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鐸

《辨證錄》~ 卷之五 (1)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1)

1. 關格門(五則)

人有病關格者,食至胃而吐,欲大小便而不能出,眼睛紅赤,目珠暴露,兩脅脹滿,氣逆拂抑,求一通氣而不可得,世以為胃氣之太盛,而不知乃肝氣之過郁耳。夫關格之症,宜分上下,一上格而不得下,一下關而不得出也。今上既不得入,而下又不得出,是真正關格,死生危急之症也。

治之原有吐法,上吐則下氣可通。今不必用吐藥而先已自吐,是用吐藥無益矣。若用下導之法,則上既無飲食下胃,而大腸空虛,即用導藥,止可出大腸之糟粕硬屎,而不能通小腸膀胱之氣,是導之亦無益也。必須仍用煎藥和解為宜,但不可遽然多服,須漸漸飲之,初不受而後自受矣。

白話文:

有些人患有“關格”之症,吃進去的食物到胃就吐出來,想大小便卻都排不出來,眼睛紅赤,眼珠外凸,兩肋脹滿,呼吸不順,想舒展卻無法順暢,世人以為是胃氣太盛,卻不知道是肝氣鬱結過度所致。

“關格”之症應該分上、下兩種:一種是上格,吃下去的東西無法往下走;另一種是下關,排泄物無法排出。現在既不能從上面進,又不能從下面出,這就是真正的“關格”,屬於生死攸關的危急病症。

原來治療“關格”的方法是用吐法,上吐則下氣可通。但現在病人已經自行嘔吐,就不需要再用吐藥了,用吐藥無效。如果用下導的方法,由於病人沒有吃東西,大腸空虛,即使使用導藥,也只能排出大腸裡的殘渣硬便,無法疏通小腸和膀胱的氣機,所以導藥也無濟於事。必須用煎藥和解治療,但不能一下子服太多,要慢慢飲用,一開始可能不吸收,但慢慢地就會吸收了。

方用開門散:

白芍(五錢),白朮(五錢),茯苓(三錢),陳皮(一錢),當歸(五錢),柴胡(三錢),蘇葉(一錢),牛膝(三錢),車前子(三錢),炒梔子(三錢),天花粉(三錢),水煎一碗,緩緩呷之,一劑而受矣。一受而上關開,再劑而下格亦通。

白話文:

開門散,由白芍、白朮、茯苓、陳皮、當歸、柴胡、蘇葉、牛膝、車前子、炒梔子、天花粉等藥材組成,水煎一碗,慢慢喝下,一劑即可見效。一劑藥喝下後,上焦的氣機就會打開,再喝一劑,下焦的氣機也會順暢。

此方直走肝經以解鬱,郁解而關格自痊,所謂扼要爭奇也。倘用香燥之藥,以耗胃氣,適足以堅其關門而動其格據矣。

此症用通關散亦效。

白芍(五錢),茯苓(三錢),甘草,枳殼,神麯(各三分),白豆蔻(一枚),川芎(二錢),生薑汁(半合),柴胡(一錢),水煎服。一劑即開,二劑愈。愈後須用補腎之劑。

人有無故而忽然上不能食、下不能出者,胸中脹急,煩悶不安,大小便窘迫之極,人以為關格之症也,誰知是少陽之氣不通乎。夫少陽膽也,膽屬木,木氣最喜舒泄,因寒氣所襲,則木不能條達,而氣乃閉矣。於是上克胃而下克脾,脾胃畏木之刑,不敢去生肺氣,而並生大腸之氣矣。

白話文:

這方藥專門針對肝經,用以解開鬱結的情緒,情緒解開後,關節和腸道的問題也會自行痊癒,這是簡單直接且奇特的治療方式。若使用香燥類的藥物,會耗損胃氣,反而會使關節更加緊閉,腸道運動受阻。

對於這種病症,使用「通關散」也有療效。

配方如下:白芍(五錢),茯苓(三錢),甘草、枳殼、神麯(各三分),白豆蔻(一枚),川芎(二錢),生薑汁(半合),柴胡(一錢),加水煮沸後服用。一般來說,一次服用就能開始見效,兩次後即可康復。康復後需要進一步使用補腎的藥物。

有一種情況,病人無故出現上消化不適、下排困難,胸中感到脹滿和緊繃,感到煩躁和不適,大小便極為困難,人們認為這是關格症狀,但實際上這是少陽之氣不通暢所導致的。少陽是膽,膽屬木,木的氣息最喜歡舒展流暢,但由於寒冷之氣的侵襲,木氣不能正常流通,氣息因此被封鎖了。於是,膽氣上克影響胃部,下克影響脾臟,使得脾胃都對木氣的剋制感到害怕,不敢產生生肺之氣,同時也產生了大腸之氣。

肺金因脾胃之氣不生,失其清肅之令,而膀胱、小腸無所凜遵,故一齊氣閉矣。此症原可用吐法,一吐而少陽之氣升騰可愈。其次則用和解之法,和其半表半裡之間,而膽木之鬱結自通。二法相較,和勝於吐,吐必傷五臟之氣,而和則無損五臟之氣也。方用和解湯:

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枳殼(五分),薄荷(一錢),茯神(三錢),丹皮(二錢),當歸(三錢),

水煎服。緩緩服之,三劑則可以開關矣。上關一開,而下格自愈。

白話文:

肺金由於脾胃之氣不足,無法產生清肅之氣,導致膀胱和小腸失去約束,因此氣機阻塞。這個病症原本可以用吐法治療,一吐就能使少陽之氣上升而痊癒。其次可以用和解之法,調節半表半裡的狀態,使膽木的鬱結自然疏通。兩種方法相比,和解法優於吐法,因為吐法容易傷及五臟之氣,而和解法則不會損傷五臟之氣。

方劑可用和解湯:

柴胡(一錢),白芍(三錢),甘草(一錢),枳殼(五分),薄荷(一錢),茯神(三錢),丹皮(二錢),當歸(三錢)。

水煎服。慢慢服用,三劑即可開通阻塞。上關一開,下格自然痊癒。

此方乃逍遙散之變方也。逍遙散有白朮、陳皮,未嘗不可開關。余改用薄荷、枳殼、丹皮者,直入肝經之藥,取其尤易於開鬱也。此方全不開關,而關自開者,正以其善於解鬱也。

此症用寬緩湯亦妙。

柴胡,茯苓(各二錢),當歸(三錢),白芍(五錢),甘草,蘇葉,黃芩(各一錢),竹葉(三十片),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吐逆不得飲食,又不得大小便,此五志厥陽之火太盛,不能營於陰,遏抑於心胞之內,頭上有汗,乃心之液外亡,自焚於中也。存亡之機,間不容髮,此關格最危之症,人以為氣之不通也,欲用麝香、片腦之類,以劫開其門,必至耗散真氣,反致歸陰矣。

白話文:

這是一個由逍遙散變化出來的方子。逍遙散中有白朮和陳皮,也可以打開身體通道。但我使用了薄荷、枳殼和丹皮這些能直接進入肝臟經絡的藥物,因為它們最容易解除鬱積的情況。這個方子完全不用打開身體通道,但通道自然會被打開,正是因為它非常擅長解決鬱積問題。

這種病症服用寬緩湯也很有效果。

配方如下:柴胡、茯苓各兩,當歸三兩,白芍五兩,甘草、蘇葉、黃芩各一兩,竹葉三十片,用水煮後服用。喝完兩個療程就會好轉。

有人出現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也不能排尿或大便的情況,這是因為五種情緒過度刺激到肝膽系統,導致能量無法流動到陰部,阻礙在心包膜裡,造成頭上出汗,是心血流失的表現,情況十分危險。如果再不及時治療,可能就沒有機會救回生命了。有些人認為這是因爲空氣流通不好導致的症狀,並想要使用麝香等藥物來打開身體的大門,但這可能會消耗掉真正的生命力,反而會導致病情惡化。

法宜調其營衛,不偏陰偏陽,一味沖和,毋犯胃氣,使其臟腑自為敷布,不必問其關從何開,格從何啟,一惟求之中焦握樞而運,以漸透於上下之間,自能營氣前通,衛氣不閉,因其勢而利導之,庶無扞格耳。方用和中啟關散:

麥冬(五錢),人參(五分),甘草(五分),柏子仁(三錢),滑石(敲碎,一錢),黃連(一錢),白芍(五錢),桂枝(三分),天花粉(一錢五分),水煎服。一劑而上吐止,再劑而下閉通矣。

白話文:

治療要調和營氣和衛氣,不能偏向陰或陽,只求均衡調和,避免損傷脾胃,讓臟腑自行運作,不必去追究關竅如何打開,氣機如何啟發。只要調和中焦,掌握著運化的樞紐,就能逐漸透達上下,自然營氣暢通,衛氣不阻,順勢引導,就不會有阻礙。可以用和中啟關散:麥冬五錢、人參五分、甘草五分、柏子仁三錢、滑石(敲碎)一錢、黃連一錢、白芍五錢、桂枝三分、天花粉一錢五分,水煎服。一劑就能止住上吐,兩劑就能通下便秘。

此方解散中焦之火,更能舒肝以平木,木氣既平,而火熱自減。內中最妙者,用黃連與桂枝也。一安心以交於腎,一和腎而交於心,心腎兩交,則營衛陰陽之氣,無不各相和好,陰陽既和,而上下二焦安能堅閉乎,此和解之善於開關也。

此症用黃連啟心湯亦效。

人參(一錢),白朮,丹皮(各三錢),黃連,玄參(各二錢),甘草(一錢),桂枝(三分),半夏(五分),柴胡(三分),水煎服。二劑愈。

人有上吐下結,氣逆不順,飲食不得入,溲溺不得出,腹中作疼,手按之少可,人以為此寒極而陰陽易位,其脈必澀而伏也。法當吐,不吐則死。然而不必吐也,夫上部無脈下部有脈,吐之宜也,以食填塞於太陰耳。今脈澀而伏,非無脈之比,況所食之物,已經吐出,是非食填太陰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可以化解中焦的熱邪,還可以舒緩肝氣,使肝氣平和。當肝氣平和后,火熱自然會減退。方子中最重要的是黃連和桂枝,黃連可以安神,並與腎氣相通,桂枝可以和緩腎氣,並與心氣相通。心腎相通,則營氣、衛氣和陰陽之氣都能協調運作,陰陽調和,上下焦氣機暢通,怎麼會堵塞呢?這就是和解方法善於開關的道理。

同樣的症狀,也可以使用黃連啟心湯治療。

藥方:人參一錢,白朮、丹皮各三錢,黃連、玄參各二錢,甘草一錢,桂枝三分,半夏五分,柴胡三分。水煎服,兩劑即可見效。

有些人會出現嘔吐、便秘、氣逆不順、飲食難以下嚥、大小便不通、腹痛,按壓腹部稍可緩解的症狀。人們認為這是寒邪極盛導致陰陽失調,脈象一定會沉澀無力。按照傳統方法應當催吐,不吐就可能危及生命。但其實並不需要催吐。因為上部無脈而下部有脈,催吐是有利的,因為食物積聚在脾胃。而現在脈象沉澀無力,並不是無脈,而且食物已經吐出,也就不會積聚在脾胃了。

吐之不重傷脾胃之氣,以堅其閉塞乎。夫胃氣之所以不開,與大小腸、膀胱之所以閉結者,由於腎氣之衰也。胃為腎之關門,腎之氣不上,則胃之關必不開。腎主大小便、膀胱之氣化,亦腎氣化之也。腎氣不通於三經,則便溲何從而出然則上下開闔之權衡全在乎腎也。治法必須大補其腎中之水火。

腎中之水火足,而關格不治而自愈矣。方用水火兩補湯:

熟地(一兩),山茱(四錢),茯神(五錢),車前子(三錢),人參(二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五分),肉桂(一錢),白朮(五錢),牛膝(三錢),水煎服。連服二劑,上吐止而下結亦開矣,再服四劑全愈。

白話文:

嘔吐雖然不至於嚴重損傷脾胃之氣,但應盡快止吐,以防止其閉塞加重。胃氣之所以不暢,以及大小腸、膀胱出現閉結,都是由於腎氣虛衰所致。胃是腎臟的關門,腎氣不足,則胃門便無法開啟。腎臟主司大小便,膀胱氣化也依靠腎氣。腎氣不通於三條經脈,大小便便無法排出。由此可見,上下開闔的關鍵完全在於腎臟。治療方法必須大補腎臟之水火。

當腎臟之水火充足時,閉塞的關口自然會自行康復。可用[水火兩補湯]治療:

熟地黃(一兩)、山茱萸(四錢)、茯苓(五錢)、車前子(三錢)、人參(二錢)、麥冬(一兩)、五味子(五分)、肉桂(一錢)、白朮(五錢)、牛膝(三錢),水煎服。連服兩劑,上吐即止,下結亦開。再服四劑,即可痊癒。

此方補腎中之水火,而又能通腎中之氣。氣足而上自達於胃,下自達於膀胱、大小腸矣。倘用香燥之藥以救胃,則胃氣愈傷;倘用攻利之藥以救膀胱、大小腸,則膀胱、大小腸愈損,何日是開關解格之日哉。

此症用化腎湯亦神效。

熟地(二兩),肉桂(二錢),水煎服。一劑即通,二劑全愈。

人有一時關格,大小便閉結不通,渴飲涼水,少頃即吐,又飲之又吐,面赤唇焦,粒米不能下胃,飲一杯吐出杯半,脈亦沉伏,人以為脈絕也,誰知是格陽不宣,腎經寒邪太盛之故乎。夫腎屬少陰,喜溫而不喜寒也。寒邪入腎則陽無所附,陽欲杜陰而不能,陰且格陽而愈勝,於是陽不敢居於下焦,而盡逆衝於上焦咽喉之間,難於容物而作吐矣。夫陽宜陰折,熱宜寒折,似乎陽熱在上,宜用陰寒之藥以治之。

白話文:

此方能補充腎臟中的水與火,同時又能調和腎臟中的氣息。當氣息充足時,可以自然地向上達到胃部,向下達到膀胱、大腸和小腸。若使用香燥的藥物來保養胃部,反而會使胃部的氣息受到傷害;若使用強力導尿的藥物來治療膀胱或大小腸,反而會使膀胱和大小腸受到更大的損傷,不知何時才能打開閉鎖的門戶。

對於這種病症,使用化腎湯也能獲得神奇的效果。

配方為:熟地(二兩),肉桂(二錢),加水煮沸後服用。服用一劑即可通暢,服用二劑就能完全痊癒。

有些人會在某個時候遇到閉鎖的狀況,出現大小便阻塞不通,口渴時只喝冷水,不久後就嘔吐,再次喝水又嘔吐,臉色紅潤,嘴脣乾裂,連一粒米都無法進入胃部,喝一杯水卻吐出大半杯,脈搏也沈穩,人們認為脈搏已經斷絕了,但實際上是因為腎經中的寒邪過盛,陽氣被阻塞所致。腎屬於少陰,喜歡溫暖而不喜歡寒冷。寒邪侵入腎臟時,陽氣無處依附,陽氣想要封閉陰氣卻無法做到,陰氣反而阻擋陽氣,導致情況越來越嚴重。於是陽氣不敢停留在下焦,而是全部逆流衝擊到上焦的咽喉之間,難以容納食物而引起嘔吐。陽氣應該由陰寒之物剋制,熱氣應該由寒涼之物剋制,看起來像是陽熱在上部,應該使用陰寒的藥物來治療它。

然而陽熱在上,而下正陰寒也,用陰寒以折陰寒,正投其所惡也,不特無功,而反有大害。蓋上假熱而下真寒,非用真熱假寒之法從治之,斷不能順其性而開其關也。方用白通湯治之。

方中原是大熱之味,得人尿、豬膽以亂之,則下咽覺寒,而入腹正熱,陽可重回,而陰可立散,自然脈通而關啟矣。然後以大劑八味湯投之,永不至關再閉而吐再發也。

此症用加味術桂湯亦神效。

白朮(一兩),肉桂(一錢),甘草(一分),人參(二錢),丁香(一錢),水煎,加人尿半碗,探冷服之,一劑即安。

白話文:

但病人上半身是虛熱,下半身卻是真寒,用寒涼藥來治療下半身的寒症,等於用病人厭惡的東西來對付他,不僅沒效,反而會造成更大的傷害。因為上半身的虛熱是假象,下半身的真寒才是病根,必須用真熱假寒的藥物來治療,才能順應病人的體質,打開他的經絡。可以用白通湯來治療,白通湯中雖然有大量溫熱的藥材,但加入人尿和豬膽可以降低藥性,讓人咽喉感覺寒涼,但藥力進入腹中後卻能產生溫熱效果,讓陽氣重回上半身,寒氣自然散去,經絡自然暢通。之後再服用大量八味湯,就能徹底治愈,防止病情再次復發。

這種病症用加味術桂湯也很有效,白朮一兩、肉桂一錢、甘草一分、人參二錢、丁香一錢,用水煎煮,加入半碗人尿,待藥涼後服用,一劑即可見效。