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二 (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二 (3)

1. 中風門(二十五則)

水煎服。

人有怒後吐痰,胸滿作痛,服四物、二陳之湯加芩、連、枳殼之類,杳無一應,更加祛風之味,反致半身不遂,筋漸攣縮,四肢痿軟,日晡益甚,內熱口乾,形體倦怠,人以為風中於腑也,誰知是鬱怒未解,肝氣未舒所致。本無風症治風,而反為風藥所損,損氣傷血,以成似中風之病也。

治法必須仍解其鬱怒,而佐之補氣補血之劑,益陰益精之味,庶幾可救耳方用舒怒益陰湯:

熟地(一兩),當歸(五錢),茯苓(二錢),甘草(五分),白芍(一兩),陳皮(五分),麥冬(三錢),丹皮(三錢),柴胡(一錢),白朮(二錢),人參(一錢)

水煎服。十劑而筋不攣縮矣,再十劑而四肢不痿軟矣。後純用六味湯大劑煎飲。二月而半身皆遂矣。

此方即逍遙散加味者也。用參、熟、麥、丹於逍遙散中,實有妙義。蓋逍遙散為解鬱之聖藥,郁散而得補,則補始有功,而方中全在用白芍至一兩,以平肝氣,肝平則木不剋土,而土有生氣,況又有健脾開胃之品,以輔佐而相成,所以能反敗為功也。

此症用加減逍遙散亦驗。

柴胡(二錢),白芍(五錢),白朮,當歸,生地(各三錢),甘草,炒梔子,半夏(各一錢),青皮(五分)

水煎服。

人有懷抱鬱結,筋攣骨痛,喉間似有一核,結住不下,服烏藥順氣散等藥,口眼歪斜,兩臂不能伸舉,痰涎愈甚,內熱晡熱,人以為偏枯之漸也,誰知是肝木之不舒乎?夫木最喜水,木鬱則耗水矣。水耗而木更難舒,木既不舒,而木中之火又安得而舒乎?自然木來剋土,而脾胃兩傷,脾熱胃燥,內自生風而現風象,正不必外來之風入,始見歪斜之症也。治法自必補脾胃之土矣。

然而徒補脾胃之氣,而肝來剋土,脾胃仍不舒也,必須攄肝以扶脾胃之為得耳。方用舒木生土湯:

白芍(五錢),茯苓(三錢),山藥(一錢),生棗仁(二錢),遠志(一錢),甘草(五分),白朮(三錢),熟地(五錢),鬱金(一錢),人參(一錢),麥冬(二錢),當歸(二錢),玄參(三錢)

水煎服。

此方心、脾、胃、肺、肝、腎兼治之藥也。何以謂之舒木生土湯?不知方中雖是兼治之藥,而實為專治肝經也。治心者不耗肝氣也;治腎者所以生肝也;治肺者使其不來克肝也。治脾胃者使其不來仇肝也。故用群藥無非滋肝以舒木。木舒矣,而脾胃有不得其天者乎。此舒木生土之名,實有微意耳。

此症用疏木飲亦佳。

柴胡,薄荷,甘草,蒼朮,白芥子(各一錢),白芍(五錢),茯苓(三錢),丹皮,生地(各二錢),青皮(五分)

水煎服。

有人一時猝倒,口吐痰涎,發狂號叫,自坐自起,自立自行,目不識人,身中發斑,數日後變成瘡癤者,此謂真正中風。蓋其人元氣未虛,一時為風邪所中,正氣既盛,而邪氣又不弱,正與邪相戰,兩不肯負,於是而痰涎生,於是而狂叫起,心中如焚,坐立不安,行止不定,目不識人。內熱既盛,必由內而發於外,故紅斑燦爛於皮膚;火毒難消於肌肉,因變為瘡,為癤。

白話文:

有人因為生氣後吐痰,胸悶疼痛,吃了四物湯、二陳湯加上黃芩、黃連、枳殼等藥,一點效果也沒有,反而因為加了祛風的藥,導致半身不遂,筋脈逐漸攣縮,四肢無力,傍晚更加嚴重,體內燥熱口乾,身體疲倦,大家都以為是風邪侵入內臟。殊不知這是因為鬱悶生氣沒有解除,肝氣沒有疏通所導致的。本來沒有風邪卻用治療風邪的藥,反而被這些藥損傷了氣血,造成類似中風的病症。

治療方法必須還是要先解除他的鬱悶生氣,再搭配補氣補血的藥,以及滋陰補精的藥,這樣或許還能救治。因此使用舒怒益陰湯:

熟地(37.5克),當歸(18.75克),茯苓(7.5克),甘草(1.875克),白芍(37.5克),陳皮(1.875克),麥冬(11.25克),丹皮(11.25克),柴胡(3.75克),白朮(7.5克),人參(3.75克)

用水煎服。服用十劑後,筋脈就不會再攣縮了,再服用十劑後,四肢就不會再無力了。之後就單純用大量六味湯煎服。兩個月後,半身不遂的情況就都好了。

這個藥方就是逍遙散加味而來的。在逍遙散中加入人參、熟地、麥冬、丹皮,實在有其奧妙之處。因為逍遙散是解除鬱悶的良藥,鬱悶散開後再補養,補養才能發揮作用。而且方中關鍵在於使用大量的白芍(37.5克),來平息肝氣,肝氣平順,木就不會克制土,而土就會有生機,何況還有健脾開胃的藥物來輔助,相互配合,所以能反敗為勝。

這種病症用加減逍遙散也有效。

柴胡(7.5克),白芍(18.75克),白朮、當歸、生地(各11.25克),甘草、炒梔子、半夏(各3.75克),青皮(1.875克)

用水煎服。

有人因為心中鬱悶,導致筋脈攣縮骨頭疼痛,喉嚨好像有個東西堵住,吞不下去,吃了烏藥順氣散等藥,結果口眼歪斜,兩手不能伸直,痰液更多,體內發熱,傍晚更熱,大家都以為是偏枯的徵兆,殊不知是肝氣不舒暢的緣故?肝木最喜歡水,肝木鬱悶就會耗損水液。水液耗損,肝木更難舒暢,肝木既然不舒暢,肝火又怎麼能平息呢?自然會造成木來克制土,導致脾胃受損,脾熱胃燥,體內自行產生風邪而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其實並不是外來的風邪侵入,才出現歪斜的症狀。治療方法自然必須要補益脾胃之氣。

然而單純補益脾胃之氣,肝木又來克制土,脾胃仍然不舒服,必須要疏通肝氣,來扶助脾胃才是正確的。因此使用舒木生土湯:

白芍(18.75克),茯苓(11.25克),山藥(3.75克),生棗仁(7.5克),遠志(3.75克),甘草(1.875克),白朮(11.25克),熟地(18.75克),鬱金(3.75克),人參(3.75克),麥冬(7.5克),當歸(7.5克),玄參(11.25克)

用水煎服。

這個藥方是同時治療心、脾、胃、肺、肝、腎的藥。為什麼稱之為舒木生土湯呢?要知道,這個方子雖然是兼顧多個臟腑的藥,但實際上是專門治療肝經的。治療心,是不耗損肝氣;治療腎,是為了滋養肝木;治療肺,是使其不來克制肝木;治療脾胃,是使其不和肝木作對。所以用這些藥物,無非是滋養肝木,使其舒暢。肝木舒暢了,脾胃還會有不得其所的道理嗎?這舒木生土的名稱,實在蘊含深意。

這種病症用疏木飲也很好。

柴胡、薄荷、甘草、蒼朮、白芥子(各3.75克),白芍(18.75克),茯苓(11.25克),丹皮、生地(各7.5克),青皮(1.875克)

用水煎服。

有人突然昏倒,口吐痰液,發狂叫喊,自己坐起,自己站立行走,眼睛不認人,身上出現紅斑,幾天後變成瘡癤。這才是真正的中風。因為這個人元氣沒有虛弱,一時被風邪侵襲,正氣強盛,邪氣也不弱,正邪相爭,互不相讓,於是就產生痰液,於是就開始狂叫,心中像火燒一樣,坐立不安,行止不定,眼睛不認人。體內熱氣既然旺盛,必然由內而發於外,所以皮膚出現鮮豔的紅斑;火毒難以消除在肌肉裡,就變成瘡,變成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