛之間,即有淫癢之病生矣,此氣血之衰也。氣血大衰而皮毛焦,氣血少衰而皮毛脫。

氣血既衰,又少有微邪,身欲自汗,邪又留而不去,兩相爭鬥,拂抑皮膚之間,因而作癢,不啻如蟲之行,非真有蟲也。傷寒症中,汗多亡陽,亦有身如蟲行之病。夫傷寒本是外感,然至於亡陽,則外感變為內傷矣。今非傷寒,亦現蟲行之象,非內傷而何?治法大補氣血,氣血行而身癢自愈也。

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一兩),黃耆(一兩),當歸(五錢),白朮(五錢),陳皮(五分),甘草(一錢),升麻(五分),柴胡(一錢),玄參(三錢),桑葉(二十片)

水煎服。十劑全愈。

補中益氣湯原是大補氣血之神劑,多用參耆尤為補氣,氣旺而血自旺,更能流行也。方中加玄參、桑葉者,身癢多屬於火,能退浮游之火也,桑葉善能止汗,汗多者發癢,止其汗而癢自止也。

此症用蠶蠍歸耆湯亦效。

當歸,黃耆(各五錢),茯苓(三錢),殭蠶,半夏(各一錢),全蠍(一個),陳皮(五分)

白話文:

方用補中益氣湯:

藥方:

  • 人參(一兩)
  • 黃耆(一兩)
  • 當歸(五錢)
  • 白朮(五錢)
  • 陳皮(五分)
  • 甘草(一錢)
  • 升麻(五分)
  • 柴胡(一錢)
  • 玄參(三錢)
  • 桑葉(二十片)

**用法:**水煎服,十劑全愈。

方解:

補中益氣湯原本是補氣血的良方,主要依靠人參和黃耆來補氣。氣旺則血自旺,氣血流通順暢。方中加入玄參和桑葉,是因為身癢多半屬於火氣旺盛,能清熱降火,而桑葉能止汗,汗多容易引起瘙癢,止汗則癢自止。

其他方劑:

此症亦可用蠶蠍歸耆湯治療,方如下:

  • 當歸(五錢)
  • 黃耆(五錢)
  • 茯苓(三錢)
  • 殭蠶(一錢)
  • 半夏(一錢)
  • 全蠍(一個)
  • 陳皮(五分)

水煎服。

人有色白神怯,秋間發熱頭痛,吐瀉食少,兩目喜閉,喉啞昏昧,不省人事,粥飲有礙,手常搵住陰囊,人以為傷風重症也,誰知是勞倦傷脾之故乎。夫氣本陽和,身勞則陽和之氣變為邪熱,不必有外風襲之而身始熱也。諸陽皆會於頭,陽氣一虛,則清陽之氣不能上升,而邪熱遂乘之,熏蒸於頭而作痛,不必有外風犯之,頭始痛也。清氣不升,則濁氣不降,上下拂亂,安得不吐瀉哉。

人身之脈,皆屬於目,眼眶屬脾,脾氣既傷,目無所養,欲不閉而不可得也。脾之絡連於舌本,散布於舌下,脾傷則舌之絡失養,此言語之難也。咽喉雖通於肺,然脾虛則五臟皆虛,肺虛而咽喉難司出入,心之神明亦因之昏瞀矣。陰囊屬肝,脾虛則肝欲來侵,頻按其囊者,惟恐肝木之旺,土虧之極,反現風木之象也,治法大健其脾土,則風木之象自消矣。

白話文:

用法

用水煎煮服用。

病症分析

有些人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秋天容易發熱頭痛、嘔吐腹瀉、食慾不振,兩眼喜歡閉著,喉嚨嘶啞昏迷不醒,喝粥都困難,還一直摸著自己的陰囊。有些人以為這是嚴重的感冒,殊不知這是勞累傷脾造成的。

人體的氣本來是溫暖和順的,身體勞累就會導致溫暖和順之氣轉化為邪熱,不一定需要外風入侵就會發熱。所有的陽氣都匯集在頭部,陽氣虛弱,清陽之氣就無法上升,邪熱就會乘虛而入,薰蒸頭部而引起頭痛,不一定需要外風入侵才會頭疼。清氣不升,濁氣就不降,上下氣機紊亂,怎麼可能不嘔吐腹瀉呢?

人體的經脈都連接眼睛,眼眶屬於脾,脾氣受傷,眼睛就沒有營養,自然就閉不上眼了。脾的經絡與舌根相連,並散佈於舌下,脾氣受傷,舌頭的經絡就失養,所以說話就困難了。咽喉雖然與肺相通,但脾虛則五臟皆虛,肺虛則咽喉難以調節呼吸,心神也會因此而昏亂。陰囊屬於肝,脾虛則肝氣想要入侵,患者不停摸著陰囊,是因為擔心肝木過旺,脾土虛弱,反而出現風木的徵象。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主要是健脾補土,那麼風木的徵象就會自然消失。

方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三錢),白朮(五錢),黃耆(五錢),當歸(三錢),茯苓(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三分),製附子(三分)

水煎服。二劑輕,十劑全愈。

病本內傷,用補中益氣湯自中病情。方中加入附子者,蓋參、耆、歸、術非得附子則其功不大,建功亦不甚神。況用止三分,亦無太熱之虞,轉有反正之速也。

此症用加減歸脾湯亦效。

人參,當歸,茯苓,白朮,白芍(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五分),川芎(二錢),白豆蔻(一粒),柴胡,遠志,棗仁(各一錢),麥冬(五錢)

白話文:

治療方法是用補中益氣湯:

人參、白朮、黃耆、當歸、茯苓各三錢,陳皮三分,甘草五分,柴胡一錢,升麻三分,製附子三分。

水煎服,喝兩劑病情就會好轉,喝十劑就能痊癒。

病因是內傷,用補中益氣湯就能對症下藥。方子中加入附子,是因為人參、黃耆、當歸、白朮等藥材沒有附子的輔助,藥效就會大打折扣,效果也不顯著。而且只用三分附子,也不會有太過燥熱的副作用,反而能快速恢復健康。

這個病症用加減歸脾湯也能治好。

人參、當歸、茯苓、白朮、白芍各三錢,甘草、半夏各五分,川芎二錢,白豆蔻一粒,柴胡、遠志、棗仁各一錢,麥冬五錢。

水煎服。

人有日坐於圍爐烈火之邊,以致汗出不止,久則元氣大虛,口渴引飲,一旦發熱,人亦以為外感於風,誰知是肺金受火之傷乎。夫肺本屬金,最畏火氣,外火雖不比於內火,然肺氣受二火之煎逼,自然不得其養矣。況肺乃腎水之母,肺自難養,何以能生腎水,腎水不生,日索母乳,母病不能應,則子亦病矣。子母兩病,勢必至皮膚不充,風邪易入,不必從膀胱風府之穴而後進也。

然則治法何必治風,但補其肺氣,大滋其腎水,則肺金得養,內難藏邪,風從皮膚而入者,仍從皮膚而出矣。

方用安肺散:

白話文:

水煎服。

古人常坐在火爐旁,時間久了就會汗流不止,久而久之元氣大傷,口渴難忍,一旦發燒,人們便以為是受了風寒,卻不知道是肺金受火氣所傷。

肺臟屬金,最怕火氣,雖然外火不如內火猛烈,但肺氣受內外兩火煎熬,自然無法得到滋養。況且肺是腎水的母親,肺自身難以養護,如何能滋生腎水?腎水無法生成,如同孩子日日索求母親的乳汁,母親卻因病無法滿足,孩子自然也會生病。母子皆病,勢必導致皮膚虛弱,風邪容易入侵,不需從膀胱風府穴而入,也能輕易侵入。

因此,治療方法不必着重於治風,只需補益肺氣,滋養腎水,肺金得到滋養,內里便能抵抗邪氣,風邪從皮膚侵入者,也會從皮膚排出。

方劑使用安肺散:

麥冬(五錢),桔梗(二錢),生地(三錢),白芍(三錢),茯苓(三錢),紫蘇(二錢),款冬花(一錢),天門冬(三錢),紫苑(一錢),黃芩(三錢),熟地(三錢),山茱萸(二錢),玄參(五錢),貝母(五分)

水煎服。而身熱解,二劑全愈。

此肺腎同治之法,安腎正所以安肺。倘不顧肺氣,一味祛邪,是因傷益傷矣,不變為勞怯者幾希矣。

此症用蘇桔湯亦效。

蘇葉,桔梗,甘草(各一錢),生地(三錢),沙參,白芍(各五錢),黃芩,天花粉(各二錢),當歸(三錢),玄參(一兩)水煎服。

白話文:

這個藥方治療的是肺腎同時受損的疾病,治病的根本在於滋補腎氣,從而達到治療肺部的目的。如果只顧著驅除邪氣,而忽略了肺氣的保護,就會導致正氣受損,病情更加嚴重,最終變成虛弱無力。

除了這個藥方之外,也可以用蘇桔湯來治療這種疾病。蘇桔湯的成分包括:蘇葉、桔梗、甘草、生地、沙參、白芍、黃芩、天花粉、當歸、玄參。

重要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